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 格式:ppt
- 大小:881.50 KB
- 文档页数:24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案)。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危机的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自发组织的以反洋教、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自卫救国运动。
这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深化,是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和最高潮。
反洋教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鸦片战争以后,即有零星教案发生,1861年以后,教案开始普遍地兴起。
据有人统计,近代中国(1844—1911),共发生教案1639起,波及25个行省。
并次第出现了1861、1862、1870、1884、1855年五次反洋教斗争的高峰。
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说明近代时期的农民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以反抗外国侵略为主的阶段,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在后期也进行了局部地区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但一则,太平天国起义本身并没有包含明确的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目标;二则从太平天国总体来看,它还是一次以反封建为主的革命运动。
所以,以反洋教斗争为重要内容的近代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有了更大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近代促使反教会斗争爆发的导火线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爆发原因则都是一样的。
因为近代基督教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侵华政策的产物。
教会具有侵略性,目的是要“中华归主”,“打破(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并随之打破中国的道德、社会和政治行为规定的统治力量”;使中国失去民族“本色”,唯此,基督教会的信条是“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所以教会和传教士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抗拒。
首先,是由于外国教会侵犯中国主权,欺压中国人民。
他们强占民间房产土地,包揽词讼。
搜集各种情报,干涉中国内政。
例如耶酥会在江南肥腴之地竞霸占有二百万亩土地。
北京城内从西单到宣武门内外有一百三十余家店铺成为天主教堂的房产。
农民称天主堂为地主堂。
庚子战争中国对抗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庚子战争:中国对抗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庚子战争,又称义和团运动,是指发生在1899年至1901年期间,中国抵抗八国联军侵略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役与事件、中国抵抗八国联军的力量与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庚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与欺凌。
在晚清时期,列强通过强迫开放条约、霸权政策等手段,瓜分了中国的领土与利益。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使得中国人民的愤怒与不满不断积聚,加上当时社会经济困境,让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暗流涌动。
二、主要战役与事件1. 昆仑关之战:1899年,八国联军进攻河北昆仑关,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
尽管中国军队人数远不及联军,但凭借地利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成功阻止了联军的进攻,并打击了他们的士气。
2. 宁沪铁路之战:1900年,八国联军企图占领宁沪铁路以控制长江流域。
中国军队在时间紧迫和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战壕防御和地方武装的协助,成功击退了联军的进攻。
这场战役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斗争精神。
3. 北洋水师抵抗:庚子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主要使用海军力量对中国进行侵略。
中国北洋水师在大清海军总指挥李鸿章的指挥下,展现了优秀的素质和战斗力。
他们以义愤填膺的士气,与八国联军进行激烈的对抗,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4. 北京保卫战: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占领了紫禁城。
但中国抵抗军和义和团队伍在城外发动了顽强的游击战和抗击战,使联军的占领计划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由于中国人民的抵抗和与义和团的合作,联军最终被迫撤离北京。
三、中国抵抗八国联军的力量与策略1. 民众抵抗:在庚子战争中,中国人民发扬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民间组织的义和团队伍为抵抗八国联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普通百姓在面对敌人入侵的时候,纷纷组织起来,参与到抵抗工作中。
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与联军进行血战,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