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1
《买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解释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是学生掌握多种算法的同时,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通过练习反馈,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买到我们想要的大部分商品。
今天老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书籍。
二、探索新知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生 1:《千年童话——幽默卷》和《一千零一夜》一共多少钱?生 2:《千年通话——动物卷》比《千年童话——幽默卷》多多少钱?生 3:50 元钱买一本《一千零一夜》,找回多少钱?教师总结:这些问题都是球一共多少钱或是谁比谁多或少多少钱?你知道怎么样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找出有特点的板书。
16.5+17.3 20.8-17.3观察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就是小数加减法。
学生独自尝试计算方法,自主探索。
在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请学生板演。
方法 1:单位转化成角后用整数加法计算。
方法 2:写成几元几角后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方法 3:利用竖式计算。
那种方法比较容易?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讨论后全班交流,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教师归纳: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计算。
算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能用竖式的方法你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吗?请同学上台板演。
你能用竖式计算来完成你提出的问题吗?看看谁的方法掌握的最好。
总结出: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完成书中第 7 页练一练第一题。
将出现的共性问题投影,全班共同订正。
2.找错误:课件出示错误的算式,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
3.如果你有 50 元你可以买那些书?(将选好的书籍放到购物页面供学生计算)四、全课总结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买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买书》。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人民币面值的单位、介绍相关购物场景。
2.能够用正反面发现人民币面额的特点,完成数字的认识和阅读。
3.了解不同场景下的购物方式,能够根据不同价格购买所需物品。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和掌握人民币面值的单位,区分知识点;2.使用活动场景进行数字的认识、阅读和计算。
四、教学策略:1.情境体验策略,设立不同购物场景让学生体验购物时的情境;2.激趣策略,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人民币面值单位和计算方法;3.比较归纳策略,让学生通过比较效法归纳出规律。
五、教学手段:1.视频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小猪佩奇去超市》。
3.卡片、钱币等教具:通过实物配合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活动,学习人民币面额1.导入活动:通过视频教师导入,播放介绍人民币的短片。
2.团体竞赛:拆组任务,学生分组猜测卡片上人民币面额的单位。
猜对获得一分。
3.游戏:学生跑到钱币展览区,用正反面发现人民币的面额。
4.讲解掌握:引导学生讨论并掌握人民币面值的单位。
第二课时:学习购物场景1.问题导入:贴在黑板上讨论问题“你们在去超市买东西时,你们可能遇到哪些问题?”2.多媒体教学:播放《小猪佩奇去超市》(第1~4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
3.团体竞赛:以购买蔬菜的场景导入,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任务卡片,让组员按照卡片上的物品购买并计算花费。
完成后,学生核对答案得分。
第三课时:学习数字的认识和阅读1.数字趣味游戏:将阿拉伯数字和人民币面额进行一一匹配。
2.数字认识练习:进行数字图形卡片匹配联系。
3.一起看问题:问题讨论“5分钱和50分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形成比较归纳。
第四课时:数学活动应用1.团队协作: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家商铺并设定不同物品的价格,其他小组进行采购。
《买书》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买书的基本流程和书店的基本设施。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小明去书店买书,挑选书籍,付款结账的过程。
2. 生词:书店、书籍、挑选、付款、结账等。
3. 句型:介绍书店、询问书籍、表达喜好、付款结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生词的掌握,句型的运用。
2. 难点:句型的转换,表达自己的喜好,流利地进行口头交流。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买书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书店的基本设施和买书的基本流程。
2. 新课呈现:讲述小明买书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生词和句型。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提问解答。
4. 句型练习:分组进行句型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
5. 情景模拟:分组模拟买书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口头表达。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纠正发音,解答疑问。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情景模拟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新概念英语》或《牛津英语》。
2. 教具: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书籍、收银台等道具。
3. 课件:制作PPT,包含故事情节、生词、句型等内容。
七、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在书店的经历,引出本课主题。
2. 课堂讲解(10分钟):通过PPT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生词和句型。
3.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故事情节,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
4. 句型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句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情景模拟(10分钟):学生分组模拟买书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如何购买课件和教案的书教案标题:如何购买课件和教案的书教案目标:1. 了解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重要性。
2. 掌握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途径和方法。
3. 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便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课件和教案书籍。
教案步骤:步骤一:介绍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重要性(5分钟)a. 解释课件和教案书籍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它们可以提供教学内容和指导,节省教师备课时间。
b. 强调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重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步骤二:介绍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途径和方法(10分钟)a. 在线购买:介绍一些常见的在线购买平台,如亚马逊、当当网等,以及一些专门提供教育资源的网站。
b. 实体书店购买:介绍一些常见的实体书店,如大型连锁书店、教育出版社的书店等。
c. 教育资源中心:介绍一些教育资源中心,这些中心通常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件和教案书籍。
步骤三:提供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建议和指导(15分钟)a. 确定教学需求: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明确需要购买的课件和教案书籍的类型和内容。
b. 查看评价和推荐:在购买之前,可以查看其他教师对于该课件和教案书籍的评价和推荐,以了解其质量和适用性。
c. 参考教学大纲和标准:确保所购买的课件和教案书籍符合教学大纲和标准,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d. 考虑价格和版权:在购买时,需要考虑价格因素,并确保所购买的课件和教案书籍没有侵犯版权。
步骤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总结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重要性和途径。
b. 强调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课件和教案书籍的重要性。
c. 鼓励教师在购买前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虑,以确保所购买的资源能够有效支持教学。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购买课件和教案书籍的经验和建议。
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线资源或应用程序,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免费或廉价的课件和教案书籍。
数学教师的《买书》教案分享在数学的教育中,教师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案设计不好,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设计的一节数学课的教案,这节课的主题是“买书”。
1.教案背景本次课的教学背景是,学生学习了数值函数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初步掌握如何对数值函数进行运算和变形。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a.了解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b.能够解决如何购买书籍的数学问题c.提高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3. 教学过程3.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我们先通过一个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购买书籍的问题,比如如何确定需要购买的书籍数量、如何选择书店、如何确定预算等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预习课题。
3.2 学习在课堂正式开始后,我们通过展示实际的购物清单和线下导购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掌握如何在购买书籍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模型。
其中,我们挑选了一份目录齐全,恰逢促销的书店宣传单,并沟通当地一家劲松书店,邀请一名导购员到课堂进行线下模拟购物的讲解和演示。
通过购物的模拟演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利用数学方法,选购出自己心仪的图书,并且更直观地探究了导购员使用的方法。
3.3 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所学,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将数学模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养成数学思维,提升生活技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 课后作业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要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并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作业的巩固,让学生逐渐理解购物的数学模型,并且提高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5. 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们能够准确识别数学模型,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购物的数学模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