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人术后饮食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胃手术后的护理和饮食许多接受了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在谈到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时,大都知道“少食多餐、流质饮食、少油清淡、低脂高蛋白”等基本原则。
但“少食”少到什么程度,“多餐”多到几顿饭,流质饮食何时可以过渡到固体食物,为什么要“少油清淡”,细细想来,这些“较真”的问题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并难于把握。
专家认为,不同的患者,病灶部位不同,手术切除大小、部位不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也不同,这些都会对日后的饮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胃部手术的患者应根据自己病情适时调整。
胃切除术后各个阶段实施饮食管理和护理:第1阶段(术后1-4天):禁食。
第2阶段(术后5-8天d):流质饮食。
停止胃肠减压后,第1天饮少量温水,首次20 mL~30 mL,严密观察病人饮水后反应,如无诉不适次日给予清流质饮食,米汤40 mL,每日2次,逐日增加量与餐次,至每餐200 mL~250 mL,每日6餐~8餐,流质供能3 344 kJ/d~6 270 kJ/d[6]。
一般以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定时定量,多以精细易消化为原则。
如有米汤、果汁、豆浆等,临床上常用安素肠内营养粉冲剂。
第3阶段(术后8天-至3周):半流质饮食。
半流质供能6 270 kJ/d~7 524 kJ/d[6],每日5餐或6 餐。
食物以米粥、藕粉、蒸蛋、面条、碎菜、肉末为主,并选优质蛋白高的鱼、肉、蛋、乳、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增加2次~4次安素营养粉冲剂。
第4阶段(术后3周后):软食。
大多数病人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后,予软米饭、发糕、馒头,各种炖、蒸、禽肉类,豆制品,饺子,包子,各种嫩菜等软食。
早餐:馒头或粥、豆浆、鸡蛋、果蔬、饺子;中餐:米饭、发糕、肉、豆腐、菠菜、芹菜、鱼;晚餐:稀粥、包子、鱼、油菜、蘑菇。
1-3个月里,饮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少食汤水,以免引起“倾倒综合征(如脸色发白、心跳加快等)”。
最好吃一些清淡而浓稠的食物(如粥、肉糜等),这样的食物会在“胃”中停留时间稍长,让“胃”逐渐适应自己的功能。
2023年8月第10卷第8期August.2023,Vol.10,No.8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949 通信作者:叶积垒,E mail:lce19892221@163 com参与式饮食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范文丽 叶积垒(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厦门,361000)摘要 目的:参与式饮食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的营养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参与式饮食护理,比较组间营养指标、睡眠质量、饮食依从性、生命质量、并发症率。
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5);护理后,饮食依从性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护理后,QLQ C30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 05);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实施参与式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进行积极地改进,从而树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睡眠和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推广意义深远。
关键词 参与式饮食护理;胃癌根治术;营养指标;睡眠质量ObservationontheEffectofParticipatoryDietNursingInterventiononImprovingNutritionIndexandSleepQualityof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afterRadicalSurgeryFANWenli,YEJilei(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participatorydietnursingonnutritionandsleepqualityofpatientsundergoinggas triccancersurgeryMethods:Atotalof80patientstreatedwithradicalgastrectomyinourhospital(2021 9 2022 9)wereran 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combinedwithparticipatorydietnursingbasedonroutinenursing,andthenutritionalindexes,sleepquality,dietarycompliance,qualityoflifeandcomplicationrate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nursing,thenutritionalindicators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com pared,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witha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 05) Afternursing,thePSQIscores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compared,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 05) Afternursing,thedietarycomplianc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 05).Afternursing,theQLQ C30score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 05) Thecomplica tion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 05) 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partici patorydietnursinginterventionforpatientsundergoingradicalgastrectomyforgastriccancercanactivelyimprovethenutritionalstatusofpatients,thusestablishinggoodeatinghabits,improvingthesleep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andreducingtherat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Keywords Participatorydietnursing;Radicalgastrectomy;Nutritionalindex;Sleepquality中图分类号:R735 2;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8.069 胃癌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几年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
目录前言 (1)一护理评估 (1)二护理诊断/问题 (2)三护理目标 (3)四护理措施 (3)五护理评价 (4)六参考文献 (5)胃癌护理【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21/10万,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
其发病率在不同年龄、地区和种族间有较大差异。
本病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约为2~3:1。
胃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是感等。
总结临床工作中4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讨论胃癌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通过对以往40例胃癌患者术后护理的回顾,总结出通过积极有效的全方位基础和专业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促进了胃癌患者的康复,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癌;术后;护理前言胃癌是我国发病较高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早期胃癌,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
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
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病人在胃切除后,胃容量明显减少,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病人可能出现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1]。
因此外科术后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饮食护理在胃切除术后是一项极重要的护理内容,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感等。
营养不良是癌症病人恶液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癌症病人随机体的新陈代谢异常而改变,由于癌细胞生长较快、代谢增高,价加之食欲低下,食物摄入量减少,致使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加强,同时放化疗期间会产生相关的毒副反应,因此胃癌病人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治疗非常必要。
胃癌术后患者参与饮食管理对其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参与饮食管理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和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变,胃癌术后患者往往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
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胃癌术后患者参与饮食管理与不参与饮食管理两组人群的营养状况,探讨饮食管理对患者营养摄入、体重变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本研究还将评估不同饮食管理方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也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由于手术过程可能导致的解剖结构改变、消化道功能减弱以及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往往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传统的饮食管理主要侧重于限制性食物摄入和营养素的补充,而现代的饮食管理则更加注重个体化、多元化和营养平衡。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医疗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
在胃癌术后患者参与饮食管理的研究方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这些研究普遍认为,患者的积极参与对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通过了解自身营养需求,合理选择食物,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营养不良的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研究表明,患者在饮食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其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
有关胃癌的医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高龄胃癌患者胃切除根治术术后护理分析高龄胃癌手术患者多属于晚期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高,合并疾病多,术后并发症较多,同时病死率也较为显著。
在手术治疗中,胃切除根治术运用更广泛,据有关资料显示,高龄胃癌患者进行胃切除术的比例约为%,而术后并发症率为%,手术死亡率为%。
要想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需要较好的做好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研究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龄胃癌胃切除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岁;合并疾病中,高血压者6例,糖尿病者3例,冠心病者5例;胃癌类型中,近侧胃癌者13例,胃体癌者23例,全胃癌者3例,残胃癌者1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23例,高中16例,大学1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岁;合并疾病中,高血压者7例,糖尿病者5例,冠心病者4例;胃癌类型中,近侧胃癌者15例,胃体癌者22例,全胃癌者2例,残胃癌者1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25例,高中13例,大学2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护理与研究,签署相关同意书,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开展。
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情况上没哟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做好心电监护与各项生命体征监察,做好常规巡视,产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观察组运用术后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环境管理术后保证病房有安静舒适环境,控制好温度、湿度,同时做好通风,避免过多人员探视,定时做好探视时间与人数限制,同时做好地面与物品消毒清洁,避免患者产生感染问题。
1例胃癌病人术后的护理我国是胃癌发病较高的地区之一。
多发于胃窦、胃前壁、后壁及胃小弯,早期胃癌病变仅限于粘膜及其下层,一般可分息肉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中晚期胃癌多有转移,侵及肌层或全层,也称进展型胃癌。
目前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等。
病人在胃切除手术后,胃容量减少,胃的功能明显降低,因此有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小胃综合症[1]。
因此术后的护理对胃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工人,因食欲不振、上腹不适1年半,近一周加重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常有饱食后剑突下胀满,伴反酸、嗳气、无放射,有疼痛但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近一周症状加重,就诊于我院。
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胃镜显示胃窦部约0.5×0.4cm溃疡,病理提示:胃窦部粘膜组织见大小不等的异型腺体,符合腺癌,于2010年8月22日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2 术后护理措施2.1常规护理2.1.1胃管护理胃管护理要点是保持胃管通畅并持续引流、禁食禁水,每两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并指导其家属接好负压吸引器,每天两次口腔清洁护理,预防感染。
第一天引流液呈淡红色且量较多,至第三天胃内引流液量少且颜色淡黄,肛门排气,予以拔胃管,嘱其适量进食流质饮食。
2.1.2腹腔引流管及伤口的护理腹腔引流管保持畅通,坚持做到每天更换引流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促进伤口恢复。
第一天因引流液有少量血液呈红色,第二天,引流液颜色呈黄褐色及时更换敷料,以后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
一周后拔除腹腔引流管,伤口处每日灯照两次,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三天后改为日照一次,五天后视病情酌情灯照并逐渐停止。
应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
五天后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无腹痛、发热,伤口无红肿,无渗液,停用抗生素。
2.2饮食护理2.2.1术后早期饮食护理胃癌术后2周内,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循序渐进”的原则。
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饮食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37例患者中,有效28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效17例,显效14例,无效6例,83.78%。
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胃大部切除术;临床价值;生活质量在实际临床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肿瘤等的常见手术治疗方法是胃大部切除术。
而促进身体康复和维持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营养,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如缺乏营养,势必对其术后的康复及手术造成影响,且还会引起术后患者食物吸收及消化障碍,使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能否恢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合理的饮食营养。
探讨饮食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今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日康复及生存期的延长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74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33-69岁,平均年龄为55.3岁。
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均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其中47例为恶性肿瘤,27例为良性肿瘤。
原发病包括:9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为胃溃疡,3例为胃息肉伴出血,30例为胃癌,17例为贲门癌。
74例患者中,11例急诊手术,63例择期手术。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治疗组3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37例患者则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
胃癌的护理措施胃癌是一种让人头疼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护理可太重要啦!咱先来说说饮食方面的护理。
胃癌患者的胃那可是很脆弱的,所以吃的东西得特别讲究。
就说我之前遇到的一位胃癌患者老张吧,他之前可是个“吃货”,啥都爱吃,生猛海鲜、麻辣火锅,从不忌口。
可自从得了胃癌,这饮食就得大变样。
老张一开始还不适应,总想着偷偷吃点重口味的解解馋。
我们护士和家属那是严防死守啊!给他准备的都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煮得软软烂烂的。
水果也都是切成小块,方便他咀嚼和吞咽。
有一次,老张的女儿给他带了一份自己做的鸡汤,可香啦!但为了老张的身体,我们还是把上面那层厚厚的油撇掉,只让他喝清汤。
再说说心理护理。
得胃癌这事儿对谁来说都是个重大打击,很多患者会变得焦虑、抑郁。
老张也不例外,刚知道自己得病的时候,整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没希望了。
我们医护人员就经常找他聊天,给他讲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鼓励他积极面对。
他的家人也一直陪伴在身边,给他温暖和支持。
还有疼痛护理。
胃癌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这时候就得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
比如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患者用止痛药,帮他们调整舒适的体位。
老张疼得厉害的时候,我们就会帮他轻轻按摩,分散一下注意力。
日常护理也不能马虎。
要保证患者居住的环境干净整洁、安静舒适。
老张住的病房,我们每天都会认真打扫,定期更换床单被褥。
康复护理也很关键。
等患者身体状况稍微好一点,就要鼓励他们适当活动。
老张一开始不愿意动,我们就一点点地劝,陪着他从在病房里慢慢走几步,到后来能在走廊里走上一小圈。
总之啊,胃癌患者的护理是个细致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
就像老张,在大家的精心护理下,病情慢慢稳定了,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希望每一位胃癌患者都能得到贴心的护理,战胜病魔!。
胃癌的临床及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82-02【摘要】在我国的各类常见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胃癌是发生率最高的。
外科手术前后,要注意合理护理。
不仅是在消化系统中,甚至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胃癌也算得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了。
面对胃癌,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经诊断发现,立即治疗。
在临床和术后护理中,注意病人的营养与进食情况。
并做好后期疗养护理,就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致死率。
【关键词】胃癌,护理,术后护理据有关统计:我国胃癌死亡率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
其发病率以青海、西藏地区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
胃癌虽然可怕,但也是可以预防和诊断治疗的。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及早期临床表现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胃癌具体发生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如下:1 早期:早期胃癌70%以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逐渐出现类似于胃炎或胃溃疡发生时的症状:腹胀、乏力、恶心、消化不良等。
2 中晚期:胃区疼痛,具有明显的腹胀、乏力、恶心、腹泻等症状。
并且,会伴随发生水肿、贫血等症状。
后期严重者会伴随发生进食梗阻、胸闷等症状。
二早中晚三期胃癌的分型1 早期分型: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
可分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三种。
其中各个类型又可组成不同的组合,从而表现为新的类型。
按其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小胃癌及微小胃癌。
2 中晚期分型(也叫做进展型胃癌):蕈伞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
溃疡型:具体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局限型溃疡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且常伴随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
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胃癌护理个案病例范文一、病例介绍。
我有个患者,王大爷,68岁了,是个特别开朗的老头儿。
可就是这么个乐观的人,却被胃癌这个病魔缠上了。
王大爷以前就有点老胃病,自己也没太当回事儿,就偶尔吃点胃药对付一下。
结果呢,这胃病越来越严重,疼得他实在受不了了才来医院。
一检查,好家伙,胃癌!这消息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二、护理评估。
# (一)生理方面。
1. 营养状况。
王大爷确诊的时候已经瘦了一大圈了。
他本来就不算胖,这一病啊,脸上都没肉了,整个人看起来很虚弱。
这胃癌嘛,影响了他的消化和吸收,吃啥都不香,还老觉得恶心。
2. 疼痛。
王大爷的肚子啊,经常疼得他直皱眉。
他说那感觉就像有个小怪兽在肚子里又抓又咬似的。
疼痛的部位主要是在上腹部,有时候是隐隐作痛,有时候疼得他满头大汗,尤其是在吃饭后或者晚上的时候,疼痛就更明显了。
3. 身体机能。
因为身体不舒服,王大爷变得很没力气。
以前他还能去公园遛弯儿、打太极呢,现在走几步就喘得不行。
这身体机能下降得可快了,连上下床都得小心翼翼的。
# (二)心理方面。
1. 焦虑和恐惧。
刚开始知道自己得了胃癌,王大爷那眼神里全是恐惧。
他老是担心自己活不久了,还怕给家人添太多麻烦。
晚上也睡不好觉,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满脑子都是关于这个病的事儿。
他也变得不爱说话了,以前那个爱唠嗑的老头儿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2. 对治疗的期望与担忧。
王大爷一方面希望能通过治疗把病治好,可另一方面又担心手术和化疗会让他更难受。
他听说化疗会掉头发,还会恶心呕吐得更厉害,心里就直打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
三、护理措施。
# (一)术前护理。
1. 营养支持。
王大爷营养不好,我们就想办法给他补充营养。
给他安排了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像鸡蛋羹啊,鱼肉粥啊。
可他没什么胃口,我们就变着法儿地哄他吃。
我就跟他说:“大爷,您看这鸡蛋羹就像小云朵一样软乎乎的,吃了肯定能让您身体变得棒棒的,像超人一样呢!”还把食物分成小份,让他少食多餐。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41-01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我院于2011年起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组患者共20例,平均56.3岁;术前病理确诊为浸润性胃癌;ct等常规检查肿瘤无远处转移;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
对照组患者共20例,平均58.7岁;为我科另一治疗组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入选标准同上,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
所有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行标准的d2+胃癌根治术,术后常规镇痛,实验组术中常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实验组术后早期采用少量肠内营养至肛门排气,即术后第1、2、3天24h肠内营养量分别为250、500 、1000ml,适当调量,术后第4天起行完全肠内营养。
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至术后第7天停止。
1.2 观测指标每天8:00,16:00各听诊肠鸣音1次并记录;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期间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症状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和住院费用。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分析,所有记量数据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记数数据采用t检验,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认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观察与护理2.1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并告之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以保证肠内营养顺利实施。
2.2 输注的护理①保持营养管体外部分的清洁和妥善固定,并标记,以便观察营养管有无脱出。
②因长期禁食口腔分泌物减少,加上鼻肠管的刺激,容易引起口腔溃疡等不适,应晨晚分别给予口腔护理。
③肠内营养乳在常温下保存,已开封的应保存在4℃冰箱内,时间不超过24 h。
④输注时患者采取半坐卧位。
⑤营养液输注时需保持温度37~38℃,可采用热水袋或电加热器于管道近端加温,避免营养液过凉刺激肠道。
胃癌论文护理体会论文浅谈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本文介绍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等。
术前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术后胃肠减压及预防并发症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可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肠减压围术期护理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根治性手术是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重要方法,只要病人条件许可又无明显转移,均应手术探查,争取根治切除,即使不能达到根治目的,也应当使肿瘤组织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便为其他非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
1 基本资料本组91例,男60例,女31例,年龄27--75岁,平均54岁。
其中伴高血压12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糖尿病5例。
术前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
本组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均予以积极治疗及对症处理,效果确切。
手术疗效满意,无死亡病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病人入院后首先要热情地接诊,向病人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情况及住院规则,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对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因手术操作范围及复杂性较大,应注意少食多餐,3餐间适量加餐。
做好术前多项常规准备,如备皮、各项皮内试验、配血等,并检查重要脏器功能。
向病人充分讲解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术前晚清洗灌肠,禁食水,术晨留置胃管抽尽胃内容物。
术前1周练习床上排尿,避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引起尿路感染。
术前3 d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术前沐浴、更衣、备皮,讲解术前禁食水、放置胃管、尿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2 术后护理术后及时送入监护室(ICU),使手术后患者得到严密观察与护理。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与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胃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肠内外营养护理开展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
方法:根据本院的胃癌切除术后所有的病例,并分析术后肠内外的营养护理资料。
结果:在进行统计的病例当中,其中42例的胃癌患者第一阶段的营养护理中,有5例病患出现了代谢性的并发症,3例患者则出现了高血糖的症状,2例患者发生了低血糖的症状。
在营养支持的第二时期行肠内营养(TEN)治疗期间,36例患者当中的4个患者发生了胃肠道的多种反应。
57例患者治愈出院,8例患者在病情好转之后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良好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可以大大地改善胃癌患者的身体现状,使其得到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胃癌切除;营养支持;护理前言胃癌患者在临床过程中主要的表现为营养不良,因为手术之后的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饮食,这就导致了众多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使其日益严重。
所以,相关医护人员针对手术后的患者应该采用营养支持的护理手段,以更好地改善他们营养缺乏的现象。
单纯使用肠内营养(EN)通常会造成患者能量的无法供给,而单纯的给予肠外营养(PN)则会出现胃肠道粘膜的萎缩,最终导致胃癌病患胃肠功能的衰竭。
对胃癌患者使用营养支持的关键作用在于提升其体内细胞、各个器官的代谢功能,从而发挥其正常的功效,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根据我院的胃癌切除术后病例,着重分析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二组的人数相同,性别比例、年龄差异也一致,共计患者病例为65例,其中男为52例,女为13例,年龄均在25~76岁之间,胃癌根治术28例,胃空肠吻合术13例,胃大部分切除24例。
最后65例病患的营养支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治愈了57例,有所好转的病患为8例【1】。
(二)方法结合所有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现状,采用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可分成:术后早期经过周围静脉实行TPN;在手术完成后的第2天,在空肠造瘘管中实施TEN;最终使得患者得到良好的恢复与饮食。
参与式饮食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2T13:01:24.5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作者:林庆丽[导读] 目的:探析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参与式饮食护理的应用价值。
林庆丽沙县总医院外三区福建三明 365050【摘要】目的:探析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参与式饮食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择6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平均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参与式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局。
结果: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行参与式饮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优化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参与式饮食护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多发于男性,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饮食、遗传以及生活因素。
胃癌患者在患病后,其正常生活会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
早期胃癌其是患者黏膜层或者黏膜层下层被癌细胞浸润侵袭,临床中治疗时主要选择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以及淋巴结后,可以使患者的情况进行改善。
但患者在围术期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以及各类并发症,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围术期应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而参与式饮食护理符合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措施,从而为胃癌手术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目前临床上一直在研究新型高效的护理方式,本研究也提出一种护理方式,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62例患者为对象,病例选取初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月。
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研究组各31例,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对症护理,及时进行口腔清洁,饭后以及睡前进行漱口,同时展开药物指导。
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饮食的护理发表时间:2010-10-9 11:58:25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作者:吴海燕,刘燕,刘东霞,梁勤作者单位: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饮食的实施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31例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实施早期经口饮食计划,即由营养师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原则将术后每个阶段的饮食做成食谱,责任护士在术后各个阶段实施饮食管理和护理,观察营养方面康复情况。
[结果]31例病人术后测血清清蛋白全部在正常范围,切口甲级愈合29例,乙级愈合2例,出院时均进食半流饮食,平均住院日为21 d;有9例早期进食后出现腹胀,1例出现吻合口瘘。
[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实施经口饮食的护理,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经口饮食;护理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1]。
全胃切除术是胃癌根治术最常用的术式之一,术后营养支持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强调肠内营养的重要性,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2,3],文献报道多以经营养管和空肠造口管进食为主,提倡早期经口进食报道较少。
有研究显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饮食安全可行[4],术后经口饮食的病人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5]。
现总结我科在全胃切除术后经口饮食的一些临床经验,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09年11月我科共行全胃切除术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4岁~76岁。
28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上腹不适(疼痛),嗳气反酸,纳差,消瘦,贫血,2例出现黑便,呕吐1例。
胃体癌15例,胃底贲门癌8例,胃窦癌侵及胃体5例,残胃癌2例,全胃癌1例。
术前均经胃钡餐和电子胃镜检查后病理学证实,病人癌灶范围超过一个胃区或癌灶位于胃体且偏大,均在全身麻醉下经腹行全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24例,姑息性全胃切除7例。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为缓解胃癌患者肠内营养干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创口愈合,为患者谋幸福,我科结合2009~2011年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对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进行了认真实践、总结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48例中男28例,女20例。
年龄31岁~78岁。
期间,发生恶心5例,呕吐2例,腹痛、腹胀10例,腹泻2例,管道不畅1例,管道脱出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均得到了有效解决。
结论是肠内营养干预可行,护理要及时跟进。
2.护理2.1心理护理病人因营养液输注周期长,很容易产生厌烦、对立情绪,所以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前、术后要向患者、家属说明留置肠内营养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并向患者介绍病区已经康复的病例,赢得病人的信任,取得其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顺利营养打好基础。
2.2鼻肠管留置肠内营养全部通过鼻胃肠营养管进行,术前将鼻胃肠营养管前端置入胃管侧孔后,同时置入胃内,术中将鼻胃肠营养管下端向下拉,置于吻合口以下20cm处。
胃癌患者术后经鼻胃肠营养管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2.3肠内营养液的输注2.3.1速度患者术后24h开始输注少量生理盐水;术后48h开始输注生理盐水和部分肠内营养制剂,72h后开始全量肠内营养输注。
通过重力输注或输液泵连续输注12~24h,输注速度由40~60ml/h开始,如无腹痛、腹泻等不适,逐渐增加至100~125ml/h。
2.3.2温度一般液体应加热至30℃~40℃后输注,肠内营养液温度一般调至38℃为宜。
特别是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可用加热器加热。
因营养液过冷可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过热易损伤肠粘膜。
2.3.3体位患者取半卧位或床头高度≥30°—35°进行肠内营养输注,输注后保持半卧位30min—60min,以防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胃癌病人术后的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6-01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于胃窦部、贲门部、胃小弯及前后壁,胃体区相对较少。
胃癌早期,不论范围大小,病变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大体分为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
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入到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
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病人在胃切除后,胃容量明显减少,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病人可能出现食量小、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一系列小胃综合症[1]。
因此外科术后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饮食护理在胃切除术后是一项极重要的护理内容。
由于放化疗期间会产生相关的毒副反应,同时良好的饮食可调节患者的心情,增进饮食,增强抵抗力,可以使患者在治疗的前、中、后期,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治疗周期,因此胃癌病人加强饮食护理非常必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农民,因间断性上腹不适10个月,现加重入院。
入院前饱食后感觉上腹部胀满,以剑突下为著,无放射,伴反酸,嗳气、腹胀。
无腹痛,或疼痛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7天前症状加重,就诊于我院。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胃镜可见胃窦部前壁小弯侧约0.3×0.4cm溃疡,病理提示:(胃窦)粘膜组织期间可
见大小不等的异型腺体,符合腺癌,考虑为溃疡恶变,肝胆胰脾ct 提示胆囊结石,于2009年11月16日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腺癌(中低分化)癌组织仅位于粘膜层,断端未见癌组织,网膜组织未见癌。
2 饮食护理
2.1 饮食原则
(1)胃切除后2周内,饮食采用“循序渐进,少量多餐”的试餐原则。
每天进餐6-7次,定时定量进餐,逐步适应残胃的消化功能。
(2)胃切除后2周后,主要是防止倾倒综合症的发生。
随着患者的恢复,开始吃较大量和较多种类的食物。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预防倾倒综合症。
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的种类,病人应从术后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转为饮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增多花样,提高病人的食欲,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3)在以后可视病人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膳食的质和量,不论流质、半流质饮食还是普通饮食,应坚持在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下,补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素的原则,既要补充营养以恢复病人的健康,又不能在提供饮食的进程中有创伤胃肠的负担。
2.2 饮食护理措施
(1)关心病人进食情况,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病人喜食食品,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鼓励病人多进食,多吃水果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
(2)对化疗反应较重者宜安排在睡前服药以免影响进食[2]。
(3)化疗前0.5-1小时和化疗后4-6小时服些镇静剂,有助于减轻恶性呕吐。
(4)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可装入肠溶性胶囊服用,以减轻胃部刺激,应检查病人的排便情况,减少腹泻。
(5)做好口腔护理,尤其对有口腔炎和溃疡的病人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的繁殖。
2.3 化疗前、中、后的饮食
(1)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并照顾患者的宗教信仰,可利用音乐疗法、行为放松疗法来分散注意力。
对消化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尽量选择在饭后或肠溶性的胶囊服用,可遵医嘱在化疗前半小时到1小时和化疗后4-6小时应用镇吐剂[3]。
每日了解病人的恶心呕吐次数,饮食量,排便及腹泻情况,必要时做以记录。
(2)化疗过程中严重恶心呕吐者,需大量补充水份。
可采用新鲜的果汁、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应避免易引起胃肠道发酵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甜饮料等,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
呕吐腹痛剧烈者应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
(3)轻度恶心呕吐者,可采用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瘦猪肉末粥、蒸蛋羹、面片汤、煮龙须面等并可适量的选用馒头干,面包干等,如腹泻严重者禁用牛奶。
(4)化疗结束后无恶心呕吐,康复期应少食多餐,一日进餐4-5
次,以减轻胃的负担,逐渐从化疗过程中的低脂少渣的半流质过度致软饭,可将煮熟的瘦肉或鱼切成细丝或碎末烹制成肉末羹、烩肉丝。
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且肉质轻柔软易消化[4],可烹制成烩鱼片、烩鱼羹等。
患者自我症状消失后,可逐渐转入普通饭。
(5)禁饮酒、咖啡及浓茶,禁饮各类产气饮料,如汽水等,禁用芥末、胡椒、咖喱粉、辣椒等辛辣调味品,并应戒烟。
(6)烹饪方式:煮、烩、炖等烹调方式,少用油煎、油炸等烹调方式,禁食腌、熏、腊的大块鱼或肉。
2.4 心理护理:术后由于患者刀口疼痛,胃肠减压,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等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5]。
有些具有强烈的食欲,迫不及待的想进食,我们向患者解释目前吻合口情况,提醒并警告患者要控制强烈的食欲,避免进食过量,影响吻合口愈合。
2.5 出院指导:由于患者术后胃的生理功能减弱,患者出院时要特别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平时应忌食生冷粗硬和过热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严禁饮烈性酒浓茶高浓度饮料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油及过粗糙的食物。
食物质地应细软易消化,不宜食用粗杂糖,粗纤维含量多的蔬菜,辛辣刺激以及产气食物,每日6-7餐,干稀分食,进食量一般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若有饱感,腹胀等情况,则应停止进食。
术后6-8个月内逐渐恢复为每日3餐,保持大便通畅和生活规律化,定期测体重和复查。
参考文献
[1] 王惠芳.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
究,2007,21(5c):1354-1355
[2] 季小平.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j].家庭护
士,2007,5(12b):63
[3] 张菊红.胃癌术后化疗的护理要点[j].包头医学,2006,30(3):43
[4] 邓君明.麦康生.艾庆辉.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7,5(1):22-25
[5] 蓝海心.李宝梅.乔正堂.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7,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