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42
一、滨水驳岸设计(一)滨江驳岸存在的问题1.形式与功能单一滨江驳岸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工程措施设计为主的,但一味考虑防洪安全性,而忽略驳岸的生态价值和场所价值,必然会导致驳岸的形式缺少变化和功能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亲水性和景观性。
2.地域特色缺失现如今,国内的滨水区复兴如火如荼,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有很多的滨水驳岸设计照抄一些优秀的成功案列,虽然在景观效果和空间层次上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设计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的问题依然存在。
3.生态环境被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地带被大量的硬质空间占领,使得水陆分离;驳岸的绿地面积不断减小,造成了水体、绿植、土壤之间的生态链断裂,并降低了水陆间物质交换的能力。
同时,这也对水陆地带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4.连续性差滨水地带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每个区段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故事,在众多的滨水景观设计中,不乏各自为政的案例,导致线型空间被点状空间割裂。
(二)滨水驳岸的类型及特点驳岸是滨水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它既有边界限定和分割空间的防洪固堤作用,也有活化滨水、塑造景观、稳定生态的作用。
目前,国内城市滨水区驳岸设计主要有立式、斜式、阶式、弹性生态式几种模式。
1.立式驳岸立式驳岸是最常见的驳岸设计模式,其受到防洪区空间大小限制,一般多用于没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洪泛区退让和水位落差非常大的地带。
安全防洪是其首要主旨,该驳岸类型形式较为单一,材料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阻碍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
2.斜式驳岸斜式驳岸设计对空间有一定的需求。
较立式驳岸不同的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应的亲水空间,在护坡的材料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如硬质砌块材料、植草砖、植被种植等,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优于立式驳岸。
3.阶式驳岸阶式驳岸相比上述两种驳岸,所需的洪泛区退让空间更大,其空间的使用率和亲水性较强,主要采取台阶退让的手法来应对水位变化,通常可以分为单一阶式和复合阶式两种。
单一阶式是指采取连续的台阶来连接水体和陆地,驳岸硬质化程度较高,但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台阶大小的变化、种植引入的手法来丰富景观层次。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4.010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以南昌市为例饶敏欣,胡 隆,罗志军*(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摘 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岸线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选取岸线稳定性、生态敏感度、交通便利度、夜间灯光指数等1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赣江南昌段的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利用策略。
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中,自然岸线约占81.08%,人工岸线约占18.92%;岸线资源开发高潜力区面积约为12.43 km2,较高潜力区面积约为157.98 km2,中潜力区面积约为128.83 km2,较低潜力区面积约为117.24 km2,低潜力区面积约为65.16 km2;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存在岸线利用程度总体较低、部分岸线利用不合理、岸线开发保护冲突等问题。
据此建议从丰富岸线利用类型、优化开发利用方式、保护岸线生态、加强修复治理等方面对南昌市城市岸线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优化利用中图分类号:F293.2;K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4-0054-06岸线资源是江河湖海沿岸一定范围的水陆交互空间。
城市岸线资源不仅具有港口、供水、交通通道、旅游等经济功能,同时在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城市岸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与重点开发对象,具有重要和无法替代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2-3],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和依法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对城市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多以流域为视角,分析城市河湖岸线的生态环境[4];或以水生态安全为切入点,研究岸线利用方式与水生态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5]。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摘要:滨海地区是滨海城市珍贵的空间资源,高品质开发建设城市滨海地区,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品牌宣传、文化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滨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城市设计被忽略、城市特色未彰显、公共空间被侵占、功能形态较单一等问题。
本文从岸线管控、用地管控、建筑管控三大方面,对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原则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滨海地区城市设计控制要素视线通廊1引言滨海地区一般是指临近海域,对海域有重要影响并且与海岸带有景观、交通、社会、土地等联系的区域,包括滨海道路、向海一侧的公共空间、岸线沙滩、交通设施、以及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空间等[1]。
滨海空间是滨海城市珍贵的空间资源,高品质建设滨海地区对于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粗放式的快速城镇化建设阶段,进入了精细化的高质量城市营造阶段。
探讨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点,能够更精细化地对滨海地区的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建筑形态、生态景观进行管控,打造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的经济、生态、景观、文化发展。
2.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现状问题2.1城市设计被忽视滨海空间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核心和热点,其空间品质决定了滨海城市的形象。
目前城市在滨海空间开发建设中普遍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重点滨海地区未开展单独的城市设计研究;二是一些滨海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内容较为格式化和套路化;三是现有的城市设计更偏重于概念性的指引。
2.2城市特色未彰显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滨海空间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区位条件、景观资源、空间要素和文化特征。
在过往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常常更关注于空间增量利用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依托不同本地要素对滨海空间进行特色营造,导致滨海空间千篇一律,缺少特点。
2.3公共空间被侵占滨海空间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应面向所有市民团体开放。
然而在当前的滨海地区开发建设中,滨海空间的公共性常常难以得到保证。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江公园设计方案滨江公园设计方案一、规划背景和目标:滨江公园位于城市南部,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计目标是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和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园,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放松的场所。
二、主要设计内容:1.景观设计:以滨江公园所处的自然环境为基础,采用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增加绿地面积,并有选择性地引入特色植物,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在滨江公园内设置人工湖泊和水景,增加水体面积,为游客提供湖畔休闲区域和水上娱乐设施。
2.功能区划:根据市民需求和公园规模,将滨江公园划分为休闲区、运动区、文化区和游乐区等四个主要功能区:休闲区主要设置有健身步道、凉亭和休闲座椅,供市民散步、休息和聚会;运动区主要设置有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等运动设施,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文化区设置有音乐喷泉和露天剧场,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游乐区设置有儿童游乐设施、旋转木马和攀岩设施等,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
3.交通配套: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滨江公园设计了完善的交通配套措施。
首先,在公园周边设置了公交车站和自行车租赁点,方便市民搭乘公共交通进入公园;其次,在公园内设置了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方便市民自驾前往公园。
三、预期效果和创新点:1.提供一个城市绿肺: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引入大量的植被,滨江公园将成为城市的绿肺,为市民提供一个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大自然的场所。
2.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在滨江公园的文化区设置音乐喷泉和露天剧场,可以举办音乐会、戏剧演出和文化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3.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场所:滨江公园的多功能区划,能够满足市民的各种休闲需求,不仅可以进行体育运动,还可以进行文化娱乐活动,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休闲场所。
4.注重生态环保:在滨江公园的设计中,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并提供了循环利用的水处理系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作者:林心茹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5期摘要:在现代社会城市建设发展中,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是打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创新完善城市景观体系建设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因此,我国各地区城市在优化设计滨水区景观作品时,要综合考虑景观设计的艺术美感和生态保护性,合理应用生态设计理念,统筹规划设计景观内容,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滨水区景观在美丽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帮助城市大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进一步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城市滨水区景观开发设计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宜宾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长江上游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以宜宾市长江北岸为例”(2023PY21)研究成果。
城市滨水区指的是城市当地与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通常具备丰富的水域资源。
通过加强对这些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滨水区生态景观,能够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当代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要始终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工作。
各地有关部门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要求相关开发部门或单位合理挖掘利用滨水区的自然资源,以先进技术设计建造出高质量的景观作品,与周围水域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科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往往会受到城市经济的限制影响,其景观生态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弹性空间。
这一原则体现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小到生态微观上的植物景观设计呈现,大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开发战略部署,有着多样化的特征。
以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前期需要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工作,科学选取其中某个局部地块进行开发设计,以此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建设发展。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第 4 期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No. 4 2023 年 8 月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ug. 2023 DOI:10.12170/20221230002李吉,谢雨廷,曾鹏,等. 堤路改造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技术实施效果研究[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3(4):12-21. (LI Ji, XIE Yuting, ZENG Peng, et al.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in embankment widening project[J].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4): 12-21. (in Chinese))堤路改造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技术实施效果研究李吉1,谢雨廷2,曾鹏3,朱明4,程攀4(1. 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江苏南京 211500;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9; 3. 衡阳北控水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湖南衡阳 421200; 4. 江苏中禹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 针对堤路改造工程中面临的差异沉降控制等难题,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滨江堤防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为依托,根据堤防下部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特点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开展天然堆载、台阶开挖联合土工格栅处理和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处理3种方案的分析对比研究。
结合数值计算结果,采用上部结合面处置联合下部地基处理的差异沉降控制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在新老堤结合处进行台阶开挖联合土工格栅与锥探灌浆等方式相结合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通过现场监测分析断面沉降、孔隙水压力与水平位移等的发展规律,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评估该处理方案在实际堤路改造工程中的差异沉降控制效果。
2023年第20期现代园艺滨江消落带岸线治理提升策略———以重庆市长江南岸消落带为例屈婧雅(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00)摘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随着各地对滨江空间逐渐开发建设,各地持续加强推动实施滨江消落带品质提升,强化消落带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对江岸的景观功能调整和加强生态修复成为滨江空间未来建设的重点。
对国内外滨水绿地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并以重庆市长江南岸消落带为调研对象,针对现状环境做深入研究,提出消落带的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治理提升策略,为城市滨江空间的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消落带;生态修复;品质提升;滨江岸线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城市滨江区是城市景观格局中的骨架,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
江岸是水与陆的界面,消落带除了作为生态过渡带,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外[1],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促进居民交往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高强度用地的城市区域,对滨江绿地的景观设计与建设理应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心,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生态的绿色开放空间的场所。
通过分析重庆市“两江四岸”南岸段岸线空间,探索综合性、完整性的岸线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现阶段岸线消落带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为修复现状生境较差区域、提升整体绿地植物景观效果、丰富美化江岸立面景观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2国内外相关研究国外对如消落带等滨水绿地的治理提升研究开展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提出了“近自然型河流”概念,并将理论付诸实际,实施了许多经典案例。
而美国的奥姆斯特德与埃利沃特等[2]景观师推崇的自然景观形式,对滨水生态景观的营建有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欧洲范围内以滨水为研讨主题而诞生的景观会议,在理论研究层面推动了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视与发展[3]。
国内对于滨水区相关理论研究和开发较晚,由于受到当下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影响,景观实践者和学者开始重视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
第11卷第12期中国水运V ol.12N o.112011年1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D ecem ber 2011收稿日期:2011-10-15作者简介:朱河(1990-)男,河南信阳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林莆程()男,福建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项目“设计艺术伦理学研究”〔立项号D 6〕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方法朱河,林莆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在城市水系的整治规划中,滨水区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
本文从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亲水性特征、滨水区驳岸的设计、滨水区的生态性设计三个方面研究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
使滨水区景观设计充分发挥出其美学价值和城市的景观特质,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时代里,滨水区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 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2-0263-03近年来,开发滨水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在众多的滨海、滨江、滨湖、滨河的城市中,随着城市经济基础的逐渐雄厚,对旧滨水带的改造或者开发新的滨水城区都成为了可能。
滨水区是水陆之间的交界带,涉及了水利的、城市规划的、旅游的、景观的、生态的、人文历史的等多学科的范围,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牵引到的城市河道驳岸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肌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对水的利用与设计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滨水区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规划设计,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如果只注重功能性,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城市景观。
生态理念下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作者:李臻臻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1期摘要:滨水区在城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滨水区的方向感、边缘性、开放性等特征增强了城市的可识别性。
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积淀最深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当地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区域。
基于生态理念对城市滨水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意义重大,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正确认识城市滨水景观,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角度的“风景如画”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一个完整的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同时由于环城的江河与城市发展有密切关系,城市滨水区中保留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
因此可以认为,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一、规划设计原则怎样才能使滨水绿地各具特色,创造出优美的滨水景观,并充分发挥滨水绿地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就成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设计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系统与区域原则江河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整体。
所以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使用,对重大水利和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市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市用地对江河的侵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做好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配套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保障。
(二)多目标兼顾原则城市滨水区的整治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的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游憩机会,提高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滨江观景业态分析报告滨江是一个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区域,坐落在长江和秦淮江的交汇处。
这个地区以其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繁华的城市发展而闻名。
滨江区的观景业态多种多样,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光和娱乐活动。
首先,滨江区拥有壮观的江景。
长江和秦淮江的交汇处提供了一系列迷人的江景观点。
从江岸边的步行道,游客可以欣赏到长江宽阔的水面以及两岸的高楼大厦。
夜晚,灯光照亮了整个江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卷。
其次,滨江区还拥有一些优美的公园和湖泊。
这些公园和湖泊提供了闲适的环境,给游客提供了散步和休闲的好去处。
例如滨江公园和西康河湿地公园就是两个备受游客欢迎的地方。
这些公园拥有绿树成荫的小径,湖泊中漂浮的荷花和优美的花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此外,滨江区还有一些著名的文化景点。
例如德基广场和1912街区,这些地方都是集购物、美食、娱乐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这些景点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并与现代化的市区融为一体。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购物,品尝美食,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最后,滨江区还有一些高档酒店和度假村,为游客提供舒适和豪华的住宿体验。
这些酒店和度假村建立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提供了壮丽的景观和高品质的服务。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放松身心,享受高品质的游览和住宿体验。
总的来说,滨江区的观景业态非常丰富多样。
从江景到公园湖泊,从文化景点到高档酒店,滨江区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观光和娱乐活动。
无论是追求自然美景还是享受城市文化,滨江都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因此,滨江区在观景业态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浅谈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的生存之本。
驳岸作为城市陆地与水域的交界线,其设计处理对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城市滨水驳岸为研究对象,结合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点明了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思想理念,根据论文前面对驳岸生态化设计的理论阐述,分别从人体感官,生态效应,人性心理,历史文化四个大方面对滨水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生态驳岸设计的具体研究方法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关键词:城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化设计AbstractWater a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survival of all things. Revetment as the demarcation of the urban land and waters, its design processing the border of the urban waterfront domai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ake the urban waterfront reve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disadvantages of revetment, design and ecological design tren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Basic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ory of expounded on the urban waterfro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all levels, respectively from the visual sense, ecological effect, and human psycholog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our generous face waterfront ecological design of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draw the conclusion。
第11卷第9期中国水运V ol.11N o.92011年9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Sept em ber 2011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陶然(),女,安徽芜湖市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陶然(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滨水区在城市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
滨水区景观设计涉及航运、河道治理、调洪排涝、植被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等城市设计多方面的内容。
文中通过对中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最终得出一套能够凸现中国城市滨水环境特色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环境设计中图分类号:TU 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9-0263-02滨水区是指水边、海滨、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它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它具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具有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滨水区的景观内涵不仅包含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更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姿态,反映了滨水环境在时空中转化的过程,涵盖着物质空间与人文景观的两种概念。
它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每个城市的河流或者滨水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需求和人文特色,因此,在规划中,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纳入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规划中。
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城市特色的,多角度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综合地分析城市河流或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水量、水质、河流和城市的功能结合等问题。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
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南通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城市设计研究研究报告第一章研究背景一、区位背景1、南通市整体交通区位的提升南通地处我国沿海,沿江“T”字型生产力结合部,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但由于天堑长江的阻隔,造成了南通与苏南地区及上海交通的不便,妨碍了南通与苏南地区的经济交流,削弱了上海对南通的经济辐射作用。
随着2008年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南通将进一步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步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的行列。
到那时,南通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另外,通启、连盐通高速公路的建设,铁路航空的发展,都大大提升了南通市整体的交通区位。
2、滨江地区交通区位的提升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省委、省政府面向新世纪作出的新决策。
沿江公路是苏北沿江城市间的一条高等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经济通道。
南通市滨江地区都靠近这条沿江公路,区位交通条件凸显优越。
3、市区道路的建设加强了滨江地区与城市其它地区的联系近几年来,南通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特别是加快了城市道路网的建设。
洪江路、人民西路、越江路、中远路、疏港路、永兴大道、曹公路、崇川路、东方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增强了滨江地区与城市内部的交通联系,为沿江开发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产业背景1、沿江开发的实施,江海联动的推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推动沿江两岸联动发展,将打造沿江经济新板块,构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新平台。
为了响应沿江开发战略,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发展战略,抓住新时期国际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上海制造业向沿江转移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江海资源优势,促进南通沿江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南通在苏中率先快速崛起的目标。
南通市沿江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肯定是南通市重点发展的地区,沿江地区对南通市的发展起着龙头推动作用。
南通市沿江地区也是港口、工业、制造业、物流业的首选之地。
对沿江开发也有人提出“沿江大开发就是沿江大污染”的观点,如何处理工业港口岸线与生活景观岸线是我们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1页2、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沿江生活景观岸线的推动2003年,南通市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85.28亿元,占市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5.9%,并且第三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南通市的城市性质定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提升了一个高度,总规中这样阐述“以历史人文、自然山水、田园雅趣和江海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大城市”。
自然山水、田园雅趣和江海风光等大都分布在滨江地区。
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对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建设和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兴起是南通市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开发的大背景。
三、社会背景政府和市场对滨水地区开发的兴起,也是近几十年来社会变化的结果。
首先,近30年来“全球文化”对旅游、休憩和户外活动的提倡,由此造成对开敞空间的消费热上升。
滨水地区濒临水面、视野开阔,是旅游、体育锻炼和其他户外活动的好场所。
社会对开敞空间的重视,促使政府和市场建造更多的城市开敞空间。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产阶级将成为社会中坚,他们收入较高,又有时间可供休憩,他们是滨水地区消费者中的主要成员,现在的滨水地区旅游区,不只是吸引远道而来的外来旅游者,更成为本地中产阶级的消费之地。
所以,滨水区开发的内容更带有为本地服务的综合型功能,如购物、居住以及各种服务业。
最后,靠近水体居住成为城市居民,尤其是收入较高的青年知识分子的风尚。
在水边居住、就餐、休憩、进行体育活动,已成为青年中产阶级理想的生活方式。
以上种种社会风气的变化,使滨水地区成为城市中最“火”、最吸引人的地段。
四、环境背景真正使市民们喜欢滨水地区的原因,还是滨水地区拥有良好的环境质量,正是由于濠河周边有良好的绿化、优美的景观、优雅的环境,才吸引市民到濠河周边休憩、就餐、购物、娱乐、进行体育锻炼,在濠河周边居住更是成为南通市民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但濠河周边地区已基本建设完成,没有多少再开发建设的余地,所以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沿岸地区和滨江地区将成为南通市滨水地区建设的重点,但要想使这些滨水地区开发成功,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是基本的保证。
五、文化背景南通市地理位置滨江临海,有“江海明珠”之美称,江海文化一直是南通市强调的文化特色。
滨江地区濒临黄金水道——长江,无疑是体现南通“江海文化”第2页特色的重点地区,所以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建设,也是南通市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
六、政策背景沿江地区是南通市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重点地区,港口和工业将占有大部分滨江岸线,并且呈强烈的上升趋势,但是也应该加强对滨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建设和控制,加强对滨江地区的控制和引导,防止港口和工业占满整个滨江地区,以致“滨江不见江”仍然是南通市民的遗憾。
第二章研究地块的现状分析一、九圩港两侧1、区域位置基地位于南通市区与通州市平潮镇的交界处,204国道与宁通高速公路在基地北侧相交。
从区位条件看,这里是城市西侧的门户,同时又处于城市间的隔离防护地带,该地段两条水系交汇,空间特色明显。
因此,基地处于入城连接处,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
2、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的用地主要以农村居民点、工业用地为主,还有少量的防护林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9.8公顷,占研究总用地的2.2%,现状工业用地共23.2公顷,占研究总用地的6.7%。
主要的工业企业有:南通海螺有限公司、南通盛泰制衣有限公司、市大达第二船厂、南通驳船厂、南通扬子江船厂、市第二砖瓦厂、市渔船厂、市东方冷冻有限公司、通州市金羊皮革厂等。
公共设施主要是九圩港征收站、市九圩港闸管理所、九圩港船闸管理所、九圩港木材市场等。
防护林地主要为九圩港两侧已基本成形的防护林。
对本研究地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市海螺水泥厂以及沿江和沿九圩港的船厂、堆场等用地。
滨水岸线大都被这些工业企业所占据,造成滨水地段的景观环境和可达性比较差。
九圩港两侧地区现状用地构成表第3页3、建筑现状现状的建筑质量较差,没有特色,还有很多临时建筑。
滨水景观较差,未形成鲜明的空间形象,整个空间混乱无序。
4、道路交通现状基地范围内道路系统不完善,基本上都是简易道路,与外界联系主要通过北侧的204国道。
城港路向东受到船闸天桥的阻隔。
5、优劣势分析优势:良好的滨水景观资源;外部便捷的交通联系;现状一定数量的防护林。
劣势:用地复杂无序;大型工厂难以搬迁;远离城区,滨水地段可达性差。
二、通吕河口周边地区1.区域位置该地段位于通吕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同时又处在城市主要生活性干道人民路的末端,与城市中心区交通联系十分便利,规划的沿江公路从基地内穿过。
从周边关系来看,基地将来处于一个居住组团密集的区域内,应充分利用良好的滨水资源,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社区。
2、土地利用现状通吕河口两岸现状用地种类较多,主要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港口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还有少量的公共设施用地、生产防护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情况比较复杂。
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及南通市港务公司职工宿舍用地(二类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共23.22公顷,占总用地的17.90%,其中二类居住用地0.82公顷,四类居住用地22.40公顷。
现状工业企业主要有南通市士伦化工厂、第三化工厂、南通创业化学品工贸有限公司、南通市享通化工厂、南通市华红水泥制品厂、南通彩色轻钢房屋材料有限公司等,现状工业用地共20.88公顷,占总用地的16.09%。
港口用地主要是指通沙港务公司及其西侧的沥青堆场用地、南通港区客运码头用地及其西侧的堆场用地,还有通吕运河西侧的港务局节制闸码头及堆场用地,现状港口用地共12.49公顷,占总用地的9.63%。
现状仓储用地共12.68公顷,占用地的9.77%,主要有南通市果品食杂总公司仓库、中国外运江苏集团南通公司南通港仓库、南通糖烟酒总公司仓库、江苏省南通纺织品采购供应批发站仓库、南通华联储运公司仓库、江苏省百货总公司仓库、南通市五交化公司南通港仓库以及通吕运河西侧的堆场等。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人民西路西侧,主要是为南通港区货运、客运相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共5.96公顷,占总用地的4.5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5.1公顷,商业金融用地0.86公顷。
对该地段环境影响较大的是通吕运河西侧的士伦化工厂、第三化工厂等化工第4页企业。
通吕运河两侧的码头、仓库、堆场用地,沿江的港区用地特别是客运广场东侧的南通港煤堆场、沿通吕运河两岸的化工厂、码头、堆场用地等。
通吕运河两岸地区现状用地构成表3、建筑现状现状整体建筑空间形象较差,建筑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少数建筑(如客运大楼)建筑质量尚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市容市貌较差。
整个建筑空间混乱无序。
4、优劣势分析优势:良好的滨水景观资源;与城市中心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它见证了历史上的繁华。
劣势:很多港口用地近期很难退让出来;现状人口密度较大,开发成本相对较大;周边的一些化工企业一定时间内对该地段还将有一定的影响。
三、老洪港风景区1、区域位置该地段位于景兴路以南,东至疏港公路,西至长江,处于开发区组团与江海港区组团之间。
该地段周边将来以工业用地为主,该地段处于开发区“绿色经济通廊”的中部,是联系开发区中心区与滨江新城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
2、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以河流水域、农田为主,还有少量的滨江湿地、冲沙地、居民建设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
现状河流水域以蟹池为主,现状河流水域共97.26公顷,占总用地的34.98%。
基地西侧沿江有一部分湿地,共12.61公顷,占总用地的4.54%,第5页生态条件较好。
基地西北侧沿江处有一处冲洗池,占地10.51%,占总用地的3.78%。
市政设施用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滨江的自来水处理站,另一处是基地东侧的紫琅加油站,现状市政设施用地共1.56公顷,占总用地的0.56%。
另外在基地内部还零星地分布着居民建设用地,共8.16公顷,占总用地的2.94%。
在基地东南角正在建设一公墓,对地块内空间景观有一定影响。
另外在基地中部还有一处休闲娱乐用地(休闲农场)。
基地内水网密布,水系发达,自然肌理十分有特色,有良好的生态绿化条件,滨水空间视线通透。
老洪港风景区现状用地构成表3、优劣势分析优势:滨水景观资源丰富;现状自然肌理很有特色;现状水系、植被情况良好。
劣势:周边工业用地对地段有一定的影响;如何保证人气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四、狼山风景区1、区域位置狼山风景区位于啬园路以南,东至裤子港河,西至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