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CNP个人学习笔记

CCNP个人学习笔记

CCNP个人学习笔记
CCNP个人学习笔记

01路由表的来源

1.路由表的来源有三种:直连的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2.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三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混合路由协议;1.直连路由

由路由器根据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计算而得出。

2.静态路由

1.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管理员告诉路由器它不知道的网络怎么走,它自己知道的(它直连的网络)你就别说了;而动态路由协议是路由器本身要告诉其它路由器与它直连的网络有哪些,所以它只发布与它直连的网络;

R1(config)#

R1(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0.2

//ip route +网络号+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R1(config)#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fastEthernet 0/1

//ip route +网络号+子网掩码+出口接口

R1(config)#no 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fastEthernet 0/1 //删除静态路由

2.浮动路由

浮动静态路由本身是静态路由,浮动的含义是当原来的路由失效时,该路由才开始启动;因此在配浮动静态路由时需要将其管理距离做相应的调整,使得大于正常使用的其他路由协议获悉的路由。

//管理距离:直连C为0;静态为1;EIGRP为90;OSPF为110;RIP为120;

R1(config)#

R1(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fastEthernet 0/1 130 //浮动路由

//相对于一般静态路由,浮动静态路由只不过是在后面多加一个管理距离而已

//正常情况下,浮动路由不会出现路由表中

3.默认路由

R1(config)#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fastEthernet 0/1 //默认路由

3.动态路由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1).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定期向自己的邻居广播或组播更新自己的整个路由表;//RIPv2组播IP为224.0.0.9;

2).配置:

router rip

network 10.0.0.0

version 2

end

show ip route

debug ip rip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show ip protocols

no router rip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之间不传输路由条目,它们之间传输的是链路状态(路由器某接口的带宽、掩码、接口类型等);

2).OSPF需要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结构,它包含两种不同层次的区域:传输区域(骨干area0)和普通区域(非骨干区域);

//所有的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相连;

3).配置:

router ospf 1 //1为进程号,只具有本地意思

network 10.10.10.1 0.0.0.0area 0 //network+IP地址+0.0.0.0+area 0

network 20.20.20.0 0.0.0.255 area 0 //network+网络号+反掩码+area 0

end

show ip protocols

show ip ospf interface

show ip ospf neighbor //查看OSPF邻居表

show ip ospf database //查看OSPF拓扑表

show ip route ospf //查看OSPF路由表

no router ospf 1

3.混合路由协议

1).具有链路状态的特性——使用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

具有距离矢量的特征——路由器之间直接传递路由条目;

2).配置:

router eigrp 90 //90为自治系统号,路由器之间要想交换路由信息,自治系统号必须相同network 10.10.10.1 0.0.0.0 //按照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配法,没有区域号

network 16.0.0.0 //按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配法

no auto-summary

end

show ip route

show ip protocols

show ip eigrp interfaces

show ip eigrp neighbors //查看eigrp的邻居表

show ip eigrp topology //查看eigrp的拓扑表

show ip route eigrp //查看eigrp的路由表

no router eigrp 90

02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适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RIP简介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1.RIP的默认管理距离是120;

2.RIP使用UDP的520端口;

3.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为度量值,最大跳数为15;

4.定期广播整路由表;Version 2为组播(224.0.0.9);

2.RIP的路由表

//收到的路由信息的跳数先加1,再和本路由表比较

3.RIP定时器

1.路由更新定时器

默认是30秒,即:Sending updates every 30 seconds

2.路由失效定时器

默认是180秒,即:Invalid after 180 seconds

3.抑制定时器

默认也是180秒,即:hold down 180

4.路由刷新定时器

默认240秒,即:flushed after 240

4.RIP的配置

1.基本配置

R1(config)#

R1(config)#router rip //开启RIP协议

R1(config-router)#network 1.0.0.0 //发布自己直连的主类网络号,v1和v2都不带掩码

R1(config-router)#network 16.0.0.0

R1(config-router)#

2.查看路由表

R1#show ip route

R 6.0.0.0/8 [120/1] via 16.16.16.6, 00:00:05, Serial0/1

/*R表示是通过RIP学到的;6.0.0.0/8是学到的网络,因为RIP是一个有类路由协议,且自动进行汇总;[120/1]中的120表示的是RIP的管理距离,1表示的是RIP的跳数;“via 16.16.16.6”,表示去往6.0.0.0的下一跳路由器直连接口的IP地址是16.16.16.6;“00:00:05”,是收到最后一次路由更新的时间;“Serial0/1”,是本路由器去往6.0.0.0路由的外出接口;*/

3.负载均衡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maximum-paths 6

//RIP默认支持4条路径的负载均衡,最大可支持6条;

4.查看路由协议

R1#show ip protocols

Routing Protocol is "rip"

Outgoing update filter list for all interfaces is not set

Incoming update filter list for all interfaces is not set

Sending updates every 30 seconds, next due in 22 seconds

Invalid after 180 seconds, hold down 180, flushed after 240

Redistributing: rip

Default version control: send version 1, receive any version

Interface Send Recv Triggered RIP Key-chain

Serial0/1 1 1 2

Loopback0 1 1 2

Automatic network summarization is in effect

Maximum path: 6

Routing for Networks:

1.0.0.0

16.0.0.0

Routing Information Sources:

Gateway Distance Last Update

16.16.16.6 120 00:00:25

Distance: (default is 120)

5.debug ip rip

R1#debug ip rip

RIP protocol debugging is on

6.水平分割

R1#show ip int s0/1

Split horizon is enabled //水平分割默认是开启的

R1(config)#int s 0/1

R1(config-if)#no ip split-horizon //关闭水平分割

7.被动接口

R1(config-if)#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loopback 0 //被动接口

//被动接口不再往外发送路由更新包,但仍然会接收其他路由器发过来的路由更新包

8.单播更新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default //设置所有端口为被动接口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6.16.16.6 //指定邻居

9.触发更新

R1(config)#int s 0/1

R1(config-if)#ip rip triggered //启动触发更新

R1(config-if)#no ip rip triggered //关闭触发更新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R1宣告自己是默认路由

R1(config-router)#ip route 0.0.0.0 0.0.0.0 lo 0 //配置路由

R6#show ip route

R* 0.0.0.0/0 [120/1] via 16.16.16.1, 00:02:32, Serial0/1

//这是一条默认路由,但不是静态的默认路由,而是通过RIP学到的一条默认路由

//浮动静态路由,通过设置管理距离实现

11.更改定时器的值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timers basic ?

<0-4294967295> Interval between updates //第一个是更新时间

R1(config-router)#timers basic 30 ?

<1-4294967295> Invalid //第二个是失效时间

R1(config-router)#timers basic 30 180 ?

<0-4294967295> Holddown //第三个是抑制时间

R1(config-router)#timers basic 30 180 180 ?

<1-4294967295> Flush //第四个是刷新时间

R1(config-router)#timers basic 30 180 180 240

5.RIPv1和RIPv2

1.RIPv1更新用的是广播,RIPv2更新用的是组播(224.0.0.9);

2.RIPv1是有类的,RIPv2支持VLSM和CIDR(在路由更新中,携带有子网掩码的路由选择信息);

3.RIPv2支持明文和MD5验证;

4.RIPv2可以关闭自动汇总,并支持手工汇总;

6.关闭RIPv2的自动汇总

R6(config)#router rip

R6(config-router)#ver 2

R6(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IPv2手工汇总

R1(config)#int f0/1

R1(config-if)#ip summary-address rip 23.23.0.0 255.255.0.0

7.RIPv2的路由验证

只有RIPv2才支持认证。

1.设置密钥

R1(config)#key chain zqh

R1(config-keychain)#key 1 //可以设置多个密钥

R1(config-keychain-key)#key-string cisco //设置密码

R1(config)#int s0/1

R1(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mode ?

md5 Keyed message digest

text Clear text authentication

R1(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mode md5 //指定认证模式R1(config-if)#ip r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zqh //指定密钥名称

8.RIP版本共享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2

03增强型内部网关协议EIGRP

1.EIGRP基本介绍

1.EIGRP在IP包头的协议号是88;其中,OSPF是89,TCP是6,UDP是17;

这就意味着EIGRP不能使用TCP的可靠传输,必须要有自己的可靠传输机制;

2.EIGRP Features,EIGRP的特性:

a.快速汇聚,100%无环:通过DUAL算法来实现;

b.部分更新:更新中只包含已变化的链路信息,而不是整个路由表;

c.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RIGRP使用协议无关模块来支持IPv4,IPv6,AppleTalk和IPX;

d.使用多播和单播而不是广播;多播地址为224.0.0.10;

e.支持自动汇总和手动汇总,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EIGRP是一种无类路由协议,通告每个目标网络的子网掩码;

f.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之间提供无缝连接性:EIGRP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速度的介质,并可限制EIGRP占用的W AN链路带宽;

g.精密的度量值:EIGRP度量值算法与IGRP相同,但EIGRP度量值是IGRP度量值的256倍;

h.支持等价负载均衡和非等价负载均衡;

PS:

a.和大多数IP路由协议一样,EIGRP依靠IP分组来传送路由信息;EIGRP路由进程是一项传输层功能,使用协议号88,这就使得EIGRP自己必须提供可靠传输的方法;

b.EIGRP在主网络边界自动进行路由汇总,但可禁用这项功能;EIGRP还支持创建超网;

3.EIGRP的4种重要技术:

a.邻居发现协议:通过定期地发送小型Hello分组实现;

b.可靠传输协议RTP:RTP负责确保EIGRP分组按顺序地传递给所有邻居,它支持多播和单播分组的混合传输;

c.DUAL有限状态机;

d.协议无关模块;

4.EIGRP的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

//邻居表,存放的是物理直连的、跑EIGRP的邻居;

5.EIGRP的数据包:

1).Hello:建立邻居关系;使用组播,不可靠的方式发送;

2).Update:发送路由更新;使用单播或组播,可靠的方式发送;

3).ACK:使用单播方式,不可靠的方式发送;

4).Query:向邻居查询路由信息;使用组播或单播方式,可靠的方式发送;

5).Reply:回复邻居的查询;使用单播方式,可靠的方式发送;

6.EIGRP的度量值: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MTU;

//度量值和IGRP一样,但数值要乘以256,放大差别

//默认情况下,只使用带宽和延迟;

2.扩散更新算法DUAL

1. SD,源到目的的距离,是指从数据源到目的网络距离;

FD,可行距离,是指最小的SD;

AD,通告距离,是指相邻路由器到目的地的度量;

2.可行性条件FC:AD小于FD;

即邻居的AD必须小于后继S的FD,才有可能成为可行后继FS;

3.EIGRP后继,是满足可行性条件,并具有最小SD的一个相邻路由器;

可行后继,是指满足可行性条件但没有被选作后继的一个相邻路由器;

//若有可行后继,EIGRP能够立刻恢复

//是FD而不是AD决定了哪条路径是最佳路由,并被加入到路由表中,AD只是被用来计算FD的;

3.EIGRP度量值的计算

A.复合度量值

/*DUAL根据EIGRP复合度量值来选择路由;计算EIGRP复合度量值时使用5个变量,但默认情况只使用其中的两个。*/

a.带宽K1:源到目标之间的最小带宽;

b.延迟K3:路径上接口的累计延迟;

//默认只使用以上两种

c.负载K2:源到目的地之间链路上的最重负载,基于分组速率和接口的配置带宽;

d.可靠性K4:源到目的地之间的最低可靠性,基于存活时间;

e.最大传输单元MTUK5:路径中的最小MTU;

B.加权求和

//EIGRP通过将前往网络的路径的各种变量加权求和来计算度量值

a.默认情况下,K1=K3=1,K2=K4=K5=0;

b.权重与变量的对应关系是:K1=带宽,K2=负载,K3=延迟;K4=可靠性;K5=0;

c.计算公式:

度量值=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

/*如果这些K值取默认值,公式将变成:

度量值=带宽+延迟;*/

如果K5不等于0,还要执行下述运算:

度量值=度量值*[K5+K4]

//K值在Hello分组中传输,K值不匹配可能破坏邻接关系;

4.EIGRP的配置

1.基本配置

router eigrp 90

net 10.10.10.0 0.0.0.255

net 20.20.20.0 255.255.255.0 //正反掩码皆可

//反掩码中,0表示必须匹配,1表示无所谓

no auto-summary

metric weights 0 0 0 1 0 0 //表示只使用延迟来进行路由的度量

exit

int f0/1

bandwidth kilobits

end

show ip protocols //查看eigrp的编号

show ip interfaces //查看eigrp的network配置是否正确

show ip eigrp neighbors

show ip eigrp topology

show ip route eigrp

debug eigrp packets

debug eigrp neighbors

debug ip eigrp

debug ip eigrp summary

2.查看EIGRP的运行情况

a.查看EIGRP的三张表

show ip eigrp neighbors//查看EIGRP邻居表

H:邻居建立的顺序

Address:建立邻接关系使用的地址

Interface:建立邻接关系使用的接口

Hold:邻接关系超时时间,默认为三倍Hello时间,也就是15秒;

/*修改Hello时间:

R2(config)#int s 0/2

R2(config-if)#ip hello-interval eigrp 90 60 */

SRTT:平均往返时间,是一个动态统计值,统计往返数据包的传输延时;RTO:重传超时计时器,两个重传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默认为SRTT的6倍;Q Cnt:EIGRP数据包传输队列长度,一般为0,如果为非0值,则网络中有拥塞;Seq Num:传输序列号;

show ip eigrp topology//查看EIGRP拓扑表

P:表示被动;

(2297856/128256):前者为FD,后者为AD;

show ip route eigrp//查看EIGRP路由表

/*EIGRP路由表项由字母“D”和“E X”标识;“D”表示在相同自治系统内的路由,而“E X”表示从不同自治系统接收的路由。*/

b.查看其它

show ip protocols //显示路由协议进程的参数和状态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表

show ip eigrp traffic //显示发送和接收的EIGRP分组数

c.EIGRP debug命令

debug eigrp packets [hello | …] //显示发送和接收的EIGRP分组类型

debug ip eigrp //显示接口发送的接收的EIGRP分组

debug ip eigrp summary //显示有关EIGRP活动的摘要信息

debug eigrp neighbors //显示EIGRP发现的邻居以及Hello分组内容

debug eigrp fsm

//慎动debug命令,因为它们可能耗用大量的路由器资源

3.passive接口

passive接口的作用:

a.禁止通过被动接口建立邻接关系;

b.禁止通过被动接口接收或发送路由更新;

c.让EIGRP进程通告被动接口连接的子网;

命令:passive-interface {type number} | default

/*type number:指定不发送路由更新的接口类型和接口号;

default:(可选)将路由器所有接口的默认状态设置为被动状态;

no passive-interface s0/1 //关闭被动接口*/

R2(config)#router eigr 90

R2(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s0/2

R2(config)#router eigr 90

R2(config-router)#no passive-interface s0/2

4.向EIGRP注入默认路由

EIGRP支持三种方式来向路由表中注入默认路由:

1.用ip route写一条默认路由,再在EIGRP进程中重分发下静态;

2.用ip route写一条默认路由,再在EIGRP路由模式使用network 0.0.0.0发布下;

//使用此方法,将会让路由器所有接口都发布到EIGRP进程中

3.ip default-network注入:

ip default-network 主类网络

network 主类网络

ip route 主类网络子网掩码null 0 //如果路由表中有关于主类网络的路由,此行可省略

5.EIGRP的手工汇总

1.EIGRP可在网络的任何地方进行手工汇总,条件是路由表中有更具体的路由;

一个接口一旦配置手工汇总,路由器马上创建一个路由,指定Null0(用于防环);这条路由只在本地使用,不会传递其它路由器;

最后一条具体路由消失后,汇总路由将从路由表中被删除;如果再添加上一条,汇总自动恢复;

汇总路由使用最小的具体路由度量值作为其度量值;

2.配置

router eigrp 90

no auto-summary //配置手工汇总之前,要把自动汇总关了

exit

int s0/1

ip summary-address eigrp 90 1.1.0.0 255.255.0.0

//ip summary-address eigrp 1 Ip地址子网掩码

EIGRP的汇总是在接口模式下完成的,也就是说EIGRP的汇总可以在网络中的任意一点进行,而且EIGRP的汇总是支持超网汇总的,可以对主类网络进行汇总,而不像RIP那样只能对子网进行汇总。

6.EIGRP的非等价负载均衡

1.EIGRP的等价负载均衡默认是4条,最多可配置为6条;

//如果配置为1,则表示关闭负载均衡;

2.配置非等价负载均衡:

router eigrp 90

variance multiplier

//虽然是非等价负载均衡,但不满足可行性条件的,是不能负载均衡的

7.EIGRP在WAN链路上占用的带宽

a.配置接口带宽:

命令:bandwidth kilobits //kilobits是以kbit/s为单位的带宽值

//命令bandwidth指定的是虚拟带宽,使用它并不能调整接口的实际带宽

b.默认情况下:EIGRP最多占用接口或子接口的配置带宽的50%;在接口或子接口上,可以使用接口配置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 as-number percent来调整这个比例;

6.EIGRP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广域网链路一般分为两种:点到点链路(PPP、HDLC)、多点链路(Frame-Relay);

2.EIGRP默认最多占用50%的带宽,这里的带宽是参考带宽,可以通过bandwidth命令来更改;

可以更改EIGRP占用的带宽百分比,在接口模式下,使用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 as-number percent;

7.EIGRP认证

1.EIGRP只支持MD5认证,不支持简单的密码认证;

2.MD5认证的三个概念:Key、KeyID、Key Chain(密钥链);

发送的时候只发送KeyID和Key的hash值,而不传输明文的Key;

3.配置:

1).在接口上启用MD5认证:

int s0/1

ip authentication mode eigrp as-number md5 //启用MD5认证

ip authentication key-chain eigrp as-number ChainName //用key-chain中的那一个key

end

2).定义Key-chai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key chain ChainName //创建key chain,两端的KeyChainName可以不一样

key keyID //在keychain模式下指出keyID

key-string text //在keychain-key模式下设置这个keyID对应的password

//一个key chain可以配置多个keyID;

8.EIGRP在企业网中的应用

1.影响网络可扩展性的因素有:

1).邻居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数量;2).拓扑变化时所涉及的路由器的数量;

3).拓扑的深度;深度是指信息到达所有路由器必须经过的跳数;拓扑的深度会影响汇聚时间;

4).网络中的可选路径数;

2.EIGRP的查询进程

1).一个EIGRP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丢失某一网络N的路由条目,并且没有无FS时,路由器首先将条目N设置为Active状态,然后向它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Query包,;

2).若邻居也没有此网络N的任何路由信息,则邻居也进行扩散计算同时该路由条目进入Active状态;若邻居包含此路由信息,则发送包含此路由信息的Reply包;

3).若在三分钟内没有收到任何邻居关于网络N的路由条目Reply包,则此路由器进入SIA 状态,并重置与未应答的邻居之间的邻接关系;这将导致路由器将从这些邻居那里获悉的所有路由都置为Active状态,并将知道的所有路由重新通告给该邻居;

/*1.SIA,Stuck In Active,粘滞在Active状态;

2.EIGRP增强查询功能:SIA-Query,SIA-Reply;

3.路由器如果3分钟没有收到对查询的应答,就会进入SIA状态,这个时间是可以更改的:timer active-time [time-limit | disabled]

4.导致路由进入SIA状态的最常见的原因:路由器太忙无法回答、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质量低劣、单向链路;*/

PS:

1.被动路由:表明EIGRP路由器有一个到目的地的合法后继并且EIGRP工作正常;

2.主动路由:表明EIGRP路由器已经失去了它的后继,它没有任何可用的可行后继,并且当前该路由器正主动地搜索提到的路由以实现收敛;

3.限制EIGRP的查询范围

1).使用汇总限制,方法是在接口模式下使用ip summary-address eigrp;

查询范围:仅当路由表中包含与网络完全匹配的条目时(网络和掩码都一样),远程路由器才会进一步传播对该路由的查询;

2).EIGRP Stub,一个Stub路由器会告诉它所有的邻居我是一个Stub路由器,EIGRP路由器不会向Stub路由器查询任何路由信息;Stub路由通常用在hub-and-spoke拓扑中;

配置:

router eigrp 90

eigrp stub [receive-only | connected | static | summary]

/*receive-only:只接受,不发送路由;

connected:只允许stubk路由器发送直连的路由;

static:只允许stubk路由器发送静态的路由;

summary:只允许stubk路由器发送汇总的路由;

注意:Default is connected and summary. */

3).妥善关闭:使用goodbye消息功能实现,旨在改善EIGRP网络的汇聚时间;

当EIGRP进程关闭(或使用no network将network命令删除)时,路由器将主动广播一条goodbye消息,让邻接路由器知道拓扑即将发生变化;

/*GoodBye消息以hello分组的方式发送,在GoodBye消息中,所有的K值都被设置为255;然而,当接口被关闭或路由器重启时,EIGRP路由器不会发送goodbye消息;*/

9.考试

1.EIGRP邻居关系建立条件

a.物理直连,莫忘宣告直连网络号;

b.AS号匹配;

c.K值匹配;

2.EIGRP路由表项则字母“D”和“D EX”标识,“D”表示在相同自治系统内的路由,而

“D EX”表示从不同自治系统接收的路由;EIGRP内部路由的管理距离为90,而外部路由的管理距离为170;

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D 2.2.2.0 [90/2297856] via 23.23.23.2, 00:00:14, Serial1/1

2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23.23.2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1

1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D EX12.12.12.0 [170/2681856] via 23.23.23.2, 00:01:01, Serial1/1

04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

1.OSPF基本介绍

1.与距离矢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采用增量更新的,并且它传的是链路状态;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

3.通过可靠的扩散算法相同area的各路由器将其它路由器扩散的拓扑信息收集起来,组成一张一致的、完整的拓扑图,依靠SPF算法计算出自己的路由表;

即:相同区域内的每一个路由器都有一个本区域的、完整的拓扑表;

4.链路状态是分层的,分两层: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区分区域的好处:1).最小化路由表;2).一个区域网络发生变化的时候其它区域不受影响;

5.区域的边界在路由器上,即一个接口只能在一个区域中,而一个路由器可以多个区域中;

1).在area 0中的路由器称为骨干路由器;

2).在区域边界的路由器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BR(Area Border Router),它的作用是将非骨干区域连接到骨干区域;

6.OSPF通过Hello包形成Adjacencies,要想形成邻居,以下参数必须一致:Hello/dead interval、Area-ID、Authentication password、Stub area flag;

OSPF的邻居分两种:

一种是点到点的链路(PPP/HDLC),OSPF路由器会很快识别并形成full Adjacent;

另一种是局域网链路,路由器只与DR/BDP形成邻居;

2.OSPF数据包的类型和作用

1.OSPF没有使用TCP/UDP协议,而是直接在IP数据包中封装,协议号是89;

//EIGRP是88,TCP是6,UDP是17

2.OSPF的五种数据包:

Hello:建立,保持邻居;

Database Description:数据库描述,相当一本书的目录;

Link-State Request:链路状态请求;

Link-State Update:即LSU,里面是LSA;

Link-State Acknowledgement:确认;

3.在多路访问链路上,为了减少邻居的形成,引入了DR的概念;OSPF路由器只和DR建立邻居关系;

非根路由器向DR路由器发送信息时,使用224.0.0.6;

DR路由器向非根路由器发送信息时,使用224.0.0.5;

3.OSPF的基本配置

router ospf 110 //110为进程号,本地有次;进程号不同不影响邻居的形成

network 16.16.16.1 0.0.0.0 area 0 //network+接口IP地址+0.0.0.0+area+区域号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 //network+网络号+反掩码+area+区域号

network 0.0.0.0 0.0.0.0 area 0 // network+0.0.0.0+0.0.0.0+area+区域号

/*关于network 0.0.0.0 0.0.0.0 area 0,表示可以是任意网段的任意主机,即将本路由器的所有接口加入area 0中;*/

//也可以在接口模式下,使用ip ospf 110 area 0命令开启OSPF

router-id 10.10.10.10 //手工指定RID

/*路由器ID:路由器在OSPF网络中的标识;选取RID的两条原则:

一是手工指定的优先;二是Loopback接口覆盖物理接口;三是选取最高的IP地址(此接口可以不跑OSPF);

更改RID:

如果是自动选举的RID,要更改RID必须重启路由器或删除再打开OSPF进程;

如果是手工指定的话,清一下进程就可以更换,命令是clear ip ospf process;*/

show ip ospf interface

show ip ospf interface brief

show ip protocol

show ip ospf process-id

show ip ospf neighbor //查看OSPF邻居表

show ip ospf database //查看OSPF拓扑表

show ip route ospf //查看OSPF路由表

4.OSPF网络类型

//OSPF的网络类型有三种:点到点、广播多路访问BMA、非广播多路访问NBMA

1.点到点(PPP、HDLC)

没有选举DR/BDR必要;

自动检测接口类型;

所有OSPF数据包都使用组播地址224.0.0.5;

2.广播多路访问(以太网)

//DR、BDR、DROther

需要选举DR/BDR;

其它的路由器必须只与DR/BDR形成完全的邻居关系;

Packets to the DR and the BDR use 224.0.0.6;Packets from DR to all other routers use 224.0.0.5;/*说一个路由器是DR/BDR,指的是这个路由器的某一个接口在某一个广播域中是DR/BDR;一个网络(或者说一个广播域)有一个DR/BDR;

DR/BDR的选举:

1.高优先级的OSPF路由器将被选举为DR,次高优先级的OSPF路由器将被选举为BDR;

如果一个路由器的优先级是0,则意味着这个路由器没有资格做DR或BDR;

//配置优先级:在接口模式下,使用ip ospf priority number,范围是0~255,默认为1

2.RID高的选举DR/BDR;

3.DR/BDR的选举是非抢占性的,即DR/BDR选举之后,如果有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接入,DR/BDR不会更改;*/

3.非广播多路访问(X.25、Frame-Relay、ATM)

在NBMA网络中可以连接多个路由器,但没有广播的能力,当然组播也支持不了;

需要选举DR/BDR;

OSPF邻居不能自动发现;

帧中继接口类型与OSPF网络类型:

5.路由器与LSA的类型

1.路由器的类型:

区域内路由器Internal Routers;骨干路由器Backbone Router;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Area Border Route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2.LSA的类型:

Type 1:Router LSA

区域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会产生;

只在一个区域内传输,不会通过ABR;

使用RouterID来标识区域内的不同路由器;

Type 2:Network LSA

由DR产生;

使用在一个广播或非广播多路访问的区域中;

只在一个区域内传输,不会通过ABR;

Type 3:Summary LSA

由ABR产生;

用于将一个区域中的路由信息传输到另一个区域;

对于区域的每一个子网,OSPF都会用一个3类的LSA将之扩散到Area0中;

/*默认情况下,OSPF不会自动对一组连续的子网进行汇总;

因此应该考虑在ABR上手工配置路由汇总;*/

Type 4:Summary LSA

首先有ASBR产生一个1类的路由器LSA,所在区域的ABR收到后,创建一个4类LSA,

并扩散到Area 0;其他的ABR将重新生成一个4类LSA,并在自己的区域中进行扩散;作用是通告ASBR,它里面的内容是ASBR的RouterID;

Type 5:External LSA

由ASBR产生,传输到整个自治系统,中间不发生更改;

通告自治系统外部的路由;

6.OSPF的数据库和路由表

1.一个区域一个数据库,如果一个路由器是ABR,那它会有多个数据库;

2.同一个区域中的路由器的数据库是一样的;

3.路由表中OSPF的路由类型:

O E1和O E2都是外部路由,它们的区别是计不计算内部代价,O E1计算内部代价,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要加10;而O E2不计算内部代价;

4.OSPF花销的计算:默认情况下=(100Mbps)/(bandwidth in Mbps);

修改带宽:bandwidth value

7.OSPF路由汇总

1.汇总的好处:

最小化路由表;拓扑变化本地化;减少Type 3和Type 5的LSA的洪泛,节省CPU资源;

2.汇总的配置:

//在路由进程下进行汇总,而不是在接口下

8.OSPF特殊区域类型

1.OSPF除了骨干区域和规则区域之外,还有Stub区域、Totally Stubby区域;

所谓Stub区域,它不接受5类LSA;

所谓Totally Stubby区域,它不接受3类、4类、5类LSA;但有一条3类的默认路由;//Totally Stubby特性是CISCO私有的

2.何时使用Stub区域:

只有一个ABR;没有ASBR;这个区域不能是Area 0;区域中也没有虚电路经过;

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这是一个Stub区域(在Hello包中);

3.配置:

4.No-So-Stub区域(即NSSA):

该区域允许Type 7 LSA,禁止Type 5 LSA;

Type 7 LSA由ASBR产生,由ABR转换成Type 5 LSA;

NSSA的配置:

中国服装史讲义

《中国服装史》目录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装制度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二章:秦汉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三节:女子深衣、襦裙下佩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三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第四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衤两衤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第八章:民国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三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九章:20世纪后半叶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装 第三节:女装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人类早期服装 一、概述: 旧石器时代 据考古,四百万年以前,云南元谋县已有人类生存,继后有陕西兰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前已自制骨针、项饰)、以及内蒙古河套人等创造早期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左右,种植、用火、定居、饲养、制陶、缝衣,原始纺织业开始和发展(大约六千年前出现纺织品),基本确立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上衣下裳形制。(如甘肃辛店彩陶纹饰,可见贯头衫样式) 二、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 生体保护说气候适应说 (个体、生理)身体保护说 人体装饰说护符说 (社会、心理)象征说 审美说 吸引异性说 羞耻说 第二节先秦服饰 一、概述: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周朝分为西周(都设陕西丰镐)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东周(定都河南洛邑)春秋770年B.C.~476年B.C. 战国475年B.C.~221年B.C. 二、冠服制度: 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绣绘十二章纹饰。 十二章纹内容及寓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稚鸟)取其文丽; 宗彝(祭祀用器皿)取其忠孝;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向上;粉米取其滋养;黼(斧头)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三、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的常服和礼服: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其形制为: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 胡服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衣身紧窄。

党员个人学习笔记篇

时间:2011年2月20日12点 地点:陈山办公室 学习形式:个人学习 学习内容:“活雷锋”郭明义 好事做了几十年,家里被捐得空空荡荡,而郭明义却从未感到倦和悔,日子过得充实和快乐。分析郭明义的精神动因,是他以助人为乐,坚守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 现年52岁的郭明义,在鞍钢工作28年收入29万元,他捐献了12万元;参加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10倍;家里的电视机、自行车,身上的劳动服,只要有困难孩子和工友需要,他毫无保留……“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每做一件,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这就是郭明义追求和体验幸福的真实写照。 这种奉献的幸福观是郭明义内心质朴的道德品格使然,也是他自觉按照党性要求,主动接触和服务社会的结果。 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一面镜子,党员干部可以从中照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广大群众也可以从中找到幸福的人生航向。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很多人的追求更加物质化、功利化,郭明义的幸福观则提示我们:不被五颜六色的物质诱惑,追求质朴的生活和高尚的快乐,就能够活出精彩、豁达。 时间:2011年4月20日20点 地点:家中 学习形式:个人学习 学习内容:“两会”精神学习 学习记录: 1、政府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11年的工作部署。并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

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对近期热议的“国体”和“政体”的思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3、对“民生”和“政府”关系的思考: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因此,国家十分关注民生问题。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12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12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和度量 识记: 通货膨胀一般表述为: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西方的看法定诳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对称,一种表述是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另一种表述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领会: 通货膨胀的度量标志? 一般所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等劳务费用价格编制的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反映商业部门或批发商从生产厂家购买商品劳务所支付的价格的变动程度。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主要用消费物价指数。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识记: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相应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领会: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社会总需求增加,促进商品供给增加,当经济充分就业,将不再能促进商品供给增加,而只会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这里的社会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促成社会需求增加的因素,又常与财政支出过度扩张和信用膨胀相关。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造成生产成本提高有两方面力量,一是工会组织为了保证工人实际收入的增长不不降低,要求增加工资。二是一些垄断型企业大幅提高垄断商品价格,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相应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需求增加的部门,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其工资和商品价格并不随之而下跌,或跌幅很小,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是1999年0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梅。本书按时代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现代的服饰艺术发展演变史,包括服饰制度、服装形式、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等。 华梅同志编著的《中国服装史》,运用了大量古代服装资料,系统地揭示出我国历代服饰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从艺术出发,从美学出发,分析了服饰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把握服饰的发展规律,使我们从服饰艺术中看到了一个美的世界”。 本书特别注重考古科学的成果,与历史文献图籍相印证。附有插图1036幅,内容丰富,史料确凿。看看古代服装的大胆前卫,再看看今天人们着装色调与款式上的保守单调,阅读者必然会感慨万千。 目录: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3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第4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5节小结 第二章秦汉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3节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第4节军事服装第5节小结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3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第4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柄裆 第5节小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2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3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4节军事服装 第5节小结 第五章宋辽金元暇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3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 第4节小结 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3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4节小结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3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4节太平天国服装 第5节小结 第八章20世纪前半叶汉族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3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4节小结 第九章20世纪前半叶少数民族服装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 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民族服装 (1)朝鲜族服装 (2)满族服装 (3)鄂伦春族服装 (4)迭斡尔族服装 (5)鄂温克族服装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 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即: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 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 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金、银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件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 第八讲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与“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协调体制的裂痕愈大。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欧洲的均势被打破,维也纳体系终于解体。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把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欧洲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中心—边缘”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扩张中,穆斯林世界衰落了,东亚封贡体系解体了,欧洲霸权时代降临了。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是,在欧洲,两个欧洲侧翼国家——海上霸主英国和陆上强国俄国是侵略扩张的先锋,英俄两国争霸也是19世纪中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之一。在北美,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在自己独立不久就敢于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抗欧洲势力;在东亚,古老而庞大的“中央帝国”衰落了,边缘地区的岛国日本却借机而起,通过明治维新跃进列强的行列。美国和日本的加入,对欧洲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扩大了欧洲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激烈反抗,对西方的抵制和造反开始兴起。 1.克里米亚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853年11月30日,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港全歼了土耳其舰队。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驻黑海保护土耳其。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退出所占领的两公国,俄国对此不加理睬。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3月28日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正在寻求时机把奥地利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看到如果与英法结成同盟,将会给意大利的统一带来希

stata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个人总结笔记

1. 如何输出STATA的图,和保存? 先输入数据 (1)Twoway connected 变量1 变量2 //划出折线图 (2)twoway scatter 变量1 变量2 //划出散点图 2. 怎样在stata8中做HAUSMAN检验? 四步曲,重点在于解释结果 (1)xtreg y x , fe (2)est store fe (3)xtreg y x, re (4)hausman fe 如果拒绝,说明corr(x,ui)=0的假设是有问题的,需要重新设定RE model 后再进行检验,如果模型的设定没有问题,但检验还是拒绝原假设(p值接近0),那么就只能采用FE model 了,因为此时的RE 估计量是有偏的。 (definitely right. 当你使用stata的时候,最重要的命令不是这些是help and find it然后就能找到你的答案了) hausman检验是用来检验用fe还是re的,其原假设是re优于fe,从你的结果来看(Prob>chi2 =0.0000),应该拒绝原假设,所以应该用fe 3.stata里平方的命令怎么写? gen age=age^2 4. stata里边怎么取对数啊? gen lnx=log(x) 5.如何用STATA求自然对数?如说:ln(X^2)=-4.8536,如何求X啊? . dis sqrt(exp(-4.8536))或者dis exp(-4.8536/2) 6.关于hausman检验,结果是CHI2(2)=2355.81,prob>chi2=0.000,可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嘛? prob>chi2=0.000,is like p-value. we should reject the null, so fixed effect is preferred.Randome effect is not suggested. CHI2(2)=2355.81,就意味着拒绝原假设,从而选取固定效应模型。 7.我在做gdp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的时候,输入的命令是ipshin dgdp,lags(1)得

2011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4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识记: 金融机构体系: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具体实施中,主要是围绕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推进的。 领会: 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 一国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流向资金短缺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要借助于两种方式:一是间接融资方式。在银行信用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从银行组织存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即存款人的债务人;从银行发放贷款看,它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闻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成为媒介。所以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和间接金融。 二是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股票、债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融通。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间直接建立金融联系,而不需要中介者扮演债务人和债权人这一环节。此时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西方各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西方国家都各有一个规范庞大的金融体系,是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从银行机构的组成来看,一般可分为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和专业银行三大类。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

观调控的特殊功能。存款货币银行、又称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转账结算等多种服务。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专业银行是专门经营某种特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外的办理其他金融性业务的信用机构。其构成更为庞杂。包括有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组织、基金组织、租赁公司、证券机构等。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2)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3)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商业银行 识记: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其性质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有创造职能;金融服务功能。 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形式之一。 分行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总行二般设在各大中心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这种银行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股份银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银行持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第一编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945—1949) 第一章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一.美苏在东欧问题上的不同 二.西方与苏联的裂痕 三.德国赔款问题与德国问题的产生:柏林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 一.美国的独一无二地位 二.西欧战后的羸弱 三.马歇尔计划的产生 四.北约的产生与西欧联合的初步浮现 第三章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 一.苏联的大国实力 二.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三.情报局事件与苏南关系的破产 四.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第四章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 第五章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对亚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第二编五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50—1959) 第六章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一.敌视中国政策的体现 二.美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战争 三.美台防御条约 四.多米诺骨牌理论

第七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一.舒曼计划与煤钢共同体 二.罗马条约与共同体的成立 三.联合的欧洲与法德和解 四.联合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苏联对外政策的新变化 一.斯大林死后的苏联变化 二.赫鲁晓夫推动对美缓和 三.三和路线的提出 第九章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 万隆会议与亚非民族革命 第三编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60—1969) 第十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成因与国际政治机理 第十一章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实力增强后的欧日更加自主,仍依附于美国第十二章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一.中苏关系恶化的成因 二.波匈事件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四.勃列日涅夫主义 第十三章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四编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70—1979) 第十四章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 一,美苏缓和的成因 二、美苏缓和的意义和影响 三、美苏缓和中的持续斗争 第十五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第十六章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第十七章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中美和解与建交高潮 第五编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

个人所得税总结笔记

个人所得税专项总结一、关于纳税人 类型具体情况税收管辖权纳税义 务 判定标准 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居民管辖权—— 来源于中国境内、 境外所得均在中 国纳税 无限纳 税义务 ①住所标准 ②时间标准: 1.1-1 2.31 日,临时离 境:一次不超 过30天或累 计不超过90 天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 居住满1年的个人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个 人 地域管辖权—— 来源于中国境内 所得在中国纳税 有限纳 税义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 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项目作用离境、入境当天的处理 居住天数确定纳税义务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1天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 工作天数计算应纳税额 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半天计算为在华实际工作天数 税目及相关计算 税率形式具体标准适用范围 超额累进税率七级超额 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五级超额 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拥有经营成果所有权),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比例税率20% 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居民住房取 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减800或20%后还可 以减修缮费(800) 稿酬所得(减征30%) >4000*(1-20%) <4000-800 劳务报酬所得(有加成征收)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减除合理支出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无减除项目 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 应税项目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月扣除3500元(或4800元)月工薪收入-3500元或(4800元)(2)个体户生查账成本、费用及损失年收入-成本费用损失-业主费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修订稿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笔 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理解货币的职能。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即: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 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 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金、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 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三章维也纳反动体系和东方问题 第一节维也纳会议 第二节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第三节神圣同盟干涉拉美国各国的企图和门罗宣言 第四节东方问题 第四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到普法战争时期的欧美国际关系 第一节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二节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 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 第五节德意志的统一与普法战争 第五章一八七O年以前欧洲国家对亚非的侵略和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第一节英国吞并印度和印度人民的反抗 第二节荷兰侵占印尼和印尼人民的反抗 第三节资本主义列强奴役中国的开始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第四节列强侵略日本和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 第五节列强在非洲的侵略活动 第二编近代国际关系(一八七一——九一八年) 第一章一八七一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局势 第二节近东问题和柏林会议 第三节三国同盟的形成 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 第二章十九世纪七十——九十年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一节英俄在中亚的争夺 第二节列强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 第三节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第三章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 第二节美西战争和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 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2019年党员个人学习笔记记录内容(四篇)

2019年党员个人学习笔记记录内容(四 篇) 篇一 时间:xx月xx日xx点 地点:家中 学习形式:个人学习 学习资料:《党史》 学习记录: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风风雨雨的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开始到”十年动乱”,党的发展历尽艰辛,挫折与前进是共同存在的。正是由于这些挫折,中国共产党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其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他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这天,把握这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

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持续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会一向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 篇二 时间:3月15日 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资料:学习党章 党章是党的最基本性的纲领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个性是我们入党用心分子务必遵守的基本准则。 透过学习新党章,进一步了解国家重大事件和对党的重大决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党章的涵义以及对我们共产党员的职责要求,更加透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组成,它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和最进步的阶级,因而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结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我们党历来重视透过党章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十七大透过新党章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党员队伍发生深刻变化,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增加了一些新的表述,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5-8章)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5-8章) -自考串讲笔记 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 复习思考题: 1、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相互关系?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构成? 4、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6、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内容? 7、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主要业务种类是什么? 考核知识: 一、识记:、商业银行资本金、活期存款账户、个人支票与储蓄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定期存款账户、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18、现金资产、贷款、贷款分类、贷款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贷款呆账准备金、贷款程序、贷款管理、有问题贷款、贴现证券投资、 二、领会: 1、《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有何规定?

3、商业银行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 4、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 5、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哪些变化? 6、商业银行输储蓄存款的原则是什么? 7、贷款程序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贷款原则? 8、为什么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如何为贷款定价,贴现与贷款存在怎样的关系? 9、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投资对象是什么? 三、应用: 1、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 2、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如何? 4、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5、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辅导资料: 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2、简述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3、银行间为什么要进行同业拆借? 4、如何提取呆账准备金? 5、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 6、论述储蓄存款对国发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一、单选20 1.<易。系辞下>中“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的记载,说明了当时可能较典型的服式是( A )。 A上衣下裳制B冕服制度C深衣制D 女着男装 2.中国古装种类中最重要的礼服(D) A常服B公服C背子D冕服 3.下图所绘制的是何人(C) A秦始皇B司马炎C朱元璋D 忽必烈 4.皇帝冕冠中冕旒可为(C)冕旒 A九B七C十二D 五 5.皇帝冕冠中共用珠(B)颗. A 204 B 288 C 120 D164 6. (D)属于十二章纹之一。

A.麒麟 B.梅花鹿 C.鼎 D.星辰 7. 冕綖尺寸多为长( A ) A、一尺六寸 B、一尺五寸 C、一尺四寸 D、一尺三寸 8.方形领、圆形袖、下摆不开衩,“续衽沟边”是(C)的特点 A冕服B 玄端C深衣D 胡服 9 深衣水平的下摆线表明(B) A 做人要正直 B 处事要公平 C 要尊祖承古 D 要遵守规矩 10秦汉时期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 B )' b+ t4 x9 |3 a& v A、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后221年止 B、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止 C、公元前222年到公元222止 D、都不是( 11.(C)铠甲一般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筩状的甲身。 A 纸甲B裲裆铠C筩袖铠D明光铠 12.至少在(A)年前就有了质量较好的丝织物 A 4700 B 3000 C2500 D1800 13.(C)被誉为“织中之圣”。 A 蚕丝B丝麻C缂丝D 网衣 14服装按照用途分( D ), |4 t3 D# K3 o$ E3 O A、工作服、 B、居家服 C、运动服 D、都是 15.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A)时期的繁荣兴旺景象。 A北宋B唐C明D清 16.下图那种是元代女子首服“顾姑冠”。(C)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 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 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 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 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 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

教诸侯支持。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 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 (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 (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 (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艺术设计系专业实习读书笔记《城市设计 新理论》读后感《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系统的描述了作者在1978年 所做的关于城市设计的实验,并为我们构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设计理 论和方法。在这套新的理论中,他们强调了一种整体性的创建。“创 建城市整体性的任务只能作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它不能单独靠设计来 解决。而只有当城市成形的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整体性的问题才 能得以解决”。显然,“最重要的是过程创造整体性,而不仅仅在于 形式。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过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现具有整体 感的城市”。同时,作者将这本书称作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步。的 确,在我们分析欧洲过去城市发展的历程时,会发现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都具有一种亲切的整体性,在这些城市中,无论是大的 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各个方面 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然而,在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似乎都忙于解 决单个结构或执行法规的规定,难以产生有机的整体感。书中针对这 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一”来创造整体性的过程,即“single makes holes”。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为 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 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 发展要求相吻合。1. 渐进的发展。任何建筑项目都不可过大,要确保 一种合理的大小混合比,保证在渐进发展中有一种合理的功能分配。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每个建设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它比起该项目自身要更大更重要。经营某项工程的每个人必须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将试图帮助哪一种更大的正在出现的整体结构,并知道它将如何有助于产生这些整体结构。3. 构想。这条法则确定单个建筑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建筑是“由健全的现有建筑的构想中产生,而不是由头脑内的某个概念产生”,“每个项目都必须先被感受和体验,然后才能将其表达为一种构想”,即它是什么,建在哪?4. 正向城市空间。“每座建筑在其附近都必须创建既有机联系又优美典雅的公共场所”,保证行人空间、花园、街道、停车场由周围的建筑物形成,同时建筑的体量必须是简洁美观的。5. 大型建筑物的布置。“入口、主要通道、各建筑模块的主要分隔、内部露天广场、日照以及建筑物内部的运转都应与该建筑物在街道和周围街区的位置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建筑的布置显得有条理。6. 施工。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建筑的总体和细部。就是说,要求建筑的整个施工和外观上形成整体性“,保证建筑构造和细部的完整特征。7. 中心的形成。这条细则如作者所说,目的在于解决不同规模真题的集合形状问题,它要求每个整体不但要自成中心,还要在它周围发散成一个中心体系。随后作者对这些法则进行了试验,并与许多研究生一起,对旧金山高密集区进行模拟城市再设计。启动了一项涉及大约90种不同的设计问题的项目,包括仓库、饭店、渔用码头、音乐厅和公共广场。这种大范围的实验都按工程顺序一个个记录存档,并用楼层平面图、立面图、街道网络、立体投影图和按比例缩小的模型照片对各项工程如何满足这七条法则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为城市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理论框架,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