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修补清理等几大技术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古书画的揭裱与修复研究关键词:古书画揭裱修复一、古书画修裱遵循的原那么在清洗画芯阶段,通常采用物理与化学两种清洗除垢的方式,对于高价值古书画来说,应遵循以下原那么:以传统为主进行修复,对于污渍不严重之处最好不予处理,一些污渍虽然严重,但不影响欣赏之处也不要处理;对于污渍十分严重必须处理之处,先用物理法处理,效果不明显时再用化学法处理,尽可能减少对书画的影响。
揭画芯阶段:一旦疏忽大意很容易将原画芯纸揭去半层,导致掉色、掉墨;有些揭开的纸张厚度不同,容易使画面出现斑点;有些还会使画面受损,出现大小不一的洞,后果十分严重。
这就要求在揭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那么:尽可能保存原命纸;[1]在揭背纸过程中,能揭的地方那么揭,无法揭之处采用搓或者捻的方式,慢工出细活,切忌粗暴操作。
补芯阶段:可采用碎补、整补或者镶补的方式,遵循的原那么是补纸纹路、颜色尽可能贴近原纸,且颜色与画芯相比拟浅,糨糊的稀稠度得当。
对于画芯破洞过多的文物,可利用碎补与整补结合的方式修复。
全色阶段:全色属于字画修复中难度较高的环节,也是补画芯的关键所在。
在全色期间,应先全小洞,再全大洞;先全边口,再从一边朝着中间位置补全;每处都要反复修补,直至所全颜色根本相同,宁浅勿深。
二、古书画修裱方案制定三、古书画修裱的主要流程〔一〕消毒除虫〔二〕去污清洗〔三〕揭旧在揭裱之前,对于画芯受损严重、无污渍的书画,那么无须漂洗,可依据画芯颜色先染托纸。
画芯应对纸张的质地、纹路、颜色、光泽等综合分析而定,如假设原画芯为棉料宣纸,所利用的托纸势必为棉料,如假设原本为皮料,那么托纸也要为皮料。
旧纸画芯揭旧时,所配备的托纸也要染旧,且染色要贴近原文物,如假设新染的颜色深浅不一致,那么应以浅色为标准,便于后续全色。
对于绢帛画芯,在选择修补材料与托料时,应对单丝、细丝、密度等细致分析,画芯布料最好与材料质地相同,要想找到相同材料难度较大,要求代替品的颜色较浅、质地较薄。
为了验证选材的正确性,可在揭好的画芯上补充一小块,从角上轻轻拉起,再正向观察配色,判断所用材料能够与原作品相融合。
古旧字画揭裱与修复——全色古旧书画经过洗、揭、补等工序之后,还需要对破损之处进行补色,这道工序称“全色'。
接补所缺的画意又称“接笔”。
一、打胶矾水古旧书画经托、补、贴舌条后,需在其背面润刷淡胶矾水,以中性为主,能托颜色为宜,这道工序称“打胶矾”。
(一)调配淡胶矾水调配方法前面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但是,用于古旧书画的胶矾水要求更高些。
配制时,胶、矾、水的比例要恰当,浓淡适宜。
否则,胶多会使画面产生胶光发滑;矾多泛白,画面表层出现一层白色的结晶颗粒,补全的颜色浮在上面,挂不着色;胶矾水过稀,补全的颜色就会渗漏,补不好;胶矾水太稠,行笔时发涩。
所以胶矾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全色。
打胶矾水要达到八成生熟,全上去的颜色才不漏不浮恰到好处。
胶矾水因画心的托补料质地不同,其吸收渗透力也不尽相同,并受季节、气候以及每个人的操作手法不同而影响全色的效果。
总之,古旧书画打胶矾水,要先在小范围内试验成功,然后再大面积地涂刷。
(二)打胶矾水将画心背面朝上平铺在案台上,用排笔刷蘸淡胶矾水,自右而左依次将淡胶矾水刷在画心背面托纸上。
绢本与不易渗水的画心,应垫水油纸进行排刷,使其透人表层。
第一遍胶矾水刷过以后,等15分钟渗透好了,用棕刷将画心刷平,然后再刷第二遍胶矾水,比第一遍要薄一些。
(三)刷淡胶水将画心背面垫高丽纸,并一同将画心翻过来,使画心正面朝上,刷淡胶水。
注意正面不要刷胶矾水”,以免正面泛光。
画心经过刷淡胶水,干了以后画面滋润,否则,画心无精打采,所以,称之“醒画”。
(四)晾干将画心起台,移至备好的干纸上,晾干。
也可用晾杆挑起,放在晾架上晾干。
二、贴画心古旧书画经打胶矾水晾干后,必须待贴平挣干后再进行全色。
如果画心破损严重,应先将画心正面朝里上墙,同时进行“封挣”,以防旧画心上墙后容易挣裂或挣断。
一般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潮湿,可以不进行封挣,直接上墙挣平画心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是:先准备一张比画心四周大出2cm经过方裁的高丽纸。
如何修复旧书画,旧书法名画无水脱酸保护我国具有悠久而光辉灿烂的历史,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比较强盛的朝代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
中国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因此,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书法名画,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们既是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价值难以估量,有的作品已经历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成为稀世珍品。
所以,加强对中国古书画文物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如何修复就书画想把各种各样的书画藏品置于最佳的保护状态,应当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使书画藏品发挥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合适的存放温度古书画存放的温度包括收藏馆内部的自然温度和人工用设备调度的温度。
存放古书画的馆内的温度在I5℃~I8℃之间最好。
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库房温度也不能高于20℃,库房温度的差距不能太大。
温度过高的时节要降低温加促进空气流动,防止高温下书画藏品的纸张强度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二)适宜的存放湿度温度和湿度都对书画作品的存放产生一定的影响,相比而言,后者的影响更加明显。
湿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湿度的强弱,两者紧密联系。
书画作品的管理可以·229·参考联合国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规定的保管书画藏品湿度的条件,书画藏品库房要缩小室内的湿度差距,而且配备一定的设施,努力防止外界潮湿空气和热气流侵人书画藏品室内损坏书画品。
古旧书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残缺、破碎和污染的现象,只有对其进行相关的修复,才能保持原有作品的面貌,再现书画品记录的珍贵历史时刻,使后人在观看欣赏的时候得到一种历史的感染,同时获得艺术上的审美体验。
(三)防尘、防霉与除虫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数值内,可以抑制霉菌的的生长,防止灰尘的入侵。
对环境的要求是温度差和湿度差不能太大,空气保持洁净,灰尘和各种有害物质少,尽量避免产生霉菌的环境,霉菌没有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就无法进行繁殖。
传统书画修复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书画修复需要基于传统装裱⼯艺,主要步骤如下:1、去除旧裱 将待修复书画平铺于⼯作案台之上,⼩⼼细致的展开书画,需注意酸化变脆和纸张粘连,防⽌平铺过程中对书画造成损坏。
将画⼼周围的旧裱⼩⼼翼翼的裁剪下来,切不可伤及画⼼。
2、去除污渍 书画的污渍主要是⽔渍、霉变、⾍渍、油斑,针对不同的污渍,去除污渍的⽅法也是不同的,⼤体上分为物理去污法、化学去污法两种。
3、揭托纸 揭托纸是重裱书画的关键,需要揭去旧裱的托纸和背纸,其中托纸⼜与画⼼直接粘连来保护画⼼,⾏业中习惯将其称之为“命纸”。
显然,在揭托纸环节,稍有不慎将伤及画⼼,对书画造成直接损坏。
在揭下托纸后,也要注意⼯作案台上的画⼼,避免与案台粘连,进⾏造成⽆法复原的损失。
董诰⼭⽔贴落修复后效果(素材@故宫博物院)4、脱酸保护 凡年代久远的书画均可能出现酸化情况严重,稍带⼀⼒点,画⼼就有可能⽀离破碎,所以需要中和书画中的酸性物质含量,以达到延长其寿命的⽬的,这⼀环节被称为“脱酸”。
锐⽴⽂保,提供世界级纸张脱酸技术,有效延长书画寿命3-5倍!5、修补书画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就进⼊到书画的修复环节,以修补书画中的缺失,使之还原成为⼀幅完整的作品。
⽽修补的⼿法,直接影响这些传统书画修复后的效果与价值。
6、过矾镇墙 将画⼼重新托好晾⼲后,必须进⾏过矾镇墙,也就是使⽤矾⽔将其刷⼀遍后才可全⾊。
由于新托的画⼼⼀般都是⽣纸,⽽托画⼼的命纸⼜是⽣熟不⼀,⽣纸容易将书画中的颜⾊晕染开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不管画⼼是什么纸,也要必须刷⼀次矾。
7、⽅裁镶嵌 主要说下镶,⼀⽅⾯是在画⼼四周镶好配料,如镶隔界、局条等;另⼀⽅⾯则是根据书画原品样式需要,来配⼀些必要的辅料,如卷边、贴定⾓等。
8、复画上背 这⼀环节通称为书画的“复活”,是由三个程序构成:上浆于复背纸、复画于背纸、挑刷平实上墙。
9、整体全⾊ 全⾊也是整个书画修复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要求修复⼈员不单有丰富的装裱经验,还需要具备坚实的美术功底。
字画修复流程
字画修复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检查和评估:首先,进行对字画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损坏程度和需要修复的内容。
这包括检查是否有撕裂、污渍、褪色等问题。
2. 清洗:如果字画表面有污渍或灰尘,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软刷轻轻清洗字画表面。
注意不要用力过度,以防损坏作品。
3. 补强:对于有撕裂或断裂的字画,需要进行补强。
使用透明的撕裂修复胶带或纸张进行撕裂处的补强,可以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4. 填补缺失部分:如果字画有缺失的部分,可以使用纤维素糊或填充材料进行填补。
填补的材料要与原始作品相匹配,并尽量保持与周围颜色和质感的一致。
5. 修复绘画损坏:对于描绘部分损坏的字画,可以使用细小的画笔和颜料进行补绘。
补绘时要注意匹配原始作品的色彩、线条和纹理。
6. 补色:如果字画颜色有褪色或损坏,可以使用色彩修复技术进行补色。
这可以使用水彩、丙烯颜料或颜料笔进行修复,以恢复颜色的鲜艳和一致性。
7. 最终鉴定:修复完成后,进行最终的鉴定和评估,确保修复
后的字画看上去与原始作品相似,并且没有明显的修复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字画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修复师进行操作。
因此,最好将此类工作交给专业的字画修复机构或修复师来完成。
千年古画修复方法
千年古画是珍稀文物,因此修复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千年古画修复方法:
1. 清洗:使用化学剂和溶剂轻轻地清洗画布或纸面,并去除累积的尘土和污垢。
2. 补补裂:使用台纸或补补裂纱布对画作表面进行补补裂。
3. 稳定画布或纸张:使用化学稳定剂,如乳胶,来稳定画布或纸张,以避免进一步破损。
4. 重构:将已经脱落的颜料或纸片复原到原来的位置上,以还原画作的原始外观。
5. 色彩修复:将已经失去的颜色重新填补,并将已经褪色或变色的颜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6. 补增画作:精细不规则雕刻和改变形状和大小,制作新的图像重建丢失的部分,以完整备好的画作。
这些方法需要专业的修复团队和设备,有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恢复千年古画的荣华。
文物修复的关键技术有哪些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文明的传承。
然而,由于时间的侵蚀、人为的破坏以及环境的影响,许多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让这些文物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文物修复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文物修复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关键技术。
一、清洗技术清洗是文物修复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文物表面往往会有污垢、灰尘、锈迹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文物的外观,还可能对文物的材质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清洗技术将其去除。
对于质地较硬的文物,如金属、陶瓷等,可以使用物理清洗的方法,如刷子、超声波等。
刷子可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疏松的污垢,而超声波则可以通过振动将深层的污垢震松并去除。
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控制,以免对文物造成损伤。
对于质地较软的文物,如纸质、纺织品等,则需要采用化学清洗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清洗剂有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以及各种酸碱溶液。
但使用化学清洗剂时必须非常谨慎,要先进行小面积的试验,确定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清洗。
二、拼接与黏合技术许多文物在出土或保存过程中会出现破碎、断裂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拼接和黏合。
拼接和黏合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找到碎片的位置,并选择合适的黏合剂。
在拼接碎片时,需要对文物的形状、纹饰、颜色等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碎片的正确位置。
有时还需要借助 X 光、CT 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拼接。
黏合剂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文物材质需要使用不同的黏合剂,如对于陶瓷文物,可以使用环氧树脂黏合剂;对于纸质文物,则可以使用淀粉糊、动物胶等天然黏合剂。
黏合剂的强度、耐老化性、透气性等性能都要符合文物修复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黏合剂不会对文物造成化学损害。
三、补全与塑形技术对于缺失部分较多的文物,需要进行补全和塑形。
补全的材料要与文物原有的材质相似,颜色、质地、纹理等都要尽量接近。
故宫书画的修复《五牛图卷》,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
此画卷于1977年 1月28日送原文物修复厂(现文保科技部),由专家孙承枝主持修复。
经过对该画破损情况的研究,制订修复方案为:揭去旧裱,保留原补(因原补处画意接笔较好),把原补颜色变深处尽量洗淡,使之与整体统一。
仍用原签条,原玉别,另加尾纸二段,以宣和式装裱成卷。
修复过程:1、首先对该画进行淋洗,洗去脏污。
该画为纸本,纸本画心与绢本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绢本画揭前要翻水油纸固定绢丝,而纸本画揭前要衬垫稀薄绢,目的是避免画心粘在案台上无法起台,起到保护画心和便于起台的作用。
2、经过细心揭取,原褙纸和托纸被揭去,露出原补,将无画意并且颜色变深处揭掉。
此图质地为麻料纸,纸面又用浆加过工,纸质较光滑,而补配材料的质、色、光合适与否,又都直接影响修复的质量,所以在故宫所存的旧纸中挑选出类似的纸作为破洞处的补纸。
3、为便于补全画心破洞处的颜色,使所补的颜色不渗透到托纸上,在已托好的画心背面刷胶矾水,胶矾水的比例以在补全色时着色不漏不浮为宜。
托纸的颜色染成比画心色浅一点为好,太深、太浅都不利于全色。
全色时使用的颜料为中国画颜料,常用颜料有藤黄、花青、赭石、墨等,使用时按全补时所用颜色加以调和使用。
经过全色、接笔,使该画恢复了原有的完整、统一的效果,最后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该画于1977年 9月28日修复完成,经专家组验收,认为该画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
(撰稿人:杨泽华)《游春图卷》的修复《游春图卷》,隋,展子虔作,绢本,设色,纵43cm,横80.5cm。
此画卷于1977年 4月23日送交修复。
原裱破旧,折伤甚多,质地老化酥脆,又是青绿重彩,容易掉色,所以修复、装裱较为复杂。
为确保此画卷的安全修复,由修复专家杨文彬先生等人组成专家组对此画卷研究并制订修复方案,确定:揭去旧裱,保留原绢托,更换绫天头、旧锦包首,原隔水不动,保留原鉴条,另加尾纸一段,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浅谈中国古旧字画的修复方法中国装裱艺术历史悠久和特色鲜明,古代字画得以保存、流传和收藏,离不开装裱。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旧字画会出现自然老化、破损等现象,为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需修复揭裱。
古旧字画的修复保护,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每道工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书画的寿命。
一、清洗古旧纸质书画装裱或者重裱一般需用清水清洗或浸泡。
对于纸本画芯损坏严重的,可先将一张稍大于画心的塑料膜闷湿平置于案上,画心正面平置于塑料膜上,用喷壶将清水轻轻喷洒画心。
如霉迹较重,可先局部点涂药品,后用排笔整体涂刷药品的方法进行洗涤。
洗涤过程中高锰酸钾溶液由红色变成棕色后,再用2%的草酸溶液涂刷在高锰酸钾处中和,后用排笔蘸清水加以淋洗,直至洗净。
二、揭心揭画芯是一道关键工序。
《装璜志》中强调“书画性命,全在于揭”,揭心过程中,尽量不揭掉原托心纸,只揭去复褙纸即可。
但若画心与命纸之间出现空壳现象,就不得不揭掉原托心纸。
如有零碎纸片可用小毛笔蘸水逐步清洗,切不可操之过急,务必做到揭净。
如遇画芯原补丁色彩接近,纸纹正确,接笔尚好,可以保留原补不动。
不佳者应揭去重补。
三、修补画心揭完命纸后显露出来的大小破洞、缺损之处要精心修补。
修补洞口,古旧书画的用纸应当与画心纸相匹配,用纸主要来源于平时揭裱古旧书画时的画心纸和复褙纸,也有部分流传下来的各朝代纸张,这需要我们平时对各种旧纸进行收藏,以备使用。
亦可先染出一些与所修补画心的颜色相似的宣纸。
隐补和细补对于局部缺失的画心来说都是补救的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位置:隐补是补于命纸后面的相应位置,细补是先把破损处补起来后托上命纸。
如果是隐补,再次揭裱书画时,命纸的去除将会面临再次的修补,而这个时候要再次处理洞口边缘,这对于纸本文物的书画作品是不可避免的损失。
但如果是细补过的作品,当再次修补时,只需要将命纸去除,原补处材料是可以保留不动的,在脱浆处增加糨糊即可,这样更有利于纸本类书画文物的保护。
四、托心托是集洗、揭、补三者工序之大成者,是很重要的工序,能起到恢复书画气韵的作用。
中国书画修复中的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文章结合中国书画修复过程中的多个步骤进行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比对,分析两种技术对书画的影响作用。
体现了科学技术在这一领域中是辅助传统技术更好发展的工具。
希望国家重视保护传统技术的延续同时,多给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让中国书画修复事业更加进步,保存更多的珍贵文化遗产给人们学习和欣赏。
中国书画修复是作为延长珍贵书画作品的生命而存在的,本着保持书画原有面貌及“可逆性”原则,修复师通过熟练的传统技术实现这一目的,在当今社会现代科学技术也进入了书画修复领域。
虽然在其他一些领域科学技术起着主导作用,但书画修复中它还只是辅助工具,其作用是有好有坏的。
现就中国书画修复中同时出现两种技术的步骤进行较深入比对,讨论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以选择更易于书画修复的技术方法。
对于那些需要重新揭裱修复的破损书画,先要观察画面,针对不同的病害情况制定合适的修复计划。
首先去除多余的装裱材料,把画面上能够在见水之前去掉的污染物通过“挑刮”等方法清理干净;用蒸馏水清洁画面时,要根据不同的污迹选用相应的方法处理。
水渍,使用蒸馏水冲洗或者用蒸馏水浸泡的方法,《历代名画记》:“古画必有积年尘埃,需用皂荚清水数宿渍之,平案擀去其尘垢,画复鲜明,色亦不落。
”油渍,画纸上下垫以吸油性的纸张,适当加热使油渍吸附到其垫纸上,或者用去油性洗涤剂清洗。
霉渍,可以用1―2%高锰酸钾和3%草酸溶液或3%过氧化氢进行清理,但有一定腐蚀性,药剂一定用蒸馏水清理干净,直至用ph试纸测试达到酸碱中和。
周嘉胄《装潢志》:“如霉气重,积污深,则用枇杷核锤浸滚水,冷定洗之,即污浊尽去,或皂角亦可。
用则急将清水淋解枇杷、皂角之余气。
否则,反为画害,慎之!洗后将新纸印去水气,令速干为善。
”泛铅,使用3%过氧化氢进行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装潢志》:“用白净碱块调水――即?衣者,以新笔蘸碱水涂黑处,不可使晕开,将连七纸覆盖卷收。
古书画的修复技术作者:张威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8期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精神文化的发展相对应,这也就带动着集珍藏古风尚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传统意义上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古书画修复行业也开始受到各方人员的重点关注与重视。
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足迹使得古书画在作为艺术作品传承艺术文化的同时也深深了印上了历史发展的内涵烙印,修复古书画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从古书画修复之防霉去霉技术以及纸张漂白与治画粉变黑技术这几个方面入手,围绕古书画修复过程当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几点技术性内容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古书画;修复技术;防霉去霉;纸张漂白;画心修补;分析古书画是我国古代书法与绘画的统称,古代书法与绘画共同构成了中华名族传统艺术门类中的一大分支。
书法与绘画虽然功能不同、形式不同且艺术种类不同,但两者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当中却始终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从当代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角度上来说,古书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艺术价值的深厚性与精美性使其成为了新时期集珍藏古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然而古书画也有着其特殊性:古书画艺术品的承载载体多为纸质文本文档,在长时间的历史侵蚀中难免出现一定的损坏与破损,为确保古书画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能够在新时期得到充分且彻底的展现,针对古书画进行一定的修复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古书画修复之防霉去霉技术分析古书画艺术作品的承载载体——纸张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可能出现变质反应,这也是导致宣纸等诸多类型纸张出现破损,古书画保护不完善的最典型原因。
相关研究结果支持:纤维素分子的酸催化降解反应是导致纸张出现变质反应的最根本性因素。
根据霉斑在古书画中的表现形式对古书画修复技术进行划分,基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以洗霉为例,谈书画修复中的清洗技艺作者:尹纪召来源:《收藏·拍卖》2021年第06期古旧书画,在漫长的递藏中,多少都会有受潮发霉或者黄黑污脏等污迹,加上自然老化,往往会出现断裂、残破、污垢、虫蛀等病变,重裱时就需要进行清洗等修复工作。
关于书画修复的重要性,明代周嘉胄在其著作《装潢志》中说“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我们今天所说的书画修复就是对古旧、破损书画的重新装璜。
书画修复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以洗、揭、补、全为主要技艺手段的技艺流程。
其中,清洗是书画修复的首要环节,不但关系后续环节,更影响书画存亡。
“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
”在书画清洗所要处理的各类污损情况中,因受潮发霉、黄黑污脏等因素而产生的霉斑现实中最为常见。
本文着重从书画清洗(洗霉)的成因、发展及原理,主要方法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书画修复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本文行文中,为论述方便,会交互使用洗画、清洗、洗霉、做旧等用语,加之本身部分词语有含混语义,严谨起见,有必要对书画修复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澄清一下。
洗画与“洗画”本文所论及的“洗画”,是指修复意义上的清洗,旨在通过对古旧书画的清洗以达到去除书画表层的污垢,使其延年益寿,并使作品整体明净,便于展观,属于书画保护范畴。
这需要与临摹做旧意义上的“洗画”进行区别。
临摹做旧意义上的“洗画”,是指通过清洗技术手段对书画临摹品进行做旧,以使临摹品具有陈旧感和历史感,属于古旧书画复制的一个环节,也是古旧书画作伪的一种手段。
前者是真画,后者是赝品,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做旧与“做旧”在临摹做旧意义上的“洗画”中,做旧是作伪的一种手段,容易理解和区别。
如果做进一步延伸和思考,在书画修复中,哪些需要清洗?什么情况保留“古色”?被奉为西方艺术品修复的教科书式著作《修复理论》作者切萨莱·布兰迪认为,修复中需要保留时代变迁在艺术品上留下的“历史的遗痕”(“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提到绘画作品的修复首先要清洗,作品的潜在艺术价值才能被重新发掘出来。
古画修复全过程一、凝洗(洗画芯,淋洗作品,将污渍用特殊手法洗掉)1.拿毛笔沾上热水,用有些湿润的笔尖,一点点地涂抹着画面上有霉点的地方。
然后用羊肚毛巾吸出旧画里的脏水。
2.通过长时间浸泡或开水烫,使得画芯与陈浆、拓纸分开。
二、揭裱(将作品正反面的残留物和命纸等揭掉)1.揭去原作画芯正反面的残留物。
这就如同外科手术中的清创。
操作时,左手掐一个镊子,右手握一根毛笔,小心翼翼地将画芯背面的残留物揭去。
2.揭命纸和腹背纸。
将原本和古画裱在一起的命纸(裱画里挨着原画最近的纸张)和覆背纸一点点揭下来。
(一般装裱过的作品都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画芯,第二层是命纸,命纸是画芯的托纸,托纸直接和原画接触,能延长作品的寿命,也能够使作品更加出色。
故而称之为“命纸”。
第三层和第四层则是覆背纸,用来承接作品的)卷轴的命纸能不揭就不揭。
命纸对画芯来说性命攸关。
经过多年沉积,命纸上承载着画面的灵魂。
轻易揭去命纸,画面的神将暗淡,是致命的硬伤。
如果命纸脱落而质地尚好,还要尽可能地把原命纸和画芯之间用软毛笔刷上浆糊,重新恢复原位。
这样可能揭裱后的厚度要厚些,但画面精气神却不会损伤。
如果遇到一些命纸严重糟朽不得不揭的时候,也要尽量制定详细方案,以减少对画面的影响。
三、补命纸(画面上出现破损的裂口,用相同材质或者相同颜色的纸补上)换命纸,要选择与原作颜色相似,但要浅于原作的纸张。
颜色太深,盖过画芯,那就是失败的修复作品。
以工具滴水,利用水力修补极小漏洞。
画芯处理好后,重新托上命纸。
需要托的平整,没有一丝褶皱。
托命纸细节:画芯修复处理好后,给画芯上浆。
大幅画芯上浆后还要拣毛。
画芯托好命纸,慢慢阴干。
将阴干的画芯放在窗前,逆光检查画面由于年久导致的断纹。
给画面补洞:由于虫蛀等原因,古画会产生这种破洞。
帖断纹:以1—2毫米细的宣纸帖在断纹处。
破旧古画往往会贴满画芯背面。
此处需要极大耐心。
画芯阴潮上墙。
将潮润的画面上墙绷平,准备全色。
四、全色(画面上没有颜色的地方,添上颜色)全色。
遗产观察 / Heritage Observation112古字画修复的难点技术段正丽(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文物管理所,云南 曲靖 654200)摘 要: 古字画在我国,是一种极其珍贵并且精致的一种纸质化的文化遗产,是纸质文化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对于古字画的修复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件急不可待的事件,但修复传统字画又是极其复杂的。
在修复过程中,相关的修复者不仅要通过运用各种综合的修复手段进行修复,还要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所以修复的工作是极其重要且漫长的。
文章就古字画的修复作出详细的介绍,对一些较为难以操作的修复技术进行讲解,希望对古字画的修复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字画;修复;难点技术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志码:AThe Difficult T echnology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storationDUAN zhengli(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Huize County, Qujing Yunnan 654200, China)Abstract: Ancient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our country, is a kind of precious and exquisite cultural heritage of paper,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aper cultural archives. And for the repair of old paintings one can scarcely wait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the event, and for the repair of such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extremely complex. In the process of repair work, the related restorers should not only make use of all kinds of comprehensive restoration methods, but also understand all kinds of relevant knowledge, so the work of restor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lengthy.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ma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n the repair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ointed out that some of the more difficult to operate repair technology to explain, hope to help repair old paintings.Keywords: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storation; difficult technology作者简介:段正丽(1977-),女,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馆藏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古建筑的修复、铜商文化的研究、古遗址的探讨。
古旧书画揭裱与修复——准备工作一、裁切废旧镶料将裱件上下去掉天地杆,然后平展放在裱台上,垫衬裁板,以板尺压住画心,依次裁掉上下左右的饰料,有局条的画心或反镶的裱件,沿画心外口裁齐即可。
正镶的裱件,应留出镶缝的宽度,小心裁切,以免误伤画心。
原裱件没有局条的画心,如不齐,可先方裁。
以保证画心的完整为原则。
不论是手卷还是挂轴,在画心相接或画心与隔水相接处有骑缝印章的,拆开时要特别注意,使两边的口都不受损伤,所以要求“还原”的裱件,折开时,不能用刀裁,只能用水润透后,揭开接缝或压缝。
但必须注意不能裁掉字款和印章。
如上述字款印章有碍方裁时,则不必一定裁方,将边口裁直即可。
在镶画心时,用边框凑齐方正。
要求还原的裱件,其裁下的原裱、绫绢、锦包首、尾纸、引首,则必须在拆裁时特别注意保存,以备复原之用。
各种异型的裱件,如扇面、圆光等,用剪刀将其镶料剪下来即可。
如遇到酥、脆、厚、硬不便展开的裱件,应先用喷壶喷洒水分,使其展平,再裁去镶料。
大幅裱件可采取边展放、边裁切逐渐向前推进的方法进行裁切。
裁切下来的镶料,除了“还原”的之外,如边框、天地头、引首、尾子、包首、册页面等有选择的收藏保存,准备作补料用,其余的天地杆、轴、头、带子、别子、册页副页等,也可以充分利用。
二、挑刮污物将裱件画心朝上平展在裱台上.用鸡毛掸子掸去浮在画面上的灰尘,用裁刀尖轻轻地剔除画面上的蝇屎等污物。
挑刮时注意不可触伤周边的画体。
如有破洞,看有无黑口,无论绢本、纸本必须用利刀沿着洞边把黑口刮掉。
另外,害虫蚕食宣纸而呈现的一些小班点称之为“蜂吃”,一般应将其刮平。
每幅书画都各有其特点,书画揭裱前须先审视气色,看有无易走墨跑色的地方,如有,应事先进行加固。
例如用化学墨汁写的,遇水容易晕化;色彩用石色、(石青、石绿)粉质颜料或金银色,又有染托背粉等画法,这种画颜色容易脱化。
如一时看不准确,可用手指略蘸清水先在墨色最深处试点一下,如有墨色粘在指上,说明容易脱化。
古画清洗翻新方法当我们在祖国的传统医药——中草药的园地里苦苦寻觅于装裱中应用的药物时,对于西药在装裱中的应用,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西药品种具有纯度高、理化性质易分析,用量易控制,制剂成品易得等诸多优点,因此,西药也很广泛地应用于装裱的工艺流程之中,特别用于揭裱古旧字画时的一些特殊技术处理。
今按药物化学之分类方法,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无机药物;一类为有机药物。
在无机药物中,应用于书画装裱的品种有:碱粉、高锰酸钾(俗称PP粉)、漂白粉、钛白粉、3%双氧水、5%小苏打溶液等,应用于书画装裱中的无机药物均为化合物。
1.碱粉可用于刷帚开锋和“治画粉变黑”棕刷是书画装裱的主要工具之一。
刚买回来的棕刷,在未用之前,棕丝中含有紫色棕粉,如果不经洗净就用来刷画、必然会把画幅弄脏。
所以在未用之前,先要剪上去刷帚两边的棕毛,使之变钝,行话叫做“开锋”。
然后将棕刷漂在碱水内浸泡1—2天,再更换碱水入锅煮沸,直到棕刷上浮色尽去,再用清水洗去碱汁,晾干整理后,才能使用。
用此法开锋处理的棕刷,在不新不旧之间,用起来顺手、舒适,既不伤纸素,又不污画幅。
碱粉还可以用来“治画粉变黑”。
据周嘉胄《装潢志》载:用白净的碱粉调进水里,用新毛笔蘸了涂在变黑处,不可让它晕染开去。
再用连七纸覆盖,卷起收好,过半个小时取出来看,白粉上的黑气就会全部渗透在连七纸上。
最后,用新泡的淡茶涂一次,以便去掉残存的碱气。
2.妙用高锰酸钾除去古旧字画上的霉斑高锰酸钾又名PP粉。
为一种较强的氧化剂。
在古旧字画去污返新时,画心经水浸泡淋洗以后,虽去除了尘渍,但霉斑仍留在画面上。
这时需将字画心从水中提出、平放案上,在留斑处涂上0.5%PP粉水溶液,霉斑即变成紫色,然后再涂2%草酸溶液,霉斑即由紫变黄,轻霉即可去除,重霉也可减轻。
本文首先从“修旧如旧”这一概念性的修复原则入手,在理论上探讨其作为总体价值评判标准时可能出现的理解误区,厘清其最早提出时的含义:作为技术措施的指导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则是以“随旧”方式追求“复原性”的修复效果。
这种以“随旧”做法意欲复原的修复方式体现于传统书画修复中的每一个细小技术环节,我们在惊叹这种“天衣无缝”的修复效果的同时,修复后的作品却又难免陷入有意“作假”的困境。
那么,这种“复原性修复”到底应该“复原”到哪里?“全补”是否一定要“天衣无缝”?通过与现代修复理念参照比较,以外形完整和气韵和谐为目的的传统书画修复,注重了审美的和谐与完整,却也相对容易造成其他信息的缺失。
因而,在传统书画修复中,对于“修旧如旧”中的“随旧”处理、对于“全补”操作与“天衣无缝”的追求都应该更加辨证而合理地运用,而关于如何形成系统而科学的修复理念也应引起足够的反思。
引言面对一件古代书画,它所保存的状况如何,承载着哪些信息量,是否需要修复,是否复原,是否恢复原貌,是否去除本体以外的附着物,是否需要补强或加固,这是我们修复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复原,复原的依据是什么?复原部分与原物部分是协调还是对比?复原的可识别程度怎样?如果要恢复原貌,那么什么是原貌?如何理解原貌?如果决定要清除书画本体以外的附着物,那么哪些是应该去除的,哪些是有害的附着物和无害的附着物?如何去清除?如果对书画本体要进行补强或加固,那么如何去补修或加固?是用传统的方法还是借用现代科学的技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对书画修复的具体工作前必须要进行的原则论证,是至关重要的。
“修旧如旧”作为文物修复界的一句行话,这一未见于任何官方或法律文件记述的习惯性提法,在目前我国的文物修复中具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可恰恰是传播、运用得越广,其争论越大,所有的修复工作开始之前都提出以“修旧如旧”为目标和原则,但实际的修复结果却常常是不尽人意:要么是修复主观性过强,所谓复原的“旧”仅仅是修复者个人对“旧”的理解,丢失了修复对象所保存的信息;要么变“旧”为“新”,而修复出来的“新”完全没有道理,成为“假古董”;更有甚者,完全不是修复文物,而是严重的破坏。
书画修补清理等几大技术操作
洗
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针对书画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
《装潢志》言:“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一一加意调护。
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尘污,至水净而止。
”
技术操作
干洗
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
水洗
积尘的画心色暗气沉,或遭水浸形成水渍痕,使用40℃~50℃温热水闷浸或漂洗去污,可除去大部分水渍痕,水温愈高洗涤效果愈好,但超过80℃的水温会破坏纸纤维并损及颜料。
水洗之前备两张素净保护纸覆盖于画心上下,若能以网架夹紧可增加漂洗的安全性与方便性。
目的要求
“画复鲜明,色亦不落”为淋洗要旨。
去除非书画表层及形象层之外的各种有害物质(其中画面的石青、石绿、花青、洋红等重彩不宜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清洗去污时尤要注意),尽可能不损害纸张绢素的机体、质地及应有的古旧气色,尽可能保留书画表面由于多年形成的“包浆”。
基本原则:先水后剂,先土后洋。
揭
揭去画心背面的背纸与托纸。
这道工序是整个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共识,“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
拙工谓之杀画刽子。
”这样的告诫屡见不鲜,不少古书画作品正是因为“揭”之不当而断送了性命。
《装潢志》言:“书画性命,全关于揭。
绢尚可为,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
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芒微渺间,有临渊覆冰之危。
一得奏功,便胜淝水之捷。
”
技术操作
揭|摩|搓
两种衬垫方式
对于残损以及质地糟朽、松散的纸本画心,一般是将其正面飞茬及颜色固定后,以清水闷润,还需贴附上略大于画心的新闻纸,刷平排实,然后反置于裱案上待揭。
对于绢本及丝、绵质地画心,现在还运用另一种衬垫方式,即张彦远所描述的“水油纸衬垫法”,“补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隙缝,端其经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
”
选用怎样的材料进行衬垫,既要视材料本身的性能(如拉力、粘性等),还需仔细考察画心质地的糟朽度、破损的严重性以及色彩是否易脱落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严格的判断与选择,上述两种方法均是如此,而精湛的排、刷等装裱技艺则是这些方法得以实现的关键。
目的要求
“揭”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损伤原作形象、画意的基础上,干净地揭去旧纸。
其中,对于托纸的揭去尤要当心,一些破损严重的古书画,则尽量不要揭掉原托心纸,正如米芾所言“若古纸去其半,损字精神,一如摹书。
”在“揭”之前,对画心的质地、色彩及破损程度一定要作充分的研究,分析是否是必须“揭”才能进一步修复,不是破损非常严重的作品最好不要揭裱,虽然传统书画材料及粘合剂使修复具备了可逆性,但揭一次便损伤一次作品,一定慎之又慎。
补
即选择适当的材料巧补破损及残缺的书画物质层。
《装潢志》言:“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纸绢质料一同者。
色不相当,尚可染配。
绢之粗细,纸之厚薄,稍不相侔,视则两异。
故虽有补天之神,必先炼五色之石。
绢须丝缕相对,纸必补处莫分。
”
技术操作
配备补料
根据画心质地来选配粘补材料,“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质地宁薄勿厚”,这是选配的准则。
而且尽量求得补料在质(质地)、纹(帘纹、丝纹)、光(包浆)、色(颜色)四个方面的一致。
对补料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使所修补书画完美无缺,更为重要的是要着眼于补料与原材质的相互兼容性,更加利于所修补书画的保存与延寿。
配备补料绝不能将画心自身的空余处裁切下来当做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实则是对画心的严重破坏,绝对不可取。
补残缺
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刮磨口细补法(亦称“零补”,“贴补”)、整托补心法、斩补法(亦称“镶补”,日本多采用此法,国内修复界基本不用此法),采用哪种粘补方法,主要是根据画心的残破程度,以及不同的质地来决定,并立足于不伤绢素,有益延存的角度。
目的要求
画心经过淋洗揭托之后,断裂破洞缺损之处都暴露无遗,补上相似材质、相似光泽、色泽的材料,不仅能够书画材质层厚薄一致,利于长期保存,不致断裂,也为下一步在残缺处“全补”形象层提供基础。
好的补料和技术要求达到肉眼不能辨别的程度(在刮磨口时一定不能损害原画意,尽量减少对原物质层的破坏)。
全
包括“全色”与“补笔”。
《装潢志》言:“古画有残缺处,用旧墨,不妨以笔全之,须乞高手施灵。
友人郑千里,向为余全赵千里《芳林春晓图》,即天水复生,亦不能自辨。
全非其人,为患不浅,慎之!
慎之!”古旧书画经过以上工序后,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健康的机体,而“全补”则是想进一步恢复画面的完整性,在神采与气息上与古人共呼吸。
技术操作
上胶矾
经过托补、贴折条后的古书画,须先以清水或淡胶矾水将画心闷平,挣于壁上,干后方能全补。
对于胶矾水多少为度,既能承托住颜色,利于行笔,不会“漏矾”,又能不伤书画底子,则是因画、因时、因人而异,很难有固定模式,只有以积累的丰富经验来应付各种变幻的情况。
全补
这是技艺难度极高的一道工序,它除了对自身质量有具体的要求外,也是对所配补料、染色、刮磨口子、粘补等各道工序的综合检验,是修复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且要求修复者具备一定的书画基本功。
但设色、运笔与画家那种纵横挥毫、随意发挥的情况又不同,“全色”要掌握好点、勾、染、波进等几种方法,“补笔”则根据原书画之意灵活添补。
目的要求
一般先全色,后补笔,全色最高水平为“四面光”,补笔是将失去的画意重新添接上,总的要求则是尽可能达到“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