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内容摘要:剖宫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助产方法。
其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加上产妇对手术的恐惧、对胎儿的担心、对自身恢复的担忧及术后的不适增加了产妇的痛苦,通过我科199例剖宫产妇实施有效的术前沟通及准备,加强术中的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导尿管护理、切口疼痛护理及婴儿喂养指导等系列护理确保了剖宫产产妇母子平安,依期顺利康复出院的关键。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人们卫生知识的提高,剖宫产的适应症增大,剖宫产率也急剧上升,我院剖宫产率已接近50%,部分乡镇医院剖宫产率已接近80%。
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我院加强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有效的减轻了产妇的不适和痛苦,保证了母婴早日康复出院,现将我院199例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收集我科分娩产妇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有产妇402例,其中剖宫产199例,剖宫产率达49.50%,年龄在19岁~40岁之间,平均年龄30岁,初产妇150人,经产妇49人,其中足月产130例,过期产41例,早产19例;其中双胞胎5例,巨大儿86例,低体重儿30例,手术时间最短28分钟,最长140分钟,麻醉方式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二、护理方法1.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1.1孕妇准备要保持愉快、平静的心情,避免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休闲读物和其他孕妇进行交流来放松精神,也可和准爸爸一起重温孕期的每个美好瞬间。
注意多休息,术前一日晚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术前至少四小时不要再饮水、进食。
做好腹部、外阴清洁,脐窝较深者提前进行清洁。
1.2护士准备(1)术前宣教及准备嘱待产妇禁食、禁饮4-6小时,备皮:用剃毛刀刮去腹部、腰部、会阴部及大腿上1/3等处毛发,并用温水擦洗;将发卡、活动假牙、隐形眼镜、首饰等取下,交家属妥善保管孕妇分娩后要转至产后病房或病室,家属需提前将个人物品整理好,以备转床,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术期护理的疗效。
方法:9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均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围术期综合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产妇在剖宫产后拔管后排尿时间、排便时间及泌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在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术后的康复。
标签: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随着麻醉技术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剖宫产在治疗难产、妊娠并发症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疗效,并且大大降低了母婴的死亡率,保证了母婴的安全。
虽然剖宫产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仍有一定的风险性,做好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并发症,促进产妇的机体恢复。
笔者在临床中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产妇的康复,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科进行剖宫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21~39岁,平均(28.94±3.17)岁,孕周38.4~41.6周,平均(39.98±0.52)周。
研究组45例,年龄20~38岁,平均(28.63±3.08)岁,孕周38.0~41.3周,平均(40.05±0.62)周。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相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产妇均进行剖宫产生产,对照组产妇在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应用综合护理,具体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1.3护理方法1.3.1术前准备入院后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并协助完善术前的相关检查;指导患者学会床上进行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时出现排便的困难;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备皮区域从大腿上三分之一处直到腹部,清理区域内所有的毛发;对于贫血较重的患者,术前做好交叉配血,做好备血、输血准备。
1.3.2心理护理产妇入院后进入了一个较为陌生的环境,再加上将要进行剖宫产,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
278例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对278例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共55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剖宫产患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下床时间,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在产科中最为常用和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便是剖宫产,它是处理高危妊娠患者的最佳手术模式[1]。
可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患者的人数逐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同时所伴发的并发症也在不断增加,对剖宫产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胎儿以及产妇的生命安全[2]。
我院对278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共55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6±3.2)岁,143例初产妇,135例经产妇;观察组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9.3±4.1)岁,141例初产妇,137例经产妇。
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其中包括:1.2.1术前:从患者入院即日起,护理人员为需要手术的患者以及家属介绍剖宫产的意义和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情绪,用最好的状态接受剖宫产,同时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对胎儿的监护,尽量缩短产妇等待时间。
初次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初次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为初产妇提供最优质护理,保障产妇的快速康复。
方法回顾性分析来2014年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80名初产妇行剖宫产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初次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应用于2015年来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6名初产妇。
结果 206例初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
其中出现产后出血5例,血栓性静脉炎4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100%。
通过对产妇的随访反馈,产妇术后恢复良好,而且母乳喂养率达到96.1%。
结论对初次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全方位总结,可以为初产妇提供最优质护理,提高产妇的手术效果,保障产妇的快速康复,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初产妇;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剖宫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又称剖腹产,手术过程中将产妇的腹部以及子宫切开,便于新生儿的分娩。
通常情况下,剖腹产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避免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对新生儿以及产妇自身造成身体危害以及生命威胁。
对产妇进行腹部切口的剖宫产会对产妇的生理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1],特别是初产妇。
所以,有必要总结初次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为初产妇提供最优质护理,保障产妇的快速康复。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来2014年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80名初产妇行剖宫产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初次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应用于2015年来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6名初产妇。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来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6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206名产妇均在硬膜外联合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25.7±5.2岁;其中胎头与骨盆腔不对称22 例、胎儿窘迫27 例、产程迟滞32 例、胎位不正38 例、羊水过少11 例、前置胎盘12例、胎膜早破 20 例、双胞胎10例、妊娠合并症 12 例;巨大儿 12 例、骨盆狭窄10 例,1.2护理方法1.2.1术前做好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初产妇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而产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2]。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观察数据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由责任护士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和医疗方面的耐心说明和讲解,准确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观察两组产妇的在术前术中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结果结果比较发现,实验组产妇术前术中配合良好,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迅速,实验组手术顺利进行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术后平均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了7.4±2.5天。
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科学的护理,术后恢复快,损伤小、有利于产妇及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11-02子宫下段剖宫产是一种处理产科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的常见手术,多见于妊娠合并心脏病、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分娩方式等,此时采取剖宫产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母亲的伤害,缩短胎儿娩出时间,但手术易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威胁母婴的安全,因此围手术期护理与术中的配合及护理就成为了手术成功的关键[1]。
本组研究通过对9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术后护理情况数据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对象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产妇,平均年龄25.2±1.6岁,20岁以下患者2例,21-30岁患者68例,30岁以上患者20例。
其中早产12例,足月产76例,过期产2例,初产82例;其中包括妊娠合并心脏病12例、胎位异常38例、头盆不称21例、胎儿宫内窘迫分娩方式8例,脐带绕颈11例,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0-3分4例,4-7分7例,8-10分79例。
浅谈二次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总结二次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工行择期二次剖宫产术125例,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总结护理结局。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
结论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标签:二次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孕产妇母婴安全的重视和剖宫产适应证的放宽,临床剖宫产率高居不下,又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单独二孩及紧接着的全面二孩政策,由此造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进行剖宫产术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1]。
二次剖宫产术,是疤痕子宫再次怀孕的手术,风险大于第一次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异常困难,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指对接收手术的产妇进行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麻醉恢复期的看护,目的是保证产妇手术的安全进行,并给与产妇心理上的支持,给产妇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解除产妇心理上的顾虑,重点加强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出血的预防等一些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院2015年125例二次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25例二次剖宫产孕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31岁,产次2~3次,产妇情况:贫血、羊水过多或过少、前置胎盘、双胎、胎膜早破、臀位、胎窘等。
手术方式:在椎管内麻醉下经腹切开子宫下段(或原子宫的疤痕处)手术,无并发症发生。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目前第一次剖宫产后再怀孕的产妇越来越多,从安全角度考虑,产科医师多建议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剖宫产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常见方式,尤其是再次手术对产妇来说,风险较第一次大的多,所以术前访视时应对手术进行风险评估,保证手术的安全,手术给产妇带来的心理反应可影响手术的效果,特别是影响术后的恢复,因而心理护理是个相当重要的环节[1]。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
方法:对我院175例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对其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175例剖宫产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生命体征正常,均未出现并发症,满意度为100%。
结论: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快术后康复,增加满意度。
标签:手术室护士;剖宫产;围手术;护理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涨趋势[1]。
剖宫产对产妇来说属于应激源,术前会出现显著的心理应激反应[2]。
故手术室护士应准确判断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特点,方能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进行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
现笔者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175例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行剖宫产患者175例,年龄21~34岁,平均28.4±1.2岁,初产妇159例,经产妇16例,所有患者均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
其中为小学文化水平90例,中学65例,高中10例,大学10例。
1.2 方法1.2.1术前护理术前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访视工作,熟悉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访视时要保持和蔼的态度。
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向患者耐心讲解剖宫产的术前注意事项,其目的性、安全性、必要性及术中与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介绍相关麻醉方法、手术配合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剖宫产是在充分麻醉与无痛下完成的,耐心回答患者的提出的问题,介绍医院的先进医疗设备与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使患者多了解手术的相关事件,加大信心,由于心理因素对手术有较大影响,故尽量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取之信任与配合,使其顺利完成手术。
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术后可采用镇痛泵。
1.2.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认真做好查对工作。
多与患者交流,陪伴其身边,给予温暖,尽量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93-01近年来,选择剖宫产作为生产方式的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成为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受到了广大产妇及其家人的好评。
总结如下:1 术前认真做好健康教育选择剖宫产的产妇,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对术后疼痛的害怕以及胎儿安危的担心,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和紧张。
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全面仔细地了解孕妇的病情、家庭情况、个人信仰、对手术的要求等,有针对性的向孕妇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简要介绍手术室环境,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告知剖宫产的安全性,使孕妇大致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过程和预后、麻醉方式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并说明手术全程都有医护人员的陪伴和监护,帮助其消除不确定性,赢得孕妇的信任,从而消除孕妇不必要的猜疑、忧虑和恐惧。
与产妇交流时,做到专心,回答询问时认真耐心,加强对产妇的鼓励,努力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
2 术后做好常规护理产妇术后,护士应为她们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舒适的体位,尽量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
同时做好以下常规护理工作。
补液:由于产妇在围产期内消耗大,进食少,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肺栓塞,因此术后三天内要遵医嘱坚持足量补液,纠正脱水状态。
输液中葡萄糖、抗生素,可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阴道出血:剖宫产者子宫出血较多,应勤查看阴道出血量,如量过大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保护伤口:嘱咐产妇在咳嗽、呕吐时应压好伤口两侧皮肤,防止缝线断裂。
及时排尿:导尿管拔出后3-4小时应及时排尿,卧床解不出者应去厕所。
再不行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及早活动:术后及早锻炼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肠粘连及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做些上下肢肌肉收放、提肛等动作练习,术后第二天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
妇产科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产妇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良好的护理有益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妇产科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别于其它的护理,更加需要优质的护理,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妇产科护理经验,总结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提出指导性倡议,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妇产科剖宫产护理
1008-1879(2012)12-0301-02
妇产科剖宫产术应用逐年上升,它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成活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1],是解决难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手术方式包括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体剖宫产术、腹膜外剖宫产术。
目前临床常采用子宫下段破宫产术。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减少手术并发症、推动产妇身体快速恢复。
我们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妇产科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引导。
产妇在分娩前多心理紧张、甚至恐惧,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首先要产妇熟悉产房的环境,消除其陌生感,有助于产妇情绪稳定。
然后,针对不同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介绍医护人员信息,告知产妇整个产程中都有专业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保障母婴的安全。
另外,要缓解孕产妇的家属的顾虑,让他们鼓励产妇以一个愉快的心态接受手术。
1.2 术前准备。
剖宫产前充分准备,检测生命体征,常规检验血、尿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型、感染系列等,手术当日禁食,留置尿管,对会阴部及腹部皮肤严格消毒,常规备皮,留置导尿管,存在妊娠并发症者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并记录胎心变化,彩色多普勒超检查胎儿的宫内情况并详细记录。
2 术中护理
产妇放置于合适的体位,注意保暖,术中长期受压部位垫软垫。
保持手术室室温适宜,宜在24~27℃,湿度40~60%为宜。
医护人员熟练操作手术步骤,密切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关心产妇,握其手臂,缓解产妇心理的紧张。
新生儿娩出前准备好氧气、抢救车及药品,术中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减少手术出血量。
新生儿出头后清理口鼻粘液,防治吸入,随后娩出胎儿身。
断脐、擦净皮肤后放于保温台上,注意保持胎儿保暖及呼吸道通畅。
胎儿包好后立刻告之产妇胎儿性别、出生时间,并抱于产妇看,告知胎儿情况,嘱产妇放松。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剖宫产术后应去枕平卧位6h,后可改为半卧位,术后第三天可做起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防止肠粘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录出入量,注意腹部切口情况、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保证产妇安静休息,以利于术后恢复。
为患者讲解术后母婴应注意的理由,询问是否有其它护理要求。
3.2 切口与导管护理。
术后增加巡视频次,注意观察有无渗血、肿胀及感
染,对不能耐受切口疼痛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泵等镇痛,手术切口常规换药,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对切口感染者及时拆线引流,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注意导尿管通畅及清洁,观察记录尿液颜色。
拔除导尿管后嘱产妇多饮水,推动排尿。
3.3 饮食及哺乳护理。
术后6h内禁止饮食,过后可给少量予流质饮食,由少量及易消化的饮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食物应富有营养,以高蛋白、多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为主,保证足够热量和水份,推动刀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鼓励提倡尽早母乳喂养,增加母婴之间的接触,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及喂养注意事项。
观察产妇乳头及乳汁情况,嘱每次哺乳前清洁乳头。
注意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大小便情况及脐部有无红肿等情况。
3.4 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术后不适等可使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增强,给产妇带来的紧张,甚至产后抑郁症等。
护士经常与产妇交流,给予细致的护理及心理的关心,增加与产妇交流,缓解其紧张状态。
嘱产妇带婴儿于产后6周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出院后鼓励产妇活动,指导其做床上做产后的保健操,以利于恶露排出和身体恢复。
嘱产妇产后42天内绝对禁止同房,6周后注意避孕。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做好新生儿接种工作。
4 体会
4.1 做好细致护理。
要提供优质的护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细致。
为增加交流,我们增加了巡视的频次,及时倾听产妇及其家属的心声,定期询问住院产妇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都要注重细节,例如,术前放置导尿管时护人员动作要尽可能的轻柔,以防止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剖宫产术中可以紧握产妇的手,缓解她们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术后密切关注产妇手术切口及婴儿情况等。
我们尽量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注重护理的每个细节,做到规范化、灵活性、系统化的护理流程。
从言语交流到技能操作,都严格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责任心,将每一位患者看做自己的亲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护理质量。
4.2 重视产妇心理护理。
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忧郁等心理状态,与患者的生理、职业、工作、年龄、学历等有关系,手术畏惧及剖宫产术后的疼痛也会影响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产妇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环境,拉近了我们与产妇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吴红芳.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40-141上一页 1 2
到产妇心理。
其次,产妇的心理处于应激增强的状态[3],很小理由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心理理由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婴儿哺乳。
现代医学护理模式强调人的整体性,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正确妇产科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掌握产妇心理,结合现代护理学模式,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
良好的心理可加强医疗效果,稳定产妇的不良情绪,可推动顺利分娩,顺利哺乳,确保母婴健康。
我们通过提高护理人员道德素质、营造温馨病房环境、加强医患沟通等措施稳定产妇情绪,收到满意效果。
4.3 提倡人性化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转变,我们护理人员更加关注自身服务需求的满足情况。
“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理念贯穿整个护理过程,把整体护理与人性化的护理结合在一起。
剖宫产围手术期更加需要优质的服务,为保
障产妇手术前后心情的放松愉悦,我们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热情与产妇及其家属交谈、耐心细致的询问、主动帮助她们解决各种理由、亲切温暖的相送。
要求整个护理团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技能熟练度,提高语言沟通技巧。
同时,改善产房、病房环境,制作各类精美的宣传教育手册,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拉近了我们与产妇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吴红芳.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