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用汉语课本18课(一)详解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41
学习目标: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特色。
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吆喝》,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投影“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3、检查自学效果师:同学们,5分钟到,不能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答案,的确不简单。
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更正补充)(如有较多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2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5、师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作者在介绍各种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哪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自学指导二: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4 、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它同学补充。
5、师:(如学生说得好,则表扬。
)刚才同学们从自身体验出发阐述了自自同的意见,希望我们在写作中要也能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显现出你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动力。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19、春酒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春酒的相关风俗知识。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感受作品的意蕴。
第18课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学生能够准确使用连动句,在听录音时能够止确复述。
2学生可以复述简单的语段。
3•复练近似音的辨析:l・r;en・eng,四声和句重音。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使用连动句,在听录咅时能够正确复述。
2•学生可以复述简单的语段。
3•复练近似音的辨析:l-r;en-eng,四声和句重音。
三、课型:汉语听力课四、教学方法: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课后练习第三题:听后填空。
检查方式:听写。
二、讲练新课组织教学:复习综合课第十八课内容,师生互动。
老师用PPT展示三幅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两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三个人来教室上课。
然后找学生一个问一个答,练习连动句的表述。
复习结束后老师边做动作边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9页,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听力理解练习】第一题:听后快速回答问题。
方法过程:1、播放录咅。
2、学生说出读重音的词语。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快速回答问题。
4、回答方式:抢答。
5、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方法过程:1、让学生自己阅读题屮的文字,学生不懂的汉字老师及时讲解。
3、老师将学生分成卩L|组。
4、播放录咅,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选出听到的答案。
5、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答案。
6、老师将每组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7、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并看哪组对的多。
8、老师讲解学生没有选对的题目,播放录音,全班复述听到的内容。
第三题:听对话,判断正误方法过程:1、找学生阅读选项,扫清障碍。
2、老师讲解答题方法:结合题T,边听边记要点知识。
3、播放录音。
4、找学生说出题干正误。
5、老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6、讲解学生有问题的选项。
讲解方式:播放录音,学生逐句复述,老师整理有用信息。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你在做什么?”和“谁给谁什么。
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篇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和掌握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正确解读课文中的语句。
2. 掌握课文所涉及的重点词汇,提高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
3. 练习运用正确的语法和句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并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3. 练习运用正确的语法和句法结构。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们理解并解读课文中的较难的句子和篇章。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熟悉课文内容,并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 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 准备练习题和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并了解故事大意。
- 准备相关学习用具,如笔记本、课本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们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 通过与学生们互动,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
2. 展示与讨论(15分钟)- 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示、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呈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们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并解释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3. 词汇学习(10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和示范等方式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和记忆。
- 引导学生们进行词汇拓展和语境运用,巩固词汇掌握程度。
4. 句子解析(15分钟)-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们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 分析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等,引导学生们学习正确的句子构建方式。
5. 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们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第十八课我听懂了,可是记错了一、复习巩固复习生词和语法二、导入新课谁寄过信或者包裹?在哪儿寄的?步骤是怎样的?三、讲解新课1.本课生词1记: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
记生词,记得快。
错:记错,说错,写错。
些:表示不定的数量;一些,有些,这些,那些书,买些东西。
放在形容词后,表示略微的意思:稍大些|更好些|简单些。
包:用纸、布等裹东西。
包书,包包子客气:不客气,别客气,太客气,不要客气别: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忘了,别写错了往:去。
往来,来往。
向(某处去):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往哪儿走,这趟车开往上海。
过去的:往年|往事。
介词,向:往前看|往南去|水往低处流。
学习生词2路:路线。
803路车公共汽车:803路公共汽车公共:公有的;公用的。
公共厕所经过:从某处过。
经过华富,经过俄罗斯好像:有些像。
好像是班学生站:为乘客上下或货物装卸而设的停车的地方。
两站,下一站,汽车站放心:心绪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放心吧,不放心糟糕:指事情或情况不好。
真糟糕,太糟糕了里:里边。
往里走乘客:下车的乘客地铁:乘地铁,坐地铁,换地铁2.学习句子(1)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2)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教学过程设计:在讲解完重点词语后,再读一遍生词,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结合句子操练。
①领读生词和相应的句子。
②类似地复读其它生词。
(注: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学会读生词,还可以学习生词的使用。
在汉字的提示下,教师一边领读,一边让学生复述,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住所学内容。
这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充分调动了视听功能,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学习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①结果补语“没(有)”,“……了没有”你听懂了没有?——我没听懂马大为包好包裹了没有?——他没有包好包裹②把字句(2)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已学过的句子,引出把字句,教师领读并讲解③“是”字句(2)讲解重点词语。
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导语】《牛和鹅》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
教学解析语文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册第十八课教学解析教学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一册第十八课《阿凡达》的内容及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提高其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重点:1. 教学文本《阿凡达》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阿凡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作品要点。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朗读法: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关键词激发学生对于《阿凡达》的兴趣,引入课文。
2. 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对于《阿凡达》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分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阿凡达》的内容,介绍作品要点和情节发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和作品背后的意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他的价值观?或者探讨当代社会背景下,类似《阿凡达》的故事有何借鉴意义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意见和观点。
四、课文朗读(10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2.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五、文学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例如:写一个类似《阿凡达》的故事情节,或者写一篇关于环保主题的诗歌等。
2.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思考能力。
六、展示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或者读出自己的文学创作。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和分享。
七、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学生参与讨论和创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