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
- 格式:doc
- 大小:8.73 KB
- 文档页数:4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篇1活动目标: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分得的一份比原来的小,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能够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探索二等份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分得的一份比原来的小,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探索二等份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听大黑和小黑的故事。
2.学具:正方形、长方形饼干若干。
教具:大黑、小黑图片、正方形、长方形、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活动师:“今天有两位朋友来做客,看看他们是谁?为什么大黑和小黑不开心?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结:把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基本部分:一、尝试对不同形状的饼干进行二等分。
1.提问:看看框子里都有哪些形状的饼干?那你们尝试着分一分。
(正方形、长方形)2.幼儿讲述正方形、长方形饼干二等分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不同分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不同的分法。
(如:边对边、角对角、延对角线对折)1、尝试着分一下老师的大图形。
2、教师来用重叠的方法恢复原来的图形,幼儿观察。
小结:我们把一样东西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而且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三、操作部分:1、“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毛线、吸管、毛根等。
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个别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方法。
延伸活动: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大黑、小黑分了这么多东西,现在大黑和小黑家里来了两个客人,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东西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进行四等分,你们愿意吗?一会大家可以来试一试。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二等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二等分的概念,掌握将一个图形或数量二等分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等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二等分。
2. 让学生掌握将一个图形或数量二等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将一个不规则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重点:二等分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等分教具模型、剪刀、彩纸等。
学具:每组一套二等分教具、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一张长方形纸,邀请一位同学上台将其二等分,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一个图形二等分。
2. 例题讲解(1)讲解二等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展示如何将一个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二等分。
(3)讲解如何将一个不规则图形二等分,并强调方法。
3. 随堂练习(1)发放二等分教具,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将规则图形二等分。
(2)发放彩纸,让学生尝试将不规则图形二等分。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图形,还有什么可以二等分?六、板书设计1. 二等分的概念2. 二等分的方法(1)规则图形的二等分(2)不规则图形的二等分七、作业设计(1)一个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3)一个不规则图形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等分的概念和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二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2. 例题讲解中不规则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3.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操作体验。
4. 作业设计中图形的选择和答案的提供。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关键环节。
《二等分》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3篇〕篇1:大班数学教案:学习“二等分” 一、活动目的:1、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比拟和判断才能。
2、感知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知道局部小于整体,整体大于局部。
二、活动准备:苹果、绳子、各种图形的纸假设干、剪刀、吸管、杯中的水、假设干图形、笔等三、活动过程1、回忆故事《两纸笨狗熊》的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假如让你给狗熊分面包,你会怎么把面包分得一样大?2、幼儿操作,等分正方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方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分好了还要想方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
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正方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图形相比,得出结论:局部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局部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局部,整体3、探究操作〔1〕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他的经历〔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
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
还有一个分法假如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假设干种二等分的结果。
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4〕其它材料操作:绳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杯子中的水〔2〕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4、讨论理解:组织幼儿讨论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四、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图形,让幼儿探究等分后不一样形状的方法,探究数量守恒的道理。
篇2:大班数学教案:学习“二等分” 一、设计意图:随着年龄的进步,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展等分就有可操作性。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数的概念》,详细内容为二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等分的含义,能够识别并描述二等分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二等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等分的具体运用。
教学重点:二等分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等分教具(如苹果、蛋糕等),剪刀,彩纸。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苹果,提问:“如何将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新课导入(1)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将苹果切成两半,解释二等分的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验二等分的过程。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蛋糕,提问:“如何将这个蛋糕二等分?”(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找出哪些图形可以二等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5. 小组活动(1)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二等分任务,如将一张白纸二等分。
(2)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成功经验。
(1)教师提问:“二等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板书设计1. 二等分的概念2. 二等分的应用3. 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个可以二等分的图形,并将其二等分。
2. 答案:学生画的图形可以二等分,且二等分结果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二等分的概念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寻找二等分的例子,如分享食物、分配任务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和教具的选择。
《二等分》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平面几何图形》,详细内容为《二等分》。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二等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等分的概念,知道二等分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能运用二等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二等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幼儿能够运用二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剪刀、彩纸、胶棒、直尺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果图片、剪刀、彩纸、胶棒、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苹果,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将苹果切成两半,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切成两半?怎样切才能使两半苹果一样大?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二等分的概念,通过水果图片进行讲解。
如:将一个橙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半个橙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水果图片,让幼儿动手操作,将水果图片二等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二等分任务。
如:将一张彩纸平均分成两份,要求两份大小完全相同。
六、板书设计1. 《二等分》2. 内容:等分的概念二等分的方法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二等分任务,如:将一个香蕉平均分成两份。
2. 答案:将香蕉横着切成两半,保证两半香蕉大小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二等分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更多关于等分的内容,如:三等分、四等分等。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二等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二等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二等分的概念,掌握二等分的方法,能够运用二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等分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二等分的方法将物品分成相等的部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二等分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二等分操作。
难点:理解二等分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二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蛋糕、水果、纸牌等物品。
学具: each child brings their own folder, scissors, glue, and paper.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蛋糕,提问:“如果我们想把这个蛋糕分成两份一样大的部分,应该怎么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二等分的概念,并进行演示,如何将蛋糕、水果等物品分成相等的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二等分的原理。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将教具中的物品进行二等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例题,如将一张纸牌二等分,或将水果二等分给同学。
引导学生运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运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等分概念:将物品分成相等的部分方法:切割、折叠等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牌尝试进行二等分,并将结果画在作业本上。
答案:将纸牌沿中线剪开,得到两份相等的纸牌。
2. 请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进行二等分?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二等分》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二等分》(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二等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二等分》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材料: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分(PPT)。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天线宝宝)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分成两块一样大呢?(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分。
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
(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分,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二等分》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概念,知道如何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二等分的概念2.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的方法3.二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这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吃,应该怎么分呢?”(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2.二等分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纸片,讲解二等分的概念,即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2)教师示范如何将正方形纸片二等分,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
3.动手操作(1)教师分发正方形纸片,指导幼儿动手尝试二等分。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鼓励幼儿独立完成。
4.检验成果(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二等分成果,并让其他幼儿评价是否正确。
5.二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饼干、蛋糕、糖果等,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进行二等分。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并讲解二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教师提问:“你们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二等分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二等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检查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生活实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兴趣浓厚,但部分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还需加强指导。
4.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说:“小朋友们,今天小熊请客,但它只有一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好朋友吃,我们应该怎么分呢?”(2)孩子们可能会说“一人一半”,教师引导:“对,就是要平均分,每个人得到的一样多。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彩教案《二等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二等分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二等分的概念,能将物品平均分成两份。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的意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饼干、纸张、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个幼儿一套水果、饼干等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份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把这个水果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应该怎么分呢?”2.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二等分的概念,即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的大小和数量相等。
(2)教师示范如何将水果、饼干等物品二等分。
3.实践操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水果、饼干等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将物品二等分,并观察每份的大小和数量是否相等。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4.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2)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
(2)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强调二等分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纸张,引导幼儿将纸张二等分,并剪下来。
(2)教师出示胶水,引导幼儿将剪下的纸张粘贴在另一张纸上,形成一幅作品。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二等分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操作经验,提高了合作意识。
5.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二等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二等分的概念,学会将一个图形或物品二等分,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二等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创造二等分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并能够将一个图形或物品二等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二等分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等分教具(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剪刀、胶带、直尺。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二等分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将教具二等分,并给予鼓励。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圆形为例,讲解二等分的方法,并演示操作。
(2)通过幻灯片展示其他图形的二等分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彩纸,让幼儿自己尝试二等分一个图形。
(2)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二等分的方法。
4. 小组合作(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二等分任务。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并标注“二等分”。
2. 在旁边列出二等分的关键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尝试用彩纸剪出一个二等分的图形,并贴在作业本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二等分的概念,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活动,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
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愿意参与讨论活动,探索不同材
料的二等分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分别在两
块黑板上布置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及它们的大盘子。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彩色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饮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4、人手一套工具:两个小盘子、两个小量杯、纸条、线、尺、餐刀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小熊宝宝,另外一
个是小熊贝贝,这一天熊妈妈买了一些各种口味的饼干,小熊宝宝和
小熊贝贝吵着要吃到每种口味的饼干,这可难住了熊妈妈,怎么办呢?
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长方形1、请幼儿尝试将长方形分成一样大
的两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长方形的饼干
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好吗?2、幼儿尝试操作,将长方形二等分,教
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
提问(1)师: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
出来的两份是一样大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操作边提问:原来长
方形的饼干和现在分出来的一份饼干,谁大谁小?(2)小结:像这
样把一件东西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
一样大的。
而且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4、师:
现在我们把二等分后的饼干分别送给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吧!(幼儿
把分好的饼干分别放进宝宝和贝贝的大盘子)三、第二次尝试:二等
分正方形、圆形、椭圆形1、熊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饼干要
分给宝宝和贝贝,你们愿意再来帮熊妈妈分一分吗?记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宝宝和贝贝会不高兴的。
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二等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