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2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1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课件中图版必修2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一、教学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二、重难点、重点: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板书设计:(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四、教学过程:导言: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 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
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验证的过程、结果及原理;2.记住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布和比例规律。
3.会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育种和遗传病分析问题。
4.掌握解题思路及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知识迁移的能力。
2.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学习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学习要点梳理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对相对性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现象①F2中出现了不同对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②F2中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约为3∶1。
F2中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约为9∶3∶3∶1。
2.理论解释(1)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的,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近似于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_,结合方式共16种。
(4)F2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比例接近于9∶3∶3∶1。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写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5.3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F2中基因型有27种,表现型有8种,性状分离的数量比是27∶9∶9∶9∶3∶3∶3∶1。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含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可能组合方式是2n种。
2.指导动植物育种实践利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同种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优良的新品种。
3.分析家族遗传病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可以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本章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例如,显性、隐性、基因型、表型、基因、基因座、野生型基因、突变型基因、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等学习应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了解遗传学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学时:7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植物杂交试验”论文1865年2月8日在Brunn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并于1866年刊登在Brunn植物学会会刊上。
Put for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publishing his findings in 1866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 did not become widely appreciated until 1900.第一节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一、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方法(一)严格选材(二)精心设计(单因子分析法)(三)定量分析法(对杂交后代分类、计数和归纳)(四)首创了测交方法(用以证明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二、孟德尔实验分析(一)关键名词1.基因(gene):孟德尔遗传分析中指的遗传因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2.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3.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4.显性基因(dominant):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5.隐性基因(recessive):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6.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7.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体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行为特性等)。
第一节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目标导航 1.结合“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结合细胞遗传学知识,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一、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分析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豌豆种子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②F 2的性状类型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两种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F 2不同性状之间出现了自由组合。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为YYRR 和yyrr 。
(2)F 1产生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雌雄各四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YR ∶yR ∶Yr ∶yr =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重组类型占38。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 1与隐性纯合体类型杂交。
(2)遗传图解(3)结果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①F1产生四种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是双杂合体(YyRr)。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成对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自由组合的意义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很多性状,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判断正误(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2)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目的】1、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2、理解孟得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重点难点】1、重点:(1)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得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难点: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教学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实验现象及解释思考(1)F1能不能产生Yy或Rr等类型的配子,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Yy或Rr是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2)F1产生4种配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对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遗传图解如下:(1)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类型相交(2)作用: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测定F1基因型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3)结果: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F1产生YR.Yr.yR.yr四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F1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比较两定律的区别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原因之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2、医学实践推断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四、孟得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3、孟德尔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获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4、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疑难辨析】1、理解减数分离与两遗传定律的关系【练习】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于下列那些生物?( )①噬菌体②乳酸菌③酵母菌④蓝藻⑤食用菌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2、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 )A.1/4B.1/8C.3/8D.3/163、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独立遗传。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选修一第一单元微生物培养技术1.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课外阅读: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发展第二单元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2.1 发酵与食品加工2.2 食品安全的评估课外阅读:食品卫生标准第三单元酶的制备及应用3.1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3.2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3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条件3.4 酶的固定化课外阅读:纤维素酶的神奇作用第四单元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4.1 植物色素的提取4.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外阅读:食用色素与健康第五单元植物的组织培养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课外阅读:兰花工业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6.1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6.2 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课外阅读:PCR技术的诞生高中选修二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动植物生产第一节植物繁育的现代技术第二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第三节动物的繁育技术第四节动物疫病防治第五节设施农业第六节绿色食品第二章生物科学与食品加工第一节发酵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节酶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单元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章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二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资源及其特性第二节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第一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二节器官移植第二章人类生殖工程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控制第二节人类生殖技术第三章生物药物第一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第二节疫苗和抗体第三节其他生物工程药物高中选修三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一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原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蛋白质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动物细胞培养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第三节细胞融合技术第四节干细胞工程第五节克隆技术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第二节良种化胚胎工程第三节胚胎工程的新进展第二单元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第一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第二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第一节基因工程的风险第二节生物武器第三节生物伦理。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的组合规律实验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的组合规律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组合规律。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的组合规律实验步骤: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