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前顶自卸车液压件标准化手册20130401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37
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维修手册摘要:本手册旨在为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的维修工作提供指导。
转向液压系统在保证装载机安全操控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手册将介绍转向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并提供维修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引言2. 转向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2.1 液压转向泵2.2 液压转向缸2.3 液压油箱2.4 液压管路和连接件3. 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3.1 液压转向泵工作不正常3.2 液压转向缸漏油3.3 液压管路漏油或破裂3.4 液压油箱污染4. 维修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1 关闭装载机发动机并放掉液压系统内的压力4.2 拆卸液压转向泵4.3 拆卸和更换液压转向缸4.4 清洗液压油箱并更换液压油4.5 检查和更换液压管路和连接件4.6 测试修复后的转向液压系统5. 结论1. 引言装载机作为一种重型机械设备,在各种工程和建筑工作中广泛应用。
转向液压系统作为装载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决定了装载机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本手册旨在为装载机维修工作提供指导,特别是对转向液压系统的故障排除和维修。
2. 转向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液压系统通常包括液压转向泵、液压转向缸、液压油箱以及液压管路和连接件。
2.1 液压转向泵液压转向泵是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的动力源,负责提供压力油液。
液压转向泵通常由齿轮泵或柱塞泵构成。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检查液压转向泵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
2.2 液压转向缸液压转向缸是转向液压系统的执行部件,通过接受液压系统提供的压力油液来帮助转向。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检查液压转向缸的密封性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
2.3 液压油箱液压油箱是存储液压油液的容器,同时也承担过滤沉淀杂质和冷却液压油液的作用。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定期清洗液压油箱,并更换污染严重的液压油液。
2.4 液压管路和连接件液压管路和连接件负责将液压油液从液压转向泵传输到液压转向缸,并保证系统的密封性。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检查液压管路和连接件的密封性,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东风华神自卸车使用手册
1.踩下离合器踏板。
2.挂上低速档(如果是陕汽8档箱,挂1到4档;是10档箱,挂1到5档:是重汽变速箱,不需挂档)。
3.同时按下取力器开关和空当分离开关(有些车型只有其中的一个开关,按一个即可)。
4.座位左下侧的举升开关向上搬至举升位置。
5.缓慢松开离合器踏板,大箱就会自动举升了
6.起顶完毕之后,踏下离合器踏板,摘至空挡位置,关闭取力器开关,松开离合器踏板。
7.此时,若想落顶,就直接把座位左下侧的举升开关向下搬至落顶位置即可。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的申请,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将申请申报国家发改委,计划项目编号:2006-8,同意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起草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
2、主要工作过程2006年6月接到标准的制定通知后,标准起草人收集国外和国内的相关标准及本行业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了标准的整体框架,于2007年10月完成初稿,经过初步讨论,于2007年11月完成征求意见稿,于2007年12 月发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并在其挂靠单位汉阳汽车研究所和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网站向全行业公开征求意见。
3、标准制定的目的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投入的基础设施力度加大,带动大批民营企业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批生产企业投入自卸汽车的改装行业,特别是在前顶自卸汽车的理念引入到国内,对自卸汽车的市场推广更加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自卸汽车的核心部分是提供动力和控制自卸汽车装卸工作的液压系统,为了使自卸汽车向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自卸汽车的载重量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下,制定自卸汽车的液压系统标准来规范自卸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合理引导市场是很有必要的。
4、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4.1 使制定的标准能与欧洲先进的自卸汽车液压系统同步,使我国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满足我国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开发、设计、生产和试验的需要,推动我国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迅速发展;4.2 本标准的制定,其格式按照GB/T1.1-2000的规定,其内容根据国内外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试验手段和条件而制定的。
5、标准内容的说明5.1 液压元件的确定按照自卸汽车的工作特点,结合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总体要求,确定了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必须的工作液压元件,以保证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安全正常高效地运行。
自卸车液压的正确使用流程1. 背景介绍自卸车是一种常用于运输建筑材料、矿石和其他散装物料的车辆。
其具备卸料功能,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卸料箱实现卸料操作。
正确使用液压系统对于提高自卸车的工作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卸车液压的正确使用流程。
2. 自卸车液压的正确使用流程以下是自卸车液压的正确使用流程:1.检查液压油液:在操作自卸车之前,需检查液压油液的状态。
确保油液充足且没有污染物。
2.清洁操作区域:在操作自卸车之前,应清洁操作区域,确保操作平台没有杂物和碎石,以免对液压系统造成损坏。
3.启动车辆:先启动自卸车的发动机,并让其运行几分钟,以确保液压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4.卸料箱位置调整:根据需要卸料的位置,调整卸料箱的位置。
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卸料箱的倾斜角度和旋转方向。
5.液压系统操作:使用液压系统操作卸料箱进行卸料操作。
液压系统中通常包括液压泵、液压油缸和控制阀等部件。
a.打开液压泵:将液压泵打开,使液压油流进入液压系统。
b.控制液压油缸:通过控制阀调整液压油缸的活塞位置,使卸料箱达到合适的倾斜角度并进行卸料。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控制阀的工作压力和油液流量。
c.控制卸料速度:在卸料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卸料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卸料不均匀。
d.卸料完成:当卸料完成后,关闭液压泵和控制阀,停止液压系统的工作。
6.检查液压系统:卸料完成后,应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漏油或其他损坏。
7.液压油液更换:定期更换液压油液,以保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3.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自卸车液压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严禁把头、胳膊或手伸入运转液压系统的活动部位。
•避免超负荷操作:在使用液压系统时,应避免超出其额定工作范围,以免造成损坏。
•定期维护:定期对液压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如更换液压油液、检查密封件和紧固件等。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液压系统,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1 引言自卸汽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
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按底盘承载能力可分为轻卡系列自卸、中吨系列自卸和大吨位系列自卸;按驱动形式可分单桥自卸、双桥自卸、前四后八自卸、前四后十等不同系列车型;按卸载液压举升机构不同可分为单顶自卸和双顶自卸。
随着生产的发展,货物运输的合理化和装卸机械化的要求,对特种汽车,尤其是自卸汽车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
由于自卸汽车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卸货机械化的优点,运输的时间大为缩短,并节省了劳动力。
设计发展自卸汽车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自卸汽车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给工业、建筑等行业无疑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加强对自卸汽车的研制和推广,对于实现工业机械化、现代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卸汽车又称为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它的特点是其车厢可以倾斜一个角度,使车厢内的货物自动卸出。
车厢的倾斜动作是由液压倾卸机构完成的。
液压油泵通常使用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器驱动。
自卸汽车的种类方法较多。
一般按下述方法分类:按车厢的翻倾方式可分为后翻式自卸汽车(车厢向后方翻倾)、侧翻式自卸汽车(车厢向两侧翻倾)以及三翻式自卸汽车(车厢可向后亦可向两侧翻倾)三种。
按底盘承载能力可分为轻卡系列自卸、中吨系列自卸和大吨位系列自卸。
按驱动形式可分单桥自卸、双桥自卸、前四后八自卸、前四后十等不同系列车型。
按使用用途可分为矿用自卸汽车,建筑用自卸汽车,农用自卸汽车以及专用自卸汽车(由于所运输的货物与一般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比重不同,要求特制专用车厢)。
按自卸汽车的传动系可分为机械传动自卸汽车,电传动自卸汽车以及静液压传动自卸汽车三种。
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自卸汽车通常与铲式装载机或皮带运输机配套使用,实现全部运输机械化。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液压传动式自卸汽车。
自卸车使用说明书讲解一、自卸车的基本结构自卸汽车主要由底盘、液压倾卸机构、车厢、副车架和附件构成。
其中:液压倾卸机构包括齿轮泵、举升阀、管路、举升机构、限位机构等,车厢包括前板、侧板、底板、尾门和尾门开关机构(厢式),副车架是由纵梁、横梁、举升转轴和与主车架的连接装置等焊接而成,附件有安全撑杆、限位装置和平衡支架等。
整车的外型见图1-1、图2-2图1-1开式(矿斗形)自卸车外型结构图1、底盘2、油箱总成3、被胎架总成4、液压举升倾卸机构5、齿轮泵安装总成6、开式车厢总成7、副车架总成8、挡泥板总成9、尾灯安装总成图1-2厢式自卸车外型机构图1、底盘2、油箱总成3、备胎架总成4、液压举升倾卸机构5、齿轮泵安装总成6、厢式车厢总成7、副车架总成8、挡泥板总成9、尾灯安装总成10、卡锁总成(尾门开关机构)图1-3沙罐车外形机构图1、底盘2、油箱总成3、备胎架总成4、液压举升倾卸机构5、齿轮泵安装总成6、侧防护栏7、副车架总成8、沙罐车车厢总成9、挡泥板总成10、后保险杠总成(一)气控液压倾卸机构1、概述液压倾卸机构主要由气控操纵阀、取力器、齿轮泵传动轴、齿轮泵、气控举升阀、液压缸、油压油箱、液压管路、限位阀等部件构成。
发动机的动力由变速器上的取力器输出、经传动轴驱动齿轮泵,液压油经齿轮泵压入液压缸,从而推动液压缸活塞举升车厢。
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液压缸活塞会不断上升,当液压系统限位回油时,活塞不再继续上升,此时车厢即处于最大举升角度状态。
其工作原理见图1、图2。
2、液压倾卸机构的主要部件2.1取力器图1 液压举升系统工作示意图图2 气控液压举升机构工作原理图图3 沙罐车气控液压举升机构工作原理图取力器是汽车动力输出装置,可将汽车发动机的部分功率取出,由变速器输出动力,通过传动轴将力传给齿轮泵。
不同的底盘采用的取力器型号不同,请参照相应车型的整车《使用说明书》。
2.2 齿轮泵齿轮泵采用的是中高压齿轮泵,是液压举升系统的动力机构,它将取力器传来的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力动能。
目录1 安装油缸 (2)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 (2)1.2 安装油缸支撑梁 (3)1.2.1油缸支撑梁的要求 (3)1.2.2安装油缸支撑梁 (3)1.3 安装底盘支架 (3)1.4 油缸与底盘支架的连接 (4)1.4.1 吊装油缸 (4)1.4.2安全事项 (4)1.5 油缸与厢体的连接 (4)2.齿轮泵安装 (5)2.1 齿轮泵安装示意图 (5)2.2 油泵管路连接示意图 (5)3 安装液压油箱及附件 (6)3.1 安装油箱 (6)3.2 安装油箱附件 (6)3.3安装空气滤清器和回油滤清器 (6)4 安装举升阀 (7)4.1 举升阀连接 (7)5 气控阀安装 (8)5.1 气控阀的连接 (8)5.2 气控阀安装的注意事项 (8)6 限位阀安装 (9)6.1 固定方式 (9)6.2 安装方式: (9)6.2.1 限位阀安装在油缸上 (9)6.2.2 限位阀安装在支架上 (10)6.3 限位阀的连接 (10)6.4 限位阀调节步骤 (10)7 油管和接头的安装 (11)7.1高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7.2 低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7.3 管接头 (12)8 最终检查 (12)9 油缸喷漆 (12)10整车液压系统检测及调试 (12)10.1 检查液压系统 (12)10.2 测试液压系统 (13)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安装1 安装油缸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油缸的安装位置取决于实际应用条件或车辆的安全和额定载荷。
● 油缸的应用要求(举升能力和举升角度)取决于车辆的轴荷分配和厢体的外形(如后悬、厢体长度、厢体高度、旋转点等)。
● 车辆的轴荷分配取决于当地法规或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参数。
● 额定举升重量=厢体容积(长×宽×高)×货物比重+厢体自重+5%超载重量。
● 其他可能影响安装位置的因素如图1所示:①驾驶室间隙——确保油缸与驾驶室间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驾驶室的翻转、举升过程中厢体的运动及安装区域内可接触到其它部件。
目录1 安装油缸 (2)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 (2)1.2 安装油缸支撑梁 (3)1.2.1油缸支撑梁的要求 (3)1.2.2安装油缸支撑梁 (3)1.3 安装底盘支架 (3)1.4 油缸与底盘支架的连接 (4)1.4.1 吊装油缸 (4)1.4.2安全事项 (4)1.5 油缸与厢体的连接 (4)2.齿轮泵安装 (5)2.1 齿轮泵安装示意图 (5)2.2 油泵管路连接示意图 (5)3 安装液压油箱及附件 (6)3.1 安装油箱 (6)3.2 安装油箱附件 (6)3.3安装空气滤清器和回油滤清器 (6)4 安装举升阀 (7)4.1 举升阀连接 (7)5 气控阀安装 (8)5.1 气控阀的连接 (8)5.2 气控阀安装的注意事项 (8)6 限位阀安装 (9)6.1 固定方式 (9)6.2 安装方式: (9)6.2.1 限位阀安装在油缸上 (9)6.2.2 限位阀安装在支架上 (10)6.3 限位阀的连接 (10)6.4 限位阀调节步骤 (10)7 油管和接头的安装 (11)7.1高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7.2 低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7.3 管接头 (12)8 最终检查 (12)9 油缸喷漆 (12)10整车液压系统检测及调试 (12)10.1 检查液压系统 (12)10.2 测试液压系统 (13)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安装1 安装油缸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油缸的安装位置取决于实际应用条件或车辆的安全和额定载荷。
● 油缸的应用要求(举升能力和举升角度)取决于车辆的轴荷分配和厢体的外形(如后悬、厢体长度、厢体高度、旋转点等)。
● 车辆的轴荷分配取决于当地法规或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参数。
● 额定举升重量=厢体容积(长×宽×高)×货物比重+厢体自重+5%超载重量。
● 其他可能影响安装位置的因素如图1所示:①驾驶室间隙——确保油缸与驾驶室间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驾驶室的翻转、举升过程中厢体的运动及安装区域内可接触到其它部件。
自卸车液压系统安装手册目录1 安装油缸 (2)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 (2)1.2 安装油缸支撑梁 (3)1.2.1油缸支撑梁的要求 (3)1.2.2安装油缸支撑梁 (3)1.3 安装底盘支架 (3)1.4 油缸与底盘支架的连接 (4)1.4.1 吊装油缸 (4)1.4.2安全事项 (4)1.5 油缸与厢体的连接 (4)2.齿轮泵安装 (5)2.1 齿轮泵安装示意图 (5)2.2 油泵管路连接示意图 (5)3 安装液压油箱及附件 (6)3.1 安装油箱 (6)3.2 安装油箱附件 (6)3.3安装空气滤清器和回油滤清器 (6)4 安装举升阀 (7)4.1 举升阀连接 (7)5 气控阀安装 (8)5.1 气控阀的连接 (8)5.2 气控阀安装的注意事项 (8)6 限位阀安装 (9)6.1 固定方式 (9)6.2 安装方式: (9)6.2.1 限位阀安装在油缸上 (9)6.2.2 限位阀安装在支架上 (10)6.3 限位阀的连接 (10)6.4 限位阀调节步骤 (10)7 油管和接头的安装 (11)7.1高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7.2 低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7.3 管接头 (12)8 最终检查 (12)9 油缸喷漆 (12)10整车液压系统检测及调试 (12)10.1 检查液压系统 (12)10.2 测试液压系统 (13)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安装1 安装油缸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油缸的安装位置取决于实际应用条件或车辆的安全和额定载荷。
● 油缸的应用要求(举升能力和举升角度)取决于车辆的轴荷分配和厢体的外形(如后悬、厢体长度、厢体高度、旋转点等)。
● 车辆的轴荷分配取决于当地法规或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参数。
● 额定举升重量=厢体容积(长×宽×高)×货物比重+厢体自重+5%超载重量。
● 其他可能影响安装位置的因素如图1所示:①驾驶室间隙——确保油缸与驾驶室间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驾驶室的翻转、举升过程中厢体的运动及安装区域内可接触到其它部件。
Q/DFL东风前顶自卸车液压件标准化手册(试行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发布Q/DFLCD XXXX-2012前言本标准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开发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商品开发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商品开发部车型开发三室。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晶、唐全丰、徐洪波、杜红雷、张祖明、闫伟伟、王民等。
I东风前顶自卸车液压件标准化手册1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规范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委改自卸车上装产品的液压件的设计、制造、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 222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223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825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条件QC/T 460 自卸汽车液压油缸技术条件JB/T 10205 液压油缸QCT 461 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JB/T 7041 液压齿轮泵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GB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与尺寸QC/T 29104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EQY-2 东风载货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QC/T 572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3 液压油缸的技术要求及主要规格3.1 相关术语:额定压力:能连续使用的最高压力。
泄油:从液压元件中的通道(或管道),向油箱或集流器等返回的油液或这种油液返回现象。
漏油:从正常状态下应该密封的部位流出来的少量油液。
油口,连接口:元件上传导流体的通道的开口处。
TG缸的闭合尺寸:指油缸压缩到极限位置时,上下支耳的中心距。
TG缸的最小安装尺寸:指油缸安装时,不会对油缸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最小上下支耳的中心距。
233.2技术要求。
3.2.1 液压油缸的型号命名规则3.2.1.1级数代号表示液压油缸的伸出级数,用一位阿拉伯数字1、2、3……表示,1级可省略不写。
3.2.1.2液压油缸的类别代号液压油缸的类别代号用两位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液压油缸的类别代号见表1。
表1液压油缸的类别代号3.2.1.3压力等级代号压力等级代号用一位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单位为MPa ,压力等级代号见表2。
3.2.1.4缸径活塞缸缸径指缸的内径,柱塞缸缸径指柱塞直径,套筒缸缸径指伸出第一级套筒直径,单位为mm 。
3.2.1.5 行程行程指油缸完全伸出后的总行程,单位为mm 。
3.2.1.6连接和安装方式代号连接和安装方式代号由两位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第一位字母表示上部安装方式,第二个字母表示下部安装方式,具体代号见表3。
表3液压油缸连接和安装方式代号3.2.1.7厂商代号厂商代号由两位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具体代号见附录H。
3.2.1.8序列号序列号由1、2、3、4…A、B、C…依次使用。
注:厂商代号、序列号为订货用代号。
3.2.2 液压油缸的技术要求3.2.2.1液压油缸装配3.2.2.1.1液压油缸元件须经质量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装配使用,不得使用有缺陷及超过有效使用期限的密封件。
3.2.2.1.2液压油缸元件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不应带有任何杂物(如铁屑、毛刺、纤维状杂质等)。
3.2.2.1.3装配后应保证液压油缸运动自如,所有对外连接螺纹、油口边缘等无损伤。
3.2.2.1.4液压油缸所有外露油口应用堵塞封口。
3.2.2.1.5液压油缸上顶轴须采用自锁螺母。
3.2.2.2清洁度要求3.2.2.2.1所有零部件从制造到安装过程的清洁度指标值应满足表4的规定。
3.2.2.2.2液压油缸内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应符合QC/T 29104的规定。
3.2.2.3液压油缸焊接质量应符合JB/T 5943的规定。
43.2.2.4液压油缸表面镀层应符合QC/T 625的规定。
3.2.2.5当使用内置缓冲器时,液压油缸末端挡块的设计应考虑负载减速的影响。
3.2.2.6行程长度公差液压油缸的行程长度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3.2.2.7油漆液压油缸外露非加工表面应按EQY-2中QC-4中的规定涂漆,颜色为海狼兰或黑色。
3.2.2.8液压油缸应能在-40℃~7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
3.2.2.9密封及泄漏要求3.2.2.9.1密封件的耐温范围须达到:-40℃~110℃。
3.2.2.9.2液压油缸在进行耐压试验时,不得产生松动、永久变形、零件损坏和外渗漏等异常现象;3.2.2.9.3液压油缸在耐压性能试验后,应不得出现脱节、失效现象;3.2.2.9.4在进行外渗漏试验时,结合面出不得有外渗漏现象;3.2.2.9.5在进行内渗漏试验及耐压试验时,液压油缸不得有外渗漏现象;3.2.2.10限位阀固定支架布置在油口下方120mm处;3.2.2.11油缸上下支座必须设置滑脂嘴。
3.3液压油缸的试验及检验。
3.3.1 液压油缸的试验方法3.3.1.1试验条件3.3.1.1.1油温:a)进行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中的耐久试验时,进入被试液压油缸的油液温度为15℃~55℃。
b)进行型式试验时,进入被试液压油缸的油温为50℃±5℃。
3.3.1.1.2粘度:在液压油温度为50℃时,其运动粘度为17×10-6m2/S~43×10-6m2/S。
3.3.1.1.3过滤精度:液压油的过滤精度不得低于25μm。
3.3.1.1.4试验用仪器、仪表精度:5试验用仪器、仪表精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出厂试验时不得低于C级测量精度,型式试验时不得低于B级测量精度。
3.3.1.2试运转试验调整试验系统压力,使被试液压油缸在无负载工况下起动,并全行程往复运动数次,完全排除液压油缸内的空气。
3.3.1.3启动压力试验试运转后,液压油缸在无负载工况下,调整溢流阀,使液压系统逐步升压至液压油缸平稳运动为止,用压力表测量液压油缸启动时的压力值,应符合表7、表8的规定。
3.3.1.4耐压试验耐压试验按表9的规定进行。
63.3.1.5漏油试验3.3.1.5.1外渗漏试验3.3.1.5.1.1检测条件检测前将被检液压油缸擦净,由于某部位不能一次擦净,运转5次后允许再次擦净。
3.3.1.5.1.2检测方法3.3.1.5.1.2.1固定密封处和外壳等部位,检测时用吸湿纸擦净,若吸湿纸上有油的痕迹视为渗油。
3.3.1.5.1..2.2在动密封部位下放白纸,在进行外渗漏、内泄露、耐压试验时,在纸上有油的则为漏油。
3.3.1.5.1.2.3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使用容器收集动密封处渗漏的油,测量其数量。
3.3.1.5.1.3液压油缸在额定压力工况下,全行程往复运动(型式检验时20次,出厂检验时3次以上),检查外渗漏量。
3.3.1.5.1.4在进行内泄漏、耐压和耐久试验时,检查外渗漏情况。
3.3.1.5.2内泄漏试验:在额定压力下,使液压油缸的活塞固定在靠近行程起始端或末端的位置处,保压30s,测量其内泄漏量。
3.3.1.6全行程试验使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柱塞或套筒分别停留在始端和最大行程终端的位置,测量其全行程长度。
3.3.1.7缓冲效果试验将被试液压油缸工作腔的缓冲阀全部松开,调节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50%,以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当运行至缓冲阀全部关闭时,试验缓冲效果。
73.3.1.8限位效果试验在额定压力下,液压油缸以50mm/s~70mm/s的速度伸出,当液压油缸自动停止时,测量其行程长度。
3.3.1.9负载效率试验将测力仪安装在液压油缸的伸出端上,使液压油缸工作腔的压力,由零压力逐渐升高至额定压力,从中至少取4点实际输出力,计算各点的负载效率,并绘制出液压油缸的负载效率曲线。
负载效率按式3-1计算,负载效率曲线如图3-1所示。
η=W/pA×100% (3-1) 式中:η——负载效率;W——实际输出力,N;P——活塞运动时油压力,Pa;A——活塞或柱塞的有效面积,m2。
图3-1液压油缸的负载效率3.3.1.10可靠性试验3.3.1.10.1 在额定压力下,液压油缸能全行程往复运动5万次或全行程往复移动50km。
液压油缸全行程往复运动1万次或全行程往复移动l0km之前,不得有外渗漏,此后每往复运动100次或全行程往复移动l00m,对于活塞杆、柱塞及套简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液压油缸,外渗漏量应小于或等于0.1mL;对于活塞杆及套简直径大于50mm的液压油缸,外渗漏量应小于或等于0.002 dmL(d——直径,mm)。
注:多级套筒式单作用液压油缸,直径d为最终一级柱塞直径和各级套筒外径之和的平均值。
3.3.1.10.2按3.3.1.10.1的规定进行试验,一次连续运转4h以上,试验中不得调整液压油缸的各部位。
出现异常现象,试验中止。
3.3.2 液压油缸的检验液压油缸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其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项目见表11所示。
83.3.2.1出厂检验每台产品在出厂前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3.3.2.2型式检验3.3.2.2.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当液压油缸的设计、工艺或材料有较大改变而影响到产品主要性能时;c)出厂检验和以前所进行的型式检验结果有重大差异时;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f)对批量生产的液压油缸每五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3.3.2.2.2型式检验的液压油缸为3台,其中1台做全项目检验,其余只做性能检验。
检验中有不合格项目时,对此项目应以加倍的数量进行复检。
如仍有不合格项目时,则该液压油缸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3.3.2.3有特殊订货要求的液压油缸,其试验条件与规则由设计、制造及需方单位共同制定。
3.3.2.4液压油缸出厂检验项目分必检和抽检两类,抽样方法按GB/T 2828.1的规定。
3.3.2.5用户有权按出厂检验项目和要求对液压油缸进行复检,但不得拆卸检查,复检方法按GB/T 2828.1的规定。
3.4产品标牌、使用说明书。
3.4.1产品标牌液压油缸出厂必须有产品标牌,液压油缸产品标牌应标明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型号、生产编号;b)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安装距、轴头直径、执行技术标准、额定压力;9c)出厂日期;d)售后服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