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定眩十二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0例
- 格式:pdf
- 大小:174.46 KB
- 文档页数:3
• 中医中药 •165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一般化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重视的病情,而慢性脑供血不足则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1]。
临床上导致出现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一般患者会表现为感觉自拟定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于玉英(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1000)【摘要】目的 观察并研究自拟定眩汤对于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研究选择期间所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5例。
对于本研究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配合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中药定眩汤进行治疗,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调查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并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在对于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自拟定眩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这种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定眩汤;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8-016 -02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控制率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效率[n(%)]对照组4519121431(68.89)观察组453013243(95.56)χ210.946P0.001表2 干预前后直接、间接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比较(μmol/L ,x -±s )组别例数时期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观察组45干预前35.56±20.24378.14±112.91474.25±134.71干预后20.13±14.13191.25±63.51225.54±83.53对照组45干预前35.68±20.25378.15±112.24474.24±135.13干预后30.56±15.35247.13±78.02267.24±93.532.3 两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的时间比较:观察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的时间(9.13±12.41)d 、(11.13±0.52)d 、(12.51±1.26)d 短于对照组(12.13±11.24)d 、(13.67±0.91)d 、(15.18±1.72)d ,P <0.05。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自拟定眩十二味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
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蒋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16(023)002
【总页数】2页(P232-233)
【作者】蒋琳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孙微;王策;刘佳乐;付金玲;蒋维海
2.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J], 刘红
3.自拟定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J], 于玉英
4.自拟定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J], 林春华; 刘春燕; 罗秋梅
5.自拟定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分析 [J], 李璟怡;李仓达;王艳明;刘爽;辛鹏;柳思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眩汤,疗程均为14 d。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制订的后循环缺血相关标准[2]。
①慢性或急性起病,逐渐加重,反复发作;②发作性或体位性眩晕,可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复视、上肢麻木、持物不稳、行走不稳或跌倒;③眼震、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肢体瘫痪、病侧面部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④经颅多普勒示椎基底动脉痉挛或狭窄,或头颅CT、MR显示后循环供血部位梗死灶;⑤排除颅内占位、内耳疾病、眼病或全身性疾病等引起的眩晕。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每晚1次口服;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1次/d;灯盏花素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
同时结合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给予相应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眩汤,药物组成:半夏10 g,白术10 g,天麻15 g,川芎12 g,当归15 g,葛根30 g,全蝎6 g,水蛭10 g,地龙10 g,泽泻12 g,首乌15 g。
呕吐明显者加石菖蒲15 g,竹茹15 g;复视明显者加菊花15 g;耳鸣加葱白10 g,郁金10 g;无力者加黄芪30 g。
每日1剂,水煎取200 ml,两煎混合后,分早晚2次服用。
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中医症状、体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头昏沉或眩晕减轻,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受影响;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6例摘要目的:客观评价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190例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采用消晕定眩汤,并给予临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嗪口服、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
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6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66%;对照组治愈51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5%,治愈率54.25%。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采用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补气活络消晕定眩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笔者2000~2009年采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1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41~80岁,平均62岁;病程1天~27年,平均13.5年。
其中合并颈椎病40,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33例;对照组94例:其中男0例,女44例;年龄42~79岁,平均61岁;病程3~26年,平均12.5年。
其中合并颈椎病39例,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30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相关标准制定。
①年龄>40岁,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反复发作。
②发作性、体位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复视,或突然上肢麻痛、持物不稳。
调气通络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0例臧运华;郑志轩;苑奇志;唐明;毛德军【摘要】目的观察调气通络法对血瘀证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CCCI诊断明确,属于血瘀证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两组,在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基础上,分别给予以理气药为君药的调气通络方与西药尼莫地平,观察中药调气通络方有效率及对血瘀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0%,西药组总有效率46.67%.中药组治疗前后血瘀证候轻重程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治疗前后血瘀证候轻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气通络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具有较好的疗效,以此治法组方和以理气药为君药的调气通络方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方剂.调气通络方可以改善血瘀证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瘀证候,效果优于尼莫地平.【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1(026)007【总页数】3页(P1360-1362)【关键词】血瘀;调气通络法;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药疗法【作者】臧运华;郑志轩;苑奇志;唐明;毛德军【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266033;山东胶南市中医医院,胶南266400;山东胶南市中医医院,胶南266400;山东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266033;山东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266033【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低于40~60ml/100g脑组织每分钟)的状态,而不是局灶性的大脑缺血[1]。
该病如不及时治疗,脑循环障碍可逐渐加重,容易形成急性脑血管病和痴呆[2]。
目前CCCI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降低高血压,治疗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肥胖等危险病因,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缺乏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及药物。
调气通络方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曹晓岚教授经验方,由枳实、柴胡、川芎、泽兰、丹参、地龙、水蛭等组方。
通窍定眩汤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郑萍红;李飞泽;陈琳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1(021)007
【摘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指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管痉挛,导致脑干、大脑缺血而出现的以眩晕、头昏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我院于2008 年8 月-2010 年7 月, 采用通窍定眩汤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VBI 60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75-476)
【作者】郑萍红;李飞泽;陈琳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舟山,3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疗效观察 [J], 孟祥庚
2.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J], 周福;史嵩海
3.益气定眩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3例 [J], 胥春梅;李彩霞;俱西驰
4.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J], 刘学茂;陈旺
5.祛痰定眩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J], 贺建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3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方法:治疗组口服自拟止眩方,每日1剂,煎煮后分为3份,每次1份,分别于三餐后半小时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对照组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脑路通0.4,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7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关键词:中医药;自拟止眩方;眩晕;疗效观察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常表现以突发性和间歇性的外物或/和自身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浮沉或飘移感(闭眼不缓解)为主症,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
眩晕发作常呈反复突发性,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
中医认为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
我科近一年多来,自拟止眩方治疗眩晕患者3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病例入选患者72例均为我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7岁;其中颈椎病48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17例。
均符合眩晕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突然眩晕,表现为视物旋转,倾倒感和躯体不敢活动,伴恶心、呕吐35例(48.6%),视力障碍32例(44.4%),耳鸣耳聋24例(33.3%)。
一侧肢体无力8例(11.1%),每次发作10分钟~3小时,间隔6小时~3日。
1.2病例入选标准:均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眩晕的诊断依据为标准: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o表2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JL-10及TG 水平对比x ±s组别例数时间IL-8/(ng ・ L-1)IL-10/(ng • L")TG/(mmol • L 1)治疗组对照组3030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255.20 ±15.56179. 62 ±19.37**^256.23 ±20.47252.14 ±25.13179.33 ±15.49125.60 ±15.03 "胖185.69 ±20.46198.66 ±20.78*5.29 ±1.231.79±1.36**##5.31 ±1.203.36 ±1.45**7.3 两组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水平对比见表3。
表3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水平对比U •L",无土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801.41 ±32.15210.33 土21.41 "对照组30800.59 ±33.10365.28 ± 25.40**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8讨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多个脏器受累、疾病病情严重、病情发展变化快、死亡率较高的内科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甚至 死亡。
中医学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归为“结胸” “胰氧”等范畴同;该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引发胆石、蛔厥等,加之机体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调等导致邪毒侵体、湿热内蕴,最终发生胰腺 炎;临床治疗应以通六腑、解毒抗炎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