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装置改造技术及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83.40 KB
- 文档页数:2
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实践摘要:为了降低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物中的含量,实现高效、清洁的煤燃烧和发电技术,大多数燃煤电厂都安装了烟气脱硫设施。
本文针对某热电厂35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为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对烟气系统、石灰石系统、吸收系统等系统完成了升级改造。
经运行实践证明,通过改造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并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效果分析;火电厂1 引言我国的电力生产模式仍然是以煤电为主,这在总的电力生产结构中占近70%的比重,属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的结构类型,这种发电模式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质量以及控制以二氧化硫为主的污染物的排放。
这就要求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要做好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工作,在保障正常电力生产的同时,确保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更少排放,减轻环境压力。
本文分析了某热电公司4号机组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脱硫设备超低排放改造的具体工作内容,并给出了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2 某热电厂脱硫控制系统介绍该热电厂二期为1×350MW机组。
该机组汽轮机采用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公司制造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单轴、调整抽汽(采暖)、不可调整抽汽(工业)湿冷凝汽式汽轮机。
锅炉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制造的亚临界、自然循环、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干式排渣、全钢构架的∏型汽包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 1165t/h,锅炉允许最低稳燃负荷(不投油)35% B-MCR。
机组采用的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
系统布置遵循一炉一塔制,布置,工艺系统构成包括烟气系统、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吸收系统、工业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等。
控制系统采用由GE能源集团推出的XDPS-400e系统。
3 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原则性方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发改能源[2014]2093号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的通知”要求,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物浓度达到燃机排放标准(即在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以下同,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mg/m)。
XXX1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结一、企业基本情况XXX(以下简称:XXXX热电)安装2×3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供热机组,该项目是在关停合作方XX电厂原在建2×135MW小机组基础上,按国家“上大压小”产业政策改建而来,其中XX国际控股80%,XX电厂参股20%,工程总投资额29.2亿元。
项目于2009年7月2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同年9月21日开工建设,#1、#2机组分别于2010年12月15日、2011年1月4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转入商业运营。
燃煤采用山西XX当地洗中煤和劣质煤,用水取自XX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回用中水,是集发电、供热、全部直接空冷、同步脱硫、脱硝,圆形全封闭煤场、输煤抑尘技术、废水回收和粉煤灰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型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XXXX热电主设备中,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HG-1092/17.5-YM28型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汽轮机为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CZK300-16.7/0.4/537/537型两缸两排汽、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直接空冷供热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为上海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QFSN-300-2型汽轮发电机。
环保设施同主机同步建设。
其中脱硝由XX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设计,脱硝还原剂采用液氨,催化剂按2+1层配置,脱硝反应器入口的NOx排放浓度按550mg/Nm3设计,脱硝反应器出口的NOx排放浓度按≤135mg/Nm3设计,设计脱硝效率为75%。
脱硫由国电清新设计,入口SO2设计值为9994mg/Nm3,出口SO2排放值小于400mg/Nm3,脱硫效率为96%。
除尘是由福建龙净公司生产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值小于30mg/Nm3。
机组投产以来,环保设施一直运行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XXXX热电向来重视环保工作,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2012年进行了电袋除尘器滤袋改型更换;在2013年进行了#1、#2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和省煤器分级燃烧改造,大幅提高了锅炉低负荷时脱硝入口烟温,实现了脱硝反应器的全负荷段运行。
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综述及排放效益分析关键词: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技术超低排放改造针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烟尘、SO2和NOx的超低排放要求,对现有常用除尘、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改造方法,以及改造后投运实例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燃煤烟气;超低排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1引言2016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雾霾天气持续不断,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这是造成我国环境空气污染和各类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重要根源,无论是能源政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其共同目的都是通过控制煤炭消费强度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是现阶段发电用煤清洁利用的根本途径,超低排放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这是当前复杂形势下解决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需求的最佳手段,也是破解一次能源结构性矛盾的必由之路[1]。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求燃煤机组在2020年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实行对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刻不容缓,由此对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的技术路线并结合改造案例进行综合介绍。
2超低排放的概念超低排放[2]是指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当达到或者低于规定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为6%时,烟(粉)尘≤5mg/m3,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50mg/m3。
3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路线我国目前大量工业用电、居民用电,基本都靠燃煤电厂供给,因此选择合理的改造技术显得尤其重要。
对现有净化设备利用率高,改造工程量少的技术成为电厂的首选。
以下针对燃煤电厂常用的几种除尘、脱硝、脱硫设备的改造方式进行综合介绍。
3.1除尘技术目前燃煤电厂采取的除尘超低排放技术有: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以及最新的团聚除尘技术等。
3.1.1电除尘技术电除尘器[3]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对进入电除尘器主体结构前的烟道内烟气进行电离,使两极板(阴极和阳极)间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致使通过电场的烟(粉)尘颗粒与电离粒子结合形成荷电粒子,随后荷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异极电极板移动,荷电粒子沉积于极板表面,从而使得烟气中的尘粒与气体分离,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
27炼钢厂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王鹏飞(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炼钢厂,山东 日照 276800)摘 要:钢铁行业是我们国家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现代化建设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之而来的,却是行业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特别是烟尘对大气环境造成较为严重污染。
炼钢厂作为主要工序之一,减少排放污染,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对如何实现超低排放进行探讨研究,本文对炼钢厂超低排放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生产中实现环保超低排放的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炼钢厂;超低排放;研究;措施中图分类号:TF7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1-0027-4收稿日期:2020-11作者简介:王鹏飞,男,生于1993年,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冶金工程。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3亿吨左右,约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1]。
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2]。
炼钢厂作为主要生产工序,同时也是烟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环保形式严峻,洁净生产已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合适的除尘技术来降低炼钢厂工序的污染,对山钢日照公司环保创A 具有重要意义。
1 日照公司炼钢厂主要工艺设备山钢日照公司炼钢厂,生产规模年产872万t 合格钢水,850万t 合格铸坯,分两步实施。
一步主要生产设施为:1套KR 铁水脱硫装置,2座210t 转炉,2座吹氩喂丝站,1套LF 精炼炉,1套RH 真空处理装置;二步主要生产设施为:1套KR 铁水脱硫装置,2座210t 转炉,2座吹氩喂丝站,1套LF 精炼炉,2套RH 真空处理装置。
2 炼钢厂超低排放项目内容山钢日照公司炼钢厂根据环境治理的要求,开展废钢存放区域环境治理、临时钢包热修位环境治理和地下料仓区域环境治理和废钢加工厂环境治理和钢渣跨区域环境治理及连铸机区域环境治理现场改造。
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技术方案选择及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燃煤电厂等大型设备减排空间逐年减小,削减燃煤锅炉排放成为未来进一步改善城市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攻方向。
针对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改造后大幅节省水资源、能源,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减少NOx、SO2、粉尘的排放,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
关键词: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方案;选择应用通过在燃气锅炉烟气系统增设SCR中温脱硝、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等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可推广应用于同类燃气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治理。
1传统烟气处理流程存在的问题1.1原有装置烟气排放超限国家标准文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和国家标准文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均明确规定了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活动开展过程中烟气物质的排放限值,但是国家标准文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相较于国家标准文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在控制标准限值层面发生了较大提升,客观上导致原有技术装置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烟气物质排放数量明显超越国家标准文件的限制数值,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2危废焚烧能力及原料来源受限在烟气物质处理技术流程之中涉及的各类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达到其上限水平之后,原料中包含的硫元素物质组成和氮元素物质组成发生波动问题条件下,极易引致处理后的气体排放物质发生质量不达标问题。
此类问题长期持续存在条件下,不仅会限制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能力的拓展,还会限制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原料接收环节覆盖广度。
1.3操作成本居高不下在传统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烟气脱硫技术环节推进开展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和运用湿法处理技术过程,且无法避免针对含硫盐类物质的废水展开的处理技术环节。
doi:10.16648/ki.1005-2917.2020.01.115关于超低排放改造对脱硫水平衡影响及对策分析郭炯(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摘要:全面推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将极大改善电厂排放物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缓解烟雾、酸雨和空气质量问题,但是这对于脱硫系统水平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脱硫系统水平衡问题主要是由于改造后浆液循环系统和高效除雾装置的设计增加了进入水量减少了排出水量,脱硫废水又因为其腐蚀性导致难以回收利用并容易造成再次污染排出受限,系统内的水来源多而去处少使脱硫系统水平衡失衡。
本文主要讨论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通过研究进一步减少超低排放改造对脱硫水平衡的影响。
关键词:脱硫水平衡;影响原因;解决对策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环境保护,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山西省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提速行动方案(2015)》等文件,指导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缓解空气污染、烟雾、酸雨及其他日益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
相关文件要求改造后环保指标要达到:烟尘排放浓度<5mg/Nm3,SO2排放浓度<35mg/Nm3,NOx排放浓度<50mg/Nm3。
对于电厂来说,超低排放改造通常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在脱硫装置的尾部使用湿式静电脱硫设备,二是采用协同湿式脱硫除尘器。
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脱硫系统引入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但都会造成系统内水量的大幅增加,影响了脱硫系统的动态水平衡。
下文介绍了超低排放装置对于脱硫水平衡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现如今的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1]。
1. 脱硫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经调研,某电厂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北部,是北京、天津26个城市空气污染物传输通道之一。
其总容量为270万千瓦时。
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及运行优化摘要:燃煤电厂过去粗放式的管理和发展方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因而燃煤电厂的脱硫系统改造成为企业越发关注的问题。
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发展火力发电厂的超低,零排放转化。
由于超低转化的发展,火力发电厂的排放限值越来越低。
不同地区的煤种特征不同。
发电厂中使用的实际煤炭与优质煤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它在节约能源消耗和环境绩效方面是否适应相关的超低现代化技术。
关键词: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运行优化前言: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所面临的巨大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对生活都生产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是急需解决和控制的主要污染之一。
煤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使用量极大,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对象,对煤燃烧排放进行严格管控,能够有效的减轻空气污染程度,有效的促进绿色环保进程的推进。
1、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现状现在世界发展的主题:节能与环保,是当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终趋势。
在大力发展电能的同时兼顾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超低排放技术,既是对周围住户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对自然的负责。
随着我国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转变,能源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也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在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燃煤电厂也纷纷开展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在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超低排放技术在火电厂中全面实施。
传统的技术劣势势必会导致污染物的排放受到影响。
一方面,燃煤电厂的生产效率低下,这就使得在满足同样用户需求的条件下需要更多的燃煤资源投入,从而引起了更多杂质的侵入,这就造成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更加困难,也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更高。
我国在进入了产业结构转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新政策后,需要所有的相关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并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保护环境,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概述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旨在解决工业生产中硫化物排放问题,以实现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本文将介绍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的原理、技术应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标准。
原理脱硫超低排放改造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脱硫设备捕集和转化废气中的硫化物,使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硫化物的捕集:通过脱硫设备(如湿式脱硫装置、干式脱硫装置等)将废气中的硫化物捕集下来。
2.硫化物转化处理:将捕集到的硫化物进行转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二次净化处理:对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进行二次净化处理,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技术应用湿式脱硫技术湿式脱硫技术是脱硫超低排放改造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喷淋液将废气中的硫化物吸收到溶液中。
溶液中的硫化物经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湿式脱硫技术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
干式脱硫技术干式脱硫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脱硫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干式吸附剂(如活性炭、钙基吸附剂等)吸附废气中的硫化物。
通过调控干式吸附剂的性能和使用条件,可以实现对硫化物的有效捕集和转化。
干式脱硫技术适用于废气流量较小、硫化物浓度较低的情况。
相关政策和标准为了推动脱硫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开展,相关政策和标准得到了制定和实施。
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包括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要求。
根据环境污染防治法,工业生产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脱硫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减少硫化物的排放。
脱硫超低排放标准脱硫超低排放标准是指对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硫化物浓度要求的限制。
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脱硫超低排放标准,对工业生产单位进行硫化物排放的限制和监管。
资金补贴政策为了鼓励企业推进脱硫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相关部门还出台了针对脱硫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资金补贴政策。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系统选型及后期应用发布时间:2022-07-13T05:22:43.4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月第5期作者:傅晔. 刘俊程金平[导读] 近年来火电厂环保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火电厂广泛应用超低排放技术,燃煤机组对在低温、傅晔12 刘俊 2 程金平 1 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 200240 2上海申欣环保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233摘要:近年来火电厂环保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火电厂广泛应用超低排放技术,燃煤机组对在低温、高湿度烟气条件下监测低量程的颗粒物、SO2和NOX的CEMS烟气污染物监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通过介绍CEMS系统在某电厂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应用,并结合数据比对试验结果,介绍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湿法烟气脱硫的烟气连续监测仪的选型与应用。
关键词:超低排放;CEMS;污染物;1 超低排放对CEMS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超低排放是指机组经改造后,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mg/m3[1],火电厂原有的CEMS设施难以满足超低排放改造后监测以及监督要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CEMS设备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以满足超低排放监测要求。
根据《关于煤电机组达到燃机排放水平环保改造示范项目的验收方案(征求意见稿)》质控的要求,分析仪SO2、NOX的量程不能超过200mg/m3,颗粒物不能超过100mg/m3,同时要求SO2、NOX、O2在24h内的零点漂移、量程漂移±2.4%F.S,7d线性误差±5%,这对分析仪的要求无疑更高[2]。
现阶段很多现有使用中的分析仪测量量程明显偏大,原先都是针对脱硫设计使用,多数使用过程中量程漂移和零点漂移严重。
烟气中的SO2具有较强的水溶性,而烟气中水分较高,很容易形成水分部分冷凝,一旦溶于水,就会形成亚硫酸 H2SO3,会对分析系统形成严重的腐蚀和破坏,产生极大的测量不稳定性和测量误差。
湿法脱硫双塔双循环在超低排放改造中的实际应用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宝庆公司#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采用湿法脱硫双塔双循环的实际应用和改造效果对比。
超低排放改造168小时试运行期间,在标准工况情况下FGD出口排放始终满足超低排放标准,表明该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为燃煤电厂脱硫提效改造和超低排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双塔双循环;湿法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湿式电除尘器引言: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环保标准将不断提高,排放监督将愈发严格。
根据最新的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地区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将执行35 mg/Nm3(标态,干基,6%氧)的标准。
脱硫系统出现了出力不足,SO2排放指标不能处于受控状态,SO2有可能不能达标排放,烟囱排放烟气携带液滴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须对原脱硫系统进行改造。
1.原脱硫系统概述宝庆公司2×660MW火电机组,#1于2011年12月投产,#2于2012年4月投产。
#1、#2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装置。
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1炉1塔、不设GGH、湿磨制浆,FGD设计入口SO2浓度为6440 mg/Nm3(标态,干基,6% O2),SO2排放浓度小于200 mg/Nm3(干,6% O2);除尘装置采用电除尘工艺,每台炉配两台卧式双室五电场电除尘器,设计入口浓度≤39.43 g/Nm3(标干,6% O2),设计除尘效率≥99.83%,设计出口浓度≤100 mg/Nm3(标干,6% O2)。
原吸收塔采用五层喷淋层,配置五台离心式循环浆液泵,三台罗茨式氧化风机,上层四台搅拌器(氧化层),底部四台搅拌器,喷淋层上方设置两级四层除雾器。
整个系统由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氧化风系统、石灰石浆液制备供应系统、石膏排出及脱水系统、工艺水系统、废水收集系统、事故浆液储集系统、工业水系统等组成。
1.脱硫提效改造1、原设备基础上改造#1、#2机组脱硫改造工程主要内容有: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氧化风系统、石灰石供浆系统、石膏一级脱水系统、事故浆液系统、工艺水系统、工业水系统等,并确保各系统满足改造后脱硫性能要求。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及超低排放改造费效分析发表时间:2019-08-01T15:07:34.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李正强1 姜永奇2[导读] 摘要:由于减排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限制,实现“超低排放”会造成经济上投入增加较多的现象,但其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却相对薄弱。
1山东祥桓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2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由于减排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限制,实现“超低排放”会造成经济上投入增加较多的现象,但其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却相对薄弱。
费效分析可有效研究技术可行性及不同减排情景下的环境、经济效益,对提高电厂污染物控制效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即从经济和环境效益角度,研究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各因素对脱硫成本效益的影响情况,以及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成本和由此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以“费用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寻求节能减排新途径。
关键词:燃煤电厂;脱硫技术;超低排放;改造费效前言为了实现国家对烟气超低排放的要求,国内大多数燃煤机组均加装了烟气脱硫系统。
在诸多脱硫技术中,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由于脱硫效率高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全国约有90%以上的燃煤电厂均采用了该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吸收浆液与烟气的充分接触,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转化为石膏。
1、传统处理技术早期国家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的限制较少,传统的处理工艺较为粗放,主要有煤场喷洒、灰场喷洒与水力冲灰等。
煤场喷洒和灰场喷洒是出于安全和抑尘等目的将脱硫废水喷洒入煤场和灰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废水用量小的问题,其次由于工艺未对污染物本身进行任何处理,在其转移过程中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水力冲灰是将脱硫废水混入水力除灰系统,能同时对灰分起到输送和中和作用,但该工艺不能用于气力清灰等类型机组,对废水的用量较少,难以消纳每小时数吨甚至十余吨的新生废水,而且由于氯离子含量高,会对相关的金属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
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总结汇报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总结汇报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锅炉排放对空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的目标,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对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进行总结汇报,包括改造技术、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改造技术1. SN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是一种目前较为常用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通过在锅炉燃烧区喷射还原剂,如氨水或尿素溶液,使氮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还原剂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该技术具有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可以大幅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2. 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另一种常用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烟气通道中布置催化剂,利用铵盐或尿素溶液转化为氨气,然后与氮氧化物在催化剂上进行反应,达到催化还原的目的。
SCR技术在氮氧化物减排效果方面更为显著,但成本较高,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等问题。
3. 综合技术应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还可以采用综合技术应用,包括SNCR、SCR、高效除尘、烟气脱硝等技术的组合使用。
通过不同技术的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排放控制效果。
二、应用效果实施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后,可以显著降低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具体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以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到规定的超低排放标准以下,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 减少颗粒物排放:改造后的锅炉可以通过高效除尘技术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锅炉改造过程中,可以引入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三、存在的问题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技术难题:如何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技术可行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改造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及要求是日趋严格,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以燃煤发电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国家,因此,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化利用已成为当前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因此文章结合实例,就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能源消耗逐渐增大,随之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社会对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也逐渐重视起来。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燃煤机组脱硝-脱硫-除尘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超低排放技术的工程设计,并根据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这也是控制污染效果的主要途径。
除此之外,化石原料消耗量的增加也会引发能源危机,这些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消极的影响。
1超低排放概述煤电厂颗粒物排放依然是我国大气PM2.5主要贡献来源之一,燃煤发电目前依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并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电力供应的主体地位,因此燃煤电厂的排放污染治理依然是我国环保行业重点治理对象之一。
目前全国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已经接近尾声,其中针对颗粒物排放浓度要控制在10mg/m3以内,重点地区要控制5mg/m3以内,除了要对现有电除尘器系统进行提效改造外,还需要提效湿法脱硫装置进行协同控制以确保颗粒物脱除效率,必要时还需要增设湿式电除尘器以确保颗粒物排放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
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燃煤锅炉在发电运行、末端治理等过程中,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技术,使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符合燃煤机组排放限值,即≤25mg/m3、烟尘≤5mg/m3。
NOx≤30mg/m3、SO22电厂“超洁净排放”工艺流程在电厂中使用“超洁净排放”工艺主要包含锅炉、低氮燃烧、SCR脱硝、静电除尘、布袋除尘、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多个流程。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路线与应用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对外发布,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目前,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这一成果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1000MW、600MW、300MW等级燃煤机组和中小型热电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近三年应用上述发明成果新增销售109.6亿元。
何为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燃煤锅炉在发电运行、末端治理等过程中,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技术使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天然气燃气轮机组标准的排放限值,即烟尘不超过5mg/m³、二氧化硫不超过35mg/m³、氮氧化物不超过50mg/m³,比《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的燃煤锅炉重点地区特别排放限值分别下降75%、30%和50%,由浙能集团在2011年首次提出,是燃煤发电机组清洁生产水平的新标杆。
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如下表:在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下,高翔研发团队和浙能集团等单位经过长期的产学研用合作,对NO x、PM、SO2、Hg、SO3等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高适应、低成本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其技术路线为:1)针对烟尘,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高频电源等技术,实现除尘提效,排放浓度不超过5mg/m³;2)针对二氧化硫,采用增加均流提效板、提高液气比、脱硫增效环、分区控制等技术,对湿法脱硫装置进行改进,实现脱硫提效,排放浓度不超过35mg/m³;3)针对氮氧化物,采用锅炉低氮燃烧改造、SCR脱硝装置增设新型催化剂等技术,实现脱硝提效,排放浓度不超过50mg/m³;4)针对汞及其化合物,采用SCR改性催化剂技术,可使汞氧化率达到50%以上,经过吸收塔脱除后,排放浓度不超过3μg/m³;5)针对三氧化硫,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等,排放浓度不超过5mg/m³。
施工组织、安全、技术、环保措施及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工程名称:#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焊接专项四措两案承包方编制人: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承包方技术负责人: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承包方批准人: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监理方审核人: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发包方技术负责人: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发包方审核人: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发包方安监会签: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发包方批准人: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年月日#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焊接专项四措两案一、工程概况XXXXXX#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脱硫脱硝除尘、MGGH改造,包括#1、#2机组脱硫增容提效改造(含烟道系统)、高效除尘除雾装置改造、原脱硫GGH 系统拆除、脱硝增容改造以及新增MGGH系统改造(冷却器、再热器以及配套系统设施)。
原有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一炉一塔布置,为达到35mg/Nm3(标态,干基,6%O2)的SO2排放环保标准,拟对原脱硫装置进行改造,改造方案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吸收塔内拆除原除雾器,增加高效烟气均流装置+高效除尘除雾装置,更换3台浆液循环泵及3层喷淋层、新增1座塔外浆池及其附属设备。
拆除原GGH系统,新增MGGH系统改造,吸收塔进口增加冷却器及配套设施,保证烟气冷却保护吸收塔内部设备安全运行。
吸收塔出口增加再热器及配套设施,对于净烟气加热处理,使烟气干燥,对于后续烟道及烟囱的腐蚀保护,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本方案主要为#1、#2机组管道、烟道、钢结构焊接使用, 材质主要为304、316L、2205、ND钢、Q345B、Q235B低碳钢等。
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装置改造技术及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12-05T16:05:47.20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高振伟[导读] 1号机组烟气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1炉1塔、塔内设置4层喷淋层,两级平板式除雾器,共有4台浆液循环泵,3台氧化风机.
(大唐长山热电厂吉林松原 131109 )摘要:根据国家环保部2015年《关于编制“十三五”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的通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吉林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吉林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吉林省2015年度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上级部分的要求,发电厂需执行超低排放,即NOx排放浓度<50mg/Nm3、烟尘排放浓度<10mg/Nm3、SO2排放浓度<35mg/Nm33的排放标准,本文主要阐述大唐长山热电厂1号机组(660MW)超低排放脱硫装置改造情况。
关键词:超低排放、排放浓度、吸收塔、SO2
一、1号机组原脱硫系统简介 1号机组烟气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1炉1塔、塔内设置4层喷淋层,两级平板式除雾器,共有4台浆液循环泵,3台氧化风机,不设GGH、用湿磨进行制浆,FGD设计入口SO2浓度为3790mg/Nm3(标态,干基,6%O2)),脱硫效率不小于95%,SO2排放浓度小于200mg/Nm3(干,6%O2)主要包括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工艺水系统、仪用压缩空气系统、脱硫废水系统。
二、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改造目标
脱硫系统入口SO2浓度小于2900 mg/Nm3(标态、干基、6%O2),脱硫系统出口SO2浓度不高于35 mg/Nm3(标态、干基、6% O2),整体脱硫效率不低于98.8%,脱硫系统出口雾滴浓度降至20 mg/Nm3以下,改造后的吸收塔的协同除尘效果:在脱硫系统入口原烟气粉尘浓度为30 mg/Nm3(标态、干基、6% O2),脱硫系统出口净烟气固体颗粒物浓度不超过10 mg/Nm3(标态、干基、6% O2))
三、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改造工艺方案的选择介绍
3.1采用高效气流均布装置+高效管束式除尘除雾器的单塔一体化技术
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是在一个塔内实现了以较低能耗完成燃煤烟气SO2和粉尘的超低排放。
该一体化技术采用气流均布装置技术和高效除尘除雾技术,对于脱硫和除尘的脱除效果是相互叠加的,优化的设计组合保证了最终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该技术的化学反应原理与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相同。
(1)烟气通过气流均布装置与浆液产生可控持液空间,提高气液固三相传质速率,完成一级脱硫除尘,同时实现了快速降温及流场均布;烟气继续经过高效喷淋系统,实现SO2的深度脱除及粉尘的二次脱除;烟气进入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在旋流分离器产生的高速离心力作用下,雾滴与尘向筒体壁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凝聚成较大的液滴,液滴被抛向筒体内壁表面,被壁面附着的液膜层捕获,实现粉尘和雾滴的深度脱除。
在分离器之间设置导流环,提升气流的离心运动速度,并维持合适的气流分布状态,以控制液膜厚度,控制气流的出口状态,防止液滴的二次夹带。
(2)管式高效除雾器主要针对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改造的燃煤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颗粒物排放受FGD入口烟尘浓度波动影响较大、排放不稳定开发的,同时能解决现在投运的管束除雾器阻力大、负荷适应性差、石膏雨现象严重的问题。
3.2 常规单塔空塔喷淋技术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利用石灰石的碱性,将其喷入吸收塔,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再经氧化变成二水硫酸钙(石膏)。
这是最为经典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其核心设备吸收塔内设置多层喷淋层,顶部设置除雾器,烟气进入吸收塔后与喷淋浆液进行逆向接触,烟气中的SO2被脱除,然后烟气经过除雾器,将其中大部分液滴脱除,而后排出吸收塔。
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成熟简单,缺点是脱硫效率和除尘效率很难实现燃气轮机排放标准。
3.3双循环的脱硫技术
双循环脱硫技术原是德国诺尔公司的一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由于德国诺尔公司已经被德国FBE 公司收购,技术属FBE 公司所有。
目前在国内由国电龙源公司引进。
双循环脱硫分为单塔双循环和双塔双循环两种。
单塔双循环的脱硫系统同样分为石灰石贮存及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烟气系统、二氧化硫吸收系统、石膏脱水及储运系统、工艺水系统、事故浆液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等子系统,只是在二氧化硫吸收系统部分与常规的湿法脱硫略有不同。
它有一个与常规吸收塔相似的塔做为烟气与浆液的接触区,也称之为吸收塔,将浆液分为两个反应区,一个在吸收塔内,另一个在单独浆液罐内,称之为加料槽,两个塔PH值不同,能有效强化反应,加料槽通过循环浆液泵与吸收塔相连。
3.4脱硫改造方案对比
方案一:高效气流均布装置+高效管束式除尘除雾器的单塔一体化技术,脱硫效率高,能达到98%以上,脱硫系统除尘效果达到70%-90%左右,系统阻力1150Pa左右,塔内改造增加高度较小减少了循环浆液泵数量,工程投资较低。
方案二:常规单塔空塔喷淋方案,脱硫效率能达到 95%以上。
在喷淋层设置较多的情况下能达到98%以上,采用屋脊除雾器后一般综合效果能达到50%左右,再增设管式除雾器,脱硫系统除尘效果可达到60%,系统阻力一般在1300-1500Pa左右,塔内改造吸收塔加高较大,工程投资较大。
方案三:双循环技术,脱硫效率能达到98%以上,采用高效除尘除雾器后一般综合效果能达到70%-90%左右,大,较常规吸收塔大1400Pa左右,改造量大,需增加副塔工程投资高。
四、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改造方案的确定
本工程脱硫改造要求吸收塔入口SO2浓度控制在2900mg/Nm3(标干,6%O2)以内,吸收塔出口排放浓度为35mg/Nm3,设计脱硫效率为98.8%。
综合以上几种技术方案,方案二效率低不符合要求,方案三改造工作量大,系统复杂,投资高,运行费用高,适用于高硫煤地区,相对于本项目经济性较差;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综上所述本次超低排放脱硫装置改造采用方案一:高效气流均布装置+高效管束式除尘除雾器的单塔一体化技术。
五、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改造主要内容
两级平板式除雾器改造成管束式高效除尘除雾器,改造后的除雾器实现了除雾、除尘两项功能,材质为聚丙烯,采用2205材质的格栅板支撑,尺寸为φ315mm×2300mm,数量1980根。
塔内增加烟气均布装置,采用托盘技术,材质为2205,孔径φ35mm,厚度3mm,吸收塔4台浆液循环泵改造,2台大功率泵,2台小功率泵、流量10000m3/h,,4层喷淋层之间新增3层脱硫提效环,材质为2205,56根FRP喷淋支管全部更换,使用高效喷嘴,使喷淋覆盖率达到300%,提高脱硫效率。
氧化风机由3台罗茨式改造成2台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该风机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风量可调节节能。
吸收塔入口干湿界面由玻璃鳞片防腐改成C276防腐,新增一套石灰石粉制浆系统,新增一套真空皮带脱水系统,吸收塔地坑新增一台排水坑泵、提高脱硫系统设备可靠性,事故浆液箱由顶进式搅拌器改造成4台永磁式侧搅拌,同时对脱硫系统电气、热控配套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
六、1号机组超低排放脱硫改造运行后效果
我厂1号机组启机运行后脱硫系统各转动设备出力正常,运行平稳,振动、温度均在合格范围内,系统无漏泄现象,设备可靠性大大增强,除雾器设计压差为550Pa,托盘设计压差为400Pa,脱硫性能考核试验期间机组满负荷运行,吸收塔除雾器压差为530Pa,托盘压差为350Pa,吸收塔入口SO2浓度2800mg/Nm3左右,运行2台大功率浆液循环泵,1台小功率浆液循环泵,吸收塔出口SO2排放浓度小于35mg/Nm3,吸收塔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小于10mg/Nm3,脱硫效率达到98.8%以上,吸收塔出口雾滴浓度小于20 mg/Nm3,改造后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排放,我厂二氧化硫将减排245.95t/年,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确保了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七、结束语
发电企业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时,要对不断推出的超低排放新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结实了解新技术在同类型机组上的应用情况,结合现有设备和环保排放情况,以安全、经济、环保为原则,选择最佳改造技术方案,实现超低排放脱硫改造目标。
参考文献:[1]李兴华,何育东《燃煤火电机组SO2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2015,48(10):148-151。
[2]邓辉鹏《火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研究》[J].华电技术,2016,38(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