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及它们的侵华战争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4.08 KB
- 文档页数:3
[键入文字]八国联军是哪八国?为何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八国联军是指1900 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 万人,后来有所增加。
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 亿为终。
八国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派遣士兵约23000 人,军舰约18 艘,陆战队约540 人总派遣的军队人数为23540 人,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小只是象征性派遣75 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
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 月,攻陷天津;8 月,占领北京。
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
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
11 月,侵略军增至10 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
沙俄还单独出兵17 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
1901 年9 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联军进犯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00 年4 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
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 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
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1。
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oxer Rebellion)地点中国北部时间1900年–1901年9月7日参战方日俄等八国联军;清朝,义和团结果联军获胜,签订《辛丑条约》参战方兵力50,255人(联军)50艘军舰8万人清军,10-30万义和团伤亡情况600-2500人(联军)1.5-2万人(清军)主要指挥官西摩尔、瓦德西、载漪、荣禄背景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
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
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
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一说112人),数度占领车站。
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
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
7月,八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征伐。
9月,俄军在攻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
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但法、德联军在侵犯井陉、娘子关一带时,受到清军刘光才部的顽强阻击,付出重大伤亡后败退。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
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惨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有哪些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那么你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第一,八国联军侵华祸起义和团之乱。
义和拳民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华人_和家人,扒铁路。
慈禧想利用义和拳打洋人,义和拳顺势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慈禧为何要打击洋人,除了对列强瓜分中国不满外,更多是不满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遭各国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第二,在慈禧的支持下,清军跟着义和团杀外国人杀红了眼。
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
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
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前,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也被清军杀死,并破腹剖心)。
第三,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后有详述),慈禧昏聩到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开战后,清政府曾公开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
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
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第五,慈禧不自量力地对十一国宣战,外省督抚有头脑清醒者。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结果: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①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②镇压义和团运动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
④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①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④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答: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键入文字]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及它们的侵华战争介绍
时局图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八国联军是指1900 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 万人,后来有所增加。
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 亿为终。
八国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派遣士兵约23000 人,军舰约18 艘,陆战队约540 人总派遣的军队人数为23540 人,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小只是象征性派遣75 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
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 月,攻陷天津;8 月,占领北京。
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
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
11 月,侵略军增至10 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
沙俄还单独出兵17 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
1901 年9 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联军进犯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
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