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与思考:
1、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
反抗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典型事件,并说训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为了镇压轰轰烈烈的北方义和团运动,借机扩大对华侵略,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统率、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2000多侵略联军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最多时达到12万3千人,其中英军约33400人,俄军约23000人,德军约23700人,日军约22000多人,法军约2万人,美军约5800多人,意军约2000多人,奥军300人。
1900年6月中旬,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联军近2000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受到阻击。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清政府向各地总督、巡抚发出诏书,宣布被迫对各国“宣战”,同时诏抚义和团,与清军共御外侮。
事实上,清政府根本没有同外国侵略者一决雌雄的勇气和决心,只想利用义和团抵挡侵略军以苟且图存。
只要列强答应停止军事进攻,清政府可以随时牺牲义和团。
在侵略者的强劲攻势下,7月14日天津陷落,侵略者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进行殖民统治。
8月2日集结兵力2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
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遭到义和团民众的殊死抵抗。
为了防范义和团运动在南方发展,帝国主义与南方各省督抚签订所谓《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以后扩大到两广、两湖、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均归各督抚保护。
这样在北方各省反帝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东南各省的义和团运动却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没有造成对八国联军南北夹击形势。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天津城破后,死尸累积数里。
北京被攻陷后尸骸枕籍,以至蛆出体外,无人收集。
法国步兵还把上千的中国人赶到一条死胡同,用机关枪扫射,直到没有一个活人。
京津一带人民陷入帝国主义的血腥恐怖中,就连帝国主义分子赫德也不得不承认:侵略军的“占领区里,已成人间地狱。
”侵略军对中国妇女的奸淫令人发指,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也难逃此祸。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八国联军侵华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朝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
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油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1-2]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慈禧与洋人之仇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被称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指1900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由多国联军对中国进行的大规模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在华期间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那么,这个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
一、中国政治动荡与腐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政治动荡与腐败。
在19世纪末,中国正值晚清时期,各种政治危机和内外压力使中国政权内部陷入混乱。
权力腐败和官员贪污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导致了国家治理能力的严重下降。
加之朝廷对外国干涉的无力回应,使中国政府在外交和军事事务上显得软弱,给了外国列强插足中国事务的机会。
二、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另一个原因是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进口大量的廉价商品,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洋务思想和新科学技术。
然而,中国的传统经济体系无法与外国的工业化经济相匹配,导致中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受到了严重挤压。
外国列强还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特权和贸易优势,使中国国家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三、义和团运动的崛起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
义和团是一支中国农民自发组成的反对外国侵略和传教的组织。
他们批评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剥削和侵略,并试图驱逐外国传教士。
不过,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他们开始使用激进的手段,以暴力对待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
这引起了外国列强的愤怒,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八国联军,于1900年入侵中国。
四、外国列强对华利益的争夺外国列强对华利益的争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之一。
当时,中国处于列强势力范围的争夺之中,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土地和资源有着巨大的兴趣。
这导致了多个国家在中国开设势力范围,使得中国局势更加复杂和紧张。
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各个国家都试图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特权。
总结起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八国联军侵华有哪些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那么你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第一,八国联军侵华祸起义和团之乱。
义和拳民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华人_和家人,扒铁路。
慈禧想利用义和拳打洋人,义和拳顺势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慈禧为何要打击洋人,除了对列强瓜分中国不满外,更多是不满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遭各国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第二,在慈禧的支持下,清军跟着义和团杀外国人杀红了眼。
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
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
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前,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也被清军杀死,并破腹剖心)。
第三,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后有详述),慈禧昏聩到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开战后,清政府曾公开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
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
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第五,慈禧不自量力地对十一国宣战,外省督抚有头脑清醒者。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
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所受到的惩罚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所受到的惩罚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国际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于当时的国际秩序和中国国内的政治稳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所遭受到的惩罚。
一、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八国联军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或称《北京议定书》,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一纸屈辱的条约。
这个条约规定,中国需要向八国联军支付全额赔款4500万银元,并在其管辖下的天津、上海、广州、福州四个城市设立“要塞区”,并运营水师和乡警。
此外,该条约还规定,八国联军中的各国将对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作出保证。
二、国际上的批评尽管当时的国际秩序偏向于西方列强,但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惩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与反感。
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掠夺式的”政策,被视为对中国独立和民族尊严的严重打击。
该惩罚也被视为是对中国政府的胁迫和欺骗,并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不得不逐渐转变自己的对华政策,逐渐辞去对华强硬的立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合作。
三、国内政治反响侵华战争后,八国联军的惩罚也引起了国内的政治反响。
赔款给予了中国的权贵阶层一个廉价赚取财富的机会,以牺牲国家的尊严为代价。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主义反应,其中最著名的是反对“洋务派”的义和团运动。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更加不稳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更显深刻。
人民开始寻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下的自由与独立。
四、反思与启示八国联军的惩罚可以被视为二十世纪初期国际秩序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不仅影响到了中国的国内政治和历史,也意味着强权国家仍然通过掠夺式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受到干扰的国家依然需要寻求自身利益的保护,同时也需要相互合作、追求共赢。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地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八个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欢迎大家阅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必考知识点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是与以往侵华战争的不同之处)二、义和团运动1.最早兴起在:山东。
2.时间:1898年。
3.兴起的原因是:反对外国教会的压迫。
4.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5.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6.发展:1900年发展到京津地区。
(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想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侵略者,同时削弱义和团,所以扶持义和团有关)7.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斗争:廊坊大捷8.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第二次占领北京,时间发生在:1900年。
(第一次占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占北京。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要求会背)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影响)(见书22页)六、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开始沦为的标志: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2.进一步加深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大大加深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4.完全沦为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
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
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
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
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
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
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
"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
罗荣光严词拒绝。
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
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
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
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
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
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二、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东北地区俄国的屠杀情况见书。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府衙库款。
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
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各种珍贵的图书损失达4万多册。
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3、焚烧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时间:1901年
2、内容:经济上:赔款
政治上:划定……清政府保证严禁……
军事上:拆毁……
3、危害: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
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
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
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
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
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经是各国的了。
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
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
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
"
章炳麟讽慈禧七十生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
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