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病人术后中医护理

胃癌病人术后中医护理

胃癌病人术后中医护理
胃癌病人术后中医护理

胃癌病人术后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64-02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列我国恶性肿瘤前2位【1】。目前胃癌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术后的化疗、放疗及中医治疗。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术后调护更能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2】。我院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胃癌患者143例,其中131例行胃癌手术治疗,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调护思想,着重于扶正固本、调和脏腑气血,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基础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等,每日严格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等基础生理指标,正确执行医师医嘱内容,对于中药及特殊药物的服用,要明确掌握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及方法,并向患者交代清楚。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故口腔易发生溃疡,应每日3次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变化。皮肤护理包括对患者切口护理及普通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机体免疫力低下,故每日应毎2小时翻身一次及每日擦洗全身一次,预防褥疮发生。翻身及擦洗全身时动作轻缓柔和,避免粗暴。翻身时应提前告知患者,减少患者对翻身及擦洗全身造成的不适感。保留导尿患者需每日对尿道口清洗2次,保持尿道清

胃癌术后吞咽困难病人护理查房

胃癌术后吞咽困难病人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 病例介绍: 基本资料: 患者X床,XXX,女性,X岁,已婚,育有X子X女,配偶因心梗去世X余年。主诉: 胃癌术后X月,进行性吞咽困难1X天。 现病史: ●患者近10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始可进食“包子”,自诉呈进行性加重,目前自诉饮水伴哽噎感,进食后出现呕吐白色粘液,小便发红,大便正常,体重减轻约10公斤。 ●于2014.7.25门诊以“胃癌术后,吞咽困难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查体:T36.8℃,P80次/分,R19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上腹部正中可见一长约30cm陈旧性手术瘢痕,肠鸣音约3次/分,四肢腱反射+,双侧Hoffmann 征(-),踝阵挛(-)。两侧Babinski及Chaddock征(-)。Kerning及Brudzinski 征(-)。 ●入院后医嘱于Ⅱ级护理,流质饮食,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胸腺五肽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及补液对症治疗。 ●2014.7.26患者诉进食差,辅助检查:血生化示钾3.01mmol/L、白蛋白33g/L、总胆红素47.72umol/L、总胆固醇5.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1mmol/L;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血常规示红细胞3.37×10^12/L、血红蛋白105g/L。辅检提示低钾血症,医嘱予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2014.7.28患者感恶心,肠鸣音约1-2次/分,复查腹透回示肠腔积气明显,两处小液平。考虑肠梗阻可能,医嘱予Ⅰ级护理,禁食,予生长抑素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予补液、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2014.8.5患者无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胀,肠鸣音约2次/分,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示(8.2):胃切除术后改变,食管下段狭窄。在麻醉科医师协助下行无痛胃镜,鼻肠营养管放置,一次性放置成功,置入长度约65CM,患者无明显不适。医嘱予鼻饲流质饮食,继续补液、护胃等治疗。 ●2014.8.9患者行鼻肠营养管予流质饮食尚可,时有恶心、呕吐,次数较前减少,王远方主治医师查房,考虑患者目前病情较前平稳,嘱停奥美拉唑、胸腺五肽、昂丹司琼等药物治疗,改Ⅱ级护理。 ●2014.8.13患者行鼻腔营养管予流质饮食可,无恶心、呕吐,肠鸣音约3-4次/分,在麻醉科医师协助下再次行无痛胃镜胃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术,鼻肠营养管放置,一次性放置成功,置入长度约65CM,患者未诉特殊不适。医嘱予鼻饲流质饮食,继续补液、护胃、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等治疗。 既往史:子宫肌瘤病史5年,7月前胃部全部切除时有输血史。 主要的护理诊断: P1: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及消耗增加有关。 I:(1)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补充水、电解质、营养素。 (2)肠内营养支持: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做好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7.遵医嘱中药外敷。 8.穴位按摩: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9、排除禁忌症,遵医嘱中药热奄包热敷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胃癌病人术后的护理

胃癌病人术后的护理 【摘要】胃癌是我国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感等。胃癌一般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再做出诊断时,大多数已为进展期。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治疗,而术后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胃癌;术后;护理

胃癌是我国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早期胃癌,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免疫综合治疗。病人在胃切除后,胃容量明显减少,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病人可能出现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1]。因此外科术后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术后的常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极其重要。术后胃管和引流管是否在位引流通畅、引流液的观察对于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生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较大影响[2]。由于癌细胞生长较快、代谢增高,加之食欲低下,食物摄入量减少,致使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加强,同时放化疗期间会产生相关的毒副反应,因此胃癌病人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治疗非常必要。做好胃癌病人的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的饮食和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与提高生存年限有着密切关系。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1岁,工人,主诉因间断上腹不适、食欲不振2年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余饱食后感觉上腹部胀满,以剑突下为著,无放射,伴反酸,嗳气、腹胀。无腹痛,疼痛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10天前症状加重,就诊于我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胃镜可见胃窦部前壁小弯侧约0.4×0.4cm 溃疡,病理提示:(胃窦)粘膜组织期间可见大小不等的异型腺体,符合腺癌,考虑为溃疡恶变,于2011年9月12日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腺癌(中低分化)癌组织仅位于粘膜层,断端未见癌组织网膜组织未见癌。 2 术后护理 2.1常规护理 2.1.1胃管的护理 保持胃管通畅,持续引流。禁食禁水,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每两小时观察胃管是否在位引流通畅并计量。第一天胃内引流液呈淡红色,引流量较多,帮其倒掉引流液后指导其家属接好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和引流管的通畅。每天两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对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得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得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得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得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与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得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 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胃癌病人的术后护理例论文

胃癌病人的术后护理例 主考学校: 陕西中医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联系电话: 邮箱地址: 2015年 5 月15日

摘要 胃癌是我国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感等。胃癌一般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再做出诊断时,大多数已为进展期。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治疗,而术后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胃癌;术后;护理

一例胃癌病人术后的护理 胃癌是我国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早期胃癌,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免疫综合治疗。病人在胃切除后,胃容量明显减少,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病人可能出现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1]。因此外科术后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术后的常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极其重要。术后胃管和引流管是否在位引流通畅、引流液的观察对于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生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较大影响[2]。由于癌细胞生长较快、代谢增高,加之食欲低下,食物摄入量减少,致使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加强,同时放化疗期间会产生相关的毒副反应,因此胃癌病人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治疗非常必要。做好胃癌病人的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的饮食和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与提高生存年限有着密切关系。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1岁,工人,主诉因间断上腹不适、食欲不振2年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余饱食后感觉上腹部胀满,以剑突下为著,无放射,伴反酸,嗳气、腹胀。无腹痛,疼痛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10天前症状加重,就诊于我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胃镜可见胃窦部前壁小弯侧约0.4×0.4cm溃疡,病理提示:(胃窦)粘膜组织期间可见大小不等的异型腺体,符合腺癌,考虑为溃疡恶变,于2011年9月12日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腺癌(中低分化)癌组织仅位于粘膜层,断端未见癌组织网膜组织未见癌。 2 术后护理 2.1常规护理 2.1.1胃管的护理 保持胃管通畅,持续引流。禁食禁水,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每两小时观察胃管是否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对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对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到目前为止,手术是治 疗胃癌的首选。一般这种手术的耗时比较长、创伤大,另外刀口和引流部位的疼痛,使得患 者在治疗中忍受着着极大的痛苦,因此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的康复。现总结如下: 1 术后一般护理 在术后需要将患者安置于监护室。患者一般采用全麻,未清醒之前给予平卧,头偏向一侧,待 患者清醒之后可以给予半卧位,有利于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胃液的吸出。另外,还需要对患者 进行心电的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同时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体温、神志、尿量、出汗和伤口 的渗血与渗液的基本情况。主管的护士需要及时的了解患者麻醉和手术的方式,并妥善的固定 腹腔引流管和胃管以及氧气管与输液管等。一般在术后的6h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整 个血压平稳之后可半卧位,有效的减轻患者腹部切口的张力和患者的疼痛。根据医嘱给予患者 吸氧,氧流量一般控制在2~4L/min。护士可以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情况调节氧流量的大小, 待患者的呼吸和心律平稳之后可以停用,并准确的记录24h 的出入量[1]。手术后协助患者适 度运动,活动下肢,以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尿潴留、腹胀、便秘及肠粘连等。 2 疼痛的护理 胃癌患者手术切口范围较大,麻药失去作用后患者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h内最剧烈。2d后 逐渐减轻,但活动、咳嗽、用力排便、包扎过紧,都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可以根据疼痛的不 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近年来镇痛泵的普遍使用对疼痛的缓解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使用 镇痛泵时要做好护理,防止翻身时牵拉以至管道脱出[2]。 3 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管与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胃管引流通畅,发现胃内容物及血块堵塞管道要及时处理。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如发现鲜红色引流液每小时超过2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留置胃管者,若管腔堵塞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每日给予口 腔护理。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 4 饮食的护理 手术切除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术后大部分胃被切除,留下的残胃变小,会引起 消化、吸收等功能的变化。因此,手术后患者的饮食调理是十分重要的。胃癌患者术后的饮 食原则是先从水到流质,到半流质到软食最后才到普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食物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口腔内嚼烂,用舌头将食物和唾液拌和,这样容易消化,以口腔代替胃的部分消化 功能,减轻胃的负担。其次不要进食不宜消化和容易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再次是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例如优质的动物蛋白鱼类。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进食普食以后最好是多吃新 鲜的水果蔬菜,有助于排气排便,保持肠道通畅。日常的饮食生活要限制油炸、辛辣、刺激 性如咖啡、浓茶及过凉饮料等的摄入,过热、过甜的食物也要限制。食物的温度最好在40~50℃。禁止烟酒。术后48~72h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进食。进食量应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逐渐适应。可少食多餐,一般每天进食5~6次为好。可适当补充一些铁剂。因胃 切除后,胃酸减少或缺乏而影响铁的吸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也可多食硫酸亚铁、动物 肝脏、菠菜等。术后2~3周时,有部分患者可能进甜食如牛奶加糖等)后出现心慌、出汗、 头昏、恶心、上腹部不舒服等症状,一般持续15~30min可自行缓解,被称之为“倾倒综合征”。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进甜食的同时,适量进食易消化的咸食,并要控制进食速度。 5 皮肤与口腔的护理

胃癌术后的护理

胃癌术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11-30T15:10:56.7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张卫平 [导读]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唯一有效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摘要: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唯一有效方法,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癌肿转移行姑息性切除,不能切除合并幽门梗阻者行胃空肠吻合术。胃作为机体重要消化道器官,提高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对提高胃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关键词:胃癌护理 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收治87例,其中早期胃癌24例,中晚期63例,出院后定期随访。 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全麻术后可能出现的呕吐。清醒后血压平稳取低半卧位。术后一周绝对卧床休息,待胃管、尿管拔除后,再考虑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按摩等,防止肺部感染和褥疮发生。病室通风,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术后遵医嘱抗炎、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如术中失血较多,贫血者遵医嘱适当输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合理的补液量。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渗血渗液情况。伤口腹带松紧适度,如包扎过紧影响呼吸,通知医生重新包扎。保持管道的通畅固定,活动时防止管道牵拉、折叠、堵塞和脱落。胃管保持持续胃肠减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保持尿管通畅,及时记录并放出袋中尿液。保持会阴部、尿道口清洁干燥,每日定时冲洗。 在能进食的情况下多饮水,以达到"内冲洗"的作用,防止尿路感染。 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倾倒综合症:由于幽门对胃对食物的控制能力丧失,进食后大量食物骤然进入小肠,使病人感到上腹饱满不适,感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出汗、心悸等,面色苍白,一般休息20分钟可缓解。 2.体重下降:由于胃内容量变小影响到胃的纳食和消化功能,如果不改变进食方式,可以造成营养素和热量不足,使病人的体重下降。 3.胃出血:胃癌术后胃出血多为吻合口出血,多为缝合胃壁时未能完全缝闭血管,特别是在全层缝合过浅或不严密的情况下发生。 4.并发肠梗阻:术后肠梗阻较为复杂,胃癌术后肠梗阻可分为功能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一般把胃癌术后10 天左右并发的肠梗阻称为功能性假性肠梗阻,但不是绝对的,x片可见到扩张的液平面,经补液及保守治疗后可以缓解,如持续性梗阻要考虑为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位置不同又有吻合口肠梗阻和输出端肠梗阻。 5.低血糖:由于饭后葡萄糖在小肠内吸收过快,造成暂时性血糖升高,刺激胰岛分泌增加,继而发生血糖过低。病人表现心悸、头晕,出冷汗等症状,多发生在进食后2—3小时,稍微进食或喝些葡萄糖水可以缓解症状。 6.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胃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胃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多为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吻合技术欠缺等,一般术后2-3天内发生的吻合口漏常为手术技术所致,7-9天出现的漏多因其他综合因素。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就要进行局部处理及全身治疗。 三.饮食护理原则: 1.术后禁食禁水,如口唇干裂,可用温开水湿润。待肠蠕动恢复排气,拔除胃管后若情况稳定,询问医生指导患者进食水,逐步从流食、半流到软食过渡。 2.患者进食以无不适感,进低渣、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每天进餐5-6次,定时定量,逐步适应残胃的消化功能。干稀分食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进餐时吃较干食物,不喝水,可以在进餐30分钟以后喝水,避免食物被快速冲入小肠,并缓慢通过小肠,以促进食物的进一步吸收。 3.预防胃癌术后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综合征: (1)倾倒综合征主要表现进食甜的流质(如加糖的牛奶)10-20分钟后,即感上腹不适、腹部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全身乏力,头晕、出汗,心慌,面部潮红、甚至虚脱。该综合征可通过饮食调节控制,进餐时避免饮用流质食物,餐后平卧30分钟。 (2)术后低血糖综合征主要表现是进食后2~4小时出现心慌,出汗、无力、眩晕,手震颤、饥饿感,嗜睡或虚脱。其原因在于食物过快地排入空肠,葡萄糖被过快地吸收,血糖呈一过性增高,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反应性低血糖。通过饮食调节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有效缓解。也可备用糖果以纠正低血糖。 4.患者出院后可进软食,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矿物质铁和维生素。忌生硬、霉变、熏腌、粗糙刺激食物,禁烟忌酒,饮食规律。术后3~6个月后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恢复到普通饮食。 四.疼痛的护理: 1.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告知患者勿太过紧张,如果疼痛难忍,遵医嘱注射止痛剂。 2.因术中咽喉部插管、术后长期留置胃管,咽喉部粘膜受损,术后可感疼痛、干涩和烧酌感,咳嗽、痰多不易咳出,引起伤口疼痛,可告知医生,遵医嘱行雾化治疗,以减轻症状。 五.胃癌术后根据病情行其他辅助治疗,如化疗、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定期复查,如大便潜血、胃肠透视、B超、胸片、胃镜等,以便及早发现胃癌的复发或转移。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得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

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得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得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得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与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得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胃癌病人的护理查房

胃癌病人的护理查房 患者,王妹,女,43岁,已婚,主诉上腹部疼痛伴黑便1月于2015年3月20入院, T:36.9℃,P:66次/分,R:20次/分,BP:115/71mmHg 患者近1月来在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不剧,无向它处放射,进食后疼痛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大便1日1次,有黑便,柏油样,质地较硬,有轻微便秘,腹泻,无发热畏寒寒战,无胸闷胸痛心悸,无呼吸困难,无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无明显消瘦。20天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胃镜示:“胃体溃疡”,病理诊断:“(胃体)印戎细胞癌”,症状同前。现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拟“胃恶性肿瘤”收住我科。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差,睡眠可,大便如上述,小便清长,体重无明显减轻。患者步行入院,神志清,呼吸平稳,腹软,中上腹隐痛,全腹无压痛、反跳痛。二便正常。诉有高血压病史1年,规则服药。入院后医嘱给于二级护理,低盐半流质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护理上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及大便情况。患者于3月23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D2)”,术毕返房,现为术后第7天,神志清,呼吸平稳,腹软,创口敷料外层干燥,腹带包扎完整,尾骶部皮肤完整。各引流管在位,通畅,肛门已排气,减压胃肠及尿管已拔除,医嘱予二级护理,流质饮食,抗炎、补液治疗。 术前护理诊断 P1.焦虑/恐惧与对癌症、手术的恐惧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焦虑/恐惧减轻,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a.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b.操作做到轻快稳,做好解释,避免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 c.关心体贴病人,尽量满足其提出合理要求 d.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 ●效果评价:焦虑稍微较前减轻 P2.知识缺乏缺乏胃癌及手术的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对疾病对手术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并配合做 好术前准备 ●护理措施: a.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使之理解手术的必要性 b.嘱患者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c.指导病人做术前各种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d.介绍术后各类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导管的护理 e.介绍术前和术后的常规护理 ●效果评价:患者能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对疾病与手术有一定了 解 P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者患病后食欲差有关 ●预期目标:营养状况能维持平衡,无水电解质失衡,机体处于 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护理措施: 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进食情况

胃癌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

胃癌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 6.1~2018.6.1期间的60名胃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选 取2016. 6.1~2017. 6.1期间的30名胃癌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7. 6.1~2018.6.1期间的30胃癌术后患者,设为护理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 护理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于2017.1.1后改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 护理组的康复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康复率(66.67%),P<0.05;护理组的不良护理结局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76.66%),P<0.05;护理 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理想,规避术后不良结局,患者满意 度高,可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合理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胃癌;术后护理;整体护理;效果 The postoperat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holistic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postoperativ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6.1 to 2018.6.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clinical study.30 cases from 2016. 6.1 to 2017.5.31 were the control group, and 30 cases from 2017.6.1 to 2018.6.1 were the tes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 on the basic of which, the test group was given postoperative care. Nursing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habilitation rate of the nursing group (83.33%)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6.67%),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nursing outcomes in the nursing group (10.00%)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66%), P<0.05.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group (10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0.00%), P < 0.05. Conclusion: The postoperative care have ideal effects o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which can avoid adverse outcomes after surgery 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s, worth reasonable applications and extension in clinic. [keywords] gastric cancer; Postoperative care; Holistic care; effect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14-02 随着人民饮食方式的改变,胃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已成为我国的高发恶性肿 瘤之一。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多选择切除术治疗,存在手术创伤和 术后并发症等问题,需要介绍科学疗护[1~2]。为保障临床护理质量,笔者即在 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2016. 6.1~2018.6.1期间的60名胃癌术后患者展开了研究,整体护理的初步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 6.1~2018.6.1期间的60名胃癌术后患者, 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 6.1~2017. 6.1期间的30名胃癌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7. 6.1~2018.6.1期间的30胃癌术后患者,设为护理组。其中,男性21名,女性19名;年龄22~63岁,平均(53.4±7.8)岁;病史3~ 13月,平均(5.4±2.8)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的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胃癌术后病人地饮食_护理

胃癌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胃癌的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术后大部分胃被切除了,留下的残胃变小了,会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的变化。因此,手术后病人的饮食调理是十分重的。 (1)病人术后逐渐恢复其正常饮食,即每日三餐,至少需要6~8个月,所以术后病人出院,少食多餐是饮食上的原则。每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餐5~8次,每次摄入食物75~100克。初期量少次数多,以后逐步到量多次数少。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 (2)食物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口腔用牙齿嚼烂,用舌头将食物和唾液拌和,这样容易消化,以口腔代替胃的部分消化功能,减轻了胃的负担。 (3)饮食宜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富于营养,易消化。如面条、各种粥、牛奶、豆浆、藕粉、鱼、虾仁、瘦肉糜等。经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4)可适当补充一些铁剂。因胃切除后,胃酸减少或缺乏而影响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可食硫酸亚铁、动物肝脏、菠菜等。 (5)日常的饮食生活要限制油炸、辛辣、刺激性如咖啡、浓茶及过凉饮料等食品的摄入,过热、过甜的食物也要限制。食物的温度最好在40~50。禁止烟酒。 (6)术后2~3周时,有部分病人可能进甜食(如牛奶加糖)后出现心慌、出汗、头昏、恶心、呕吐、上腹部不舒服等症状,一般持续15~30分钟可自行缓解,被称之为“倾倒综合征”。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每餐食物总量和进食速度,进食后躺下休息15~30 分钟。胃癌术后,家属应做哪些配合工作? 病人由手术室返回病房至胃癌术后的早期阶段,尽管有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医疗和护理,但家属的合理配合,也是病人顺利康复所必需的。 胃癌术后,病人回病房。此时家属应镇静,协助医务人员妥善安置病人,不要急于询问手术情况,更不要因肿瘤未能切除而在病人面前暴露出感情变化,以免给病人造成精神紧而影响恢复。 病人回病房后,医生一般嘱将病人去枕平卧,在没有得到医护人员同意时,家属不要改变病人的体位。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病人已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后6小时,呼吸、血压、脉搏平稳后,医生才将病人改为半坐位。胃癌术后,病人多数裸露,故应注意为其保暖。室温高时,应注意防暑。 胃癌术后待病情稳定后(6~8小时),家属可协助病人活动四肢,在征得医生同意后可做翻身等活动。术后如无特殊情况,下床活动不应晚于72小时,这对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至关重要。早期下床活动对预防肠粘连的意义,就像煮好的水饺要尽快翻动一样,如果翻迟了粘在一起就不好揭了。另外,还要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在病人咳痰时,以双手置于病人腹部两侧向中心推挤,这样可减少咳嗽给予切口的力,减轻疼痛,使病人能顺利将痰咳出。 注意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切勿因变换体位而脱出,尤其是胃管,是术后早期减少吻合口力的关键性措施,不可随意拔除或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拖出。同时注意引流物的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胃癌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病人情况,以及医生对自己所做的胃肠吻合的满意程度而定。在没有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不应随便给病人进水、进食;医生允许进食后(一般于术后3~5天),开始时宜先进温开水,3小时后无不适感,可进无渣流质饮食。无渣流质饮食包括经长时间煮的大米、小米汁、菜汁、蒸鸡蛋糕、鱼汤、排骨汤、不加糖的藕粉等。进流质饮食3天(一般于术后5~7天)若无不适,则可进半流质饮食。一般

胃癌术后的护理计划

胃癌术后的护理计划 1清除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术后疼痛,不敢用力咳嗽 护理目标—病人能有效咳嗽排痰 护理措施A术后注意观察病人咳嗽情况及痰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B听诊病人两肺的呼吸音,每天2次,了解肺部痰液淤积情况 C嘱病人每2--4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同时协助翻身拍背,排痰 D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病人半卧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 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咳出。 E对于咳嗽时疼痛的病人,嘱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 F遵医嘱每天2次超声雾化吸入 G保持病房清洁,维持室温在18—22°C湿度在50%--60% H必要时用负压吸痰法将痰液吸出 评价——病人能够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呼吸道痰液顺利排出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 相关因素—术后禁食,胃管刺激 护理措施—A术后常规口腔护理BID,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 B每天用石蜡油滴鼻,润滑鼻腔内胃管,减少胃管刺激 C黏膜破溃者,给予漱口液含漱 D向病人介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评价——病人口腔黏膜无异常改变,能够正确掌握口腔护理的方法 3.体液不足—胃肠减压,禁食,出汗较多 A监测生命体征,Q2h B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C准确记录24小时24小时出入量 评价——患者每天出入水量平衡, 4.潜在并发症--吻合口梗阻 相关因素——术后吻合口周围水肿,癌肿侵犯吻合口 护理措施__A向病人详细解释术后产生梗阻的原因 B描述吻合口梗阻的表现,以便病人能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信息。 C如发现病人有梗阻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胃肠减压 D必要时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 评价——病人能了解梗阻原因,临床表现 5.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 相关因素——吻合口血运欠佳,张力过大,愈合不良 护理措施—A向病人说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B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情况,有无渗液,渗血,观察腹腔引流液质,量 C如发现吻合口瘘,应及时报告医生 D保持负压器通畅,持续负压引流,观察引流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E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F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G静脉给予高能量液体 H注意保持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I遵医嘱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