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10
- 格式:pdf
- 大小:175.27 KB
- 文档页数:5
10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过程控制管理制度第一条过程控制的依据和要求1.以质量、安全、进度、等三个方面的过程控制为重点,将三项工作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开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收尾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标准,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上,施工过程控制中项目部要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管理标准为保障、以作业标准为准则,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促使工地管理和作业过程受到主动、定量、闭环、有效地控制,体现了“重开工、抓过程、保收尾,最终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的过程控制理念。
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保进度为方针。
2.施组的执行与落实,关键在于实施过程中的工序控制,严格按照施组与方案的工艺工法、资源配置等要求进行过程控制。
3.进度控制是对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执行、检查、分析、调整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即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进度计划,采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执行,“以节点工期保形象进度,以形象进度保产值目标”,对工期节点进行分级管控,定期追踪项目的实际进度情况,找出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期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工期满足合同要求。
4.专业工程施工中均要推行“首件工程评估制”;首件评估是对单一的分项工程或某一重复工序首次施作的资源配置、作业工艺、现场管理和施工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完善工艺工法,发挥样板引路作用。
5.隐蔽工程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各单位必须实行由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施工经验的人员进行旁站的“内部旁站监督制度”,以实现对隐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第二条工程质量“三检制”1.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工程内容和特点确定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的范围,明确检验内容,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标准及检测方法等,并提供检测工具与手段,同时以书面形式报子分公司相关部门核备。
2.项目部必须健全“三检制”记录制度,检验时应对照工程中线、水平、工程结构物尺寸及检测项目进行实地量测,记录中应对检查结果进行是否合格的判定,并签字确认。
《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过程控制第10部分: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2年12月份,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提出以Ugra PSO认证为导向,制定胶印过程控制系列标准,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要求、检测方法进行标准化,将我国在胶印生产过程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国际水平。
2013年6月份,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进行“SOPP标准总体工作规划”,并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指导下,将胶印过程控制系列标准命名为《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
本标准2013年底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共分为10部分,分别为《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1部分:术语、测量方法及基本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0-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2部分:工作环境控制及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1-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3部分:印刷档案数据接收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2-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4部分:印刷档案数据处理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3-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5部分:软打样用显示器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4-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6部分:数字硬打样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5-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7部分: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6-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8部分:印刷设备状态校准及检验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7-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9部分:印刷过程控制及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8-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10部分:实施评价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20132759-T-421)。
2013年10月份,正式启动《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系列国家标准启动会议并组建标准项目指导组,会议由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介绍《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系列国家标准起草制定的背景、主要思路及相关要求;对《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的第1、5、6、7、9部分标准落实项目起草参与单位、项目起草组组长、项目起草组执笔人,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统一指导下开展起草制定工作。
(一)概述1.过程控制概念:采用数字或模拟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
2.学科定位:过程控制是控制理论、工艺知识、计算机技术和仪器仪表知识相结合而构成的一门应用学科。
3.过程控制的目标: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4.过程控制主要是指连续过程工业的过程控制。
5.过程控制系统基本框图:6.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1)被控过程的多样性2)控制方案的多样性,包括系统硬件组成和控制算法以及软件设计的多样性。
3)被控过程属慢过程且多属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5)过程控制有多种分类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阶跃应曲线:7.衰减比η: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等于两个相邻同向波峰值之比。
即:8.衰减率ϕ:指每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数,即:衰减比常用表示。
9.最大动态偏差y1: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值。
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指标10.超调量:最大动态偏差占稳态值的百分比。
11.余差:衡量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性能指标。
12.调节时间: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范围内,过渡过程结束。
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13.振荡频率:振荡周期P的倒数,即:当相同,越大则越短;当相同时,则越高,越短。
因此,振荡频率也可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动态特性):过程在各输入量(包括控制量与扰动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被控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4.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的特点:1单调不振荡。
2具有延迟性和大的时间常数。
3具有纯时间滞后。
4具有自平衡和非平衡特性。
5非线性。
(二)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机理法建模: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有关方程式,从而得到所需的数学模型。
测试法建模:根据工业过程的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的模型。
经典辨识法: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法。
过程质量控制常用10种工具控制图常见的图形及原因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常用10种工具一,矩阵图把问题及与其有对应关系的各因素按数学矩阵形式排列,并在其交点处标出三者之间关系程度,从中确定关键点。
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计划,控制的管理方法之一。
二,水平对比法利用量化的标准,寻找行业“最佳做法”,将过程和结果,效益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结果和效益进行比较,从而认清目标,并据此进行过程和系统化的改进。
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管理工具。
三,平衡记分卡通过由顾客(下过程,下工序),过程管理,效益(质量)指标和学习、能力成长等四个项目组成的四维度矩阵表,将企业的目标,岗位的职能任务逐一转化为量化的指标和初始行动,从而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避免片面性。
是企业绩效评价和考核的基本模式工具。
四,过程决策程序图为了完成某个项目业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在制定行动计划或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并相应提出各种应变计划的方法,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不利情况时,仍能按其他方案顺利进行,以达到预定的计划目标。
是中、高曾管理决策,组织领导的基本工具。
五,统筹法(网络图)把推进计划所必须的各过程和作业,按顺序,占用时间,从属关系,用网络形式表示出矢线走向,找出影响工作计划进度的关键和非主导因素,从而进行统筹,协调。
取得最佳结果。
是计划管理非常有效的控制工具,方法。
六,因果图用来揭示过程的输出,缺陷和问题,与其潜在原因的关系,表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是管理和作业中进行偏差纠正的重要方法。
七,排列图帕累托原则:80%的结果源于20%的原因。
比较不同的问题原因和问题类型所导致缺陷产生的频率及其生产的影响,选出最重要的改进项中的优先项目,确定关键变量或决定主要原因,进行解决。
是管理工作中找出关键点的基本数据分析方法。
八,散步图验证因果假设的一种途径,从若干成对数据中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是管理层对工作过程输出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工具。
前言本标准名称为“EO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本标准由XXXX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XXXX有限责任公司质量部归口;本标准由XXXX有限责任公司质量部起草;本标准起草人:xxx本标准评审人:xxx本标准批准人: xxxEO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1 范围对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及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持续不断改进。
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XXXX–CX–01-2014 《文件控制程序》XXXX–CX–02-2014 《记录控制程序》XXXX–CX–12-2014 《应急响应和准备控制程序》XXXX–CX–11-2014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XXXX–CX–19-2014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3 职责3.1 技术部产品研发人员在设计阶段负责考虑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可能,并纳入设计评审。
3.2 质量部负责制定体系运行过程控制程序,监督各部门对生产现场、仓储场所和办公区域各种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风险的控制实施,以及对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生产用电管理、化学物品使用的监督管理。
3.3 生产部负责实施体系运行过程控制程序并具体负责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环保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粉尘排放和噪声排放的控制。
3.3 综合部负责公司内部用电用水的管理,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办公区消防设施情况以及检查各部门环境管理的执行情况。
VISIT OUR WEBSITES: • • .auUniversal Input, Two-Color Dual DisplaySeries SCZ10SPECIFICATIONS Input:Thermocouple: K, J, R, S, E, T, N, PL-II, C (W/Re5-26); External resistance: 100Ω or less;B thermocouple: External resistance: 40Ω or less;RTD: Pt100, JPt100 3-wire system. Allowable input wire resistance (10Ω or less per wire);DC current: 0 to 20 mADC, 4 to 20 mA input impedance 50Ω(50Ω shunt resistor sold separately);DC voltage: 0 to 1 VDC;Input impedance: 1MΩ or greater.Output Ratings:Relay contact: 3A @ 250 VAC, Resistive; 1A @ 250 VAC Inductive (CØS =0.4), electric life 100,000 cycles.Switched voltage (for SSR drive): 12 VDC @ 40 mA max.(short-circuit protected)DC current: 4 to 20 mADC, Load resistance: Max. 550Ω output accuracy: ±0.3% of output span. Resolution: 12,000 counts.Control Type:P , PI, PD, PID, Self Tune, on-off, process retransmission.Proportional Band:0.0 to 110.0% (ON/OFF when set to 0.0).Integral Time:0 to 1000 seconds (Off when set to 0).Derivative Time:0 to 300 seconds (Off when set to 0).Proportional Cycle:1 to 120 seconds.Manual Reset:Proportional band converted value.Output Limit:0 to 100% (DC current output type: -5 to 105%).Hysteresis:Thermocouple and RTD input: 0.1 to 100.0 degrees DC voltage and current input: 1 to 1000 (decimal point place follows the selection).Power Requirements:120-240 VAC, 50-60 Hz, 24 VAC 50-60 Hz optional.Power Consumption:Approximately 6VA.Accuracy : Thermocouple input: ±0.2% of input span, ±1 digit or 4°F(2°C),whichever is greater. R, S input: 0 to 400°F (0 to 200°C): ±6°C (12°F). B input: 0 to 600°F (0 to 300°C): Accuracy is not guaranteed.K, J, E, N input less than 32°F (0°C): ±0.4% of input span ±1 digit.RTD input: ±0.1% of input span ±1 digit or ±2°F (1°C), whicheveris greater. DC voltage input: ±0.2% of input span ±1 digit. DC current input: ±0.2%of input span ±1 digit.Input Sampling Period:0.25 seconds, 4 Hz.PV Display:Red LED 4-digit character size: 7.5 x 4.1 mm (H x W).SV Display:Green LED 4-digit character size 7.5 x 4.1 mm (H x W).Display Resolution:1 count, 1 degree, or 0.1 degree, depending on selected range.Memory Backup:Nonvolatile memory, no battery used.Ambient Temperature:32 to 131°F (0 to 50°C).Ambient Humidity:35 to 85%RH (non-condensing).Weight:Approx. 5.3 oz (150 g).Agency Approvals:CE, UL, cUL.Front Panel Rating:NEMA 4X (IP66).The Series SCZ10 has its own dual display and keypad, making process monitoring and programming a snap. The universal input allows field programming for a wide variety of sensors, making the SCZ10 one of the most flexible controls or transmitters available today.When used as a control, the SCZ10 is available with mechanical relay, switched (pulsed) DC for SSRs, or proportional current (4-20 mA) to drive motor actuators or proportional power units (SCRs). When used as a transmitter, the 4-20 mA output may be scaled virtually anywhere on the input scale, allowing for the greatest application flexibility.FEATURES • Dual display• Control or transmitter • Self-Tune and PID• Directly programmable from self contained keypad • Universal input• Compact DIN rail mount1These input ranges can be set for 0.1° display. Range may be limitedto no greater than 999.9° or less than -199.9°.2The 0 to 20 mADC, 4 to 20 mADC, 0 to 5 VDC, 1 to 5 VDC, and 0 to 10 VDC inputs are fully scalable from a minimum of 100 counts span placed anywhere within the range of -1999 to +9999. Decimal point position is adjustable from the zero place (9999), tenths (999.9)place, or hundredths (99.99) place.ACCESSORYA-600,R/C snubb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5。
南京工业大学过程控制试题(A)卷(闭)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DDZ-Ⅱ型仪表由220V交流电压单独供电,DDZ-Ⅲ型仪表由统一供电。
2.对PID调节器而言,当积分时间
I
T→∞,
微分时间0
D
T=时,调节器呈调节特性。
3.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仪表对某一工艺参数进行正反行程的测量,相同的被测量值得到的正反行程测量值的最大差值称为。
4.由于系统中物料或者能量的传递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而产生的滞后被称为___________。
5.在被控对象的输入中,______应该比干扰变量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更大。
6.按照给定值对控制系统进行分类,如果给定值按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变化,则控制系统为_______________。
7.当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与最大偏差相等时,系统的余差值等于___________。
8.确定调节阀气开气关型式主要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
9.常用的抗积分饱和措施有限幅法和____________。
10.与反馈控制
能够克服所有干
扰不同,前馈控
制能够克服_________种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11.下列()不是测量仪表的技术性能指标。
A.仪表精度B.灵敏度C.响应时间D.测量方法
12.对于始点为0℃的电子电位差计,当输入端短路时,仪表指针应指在()。
A.始点B.室温C.终点D.原位置
13.下列利用热电效应测温的温度计是()温度计。
A.双金属
B.压力式
C.热电偶
D.热电阻
14..DDZ–Ⅲ型仪表现场传输信号为4~20mADC,而控制室的联络信号为电
压,那么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转换电阻为
()。
A.200ΩB.250ΩC.500ΩD.750Ω
15.一般认为,多次测量中任何一次测量的极限误差为()。
A.±δB.±2δC.±3δD.±4δ
16.过渡过程常出现如下几种形式:
①非振荡衰减过
程②衰减振荡过
程③等幅振荡过
程④发散振荡过程⑤非振荡发散过程其中,属于稳定过程的有()。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②
17.雷达跟踪系统属于()。
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18.下列参数()不属于过程特性参数。
A.放大系数K
B.时间常数T
C.滞后时间τ
D.积分时间TI
19.下列控制系统中,()是开环控制。
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前馈控制系统
D.程序控制系统
20.下述名词中,()不是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
A.最大偏差B.余差C.偏差D.过渡时间
21.如右图所示的蒸汽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被控对象为()。
A流体出口温度B.蒸汽加热器C.冷凝水出口温度D.流体
22.对于如图所示的锅炉液位的双冲量控制系统,有如下说法:①这是一个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②这是一个串级控制系统
③加入前馈控制的目的是克服由于蒸汽负荷突然变化而造成的虚假液位
④双冲量是指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
⑤阀门的作用形式为气关阀
这些说法中,()是正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23.右图所示为丙烯冷却器的控制方案示意图,图中所采用了()控制方案完成控制。
A.串级
B.选择性
C.分
程D.均匀
24.一个间歇反应
水
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其控制方案如右图所示,图中所采用了()控制方案完成控
制。
A .串级
B .选择性
C .分程
D .均匀25.
温度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当物料为
温度过高时易结焦或分解的介质、调节介质为过热蒸汽时,则调节阀和调节器的作用形式为(
)。
A .气开调节阀,反作用调节器
B .气关调节阀,正作用调节器
C .气开调节阀,正作用调节器
D .气关调节阀,反作用调节器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
在题后的括号
内,对的打“√”,错的打
“×”。
每小题1分,共10分)26.
K 型热电偶测温时如果采用E 型的
电子电位差计则会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
27.在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是被控制
的物理装置或物理过程。
()
28.
对理想微分作用而言,假如偏差固
定,即使数值很大,微分作用也没有输出。
()
29.
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时应该把所有干
扰包括在副环中。
()
30.开环控制是一种没有反馈的简单控制。
()
31.
等幅振荡是过渡过程基本形式之
一,如果系统出现等幅振荡,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
32.
对于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大则越
有利于调节。
()
33.
均匀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参数整定可
以与定值控制系统的整定要求一样。
(
)
34.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都是先整定主
环再整定副环()。
35.
中,被控变量总
增加。
(
)
四问答题(36、37题每题6分,38、39题每题8分,40题每题12分,共40分)36.
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下图解释各种品质指标的含义。
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37.
如图所示,若错用了E 热电偶的补偿导线,当热电偶冷端短接时,电子电位差计
指在20℃上(机械零位在0℃),热电偶热端温度为885℃时,试求电子电位差计指在多少℃?附:K 热电偶分度表
温度℃20
30
875880885890895K (mV )0.7981.20
3
36.323
36.524
36.724
36.925
37.125
E
(mV )
1.19
21.801
66.859
67.245
67.630
68.015
68.399
如图所示用差压变送器测量闭口容器液位。
已知h 2=200cm ,h 3=140c m ,被测介质密度3
850k g /m
ρ
=,负压管
内不增加隔离液,则(1)变送器的量程为多少?(2)是否需要迁移?如果需要,迁移量为多少?38.
某干燥器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干燥器采用夹套
加热和真空抽吸并行的方式来干燥物料。
夹套内通入的
是经列管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水,加热器采用的是饱和蒸汽。
为了提高干燥速度,应有较高的温度θ,但θ过高会使物料的物性发生变化,这是不允许的,因此要求对干燥温度θ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此系统中蒸汽流量对热水温度的影响比冷水流量要大。
)1)
如果蒸汽压力波动是主要干扰,应采用何种控制方案,为什么?
新稳态值原稳态值
K
2)如果冷水流量波动是主要干扰,应采用何种控制方案,为什么?
3)如果冷水流量和蒸汽压力都经常波动,应采用何种控制方案,为什么?画出控制流程图;
4)画出方块图,确定阀门的气开气关形式和控制器的正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