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资源-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挖掘本土资源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
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借助本土资源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
本土资
源包括地域文化、民俗传统、历史人物、风景资源等。
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让
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增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绘
画山水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身边的自然风光,学习到丰富的自然界的美。
也可以在教学中介绍一些本地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挖掘本土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
到本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造型的
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自然物体,比如花朵、果实等,然后利用他们的观察
和感受,进行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挖掘本土资源能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并
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利用本土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水平。
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享受艺术的乐趣。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挖掘本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紧扣学生生活的脉搏,从地方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教学。
政府对于本地文化传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例如在文化活动中,巨幅剪纸、鹤舞、秧歌等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表演将极大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调查采访当地手工制品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从而在美术教学中借鉴、运用相关元素。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较为生动形象地将这些文化元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在画山水画时,引导学生注意绘制当地山水特点、当地民风民俗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
二、发掘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学生在家中接触到的事物多种多样,这些事物对于美术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运用价值。
因此,发掘家庭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并增加与家长交流的机会。
家庭教育资源发掘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访问家长家中,了解家庭生活中与美术有关系的物品,如各种绘画工具、手工制品等。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家中的经验并提供美术素材。
这不仅能增加家长与学生、学校之间的互动,也使学生与家长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更加帮助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三、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也可以改善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名画库,了解各国名画的风格和技法,并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欣赏美术及感知美术的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寻找一些特殊的教学素材及资料,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掌握更丰富多彩的美术技巧。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然而,目前国内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创造力不足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挖掘本土资源,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们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的美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表达生活中的美的方式来挖掘这一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公园、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观察与记录,或在学校内进行小区环境、校园景观的写生、创作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自己身处的环境中的美。
其次,我们需要挖掘民间艺术的美。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瑰宝。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了书法、绘画、剪纸、染色、刺绣、彩塑等。
将这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剖析民间艺术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来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练习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来提高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需要挖掘数字资源的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辅助,使学生在数字环境下创作、体验艺术。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字艺术制作软件,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同时,数字图像也成为了一个随处可见的艺术资源,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创意支持,帮助学生构思和设计自己的作品。
总的来说,挖掘本土资源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达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独特的文化标志。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1. 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传统艺术品、介绍传统绘画方法和技巧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关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课程,向学生们展示传统花鸟画作品和技法,并引导学生实践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2. 探索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们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参与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启发他们思考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这样的探索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3. 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结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探索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全面的文化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欣赏、创作和传承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近年来,国内教育出现了一股挖掘本土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潮。
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挖掘本土资源已成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挖掘本土资源有助于小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美术是一门表现文化的艺术,其中包括许多民族文化元素。
通过开展本土文化研究,开展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欣赏等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
这样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其次,挖掘本土资源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本土美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本土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眼光。
同时,挖掘本土资源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因为本土美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感和创作素材。
再次,挖掘本土资源还有助于发掘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天赋。
挖掘本土美术作品并不仅仅是欣赏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并通过比赛和评选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美术天赋,对个人的美术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最后,挖掘本土资源还可以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画画,还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为小学美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挖掘本土资源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和美术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美术天赋的发掘和培养,并丰富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研究,挖掘本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术教学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学质量的不稳定等。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让其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本土的艺术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底蕴,这些都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
我们可以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或手工艺人到学校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史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历程。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更可以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本土的自然资源。
自然界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无论是山水、树木还是花草,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和采风,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天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比如利用竹子、稻草等来进行编织或剪纸,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让他们了解和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艺术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能力。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和表现,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比如进行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社会是最丰富的教材库,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画廊、工艺品店等,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和艺术情怀。
我们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或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美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素养。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挖掘本土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更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挖掘本土资源,是指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艺术传统等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底蕴。
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文化内涵,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绘画教学中,可以以当地的风景、建筑、人物、动植物等为题材,让学生在创作中直接感受和表现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在手工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品或手工艺品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并传承本土工艺。
在美术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艺术历史和传统,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促进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化的美术教学实践。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手工艺人等来学校进行讲座、展示和辅导,让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和交流了解并学习当地的艺术技艺。
在美术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艺术创作、社区美化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来感受和传承本土的艺术文化。
在美术表现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表现来展示和分享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具特色的方法和更加具体的实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而学校应该积极支持教师开展有关本土资源的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美术教学更加具有特色和个性。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资源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地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本土资源渗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美术课堂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本土资源;探索美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滁州自古是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和淮扬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这些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传承灿烂的本土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发展更有重要意义。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美术课程价值体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教师在教学中对本土人文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让学生在深厚的乡土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加强审美体验,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共鸣,同时也扩展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增进学生对家乡先贤的感佩之情。
一、新课程倡导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挖掘与利用乡土资源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是实施美育,形成学生美术素养的主渠道。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材一直被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但是单凭美术教材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本土文化,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起中介和活跃教学的作用。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材当做教条,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好当地可挖掘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补充,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涉及主题的内容,可以拍摄录像、照片、收集和整理当地人文景观中的美术资料,弥补课本教程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不足。
例如,在三年级“留住秋天”教学中,笔者在课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节假日到琅琊山上观察秋天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在观察中穿插游戏,学生会倍感亲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到课堂学习课本教材时创作出的作品,质量明显高于平常作业。
二、创新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本土资源,对平时的常态化课堂进行创新,提升课堂的文化品位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滁州本土人文方面的内容,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教学元素例如,六年级“电脑美术”一课,要求学生以本土文化为主题,以本土文化基本知识为内容制作小报,并拍摄一些遗址和文物古迹的照片作为配图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欣赏了解家乡的优美风景。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小学美术教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挖掘本土资源成为关键。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一、挖掘本土资源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本土资源是指校园、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的资源。
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2.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本土资源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美学特色。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和无限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学生可以从身边的风景、民俗、建筑等方面汲取创作灵感,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
3.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挖掘本土资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地道的美术作品和文化艺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学生在参与本土资源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1.利用校园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丰富的本土资源库。
学校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丰富美术作品展示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校园美术资源的感知和欣赏。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校园景物进行素描、摄影等综合创作,使学生对校园中的美术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2.挖掘社区资源学校所在的社区也是丰富的本土资源宝库。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民俗风情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本土文化,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学校还可以通过社区美术作品征集、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去。
3.利用当地特色开展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美术活动。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教育发展的进步,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创造力、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匮乏、教材内容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等,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就需要挖掘本土资源,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本土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
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土艺术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可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本土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教学材料的来源。
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或者摄影,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发现身边的美,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我们可以挖掘当地师资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美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重视当地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通过他们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受益良多。
还可以利用当地特色的美术教育培训机构,邀请专业的美术教师来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教师。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们可以积极探索本土传统文化和学生生活中的本土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
也要重视当地的美术教育师资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现如今,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材单一、教学方法简单、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不明显。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挖掘本土资源和文化因素,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国画、剪纸、民间木雕等传统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并通过实践体验,掌握其基本技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的绘画技巧,更能够感受到自己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和身边环境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艺术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可以通过体验自然景观、品味传统美食、欣赏当地的民俗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美好事物,并通过绘画、设计等形式进行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挖掘本土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本土经典名著、名画、传统建筑等艺术作品,让他们对美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馆、美术展览等活动,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
挖掘本土资源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本土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只有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才能让小学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1. 引言1.1 问题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担心本土文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更多地接触的是西方文化和艺术形式,而本土资源往往被忽视。
这种情况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单一化和乏味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历史和艺术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引入本土元素和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也培养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探讨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本土资源与全球化的关系。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本土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和潜在的启发力。
分析本土资源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平衡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通过对本土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以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美术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挖掘本土资源的重要性挖掘本土资源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土资源是指周围环境中的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等元素,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灵感来源。
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强对美术创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真实的材料,可以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和表达,帮助他们构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品味。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教学在小学阶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受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高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而挖掘本土资源成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挖掘本土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建筑风格。
通过发现和挖掘本土资源,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欣赏和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公园、山水画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工作室,让学生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本土艺术的鉴赏能力。
挖掘本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间传统,这些都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宝贵的创作素材。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传统工艺师傅来校进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将传统文化与学生自身的创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
挖掘本土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人民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
通过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参加当地的非遗项目的展览和演出,将自己在美术课上的创作展示出来,展示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挖掘本土资源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足够的本土文化元素、缺乏活动性和创造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向。
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如何有效地挖掘和应用本土文化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当前美术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意义在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我们身边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体验,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将本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和学习。
研究本土资源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将其巧妙地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本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学习本土文化元素,学生可以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
通过接触和学习本土文化元素,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挖掘本土资源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环节,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如何通过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理解本土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本土资源指的是特定地域内独特的、具有一定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本土资源主要体现在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
理解本土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是进行有效挖掘的前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身处的地方即为本土资源的所在地,如何将身边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认同,是美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土资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和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二、挖掘本土资源的方式和方法1. 走出教室,走进社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区,了解当地的建筑风格、街道景观、民间习俗、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素描、摄影或者手工制作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感悟和表现当地的特色文化。
2. 收集当地艺术作品在当地博物馆、美术馆或者民间工艺品市场等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当地的艺术作品,如传统绘画作品、陶瓷、刺绣、剪纸等,让学生了解本土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通过欣赏与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3. 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设计相关的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绘画、雕塑、手工等方面加以运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引导学生以当地传统建筑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以民间手工艺品为参照进行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培养。
然而,一直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老师的教育水平不高、教材过时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挖掘本土资源,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来改善小学美术教学。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都各具特色。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传统艺术,让学生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
例如,我们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写意”技法,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画表现形式的独特美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着重介绍本土文化符号和传统的图案、花纹等,让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专有符号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我们需要利用教学手段和环境中蕴含的本土元素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手段和环境中都有着很多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元素,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布置,如毛笔、宣纸、古代文物等,以营造出一种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育氛围。
在美术课上,我们也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如展示本土美术题材的影视影片、美术作品的展览等,让学生们感受到本土美术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推动者,只有教师具有了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注重教师本土文化素养的提高,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所教授的本土文化和历史。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如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了解教学新理念和新技术等,让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的提高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只有加强文化自信,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熟悉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拥有更高的眼光去欣赏和创建更好的艺术。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在此情况下,挖掘本土资源成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首先,本土文化资源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例,我们可以利用细腻的工笔画技法,让学生参与到绘制传统花鸟、山水等元素的作品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如民间手工艺品、戏剧、音乐和舞蹈等也可以作为创作素材,引导学生善于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从而推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本土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在小学生的眼中,国外文化常常被誉为“洋气”、“高大上”,而本土文化则显得有些较老土,缺乏吸引力。
与此同时,小学生在学习中易出现低自信、失去自信等情况。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背景更有认同感,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这将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让他们更有激情地投身到美术创作中。
最后,挖掘本土文化有助于打破单一文化的局限性,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文化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而本土文化即与当地文化相连的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的时候更加自信,从而为他们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有更优势的地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挖掘本土资源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创作灵感,更可以打破单一文化的局限,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多渠道地挖掘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让本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资源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地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本土资源渗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美术课堂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本土资源;探索美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滁州自古是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和淮扬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这些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传承灿烂的本土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发展更有重要意义。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美术课程价值体现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教师在教学中对本土人文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让学生在深厚的乡土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加强审美体验,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共鸣,同时也扩展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增进学生对家乡先贤的感佩之情。
一、新课程倡导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挖掘与利用乡土资源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堂是实施美育,形成学生美术素养的主渠道。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材一直被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但是单凭美术教材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本土文化,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起中介和活跃教学的作用。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材当做教条,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好当地可挖掘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补充,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涉及主题的内容,可以拍摄录像、照片、收集和整理当地人文景观中的美术资料,弥补课本教程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不足。
例如,在三年级“留住秋天”教学中,笔者在课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节假日到琅琊山上观察秋天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在观察中穿插游戏,学生会倍感亲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到课堂学习课本教材时创作出的作品,质量明显高于平常作业。
二、创新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本土资源,对平时的常态化课堂进行创新,提升课堂的文化品位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滁州本土人文方面的内容,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教学
元素
例如,六年级“电脑美术”一课,要生以本土文化为主题,以本土文化基本知识为内容制作小报,并拍摄一些遗址和文物古迹的照片作为配图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欣赏了解家乡的优美风景。
再如,教学三年级“线描外形”一课时,要生以“醉翁亭”等为内容进行创作。
将熟悉的风景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学生倍感亲切,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质量明显提高。
2.教学形式的新颖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很大关系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家乡美”一课时,以放录像、图片展示、文字资料介绍等形式让学生欣赏了解家乡的优美风景――古清流关、琅琊山、韭山洞、白鹭岛……让学生感受滁州的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对家乡的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作业也完成得相当轻松、精彩。
3.在教W手段上创新课堂
本土人文中既有抽象的事,也有具象的物,在课堂上渗透,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笔者运用电脑软件画了几十幅以本土文化为主题的电脑画,供平常课堂教学使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延伸
本土资源的渗透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进行,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滁州本土文化,如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等,更是美术教学极好的资源。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实地感受和欣赏现实版的艺术作品,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学生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了古建筑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审美体验。
到景点上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给予一定的任务,或写生,或摄影,或想像画创作,或小制作等。
此外,近年来,滁州各方面发展迅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代表城市新形象的人民广场、龙蟠河公园、现代风格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新的审美元素正在不断增加。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本文化资源,不仅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双方才会取得共同的进步。
本土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只要不断摸索、学习,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家乡的好,激发浓厚的爱乡情怀,推进小学美术课的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