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

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为太阳病误汗亡阳。?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

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

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空间精彩,专业日志,为百姓健康、助

中医同道成功!

中医技术殿堂QQ:754500650

点击进入[中医技术殿堂]浏览更多专业中医诊疗、中医养生保健精彩文章

【中医中药】一个解决脚所有问题的秘方

【养生保健】黄瓜籽粉及各种菜籽粉的用处

【中医产品】中医祛痘!三小时见效,七天痘痘消无踪!出口韩国的明星产品!【健康器械】请个中医走进家,治疗养生全靠她

【养生产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成果推广部系列产品---虫草灵芝丸【技术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成果推广部中医特色诊疗、保健养生绝技系列【中医殿堂】中国网刊登:体液调控疗法实现人体健康自愈

【中医殿堂】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牛皮癣、肿瘤、各类肥胖、疼痛不再是不可能

【中医殿堂】体液调控疗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医殿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培训学校2012年度开班简章

【中医殿堂】高血压三次治疗(7-10天一次)停降压药,糖尿病最多六次停西药的体液调控疗法

【纪实专访】他能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牛皮藓、肿瘤、肥胖、疼痛。体液调控主讲专访--《揭秘余粮》

【中医殿堂】神奇的黄氏整脊疗法!一分钟治愈肩周炎颈椎病腰突!更有拿手绝活百分之九十以上治愈股骨头坏死!

【中医殿堂】股骨头坏死的家庭调理方法

【中医殿堂】冲阳穴治疗网球肘立竿见效

【中医殿堂】后溪穴让肝血充足眼睛亮,颈、肩、腰病一起收。

【中医中药】五红水抗癌制作方法。中医技术殿堂提醒:适合养生保健及亚健康调理,疾病还是要求医。

【养生保健】教你如何清肠,教你早晨清肠、除口臭、色斑、大肚腩

【中医殿堂】一针治愈疾病的针灸绝技

【中医殿堂】排湿毒有奇穴

【中医殿堂】肩周炎治疗方法集锦,堪称史上最全!原来肩周炎就i这么简单!【经典方剂】彝医大师治疗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保密配方公开

【中医古典】十二经泻补用药歌

【怪手中医】久咳盐敷疗法

【中医中药】高血压特效:永远断根,屡试屡爽,还有减肥方法

怪手中医】久咳盐敷疗法

【中医中药】高血压特效:永远断根,屡试屡爽,还有减肥方法

【中医殿堂】全身360穴,精取10要穴

【怪手中医】夜间腿抽筋的秘方—几乎神效

【养生保健】学会打通经络上的交通黑点

【亲子教育】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精髓

【中医保健】拉筋拍打治百病,简单有效不花钱

【科学食疗】萝卜怎么样吃能治百病

【中医殿堂】刮痧不传之秘法:内脏病淤滞开锁法

【中医殿堂】清晰手诊图谱

【偏方治病】治疗血液三高偏方(血粘稠、血脂高、血糖高)

【养生保健】可治百病的神奇拍手锻炼法

【养生保健】脾胃养生

【自我调理】人体几大窝的特效功能

【美容养颜】脾虚夺走你健康穴位饮食调理脾胃

【强身健体】喝什么补血汤补血最快,一生24小时的补血秘籍

【中医经络】治身是表,调心是本,经络可以身心同治

【中医中药】征集有确切疗效的家传秘方

【养生保健】推荐健康妙法:失眠的自我点穴调理

?中医中药?骨质增生者敷之,无一不愈,且起效神速,除表除根

【中医殿堂】刺血拔罐后的辩证方法!特别提醒:刺血仅仅只是体液调控疗法的组成部分,感兴趣可以查阅顶置日志相关介绍

【健康园地】观手知健康,让你长命百岁的好方法

【中医殿堂】痔疮要从大肠调,孔最穴让痔疮不再扰

【经络穴位】坐骨神经痛是肝肾不足,秩边穴气血要打通

【中医养生】几个穴位拔罐的好处

【中医经典】血虚、血瘀、血寒、血热的问题,学习完了,就不再晕头转向了!【中医理疗】特殊刮痧法

【经典再现】脾经大药房-----化掉任何慢性病

【中医殿堂】疏通经络有技巧

【经典重现】----各经疼痛部位分布图及治疗方法!搞疼痛的朋友要好好学习。【针灸技术】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针灸学员牢记心间!

【经典理论】中医治病的实质

【中医殿堂】治疗糖尿病不复杂:健脾胃,转吸收,再用体液调控疗法来帮忙!【中医诊疗】手诊的密码

【中医中药】天麻填肚脐,乳腺不增生

【针灸技艺】针灸中各类疾病常见“反应点”最全收集!

【整脊按摩】人体按摩特效穴!

【针灸绝技】运用手足三针动态治疗颈肩腰痛腿绝技

【经典穴位】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中医养生】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针灸减肥】针灸减肥穴位图针灸减肥穴位图

【整脊正骨】引起手麻的常见原因

【中医诊疗】特效穴位治疗身体常见病有奇效(中医绿色疗法)

【中医养生】『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中医诊疗】神奇的四缝穴

【养生保健】养生奶奶的招术很草根很省钱

【中医基础】人体穴位大挂图

【中医诊疗】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中医诊疗】耳尖放血治病多

【中医诊疗】八髎穴的体表定位及男女科病治疗

【养生保健】认识我们身体上的三斑——黑斑、白斑、血痣

【中医诊疗】全息背诊入门

【养生保健】夏季养生-好雨知时节,良方度酷暑

【中医殿堂】十四经脉阻塞以后的表现

【养生保健】生姜就是“还魂”药

【中医殿堂】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养生保健】好多人的烦恼-脾胃湿热吃什么药?体内湿气重有何表现?怎样去除?

【中医殿堂】中医经典一句话,搞中医的一定要看

【中医殿堂】膝关节疼痛的傻瓜治疗方法--一针解决问题

名人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方法 1、现代名人谈读书方法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以下选择现代名人读书方法6例,介绍如下: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着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

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中药相似功效药物

(一)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附药:紫梗)、生(附药:生皮、生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根(附药: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一)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火麻仁、郁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风湿热药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二)利尿通淋药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

四逆散与四逆汤使用法

用四逆散、四逆汤寒热有别 手足厥冷由于伴随症状的不同,而病因、治法大相径庭。若手足厥冷伴有畏寒、神疲、脉沉细微或欲绝等,此为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寒厥证,治疗宜用四逆汤。 若手足厥冷伴有身热、脉弦等,此为肝气郁滞,阳气内郁的热厥证,治疗宜四逆散。可以看出,四逆散、四逆汤都能治疗手足厥冷,但因其病因病机的不同,而组方用药不同。下面分别表述之。 四逆汤的组成:生附子、干姜各9 克,炙甘草12 克。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或亡阳证。 症见手足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呕吐腹痛,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脉沉微。亡阳者症见手足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四逆汤的方义: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亡阳导致真阳衰微欲绝,阳气不足,不能温熙四肢,则手足厥冷,脉微欲绝。 治宜回阳救逆。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温阳祛寒,尤其是生用,迅达内外,回阳救逆力量更强,为君药。干姜辛温之品,温中散寒,其药性“守而不走”,以补附子“走而不守”之不足,与君药配合,共奏回阳救逆之功,为臣药。炙甘草甘缓和中,即可缓和附子、干姜之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温阳破阴而无劫阴之弊,又可协助附子更好地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并助干姜温健脾阳,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四逆汤的辨证要点:手足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舌淡苔白滑,脉沉微。 四逆散的组成:柴胡、积实、芍药、炙干草各9 克。 功效: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主治:热厥证。症见手足厥冷,身热,或院腹痛,或泻利下重,脉弦。 四逆散的方义:由于肝胆之气为外邪所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成手足厥冷。治宜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辛散之性,透解郁热,使阳气外达,为君药。积实行气理脾,消痞导滞,调理中焦之气,为臣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和柴胡一起恢复肝的体阴用阳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四逆散的辨证相点:手足厥冷,身热,脉弦。 在治疗手足厥冷时,一定要辨证准确,不能寒热不分,四逆汤、四逆散不分。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19 肖劲松,章军建,黄朝云,等. 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 68例.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33. 20 陈微,赵树华,许淑芬,等. 百合地黄汤治疗脑卒中后 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17-418. 21 赖群清. 自拟活血解郁汤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60例 疗效分析. 广西医学,2005,27(8):1281-1282. 22 张秀荣,赵鸿运. 舒神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山西中医,2002,22(3):35. 23 洪杰斐,李君良. 郁星菖志汤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 郁的疗效对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04-2505. 24 周晓卿. 越鞠丸加味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 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18-19. 25 任德启. 调神通络汤配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45 例. 陕西中医,2004,10(25):879-880. 26 李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 中国实用乡 村医生杂志,2005,12(5):57-58. 27 谌剑飞,梁浩荣,宋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28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78-179. 28 刘志顺,刘军. 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 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7,17(9):543-544. 29 申鹏飞,孔莉,石学敏.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 症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2005,25(1):11-12. 30 蒋振亚,何林娜,彭力群,等. 针刺天谷八阵治疗中风 后抑郁症. 中国针灸,2002,22(1):30. 31 龙浩文,谭佩珍,冯建宏,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的临床观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73-174. 32 荣琦,金泽,蒋希成,等.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 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2005,3(21):36-37. 33 杨秋霞. 疏肝解郁化瘀汤辅加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30例. 中医研究,2005,18(8):27-28. (收稿日期:2005-12-18) (本文编辑:樊红雨)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杨学伟崇卓郭云良 四逆汤是《伤寒论》的急救要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在现代临床中广泛用于休克、重症腹泻、麻疹、胃下垂、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肝脓肿、复发性口腔炎、咳喘等辨证属于虚寒的急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1]。以下就四逆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归纳如下。 1 四逆汤的活性成分 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2]。一般认为四逆汤中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化学成分为附子中的生物碱、干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 1.1附子:附子是四逆汤的君药,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乌头生物碱外,还有醇胺、脂类及多糖等。乌头碱同时也是附子的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合作项目(2003AA624030) 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杨学伟、崇卓、郭云良)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2)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文中三位名家都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都重视读书的积累,但是侧重点又各有不同。而且安排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久远,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一、教学效果 依据文章题材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调动积累,走近名人。 为了更好地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我设计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环节。让他们充分地准备好:一是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会背诵四句以上;二是查阅三位名人的名言和故事,了解每位作者,了解背景,为课堂上的交流和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预习时做足了功课,所以在课前交流环节时能畅所欲言,也能对作品对作者谈出几点想法,为深入领悟作好了铺垫。 2、读占鳌头,培养语感。 本文的三部分内容在读书时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由读第一部分即选自《论语》的几句名言,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相互帮助。可以放手引领读书。第二层次也是第二部分内容。在学生借助拼音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准易错的字音,通过范读,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韵律,让读书有滋有味,进而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古文的爱好。第三层次是第三部分,此层次则是半扶半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后,在班内展示朗读,并且评选出读书小明星,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阅读。 3、合作探究,感悟内涵。 在读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借助旁边的提示驱使着领悟每句话的内涵。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手头资

料解决心中的疑惑。之后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让思维趋于准确,也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文本内容,总结每部分内容作者侧重点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在感知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概括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训练,使语文课真正体现母语的作用。 4、背诵积累,制作读书卡。 布置全班同学背诵任务,自由背诵,同桌比赛背诵,班内展示背诵,评选出背诵小能手。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背诵,为积累丰富的语言夯实基础。接着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制作名言卡片,选的内容出自本文,要工整抄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锤炼。 二、成功之处 本文虽然看似有难度,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比如: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明显提升;制作读书卡让动手实践和语文学习的延展性有机融合! 三、不足之处 学生学得分量特别重,想象力没能被激发。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自己试着创作读书的名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1.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 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 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 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下药: 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下药: (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下药: 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 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 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 个月。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 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 1. 附子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 2. 乌头25 5.32 26 10 30 3. 炙草348 78 70.1 7 200 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 5. 生姜155 33 48.8 5

125 6. 姜炭22 4.68 36.6 5 90 7. 肉桂169 36 9.65 1 60 桂56.00 8. 桂枝97 20 44.9 9 120 9. 晒参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 10. 红参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17 3.62 75 30 120 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 1.细辛182 38.72 43.62 9 75 45 2.大枣157 33.40 18.2 4枚30枚12枚 3.白术150 31.90 74.27 20 125 45 4.麻黄117 24.68 10.59 3 80 15-45 5.茯苓114 24.25 44.2 10 120 45 6.北芪112 23.83 165 18 500 120 7. 生半夏110 23.46 49.6 20 75 45 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 值最大值常用量 1.灵脂89 18.94 31.70 3.3 100 2.当归81 17.23 35.74 6 50 3.牡蛎78 16.59 30.70 10 45 4.肾四味77 16.38 29.40 9 100 30 5.龙骨76 1 6.47 30.13 10 45 6.山萸74 15.74 75.40 30 120 7.磁石63 13.4 29.90 10 45 8.葱白61 12.98 4.57寸 3寸10寸9.赤芍53 11.27 41.46 10 45 10.五味52 11.06 27.70 6 50 11.白芍49 10.42 42.20 10 90 45 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https://www.doczj.com/doc/7b313273.html,,自 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以

四逆汤

四逆汤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由甘草、附子等组成,主要用于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等;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1 药品名称 【方名】四逆汤 【汉语拼音】Si Ni Tang 2 处方 附子 15克;干姜 6克;炙甘草 6克。 3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本方常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4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3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5 禁忌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6 方解 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

名人谈读书内容

名人谈读书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法:近代史学家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五步读书法 近年,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这种五步读书法,最早出现于美国衣阿华大学,后来,美、英和欧洲各国都普遍采用。国外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中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五步读书法过程如下: 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对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发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 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题目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复习:一般在复述后一、二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温故而知新,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名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地龙的功效: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平喘。可用于肺热的哮喘。利尿消肿。用于湿热水肿。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土轴论,痰湿论,水饮论,治血论,消渴论,治皮论,肝肺论,胆胃论,治癌论)1、辨治总歌(治疗肝胆肺胃癌,降降辟入,定开治止) 血热湿毒通风痒 疏补养柔清暖平 疏流清利通活散 敛泻补纳降润肺 气食积痰瘀热胃 癌瘀痰水气结毒 降胃柔肝化膀胱 降心提胸温镇冲 辟秽解毒袪风络 入血搜剔破死血 定风制酸培固本 开冰清浮郁发通 治皮宣发脾不受 止痒理中醒不统 【辨证总歌细解】:(黑体字句细解见下分论) 柔肝:白芍炙甘草 降胃:厚朴枳实 /陈皮砂仁 化膀胱:益智仁乌药/干姜附子 降心:黄连栀子黄柏(交泰) 提胸:柴胡升麻 温镇冲:磁石紫石英龙骨牡蛎 辟秽:藿香佩兰 解毒:银花连翘鸡血藤白花蛇舌草 袪风:秦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 入络:附子川草乌 入血:荆芥穗皂角刺牛蒡子 搜剔:蜈蚣全蝎 破死血:炮甲麝香/生半夏云苓 定风:制首乌白蒺藜 制酸:浙贝母煅牡蛎桑螵蛸煅瓦楞子 培固本:肾四 治皮:玉屏风 宣发:白芷麻黄 脾不受:砂仁三仙 开冰:附子吴茱萸 清浮:元参 郁发:细辛 通:茅根木通/大黄厚朴 止痒:紫苏浮萍蝉蜕地龙

理中:四君 不醒:砂仁白豆蔻 不统:姜炭三仙炭 2、土轴论 【食少病热内,肝尿参三苦,甘归土中胀】 食少呕泻停治病 少腹鼓凸气大陷 病症冲突当从证 热病疾病霹雳攻 内伤热症温敛引 肝炎主湿治从睥 尿毒泻浊必醒睥 参脂启睥麦谷开(红参五灵脂启睥,炒麦谷芽开胃) 三仙藿佩砂化湿 苦寒变通反佐巧 甘寒养阴不碍胃 归补附地引中益(当归补血汤,桂附地黄汤,补中益气引火汤) 火不生土附理潜 木不疏土芪桂芽 土弱湿雍茯泽蔻 中阻理砂半秫米(中焦阻隔,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秫米) 胀虚理芪砂忌破(中焦阻隔,下不通,虚胀,理中汤加黄芪砂仁,忌用破气药) 胀实通黄附子辛(中焦阻隔,下不通,实胀,用大黄附子细辛) 5、治血论 (a胃逆热妄行,b睥不统,c肝不藏克睥,d火不归热熏,e火不归兼脾虚,f肾不藏气随脱,g阴损及阳) 逆统藏归虚脱损 凉归逍遥四君姜(a血热十灰散,b归脾汤加三炭,c逍遥散合四君子加炮姜炭) 四君七味引火强(d引火三炭,e四君子合七味地黄汤) 当补参萸龙牡敛(f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山萸龙牡) 肾四炭四阿胶粘(g破格救心合当归补血汤加四炭阿胶) 4、消渴论 不升不降元根拔 下寒上热三阴藏 救胃生津理中引 黄皮半芍金六君(黄连陈皮半夏白芍对应降心肺胆胃,金水不藏,用金水六君煎) 引火桂附地黄君(下元不藏-引火桂附地黄汤合四君子) 导龙归海乌梅封(厥阴不敛-乌梅丸合封髓丹) 附理砂半芍萸汤(三阴: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黄芪,熟地,乌梅白芍主) 5、痰湿论 痰饮半茯五苓汤(痰饮用小半夏加茯苓合五苓散) 咳喘姜辛呕茯赭 有形肺胃痈结肿 肺青石甘瓜阳青(瓜丹桂枝韦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

与阅读有关的名家散文

与阅读有关的名家散文 【篇一:与阅读有关的名家散文】 【篇二:与阅读有关的名家散文】 美文悦读(27):名家谈读书:读书的韵味美文悦读(27):名 家谈读书:读书的韵味读书图有关读书的事情,经常有人发表相关 的看法和观点。这里选择其中的三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读书的 价值、如何读书等问题,想来会给大家一些启发。 1.谈读书周国平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 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书籍少的时候,我们往往从一本书中读到许多东西。我们读到书中 有的东西,还读出了更多的书中没有的东西。 如今书籍愈来愈多,我们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却愈来愈少。 我们对书中有的东西尚且挂一漏万,更无暇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了。自我是一个凝聚点。 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 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 有两种人不可读太多的书:天才和白痴。天才读太多的书,就会占 去创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创造的活力,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白痴 读书愈多愈糊涂,愈发不可救药。 天才和白痴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尽管原因不同。倒是对于处在两 极之间的普通人,知识较为有用,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可以发展 实际的才能。所谓“貂不足,狗尾续” ,而貂已足和没有貂者是用不 着续狗尾的。 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失莫大。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听 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 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 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如果 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对它失望,并且诧异当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们不必惭愧,事实 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络石藤和寻骨风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络石藤和寻骨风 络石藤 【药用】夹竹桃科潘援藤本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痈。 《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络石藤功能祛风而舒经活络,性寒清热,风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可单味浸酒服,也可与木瓜、海

风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2.用于疮疡肿痛:本品行微寒,能凉血清热而消痈,用治疮疡肿痛之症,常与乳香、没药、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处方用名】络石藤(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海风藤:及胡椒科植物海风藤的藤茎。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症一般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种水浆不下。」 《本草纲目》:「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一两,牛膝根五钱。水煎服,白酒引。 治筋骨痛:络石藤一至二两。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治肺结核:络石藤一两,地菍一两,猪肺四两。同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寻骨风 【药用】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李可到古中医的路上

到古中医的路上——李可专访 时间:2010-12-31 11:59:54 来源:南风窗作者: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许多病人称呼您“救命先生”,还有人说您是“当代张仲景”。现在人们对中医的态度非常极端,要么是庸医,要么是神医。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李可(以下简称李):救过一些人是事实,但“当代张仲景”的称号绝不是我们这种凡夫可当的。我本是一介山野村夫,成天和农民滚在一起,特殊的环境使我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所谓庸医,其实就是现在学院派的中医离开现代手段不会看病,不懂得望闻问切,连省级中医院的病床前也吊满了输液瓶,这些人能叫中医吗?一家大型中医院的院长请我去他那里,我说如果你办一个纯粹的中医院,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结果他不敢吱声了。 至于说神医,那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中医。擅治急症是中医学固有的传统,历代不乏“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时下世人皆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南》:您是怎么学习中医的? 李:60年代,我最早在民国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里看到四逆汤能治27种病,受到启发,30年后才知道,左是引用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观点。后读民初实验系统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遗著,从此入医圣张仲景之门,奠定了“肾气与中气”为人生命之两本的认识,牢记: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南》:彭子益的书当时并没有正式出版,您是怎么接触到的? 李:1967年,一位中医朋友也被批斗,他被抓之前交给我4本麻纸的小册子,我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的4篇。他告诉我这是中医的根基,有朝一日一定要争取出版。我连夜把书看完后,用一堆尿布和婴儿襁褓裹着它藏起来,结果第二天我就进了看守所,所幸搜家时没被发现。后来直到1994年灵石大拆迁,收拾老房子时才又找到。当时那种状态下,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反而更强,一夜所读,受益匪浅啊。 《南》:您又是怎么发现中药剂量这一关键之秘的? 李:1962年,我32岁时治疗一个老年心衰妇女,每剂药用45克附子。当时家属已经在准备后事,媳妇不懂得,把3副药一起煮了,在3个小时里一勺一勺都给婆婆灌了下去,结果当天晚上老太太就醒过来了,第二天儿子跑来要求再抓几副。此前,我用9克、18克、30克附子的病人都没有救过来,30克的可以多活一段时间。这次误打误撞,使我意识到剂量问题是疗效的关键。从此遍查医书,看到宋朝就有人怀疑过经方的剂量问题,写过《普济本世方》《伤寒九十论》的许叔微,著有《本草衍义》的寇宗爽,都曾探讨过。伤寒论的方子为啥后人用起来没效,就是因为剂量不够。 此前因为没有掌握剂量,有6个人没能救回来。从那以后,经我手治疗的心衰、肺衰、肾衰病人,没有死过一例。 1981年,汉代度量衡器的考古发现,修正了古今方剂的换算标准,完全验证了我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剂量正与仲景原方用量相符。 《南》:您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经常要使用附子,您不担心这味药的毒性吗?近年关于中药中毒的说法也有很多。 李:我在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因为病人太多,身体实在吃不消,心脏出了问题,从房颤转成室颤,心跳260次/分。我躺在心电图室里,把药方告诉徒弟,他煎好药我喝下去就睡着了,醒来心跳已经正常了。这次中风,也是按照仲景小续命汤之方意。我开给自己的附子用量,恐怕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了。 我平生用附子超过5吨,经治病人过万,人服已用,未见一例中毒反应。附子乃纯阳之品,其毒性正是救命的仙丹。仲景原方中,炙甘草正可克制其毒。 中药中毒事件,多是病人不经中医辨证诊治,盲目按西医思路服用中药所致,是对中医无知

四逆汤

四逆汤 6 《伤寒论》方之四逆汤click to expand contents实验研究本方对失血性休克、内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皆有显著对抗作用;同时还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此外,还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又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1]。四逆汤确有强心、改善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抗血栓、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临床抗休克、心衰、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同时四逆汤还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且与剂量成正比,这对治疗心肌梗死尤为必要[2]。应该注意该方剂的煎煮时间要长一点,以减少乌头碱对心脏和胃肠道的毒性,防止诱发心律失常[2]。但是对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这样的危重症单以此方治疗难以达到迅速的治疗效果(因煎药需时间),还应配合现代医学的液体方法,抗休克、抗心衰及溶栓疗法等[2]。 6.1 组成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体壮者三两),生附子一枚(体壮者大附子一枚)[1]。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15g、干姜9g、甘草(炙)6g[3]炙甘草6g、干姜9g、生附子(先煎)15g[4]6.2 功效主治《伤寒论》方之四逆汤功能回阳救逆[1]。主治少阴病,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而致的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微;及误汗或大汗而致的亡阳证[1]。近代将本

方制成注射剂,用于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1]。《伤寒论》方之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6.3 用法用量水煎,分二次服[1]。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3两。6.4 方解方中生附子温散寒邪,回阳救逆为君;干姜温中祛寒,助附回阳为臣;炙甘草补脾益气,以助温阳,且可缓解生附子辛热燥烈及毒性,为佐使药[1]。本方所治证候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阳虚寒厥证[3]。寒邪深入少阴,致使肾中阳气衰微,形成肾寒不能温脾,而为脾肾阳虚,或由肾阳虚,而导致心阳不足,形成心肾两虚,阴寒独盛,故逆吐利诸症乃作,此阳衰阴盛,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寒而复阳气[3]。故方用附子,大辛大热,人心脾肾经,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3]。干姜亦辛热之品,归肺脾与心经,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是以为臣[3]。干姜与附子,两者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3]。配伍炙甘草为佐使,性温俱补,补脾胃而调诸药,且可缓姜附燥烈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耗散之虞[3]。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 周连三述;唐祖宣整理 茯苓四逆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五味配合,既可回阳救逆,又能培土补虚。 此方主治,仲景仅提出汗、下后“烦躁”一证,而分析其内容,确包括了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干姜附子汤三个方剂的药物。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的功能,主治少阴病厥逆,恶寒踡卧,下利清谷,腹疼吐利,脉沉等证,乃阳虚阴盛阳亡之证,故急以姜、附回阳。此方比四逆汤多茯苓、人参二味,茯苓能补脾渗水利湿,人参补益气血。四逆汤纯为回阳,本方兼以固正矣。干姜附子汤治疗汗、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之证,乃汗、下后阳虚阴盛,势急而病轻,故仅用姜、附二味,不用甘草,扶阳以抑阴。茯苓四逆证,虽亦发于汗、下之后,但阳虚而正亦虚,势缓病重,故用大剂复方,扶阳以补正。四逆加人参汤比茯苓四逆仅少茯苓一味,主治“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之证,此为阳亡正亦虚,故加人参以固正。阳虚者,由于寒盛;正虚者,源于脾弱。寒则多为水邪克火,脾弱多为水湿不化,故茯苓四逆以茯苓为君,伐水补脾而利湿。其力较以上三方为缓,而具有三方之总合作用,并有利水去湿之功,临床运用范围较上三方为广。现将个人运用本方的点滴经验作一简介,仅供同道参考。谬误之处,希加指正。 1.阳亡正虚烦躁案: 故友段××,素体衰弱,形体消瘦,患病年余,久治不愈。证见

两目欲脱,烦躁欲死,以头冲墙,高声呼烦。家属诉:初起微烦头疼,屡经诊治,因其烦躁,均用寒凉清热之剂,多剂无效,病反增剧。面色青黑,精神极惫,气喘不足以息,急汗如油而凉,四肢厥逆,脉沉细欲绝。拟方如下: 茯苓一两高丽参一两炮附子一两炮干姜一两 甘草一两急煎服之。 服后,烦躁自止,后减其量,继服十余剂而愈。 按:烦躁证,病因颇多,治法各异,有邪在表而烦躁者,治宜清热解表;有邪在里而烦躁者,治宜苦寒清下;此例烦躁,年高体弱,正气素亏,真阳衰败,加之久病误服寒凉泻下,伐其肾阳,败其脾胃,正虚阳亡,则大汗出;汗出多则不仅亡阳,亦亡其阴,阴阳不相顺接,则四肢厥逆;真阳欲绝,无阳鼓血脉运行,脾胃衰败,不能生血,则脉细欲绝。 盖神发于阳而根于阴,阴精者,神之宅也。故阳气升,阴精不足以济上阳之亢则烦;阴气降,阴虚无阳以济之,阳根欲脱,则躁。本例微阳飞走,本根欲断,故生烦躁。仲景说:“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故用此方,回阳固正。阳壮正复,腠理固密,其汗自止。用此方而不用四逆者,以四逆为回阳抑阴之剂,无补虚之功。不用四逆加人参汤者,以兼有烦躁欲死之证,故以茯苓为君,补脾以止烦。恐药轻不能挽垂绝之阳,故以大剂,频频饮之,疗效颇速。 2.发热不愈正虚亡阳案:

王安忆、莫言等名家谈读书:读好书不如多读书

王安忆、莫言等名家谈读书:读好书不如多读书 图书市场是丰富的,而当市场给予读者如此海量的选择后,读什么书、什么书是好书反而成了个问题。 现在图书腰封上常常出现获奖字样或是名家推荐,这样的书是否就一定是好书? 用“奖项”反映图书价值未必具有权威性 书展上,各家出版社为了让自家的图书醒目,往往在各自展位前立着不少宣传海报。图书的海报不同于撩人的电影海报,最突出、魅惑的往往是加大字号的“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英国布克奖”等等字样,但这些奖项字样也叫读者颇为买账。“什么书是好书”,如果单从表面理解,这一问题带着一种等级评定 的色彩,就像是上学时候,老师拿着红笔等着为这些书评定个分数。实际上,国内、外图书评优的奖项也真不少,每每评奖也确实会带出一批畅销书和畅销作者。 世纪文景的图书编辑王玲介绍,现在确实有很多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被各家出版社推出来,而且销售的情况也挺好,“像我 们做的奥尔罕·帕穆克系列,一共出了11本了,发行量有76万册,虽然跟一些青春读物比不了,但已经是很好的发行量了。” 王玲说,不知从哪年开始,国内非常重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得主的报道,现在每到十月,诺贝尔奖开始的时候,各家出版社也会非常重视,像是押宝一样地开始出一些可能获奖作家的作品。 不过王玲认为,虽然奖项能够起到品牌号召力的作用,但一本书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从小说上看,故事吸不吸引人,能不

能跟读者产生共鸣才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书,作者也不是很有知名度,作品也没有得过奖,但是视角很独特,或者是关于特定的主题,反响也很好,像是《追风筝的人》,一开始只是在国外的一个排行榜上被我们看到了就拿来做,谁都没有想过现在会是140万的发行量。” 而作家张大春也对于文学奖项不太感冒,“我获过奖、也评过奖,获奖只能说明作品符合一种评奖的机制,它反映的是一种评价的体系,不代表获奖的作品一定是最好的,而且好书也不一定都是文学作品,一些生活类、实用的书也可能是好书。” 名家不推荐好书多数建议大量阅读 阅读,是件私事,一对一。与其说好,不如说适合。在结论何为好书之前,不妨思索人为什么要读书。 王安忆说阅读是一种习惯,“一个孩子在20岁以前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话,20岁以后就没有指望了,我们没有一本特别要推荐的书,我觉得要大量地阅读。” 莫言觉得是为了获得愉悦,“阅读既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读小书、闲书比较愉快的,读有用的书往往比较痛苦。我想现在跟孩子们讲读书愉快不愉快,大多数孩子会说烦死了。因为他们读的书是他们不太愿意读的书,读数理化,除非数理化的天才愿意读,一般的孩子不愿意读,读的也没有用。” 苏童则把阅读看成治疗,“这个时代,很多人无论白天的生活有多么光鲜、多么忙碌、多么热闹,很多时候晚上都要面对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孤独的内心世界,孤单伴随着忙碌的人生,

穿根藤的功效与作用

穿根藤的功效与作用 穿根藤是中草药里面的一种,我们可以采用穿根藤来治疗很多疾病,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穿根藤的不同药效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困扰我们的小问题。 【别名】 春根藤(《广东中药》),木头疳(《广西药植名录》),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广东中草药》)。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 ★ 匍匐九节 的 ★ 枝、叶

或 ★ 全株 。全年可采,割取枝叶,晒干。 【原形态】 多枝平卧灌木,常攀附于石上或树上,茎上常生有不定根。叶小,纸质,对生;卵形、倒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5~6厘米,宽8~20毫米,先端短尖或钝;托叶膜质,短鞘状,早落。圆锥花序顶生,3歧,宽1.5~3.5厘米;萼管倒圆锥状,裂片5,极短;花冠白色,外面稍呈秕糠状,5裂,裂片略长于管;雄蕊5;子房2室,胚珠每室1颗。核果小,近球形,白色,长约5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间石上或树上。分布我国南部。主产广东,福建、广西亦有。

【性状】 干燥枝条粗者达6毫米,黑褐色,着生不定根,横切面中心有髓。叶对生。枝端常带有花序或果实,果实棕褐色,表面有棱线,顶端具宿萼,横切面有2室。以叶多,无根头、杂质者为好。 【化学成份】 全株含高级脂族醇、酮,豆甾醇、β-谷甾醇。不含三萜酸。 【性味】 苦辛,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

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捣汁或漫酒。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反胃噎膈:穿根藤鲜茎叶一两,捣绞汁,酌加蔗浆调白酒送服。 【备注】 少数地区将本品作络石藤使用。参见"络石藤"条。 【摘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