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修复和重建
- 格式:ppt
- 大小:19.00 MB
- 文档页数:83
CT三维重建指南1、脊柱重建:腰椎:西门子及GE图像均发送至西门子工作站,进入3D选项卡A、椎体矢状位及冠状位:a. 选择骨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70s;GE 0.625mm BONE〕,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b. 横断位作为定位相,做矢状位重建,翻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垂直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右向左,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体轴线,两边围包全椎体及横突根部〔一般为19层〕,点击确定,保存;c.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翻开曲面重建选项卡,沿各椎体中心弧度画定位相曲线,围包全,双击完毕,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前向后,围前至椎体前缘,后至棘突根部〔一般为19层〕,点击确定,保存。
B、椎间盘重建:a. 选择软组织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30s;GE 0.625mm STND〕,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b.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做椎间盘重建,翻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水平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上向下,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层数5层,方向沿椎间隙走行方向,做L1/2-L5/S1椎间盘,注意右下角图像放大,逐个保存。
注意:脊柱侧弯患者,椎间盘重建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冠状位定位相上矢状定位线〔红色〕,使其保持与相应椎间隙垂直。
C、椎体横断位重建:椎体骨质病变者,如压缩性骨折、骨转移、PVP术后等病人,加做椎体横断位重建,矢状位图像做定位相,沿病变椎体轴向,做横断位重建,注意重建图像放大,保存。
打片:矢状位及冠状位二维一:8×5;椎间盘一:6×5;假设为椎体骨质病变者,椎间盘图像不打,打椎体横断位重建图像,共两胶片。
颈椎A、椎体矢状位及冠状位:a. 选择骨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70s;GE 0.625mm BONE〕,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b. 横断位作为定位相,做矢状位重建,翻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垂直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右向左,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体轴线,两边围包全椎体及横突根部〔一般为17-19层〕,点击确定,保存;c.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翻开曲面重建选项卡,沿各椎体中心弧度画定位相曲线,围包全,注意从斜坡开场,双击完毕,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前向后,围前至椎体前缘,后至棘突根部〔一般为15-17层〕,点击确定,保存。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则、术式选择、入路选择、术后并发症等。
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成人脊柱侧弯将更加普遍。
本期小灶主题即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共分五集,分别为基础篇、测量篇、诊断篇、治疗篇、技术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十分适合刚入脊柱科室的住院医师及致力于脊柱方向的医学生学习,也希望与更多骨科同仁交流,本期为“治疗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林永绥首先需要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无症状的DS,一般不需要治疗或仅需随访观察。
与AIS不同,DS的治疗一般不以矫正畸形为目的,常是针对局部疼痛和椎管狭窄的症状,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仅少数引起失平衡的DS需要矫形恢复平衡。
另外,DS 一般发生于老年人,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骨量和生活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症状。
身体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分析腰背痛或放射痛的来源。
腰背痛、肌肉无力和轻度神经根性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一般均可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所以大多数DS可采取保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案应包括短期的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主要为NSAIDs),并在少数情况下短期使用支具展开剩余88%根据疼痛来源可以局部注射或封闭,如硬膜外注射、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封闭等。
有文献报道按摩和矫形治疗有效,但需在专业的物理治疗中心进行。
躯干稳定性锻炼和低对抗性的有氧条件下可耐受的锻炼也有益,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运动疗法(如游泳)对疼痛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针对的药物治疗也常常有效。
三环类抗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神经源性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晚上的疼痛,加巴喷丁也有类似作用,这些药物对于老年人群有较大益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王莉;黄晓琳;谢凌锋;徐群【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5页(P249-253)【关键词】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作者】王莉;黄晓琳;谢凌锋;徐群【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7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的脊柱和躯干扭转异常,包括在冠状面上的侧方弯曲,水平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改变[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2%~3%[1],最新调查显示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2%[2]。
目前AIS病因尚未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基因、不良姿势、某些激素水平等相关[3-4]。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脊柱增长迅速,如不及时诊治,脊柱侧凸的程度可能会随生长发育的进行逐渐加重,继而出现背部疼痛、心肺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脊柱侧凸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支具、运动疗法、牵引、手法治疗、电刺激等。
关于AIS的治疗,2011国际脊柱侧凸矫形和康复治疗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Society on Scoliosi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SOSORT)指南推荐:Cobb角<10°时只需观察随访;Cobb角10°~20°时,一般选择特定性运动疗法;Cobb角20°~45°时,推荐支具治疗,同时配合运动疗法;Cobb角>45°时可考虑手术治疗[1]。
脊柱侧弯手术后康复训练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患者的脊柱会出现异常的侧弯,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旋转变形。
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弯,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虽然能够矫正脊柱的异常,但术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姿势控制、增加灵活性以及提升生活质量。
1. 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脊柱侧弯手术后的康复阶段分为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和后期恢复三个阶段。
早期恢复阶段通常从手术后的第一天开始,持续数周。
患者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渐增加活动,如站立、走动和进行一些轻度的肌肉训练。
中期恢复阶段通常在手术后的第四到六周开始,患者已可以逐渐参与更加复杂的康复训练,如进行体能训练和特定的脊柱侧弯康复训练。
后期恢复阶段是手术后的几个月,患者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手术效果。
2. 恢复训练的重点康复训练的重点包括肌肉强化、改善柔韧性、姿势控制和体能训练。
肌肉强化是康复训练的核心,通过增加躯干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可以帮助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常用的肌肉训练包括俯卧撑、桥式运动和侧平衡训练等。
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的伸展性,减少紧张和僵硬感。
常用的柔韧性训练包括伸展运动和瑜伽等。
姿势控制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包括行走、坐姿和站姿等。
体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如有氧运动和徒步等。
3.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脊柱侧弯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不可擅自增加训练强度或者忽略康复计划。
其次,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在进行各种活动时要牢记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另外,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者过度运动造成负担。
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合理,为康复提供足够的营养。
最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者疼痛,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脊柱侧弯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通常包括脊柱姿势的改善、疼痛的缓解、生活功能的提升和身体形态的修复等。
脊柱术后康复概论术后康复要点1、手术创面愈合1-2W,但要恢复到接近正常组织强度6W,骨愈合3个月,达到坚固程度6个月。
使用外固定时间长短的参考标准:未作植骨的—术后外固定3—6W,施行植骨者3—6个月。
再根据植骨,内固定以及外固定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脊柱固定术后的下床时间取决于下床后病变部位将承受的载荷。
①上肢为非负重,术后+适当外固定=可以术后早期下床;②下肢为负重,术后外固定+辅助具以手杖等减少负重不能早期负重。
③颈椎手术后+颈部外固定=可以早期下床④胸腰椎术后+外固定=不可早下床3、手术后密切观察:发热血沉CRP 有无出现神经症状一旦发生感染和神经症状加重者,则必须及时取出内固定物。
一、颈椎1、术后处置①留置闭式引流,通常术后48h拔除。
②如有硬膜囊损伤破裂时,应停止引流的负压,以避免吸取脑脊液。
③术后未排气前,应禁食水。
④导尿。
⑤记出入液体量(二)卧床牵引颅脑牵引用于①、寰枢关节前路固定术②、颈椎脱位骨折不稳定性损伤施行的前路融合和固定术。
(三)更换体位①严禁“拧麻花式“,②严禁颈部运动,③上半身连同头颈同时同方向运动。
(四)离床活动必须配戴矫形具固定颈部,Halo头盆环和Halo背心,外固定坚强,可早期下床高位颈椎围领和普通劲椎围领,允许劲椎小范围活动(一)颈前路寰枢椎椎间融合术后1、上位颈椎,颈髓手术注意有无呼吸异常。
2、经口进路的手术,在术后3d内禁食,水。
3d后方可摄取流质。
术后1w内每次饮食后用漱口水清洁口腔。
3、口咽部粘膜创口均使用肠线缝合,不需拆线。
4、Halo头盆环或Halo背心外固定2—3个月可早期下床5、若取自体髂骨植骨者推迟2—3W下床,若异体植骨术后1W下床。
6、术后体位:颈部轻度伸展位仰卧或颅骨牵引7、术后2—3W:佩带颈部支具,可下床活动。
8、术后2—3月X片复查骨融合后可去除外固定。
(二)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McGraw法)使用植骨+丝钢结扎康复方法:参考(一)颈前路寰枢椎椎间融合术后(三)颈后路寰椎椎融合术(B rooks法)参考(一)(四)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Magerl法)①椎间关节用螺钉加强固定;②颈椎在外固定保护下;③术后1W可下床;④术后2—3月佩带矫形器。
中医骨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的4个秘方一、概述1、脊柱创伤的类型脊柱创伤指的是骨科当中特别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脊柱结构损伤。
2、脊柱创伤的危害脊柱创伤的致病机制为外界强冲击力导致脊柱功能、结构等受到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会病人的各项机能将会出现障碍,例如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这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3、脊柱创伤的治疗当前,脊柱创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对病人的机体产生伤害,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很高。
4、中医治疗脊柱创伤传统中医认为脊柱损伤与脾、肝、肾三者有关,通常都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养血柔肝、健脾益肾、补肾填精为治疗的根本,进而缓解脊柱创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二、中医骨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1、以“筋骨并重”为治疗理念中医骨伤当中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治疗原则,即“筋骨并重”理念,该理念贯穿于骨伤治疗的整个过程,强调治骨与治筋相结合,注意用筋、护筋、调筋。
治骨必须与护筋相结合,治筋必须与治骨相结合,治骨宜静,治筋则宜动。
筋与骨相互依存,加强肝与肾之间的联系。
肾主骨,肾精充足才能够生髓壮骨达到张筋、连筋的效果;肝主筋,肝血充盈,才能够筋力强健达到束骨的效果。
在治疗脊柱损伤之时,必须关注筋骨与经络、脏腑、气血间的联系,外治筋骨,内治肝肾,筋骨互养,内外兼治。
在脊柱损伤康复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筋骨并重”这一理论,指导病人在病情早期进行“筋”“骨”活动,应用理筋活筋的手法,疏通经络,维持筋骨稳定,防治关节粘连与肌肉萎缩,如此才能够及时治愈。
2、大承气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不论是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治疗,病人在创伤后早期都需要卧床制动,如此才能够提高脊柱康复的质量,以降低脊柱关节愈合出现畸形的概率。
卧床制动通常会对病人的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所以病人在此期间很容易出现便秘、腹胀等不良症状,使病人更加痛苦,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