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传统知识的存在和使用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与发展中国家许多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1第一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学派:1、产生背景: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4、评价:①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2第二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思想因素: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专项冲击波】2013年高考历史讲练测系列05 世界古代文化史(教师版)【讲01——考点梳理】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斯多亚学派)。
2.(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
3.(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的消失、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5.(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讲02——知识归纳】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智者学派A.新人教版——“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
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
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文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生命,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惜,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雅典学院》西方的人们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以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里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死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智者运动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
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哲学家们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的相关问题。
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智者运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运动。
反旧思想的智者运动智者运动中的智者不同于传统认知中的智者,他们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师。
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古代希腊同时,正因为他们注重实利,又以逻辑方式作为辩论的工具,因此智者们往往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性,同时尖锐的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作为自责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他的思想观念强调了人的中心地位,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人第一次被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这是在当时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因此西方也将普罗塔格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普罗戈格拉而与智者学派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针对自己学派们的个人利益维护角度,提出“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们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卓越贡献在于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获胜和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给予抵抗”,“未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第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 1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内涵 2 古希腊先哲强调理性 3
人文精神的发展 4 柏拉图人文主义色彩的治国理念 5 古希腊先哲思想的共同点 6
综合7
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解析:C “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说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的,不是科学的,故B项错误;哲学家们解释世界的本原从单一的物质元素到人的思想,说明其研究从自然走向人及社会,故C项正确;古希腊哲学家们共同追求客观真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2、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解析:A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面前呈现的样子不一样,构成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不同的认知,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个人感觉.因此柏拉图说的这句话,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诠释,并没有体现出对人文精神的发展,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德,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事物相比人是标准,强调“人”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
3、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性高于感觉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
解析:B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没有能完整反映题干中的材料,故A项错误;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故B项正确;“‘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没有完整反映材料整体,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德方面的信息,故D 项错误.
4、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
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解析:A 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人”,再依据从悲剧到喜剧,从诉诸人的情感到理智,从表现人的优点到暴露人的缺点,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A项正确.
5、(2017·湖南长沙一模)在《政治家》中,柏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柏拉图的治国理念( )
A、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B、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
C、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
D、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
解析:C 材料体现不出“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教化”,排除B项;材料意在表明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而不是“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故排除D项;材料“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色彩,故C项符合题意.
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解析:D “有思想力的人”“有正义感和理性”,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注重理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柏拉图也如此,而普罗泰格拉的观点倾向于主观主义,且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忽视社会道德,故其观点体现不出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重建,也没有突出理性,故A、B两项错误;文艺复兴动摇了神学统治,树立了人的尊严,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三位思想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7·广东湛江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
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
——罗银胜《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德性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人伦情感”“祭祖、祀孔”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宗法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可知其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和关注自然规律;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二“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说明其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上来看,东西方文化都历史悠久,且对各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但各具特色;从现实角度考虑,东西方文化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多多交流.
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
(或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需要);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聚族而居);宗法制(宗法观念)也加强了道德观念(或宗法制的影响).
影响:政治: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德治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社会思想:重视人伦情感;强调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注重社会现实;较少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易于整合外来思想.
(2)特征: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关注自然规律;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影响: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提供精神武器(或有利于近代西方冲破基督教蒙昧主义的束缚);有利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
(3)认识:历史久远,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东西方文化都影响了各自的历史进程;东西方文化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