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蔬菜的生长发育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五节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主讲人:杨静蔬菜栽培就是在充分掌握各种蔬菜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特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自然环境或者创造合适的人工环境,合理安排蔬菜作物的个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
1.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蔬菜植物在起源和驯化地长期同化环境条件和自然选择形成各自的生物学特性,这个形成过程称做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植物从播种到重新形成种子,总是按照其在系统发育中形成的遗传性,重复一次世代交替的过程。
按照个体发育所经历时间的长短,把蔬菜分为以下几类:一年生蔬菜二年生蔬菜和多年生蔬菜一年生蔬菜在播种当年可开花结实,产生种子,如茄果类、瓜类及豆类蔬菜。
二年生蔬菜一般在播种当年进行营养生长,次年抽薹开花、结实。
这类蔬菜在营养生长期大多形成叶球、鳞茎、肉质根等变态的营养器官,如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及一些耐寒的绿叶蔬菜。
多年生蔬菜是一次播种或移植后,可以多年采收,如金针菜、芦笋、韭菜等黄花菜芦笋韭菜上述划分标准一般以形成产品器官的正常生长过程作为划分界限。
例如白菜:在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季开花,表现为二年生蔬菜;如果在早春播种,春季也可开花,表现为一年生蔬菜,但是其一般不能形成较好的产品。
一般把白菜归为二年生蔬菜。
2.蔬菜产品器官和产量形成•产品器官的形成是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实现的。
•蔬菜的产量决定于各项栽培措施是否恰当的安排和控制了这些作物的发育过程。
生长 分化 发育质的差异量的增长•许多叶菜没有明显的生长与分化的界限菠菜苋菜乌塌菜•而有叶球、花球、块茎、根状茎、鳞茎、块根等贮藏器官形成的蔬菜作物,有明显的同化器官生长、贮藏器官分化和贮藏器官膨大的界限。
青花菜同化青花菜花球膨大甘蓝同化器官生长甘蓝叶球形成•茄果类、豆类及瓜类的生长和器官分化相间进行;瓜类还有花器的性别分化。
甜瓜两性花黄瓜番茄甜瓜雌花甜瓜雄花3.植物生长周期和相关性●生长周期性:●生长相关性:植物生长周期性: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度随昼夜或季节更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1. 本门课程的一般信息1.1.课程名称及代码:蔬菜栽培学(代码)1.2.开设学期和学时:总学时为126,其中实验36学时。
第四学期周学时为4,总72学时;第五学期周学时为3,总学时为54。
1.3.所选教材和参考资料:本科专业选用教材为浙江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山东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各论》;专科专业选用主编的21世纪参考书有:李庆典主编的《蔬菜栽培》,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等。
2. 课程的基本情况2.1.课程的性质:为园艺专业专业课;果树专业选修课。
2.2.主要内容: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蔬菜的栽培制度与立体种植、白菜类栽培技术、甘蓝类栽培、根菜类栽培技术、葱蒜类栽培技术、绿叶菜类栽培技术、茄果类栽培技术、瓜类栽培技术、豆类栽培技术、薯芋类栽培技术、多年生蔬菜栽培技术、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选做12~15个,有以下实验项目可供在教学中选择,蔬菜植物的分类、蔬菜生长周期与食用器官的形成、温度及光照对蔬菜生长与发育的影响、蔬菜种子形态的识别、蔬菜种子生活力测定、蔬菜种子品质的测定、苗床结构与设置和性能、蔬菜的营养诊断、蔬菜植株调整、蔬菜间作套种类型与光能利用白菜类的分类、根菜类肉质的形态和结构、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和产品器官的形成、菠菜的性别、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黄花菜植株形态及分蘖习性观察、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2.2.3.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主要内容都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2.2.4.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芫荽、小茴香、茼蒿、小白菜、冬瓜、南瓜、生姜、特种蔬菜、山野菜栽培。
2.2.5.实践与练习内容:菜田土壤准备、蔬菜嫁接育苗、蔬菜定植、蔬菜植株调整、蔬菜田间管理技术。
2.2.6.其他教学活动的内容:2.3. 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果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讲述蔬菜生产栽培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培养即能从事生产、又能进行蔬菜科学技术研究,使蔬菜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其生长和发育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如气候、土壤、光照等。
在此,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一、蔬菜的生长和发育过程1. 种子发芽生长阶段蔬菜生长的第一步是种子发芽。
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
通常,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程度,不过度干燥或潮湿,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
在此阶段,种子会吸收水分,萌发出幼苗。
2. 幼苗生长阶段种子长成幼苗后,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糖分。
此时,幼苗需要适量的水分和肥料来满足生长需要。
蔬菜在幼苗期表现出显著的生长,通常需要进行及时浇水和施肥。
蔬菜长成草莓后,根据不同的品种和需求,可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和调整。
此阶段蔬菜需要光照、肥料和水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来保证对产量和品质的要求。
二、水果的生长和发育过程1. 开花授粉阶段水果生长的第一步是开花授粉。
此时,水果植物的种子在花中由繁殖器官形成,通过虫子或风的帮助来完成花粉粘贴工作。
此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是开花授粉的重要因素。
2. 怀胎生长阶段花被授粉后,会结成小果,此时小果已经完成了进一步发育的重要前奏。
小果需要充分利用水分、养分、温度等多种因素,逐渐成熟、成长,直至生长成为真正的水果。
随着水果的逐渐成长,水果表面的皮肤也会慢慢变色,变得更加细腻柔软,口感也愈加丰富。
在没有受到外力损伤的情况下,水果的自然老化过程最终会导致果实的生长、成熟和终止。
当水果的颜色饱和度、硬度和糖分均到达最佳状态时,便可以进行收获。
三、结语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如气候、土壤、光照等。
影响蔬菜和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对蔬菜和水果生长发育过程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对于蔬菜水果的生产与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从而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种植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益。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园艺植物⽣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三章园艺植物⽣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节园艺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园艺植物⽣长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园艺植物⽣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每种园艺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样,同种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同⼀作物各个器官的发育对温度要求还不⼀样。
(⼀)园艺植物三基点温度不同园艺植物虽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都有各⾃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温度。
最低温度、最⾼温度是园艺植物⽣长发育的限制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于最⾼温度将严重影响园艺植物的⽣长发育,甚⾄造成植株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园艺植物⽣长速度快,发育良好。
园艺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植物,⽣长基点温度较低,⼀般在10℃左右开始⽣长;起源于亚热带的植物在15~16℃开始⽣长,起源于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更⾼,⼀般在18℃以上开始⽣长。
由于园艺植物起源地不同,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栽培地域的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
适地适栽是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不同园艺植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些多年⽣的宿根⽊本与草本园艺植物耐寒性较强,例如⽊本的落叶果树冬季地上部枯黄脱落,进⼊休眠期,此时地下部可耐-12~-l0℃的低温;⽯刁柏、茭⽩、⾦针菜、⽟簪、⾦光菊及⼀枝黄花等宿根草本园艺植物,当冬季严寒到来时,地上部全部⼲枯,到翌年春季⼜萌发新芽,其地下宿根能耐0℃以下甚⾄到-10℃的低温。
菠菜、⼤葱、⼤蒜、⾦鱼草、三⾊堇等⼀、⼆年⽣的园艺植物也较耐寒,其植株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 -5℃的低温。
这些园艺植物在我国除⾼寒地区以外,可以露地越冬。
⽽萝⼘、胡萝⼘、芹菜、豌⾖、蚕⾖、⽢蓝类等蔬菜作物,以及⾦盏花、紫罗兰等花卉作物属于半耐寒园艺植物,其不能忍耐长期-2~-1℃的低温。
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长,⽽在北⽅冬季需采⽤防寒保温措施才可安全越冬。
种植蔬菜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农业科学》第三章第三节,主题为“种植蔬菜”。
详细内容包括:蔬菜的分类、生长发育、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蔬菜的基本分类、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不同蔬菜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农业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种植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蔬菜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种植技术的掌握。
教学重点:蔬菜的分类、病虫害防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不同种类的蔬菜)、种植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种植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蔬菜,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蔬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种植蔬菜。
3. 知识讲解:a. 蔬菜分类:讲解蔬菜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蔬菜的特点。
b. 蔬菜生长发育:介绍蔬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影响蔬菜生长的因素。
c. 种植技术:详细讲解不同蔬菜的种植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d. 病虫害防治:介绍常见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防治意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蔬菜种植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蔬菜种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植蔬菜2. 板书内容:a. 蔬菜分类b. 蔬菜生长发育c. 种植技术d. 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三种常见蔬菜的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种植蔬菜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家庭种植实践,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
第三章果蔬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水果是各种果树的果实,蔬菜的可食部分则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及其变态组织。
这些器官在组织结构上差异很大,也各有一定的功能、风味与生理特性和贮藏特性。
在研究果蔬采后一系列变化时,要了解果蔬的形成和组织内的化学变化,以便掌握合理的采摘时期,获得最佳的贮藏效果。
第一节果蔬的定义及产品器官的发育、成熟和衰老一、果蔬的定义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
苹果的果肉部分是由花被的下部发育形成的假果;柑桔的可食部分是由内皮层的子室内组织发育形成的变态浆果;菠萝的肉质部分及中心柱是由花被附属组织及总花梗构成的聚花果,草莓的果肉是由花托形成,外带许多小瘦果;而无花果的可食肉质则是一个中空的肉质花托带有许多小瘦果的复果;番茄的可食部分是多汁果肉中嵌有种子的浆果;黄瓜可食部分是中果皮和内果皮,由下位子房衍生的瓢果,菜豆食用部分是由单心皮子房衍生,沿两缝线开裂的荚果等。
二、产品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植物从种子的发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增大营养生长,以后进行花芽分化,形成果实和种子,产生生殖生长(果实的发育)。
因此,果蔬的生长发育,是果蔬从量的增加,进而完成果蔬体生命周期中质的变化。
但从花芽分化开始,在果蔬生长时期,采前环境因子和栽培都影响花芽的形成、开花授粉、座果及不同器官的品质。
此外,促进生长力量最强的是种子和细嫩予房壁产生的生长激素,它使授粉和受精后的果实迅速增大、重量增加。
还有一些果实,如香蕉、菠萝、脐橙和无核葡萄等虽不需要经过受精进行单为结实,但也都有激素的作用。
(一)生长的构成各种果实从开花、花瓣脱落、座果、果实膨大,直至达到生理成熟所需时间有很大差别。
草莓是3周,番茄是9周多,伏令夏橙是60周;而大多数果实则是15周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果实在容积及重量上的增长可达几百至几千倍,种类不同,差异较大。
成熟果实的重量是由细胞数、细胞大小及细胞比重决定的。
而成熟时果实的细胞数及大小,是受细胞分裂率和膨大率及其持续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蔬菜和蔬菜栽培蔬菜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它指的是供人们做副食品食用的植物产品器官。
蔬菜生产的意义:1、蔬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2、蔬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3、蔬菜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鲜菜、加工菜、干菜、罐头、脱水菜、速冻菜。
4、蔬菜在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5、蔬菜的副产品可以作为饲料。
6、与大田作物或果树等其它经济作物进行间套作。
充分利用光能、空间,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
7、蔬菜生产可以美化环境。
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等。
8、蔬菜生产能够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园艺等。
蔬菜的营养价值首先,蔬菜是维生素的一个重要来源;其次,蔬菜是人体热能的一个来源;第三,蔬菜又是某些重要的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的来源之一;第四,蔬菜是一种盐基性食物(碱性食物);第五,蔬菜产品色、香、味具佳,可以增进食欲,并且,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利于消化;第六,几乎所有的蔬菜产品都具有药用功能,都是保健食品。
蔬菜的生产方式:1、露地栽培2、春提早栽培3、越夏栽培4、秋延后栽培5、日光温室生产6、越冬栽培7、现代化大型温室栽培蔬菜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不断的改变:1、由粗放栽培向精细耕作发展2、由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发展3、由单季栽培向周年栽培发展4、由单一种植向多层次栽培发展5、由群体效益向立体栽培发展6、由分散生产转向集约生产7、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特点:1、蔬菜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性强。
种类多样化,食用器官多样化,栽培技术多样化;2、蔬菜生产投入大、产出高。
育苗移栽,精细耕作,栽培设施化,栽培集约化;3、蔬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生产季节性强。
生产周年化---周年均衡供应,鲜菜上市,货架期短;4、蔬菜生产效益高、潜力大,生产商品性强。
生产产业化--高产高效,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5、营养、保健、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