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_图文-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7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Carnegie Instituteof Technology)学习。
1949年(21岁)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1952年,24岁的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
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
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作品的表现题材来反映美国的现实生活,他喜欢完全取消艺术创作的手工操作,经常直接的将美钞、罐头盒、垃圾及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
他的作品《金宝罐头汤》、《可乐樽》、《地下丝绒乐队》、《毛泽东1972》、《玛丽莲·梦露》等。
,他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实用主义、商业主义、多元化、幽默性。
《毛泽东1972》是沃霍尔肖像题材的代表作,上世纪70年代,美国媒体上开始出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及相关报道,沃霍尔以艺术家的敏锐嗅到一向对立僵硬的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热门的题材一直是沃霍尔作品的特征,这个时期他大胆的创作了许多以毛泽东头像为题材的作品。
取之于媒体的毛泽东肖像开始广泛的与不同媒材结合产生不同形式的作品。
他创作了毛泽东肖像画,就像他绘制玛丽莲·梦露和猫王的肖像画一样。
他的绘画形式几乎千篇一律。
将重复推向极致。
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图像,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
这是一种新的美学形式,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作品都用丝网印制技术制作,形象无数次的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
他画中独特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表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
波普男人的企划案ANDY WARHOL 波普男人的企划案“我将会以个人名义推出下列任何一类产品: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任何东西、电影及器材、食物、氮、鞭子、钱!”安迪·沃霍尔上述张狂的话语,是60年代大热的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在1968年报纸广告上的内容,大肆地宣扬着艺术商业理论。
波普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时装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全世界都在为安迪·沃霍尔逝世20周年致敬的今季,波普艺术再度以汹涌之势被时尚界玩到xx。
或许,如此的现象正好应了安迪·沃霍尔的另一金句:“I really do live for the future……”原来早有预见。
变身ANDY WARHOL尽管以丝网印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波普艺术是如此的色彩斑斓,但其制造者安迪·沃霍尔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除了那头过目不忘的灰白色头发,着装却都是严谨又简约的英伦格调。
但是,时尚潮流永远是循环再循环,当年安迪·沃霍尔那窄身西装搭配衬衫及条纹领带的造型,以及百穿不厌的Levi’s牛仔裤,到如今,依旧是时下型男的标准装扮。
这一巧合,或许连向来不大讲究衣着的安迪·沃霍尔自己也不会想到。
TIPS●条纹、圆点、千鸟格等规则的几何图案简单又能传神地将波普精神表达出来,当然窄身西装也是体现60年代怀旧风格的必备单品。
●以印着几何图案的配件,如领带、鞋、钱包等,搭配单色的服装,是安迪·沃霍尔时常示范的装扮,值得型男效仿。
POP ART图案上身无论是寻常可见的金宝汤罐头、香蕉,还是经典偶像如玛丽莲·梦露,经过安迪·沃霍尔的巧妙“加工”后,全部变成波普艺术的代表作。
贴近大众,将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影海报、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费品……呈现或是再现,都可成为波普艺术的创作主题,投射到时装上,成为今季型男必买之潮流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