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3 小数除法第6课时 循环小数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10
第6课时循环小数么不同?②循环小数属于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③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吗?关问题。
留三位小数)100÷54=1.8•51•≈1.852(米)答案:这名运动员平均每秒游1.852米。
三、巩固练习。
(7分钟)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7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汇报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后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3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以故事中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了解“循环”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现象”,从而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循环”的含义,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在计算王鹏速度的问题上,通过笔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教师点评和总结:2。
2、5、3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1,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和P11“练习三"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开展.2。
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3.通过观察、比拟、抽象、概括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学准备课件,每名学生一张百数表。
《循环小数》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循环小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循环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章第6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循环小数以及如何书写循环小数,该教学内容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后面学习不循环小数奠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认识循环小数,正确使用循坏小数表示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循环小数循环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循环小数,正确使用循坏小数表示商,难点是理解产生循环小数的原因。
二、说学情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说教法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四.说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法,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将从五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上课开始我会在大屏幕上展示运动会的场景,并提问学生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在同学们回答后我让同学继续观察图片,并提问同学你们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王鹏解决这个问题吗?进而引导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计算,然后顺势引询问学生观察这个商应该如何表示,进而引出新课。
人教版新课标五上二、小数除法第六课时循环小数五年级数学教案第六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师谈活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 78.6÷1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
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
相同点: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
数字黑洞
数字黑洞是指某些数字经过一定的运算得到一个循环或确定的答案,比如黑洞数6174:随便选一个四位数,如1628,先把组成的四个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得到8621,再把原数1628的四个数字由小到大排列得到1268,用大的减小的:8621-1268=7353。
按上面的办法重复,由大到小排列7353,得到7533,由小到大排列得到3357,大减小:7533-3357=4176,把4176再重复一遍,得7641-1467=6174。
所以6174就是一个黑洞数字。
任取一个数,相继依次写下它所含的偶数的个数,奇数的个数与这两个数字的和,得到一个正整数。
对这个新的数再把它的偶数个数和奇数个数与其和拼成另外一个正整数,如此进行,最后必然停留在数123。
例如,所给数字:14741029,第一次计算结果:448,第二次计算结果:303,第三次计算结果:123。
假如将三位数按照下面的规则运算下去,会出现数字“陷阱”。
1.若是3的倍数,便将该数除以3。
2.若不是3的倍数,便将各数位的数加起来再平方,如:126 结果进入“169——256”的死循环,再也跳不出去了!
第1页共1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 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4. 循环小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数除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中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探究循环小数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发现除不尽的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除不尽的小数会重复出现,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3. 探究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1)让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重复部分,学会用省略号表示循环。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4. 探究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长除法计算循环小数。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5. 探究循环小数的应用(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拓展循环小数的其他知识点,如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循环小数等。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概念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地引导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
第6 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 页循环小数。
教学提示: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体验”循环”1、学生列队踏步,踏步口令有什么特点?(板书:121121…无限)2.找规律,猜图形。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3、师: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用一个词来说明?也就是“循环”出现。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循环现象了吗?(举例说说)【设计意图:利用日常所见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很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
】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情景图.例题1:苹果10 元3 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栗子83 元11 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1)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列算式10÷3,83÷11(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教师巡视.(4)当学生露出疑问的神情,窃窃私语交流时,及时让学生停下来,说一说自己的疑问,也就是谈一谈计算中发现算式的特点。
第一个算式的余数1 不断地重复出现,商一直商3.那么算式的结果怎样写呢?请学生说一说:可以写作3.333......,多写一个重复的数字3 然后点上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无数个3。
第6节循环小数【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
【教学目标】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在计算时,如何发现求得的商符合循环小数的特征。
4.在认识循环小数特征的基础上,寻找余数出现的规律和商中数字出现的规律。
5.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难点:判断一个小数是不是循环小数。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计算器等。
一、情境导入1.实物投影呈现课本例题插图。
问: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平均每千克栗子多少元?2.学生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3.提出问题: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怎么除也除不尽。
(2)余数会重复出现,商中的数字重复出现。
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1)学生猜想:继续除下去,商还是与前面一样不断重复出现,第一题10÷3=3.333……第二题:83÷11=7.545454……因为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2)用计算器算一算。
根据计算器计算结果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商的特征。
10÷3①余数“1”不断重复出现;②商中的数字“3”不断重复出现。
83÷11①余数“6”和“5”不断重复出现;②商中的数字“54”也不断重复出现。
2.计算58.6÷11。
(1)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计算器算一算。
其结果:58.6÷11=5.3272727……(3)说一说余数和商的特征。
①余数“3”和“8”不断重复出现;②商中的数字“27”也不断重复出现。
3.归纳总结。
(1)观察以上各算式中商的数字,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它的特征。
(2)师生共同归纳: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人教版教案:小数除法第6课时循环小数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课时,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学会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循环小数,以及如何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 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要计算35除以12的结果。
2. 例题讲解:我们进行长除法运算,得到商为2,余数为11。
然后将余数11乘以10,得到110,再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为9,余数为1。
如此循环,我们可以发现余数1会一直重复出现。
所以,35除以12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简记为2.9166……。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判断下列数是否为循环小数,若是,简记其循环部分。
a. 23.666……b. 14.333……c. 7.111……d. 12.5六、板书设计1. 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
2. 循环小数的判断方法:观察小数部分是否有数字重复出现。
3. 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在第一个重复出现的数字上面加一个圆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数是否为循环小数,若是,简记其循环部分。
a. 23.666……b. 14.333……c. 7.111……d. 12.52. 计算下列循环小数的值:a. 3.666……b. 2.11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判断方法和简便表示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第6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4例7、例8,完成教科书P34“做一做”第1、2题和P36“练习八”第6题。
▶教学目标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节的意义,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经历循环小数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学情预设】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也会讲,有的说这个故事总是重复。
师:这个故事讲得完吗?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有的说总是出现相同的话,有的说重复出现,有的说不断出现,等等。
师: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学情预设】春、夏、秋、冬更替出现,星期一到星期天总是不断重复出现,等等。
师: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和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2.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33例7。
【教学提示】讲完故事后要让学生举一举生活中出现“循环”现象的例子。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王鹏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该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0÷75。
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