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24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与思考:
1、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
反抗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典型事件,并说训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体时间近代史上中国被列强欺凌的例子数不胜数,但被列强联手起来对付的并不多,其中就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典型例子,那么你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体时间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体时间,欢迎大家阅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体时间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介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
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
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
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
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
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联军进犯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
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
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
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为了镇压轰轰烈烈的北方义和团运动,借机扩大对华侵略,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统率、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2000多侵略联军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最多时达到12万3千人,其中英军约33400人,俄军约23000人,德军约23700人,日军约22000多人,法军约2万人,美军约5800多人,意军约2000多人,奥军300人。
1900年6月中旬,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联军近2000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受到阻击。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清政府向各地总督、巡抚发出诏书,宣布被迫对各国“宣战”,同时诏抚义和团,与清军共御外侮。
事实上,清政府根本没有同外国侵略者一决雌雄的勇气和决心,只想利用义和团抵挡侵略军以苟且图存。
只要列强答应停止军事进攻,清政府可以随时牺牲义和团。
在侵略者的强劲攻势下,7月14日天津陷落,侵略者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进行殖民统治。
8月2日集结兵力2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
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遭到义和团民众的殊死抵抗。
为了防范义和团运动在南方发展,帝国主义与南方各省督抚签订所谓《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以后扩大到两广、两湖、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均归各督抚保护。
这样在北方各省反帝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东南各省的义和团运动却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没有造成对八国联军南北夹击形势。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天津城破后,死尸累积数里。
北京被攻陷后尸骸枕籍,以至蛆出体外,无人收集。
法国步兵还把上千的中国人赶到一条死胡同,用机关枪扫射,直到没有一个活人。
京津一带人民陷入帝国主义的血腥恐怖中,就连帝国主义分子赫德也不得不承认:侵略军的“占领区里,已成人间地狱。
”侵略军对中国妇女的奸淫令人发指,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也难逃此祸。
八国联军侵华历史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又称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
这场战争是由义和团运动引发的,最终导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背景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19世纪末中国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起初以反对外国势力和基督教传教士为主要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义和团逐渐扩大,其成员开始攻击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导致国内外紧张局势加剧。
八国联军组成八国联军由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
这些国家因为在中国的利益受到威胁,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战争过程1900年6月,义和团围攻北京的外国使馆区,导致外国使馆人员被困。
7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军。
8月,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前往西安避难。
《辛丑条约》战争结束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也称为《北京议定书》。
条约内容包括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影响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延缓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民族危机。
此外,事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积累了力量。
历史意义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民族屈辱,它揭示了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
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中国社会开始反思和寻求变革。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时间、地点:1898山东。
2、领导阶级:农民阶级3、兴起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4、口号:扶清灭洋5、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发展: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7、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6----19012、八国:英美俄日法徳意奥3、原因: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5、经过:(1)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人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进犯北京。
(2)各国舰队夺取大沽炮台,攻占天津后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6、结果:1901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7、性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他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
8、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进犯北京的计划,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9、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烦的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是义和团运功是农民的自发斗争,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缺乏严密的组织,斗争手段、武器装备落后,迷信色彩浓重,这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反映。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挽救中国。
农民既无法摧毁封建制度,也不能阻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革命的任务要靠新的阶级力量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迫使列强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二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继续扶植清政府作为侵略工具。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八国联军侵华有哪些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那么你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第一,八国联军侵华祸起义和团之乱。
义和拳民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华人_和家人,扒铁路。
慈禧想利用义和拳打洋人,义和拳顺势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慈禧为何要打击洋人,除了对列强瓜分中国不满外,更多是不满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遭各国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第二,在慈禧的支持下,清军跟着义和团杀外国人杀红了眼。
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
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
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前,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也被清军杀死,并破腹剖心)。
第三,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后有详述),慈禧昏聩到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开战后,清政府曾公开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
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
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第五,慈禧不自量力地对十一国宣战,外省督抚有头脑清醒者。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背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
八国联军指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时间为1900年8月14到1901年9月7日参战方:日俄等八国联军;清朝、义和团过程: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镇压。
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
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军、俄军、法军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
结果: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八个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欢迎大家阅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必考知识点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是与以往侵华战争的不同之处)二、义和团运动1.最早兴起在:山东。
2.时间:1898年。
3.兴起的原因是:反对外国教会的压迫。
4.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5.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6.发展:1900年发展到京津地区。
(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想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侵略者,同时削弱义和团,所以扶持义和团有关)7.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斗争:廊坊大捷8.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第二次占领北京,时间发生在:1900年。
(第一次占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占北京。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要求会背)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影响)(见书22页)六、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开始沦为的标志: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2.进一步加深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大大加深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4.完全沦为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