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固点测定

凝固点测定

凝固点测定
凝固点测定

SWC-LG 凝固点实验装置

使用说明书

一、简介

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凝固点。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溶液逐渐冷却成过冷溶液,然后使溶液凝固。当固体生成时,放出的凝固热使固体温度回升,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不再变化,本装置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进行凝固点的测定,根据广大用户的使用要求,特此开发出一体式设计,将冰点仪、温度温差仪、磁力搅拌器等集成一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磁力搅拌器无级调速,既可手动又可自动搅拌。

2、不锈钢保暖筒,坚固耐用,筒体固定,便于操作,安全性能可靠。

3、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显示清晰直观。

4、可选配RS-232C串行口,配备凝固点实验软件,可方便地与电脑连接,测量、观察与绘制图形。

二、技术条件

2、使用条件

电源:~220V±10%,50Hz

环境:温度-5℃~50℃,湿度≤85%

无腐蚀性气体的场合

三、面板示意图

(一)前面板示意图

(1)机箱(2)电源开关(3)磁力搅拌器调速旋钮(4)测量与保持状态的转换(5)温差清零键

(6)锁定键(7)定时设置按键(8)状态指示灯

(9)温差显示窗口(10)定时显示窗口(11)温度显示窗口(12)凝固点测定管(13)冰浴槽(保温筒)(14)手动搅拌器(15)温度传感器(16)手动搅拌器(冰浴槽)(17)空气套管(18)搅拌磁珠(19)磁力搅拌器

(二)后面板示意图

(1)电源插座:与市电~220V连接。

(2)保险丝:0.5A。

(3)串行口:计算机接口。(可选配)

(4)传感器插座:将传感器的插头插入此插座。

四、使用方法

(一)开箱检查

1、查整机与备件是否齐全。

2、检查传感器探头的编号和仪表出厂编号应一致。

(二)操作步骤

1、将传感器插头插入后面板上的传感器接口(槽口对准)。

2、将~220V电源接入后面板上的电源接座。

3、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温度显示窗口显示初始状态(实时温度),温差显示窗口显示以20℃为基温的温差值。如

4、将传感器放入冰槽(13)中,并在冰浴槽(13)中放入碎冰、自来水和食盐,将冰浴槽温度调至使其低于蒸馏水凝固点温度2℃~3℃,将空气套管(17)插入冰浴槽内。同时按下“锁定”键,锁定基温选择量程。

5、用移液管吸取25毫升蒸馏水放入洗净、烘干的凝固点测定管(12)中,同时,放入小磁珠,将温度传感器(15)插入橡胶塞中,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凝固点测定管(12),要塞紧。注意传感器(15)应插入与凝固点测定管(12)管壁平行的中央位置,插入深度以温度传感器顶端离凝固点测定管的底部5mm为佳。

6、将凝固点测定管(12)直接插入冰槽(13)中,观察温度温差仪的温差显示窗口显示值,直至温差显示窗口显示示值稳定不变,此即为纯溶剂蒸馏水初测凝固点。

7、取出凝固点测定管(12),用掌心握住加热,待凝固点测定管(12)内结冰完全熔化后,将凝固点测定管(12)直接插入冰浴槽中,缓慢搅拌,当蒸馏水温度降至高于初测凝固点温度0.7℃时,迅速将凝固点测定管(12)取出,擦干插入空气套管(17)中,即时记下温差值,(如与电脑连接,此时点击开始绘图)调节调速旋钮缓慢搅拌使温度均匀下降,间隔15秒记下温差示值。当温度低于初测凝固点时,及时调整调速旋钮(3)加速搅拌,使固体析出,温度开始上升时,调整调速旋钮(3)继续缓慢搅拌。直至温差回升到不再变化,持续60秒,此时显示示值即为蒸馏水(纯溶剂)的凝固点。

8、重复7步骤再做两次。

9、溶液凝固点的测定——蔗糖水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做完纯溶剂蒸馏水凝固点测定后,取出凝固点测定管(12),使管中冰完全熔化后,放入已称量的1克蔗糖片,待其蔗糖片完全溶解后,重复6步骤,先初测溶液的凝固点。再重复7步骤,做三次。

10、如欲绘图、自动记录数据,实验前只需将配备的数据线将RS-232C串行口与电脑连接即可。

11、数据处理,根据实验中所得数据计算凝固点降低值△T f。并计算蔗糖的分子量。

注意:手工记录数据时,可通过增、减键设置定时时间,记录数据。

12、待实验结束后,关掉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

五、维护及注意事项

1、为防止过冷超过0.5℃,当温度低于粗测凝固点温度时,必须及时调整调速旋钮,加快搅拌速度,以控制过冷程度。

2、实验的环境气氛和溶剂、溶质的纯度都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

3、冰浴槽温度应不低于溶液凝固点3℃为佳。一般控制在低于2℃~3℃。本装置除可用自动搅拌外,同时配置手动搅拌器。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传感器和仪表必须配套使用(传感器探头编号与仪表的出厂编号应一致),以保证检测的准确度,否则,温度检测准确度将有所下降。

熔点测定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熔点测定 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混合熔点测定法——鉴定熔点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试样是否为同一物质? 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当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研碎迅速,填装结实,2~3mm为宜) 2.毛细管安装在温度计精确位置、再固定 3.加热升温测定、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加热升温速度:开始时可快些~5℃/min 将近熔点15℃时,1~2℃/min 接近熔点时0.2~0.3℃/min 每个样品至少填装两支毛细管,平行测定两次。 操作要点和说明 影响毛细管法测熔点的主要因素及措施有: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封口一端发生弯曲和封口端壁太厚,所以在毛细管封口时,一端在火焰上加热时要尽量让毛细管接近垂直方向,火焰温度不宜太高,最好用酒精灯,断断续续地加热,封口要圆滑,以不漏气为原则。 2、样品一定要干燥,并要研成细粉末,往毛细管内装样品时,一定要反复冲撞夯实,管外样品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3、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缚在温度计旁,并使装样部分和温度计水银球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同时要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b形管两侧管中心部位。 4、升温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当温度将要接近该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更不能快。一般情况是,开始升温时速度可稍快些(5℃/min)但接近该样品熔点时,升温速度要慢(1-2℃/min),对未知物熔点的测定,第一次可快速升温,测定化合物的大概熔点。 5、熔点温度范围(熔程、熔点、熔距)的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时,样品开始萎缩(蹋落)并非熔化开始的指示信号,实际的熔化开始于能看到第一滴液体时,记下此时的温度,到所有晶体完全消失呈透明液体时再记下这时的温度,这两个温度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6、熔点的测定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装新样品。进行第二次测定时,要等浴温冷至其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 7、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加热介质)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溶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注释: (1)管壁太厚样品受热不均匀,熔点测不准,熔点数据易偏高,熔程大。

实验一(二)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二) 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和熟悉显微熔点测定仪的操作步骤; 2、使学生学会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物质的熔点; 3、使学生了解测定物质熔点的意义。 二、实验的装置图 三、实验内容: 1、按照装置:如右图正确安装实验装置仪 器。 2、校正仪器:先用熔点标准药品进行测 量标定(操作参照具体的测量步骤)。求出修正 值(修正值=标准药品的熔点标准值-该药品的熔点测量值),作为测量时的修正值依据。 3、操作步骤: (1)将热台的电源线接入调压测温仪后侧的输出端,并将温度计插入热台孔,将调压测温仪的电源线与AC220V电源相连。 (2)取两片盖玻片,用蘸有乙醚(或乙醚与酒精混合液)的脱脂棉擦拭干净。晾干后,取适量待测物品(不大于0.1mg)放在一片载玻片上并使药品分布薄而均匀,盖上另一片载玻片,轻轻压实,然后放置在热台中心,然后盖上隔热玻璃。 (3)松开显微镜的升降手轮,参与显微镜的工作距离(88mm或33mm),上下调整显微镜,直到从目镜中能看到熔点热台中央的待测物品轮廓时锁紧该手轮;然后调节调焦手轮,直到能清晰地看到待测物品的像为止。 (4)打开调压测温仪的电源开关。根据被测熔点品的温度值,控制调温手钮1或2(它们表示:1 升温电压宽量调整,2 升温电压窄量调整,其电压变化可参与电压表的显示),以期达到在测物质熔点过程中,前段升温迅速、中断升温渐慢,后段升问平缓。具体方法如下:先将两调温手钮顺时针调到最大位置,使热台快速升温。当温度接近待测物体熔点温度以下40℃左右时(中段),将调温手钮逆时针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升温速度减慢。在被测物熔点值以下10℃左右时(后段),调整调温手钮控制升温速度约每分钟1℃左右。(注意:尤其是后段升温的控制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在待测物熔点值以下10℃左右,一定要将升温速度控制在大约每分钟1℃。经过反复调整手钮1或2,方便的无级调整会让用户很快掌握,运用自如。) (5)观察被测物品的熔化过程,记录初熔和全熔时的温度值,用镊子取下隔热玻璃和盖玻片,即完成一次测试。如需重复测试,只需将散热器放在热台上,电压调为零或切断电源,使温度降至熔点值以下40℃即可。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物理化学实验 系别: 专业班号: 组别:第二大组 实验日期:2015年4月3日 姓名: 学号: 交报告日期:2015年4月10日 同组者: 实验名称: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的 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相对分子量。 2.掌握步冷曲线法测定液体凝固点的方法。 3.掌握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析出固态纯溶剂)、沸点升高(溶质不挥发)和渗透压的数值,仅与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故称这些性质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固体物质和它的液体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加一溶质于纯溶剂中,其溶液的凝固点必然较纯溶剂的凝固点低,其降低的数值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对于在溶液中不离解、不缔合的溶质的稀溶液有如下关系式: 0T T T kc ?=-= ① 式中:0T —纯溶剂的凝固点; T —浓度为C 的溶液的凝固点; k —比例常数。 如果C 以质量摩尔浓度(B m :每千克溶剂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k 则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今以f K 表示这个常数,于是①示可改写为: 0f B T T T K m ?=-= ② 若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和溶剂()A W 配制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1000B B B A W M m W = ? ③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果已知溶剂的f K 值,则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即可按下式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01000f B B A K W M T T W = ? - ④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它的液相和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若将纯溶剂逐步冷却,其冷却曲 线如图1中Ⅰ的曲线图形。但实际过程中往往发生过冷现象,即在过冷时开始析出固体后,温度才回升到稳定的平衡温度,当液体全部凝固后,温度再逐渐下降,其冷却曲线呈现如图1中Ⅱ的形状。 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的液相与溶剂的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若将溶液逐步冷却,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不同,见图9中Ⅲ、Ⅳ。由于部分溶剂凝固而析出,使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剩余溶液与溶剂固相的平衡温度也逐渐下降。本实验所要测定的是浓度已知的溶液的凝固点。因此,所析出的溶剂固相的量不能太多,否则要影响原溶液的浓度。如稍有过冷现象如图9中Ⅳ所示,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无显著影响;如过冷严重,则冷却曲线如图9中Ⅴ所示,测得之凝固点将偏低,影响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必须设法控制适当的过冷程度,一般可控制寒剂的温度、搅拌速度等方法来达到。 由于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大,因此温度的测量需要用较精密的仪器,在本实验中采用精密温差测量仪。 做好本实验的关键:一个是控制搅拌速度,每次测量时的搅拌条件和速度尽量一致。二是寒剂的温度,过高则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准凝固点,一般要求较溶剂的凝固点低3~4℃,因此本实验中采用冰—水混合物作冰浴。 图1冷却曲线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 科目:光电子学(一) 开课班级:物三乙 报告题目:光的偏振 指导老师:郭艷光教授姓名:陈麒生 学号:8522016 缴交日期:88.06.10

目录 一、简介光的偏振 1 二、简介偏振片 4 三、从反射和折射获得偏振光 4 四、从散射获得偏振光6 五、双折射7 六、晶体的研究11 七、人为双折射现象12 八、旋光性12 九、结论13 附注14 参考书目14

一、 简介光的偏振: 就先前对光的认识而言,光是具有二相性的,从整体上来看,波的性质较为显著,但从细微的角度来看,粒子性则显得较为重要。 一般光源含有大量的发光原子或分子,他们所发出的光的振动方向彼此毫不相关。但由于发光原子和分子的数量相当庞大,因而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与任何一个振动方向相联系的原子或分子数目基本上是相等的。换言之,这样的光源在一切可振动方向上的光振动机率是相等的。从能量的角度上来看,光振动平面内任何方向上都具有相同的能量,或者说光振动的功率密度都相同,这种振动方向漫无规律的光波就是自然光。 由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到目前为止我们仅考虑在固定平面上的电场矢量;而此电场矢量所在之平面也称为电场振动平面;而此时在固定平面振动传播之光波称为偏振光。若光波的波矢量总是沿着一条直线作反覆振动,则称为线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ed light)。线偏振光的振动面是固定的平面,故也称为平面偏振光。 若线偏振光与自然光相掺杂,则为部分偏振光(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这时发出沿线偏振方向光振动的原子或分子比发出沿其他方向光振动的原子或分子要多,因而这个方向光振动的功率密度比其他方向的光振动的功率密度要大。通常用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P 来量度线偏振的程度,仿照可见度的定义,偏振度定义为 m M m M I I I I P +-= 式中I M 和I m 是部分偏振光在两个特殊方向上的功率密度,分别对应于最大和最小的功率密度。若P=1,是线偏振光;P=0是自然光;而P<1是部分偏振光。 与一切振动相同,光振动也可分解成两个方向相垂直的振动。自然光中的每一个光振动都可分解成这两个互相垂直的光振动。由于自然光中各方向上的光振动都相等,因而他们在这二方向上的分振动之和也相等,即自然光可用功率密度相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个线偏振光来表示。且每个线偏振光的功率密度都是自然光功率密度的一半,而且这两个线偏振光之间无周相联系。 以下我们就几种不同的偏振光分别来加以讨论: (一) 线性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ation): 若考虑两同频率垂直光波,其电场如下: :兩向量之相對相角差 εε+-=-=j )wt kz cos(B E i )wt kz cos(A E Y X

部分偏振光的表示方法

部分偏振光的表示方法 王晓,石顺祥,马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摘要随着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光的偏振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是一种横波,其偏振态大致分为:完全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和自然光。文中介绍了完全偏振光的几种表示方法,给出了几种部分偏振光的描述方法。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关键词偏振态;完全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中图分类号TP2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820(2009)06-078-03 SeveralRepresentations of State ofPolarization ofLight WangXiao, Shi Shunxiang, Ma Lin (School ofTechnicalPhysics, XidianUniversity, Xi an 710071, China) Abstract Along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an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hedemands on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light are higher and higher·Light is a transversewave, whose polarization state is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kinds: complete polarized light,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and natural ligh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everal expressive ways of complete polarized light and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and elaborat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m· Keywords state ofpolarization; complete polarized light;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用于传感器的特殊光纤发展尤为迅速。比如,用光纤制成的角速度传感器———光纤陀螺,主要用于飞机、船舶、坦克等的导航,利用法拉第效应制成的光纤磁传感器和偏振型光纤电压、电流传感器等[1]。这些特殊用途的光纤都对光的偏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光的偏振态可以分为3类:完全偏振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非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非偏振光也叫自然光。对于完全偏振光的描述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对于部分偏振光的数学描述却很少。文中介绍了完全偏振光的表示方法,并给出了几种部分偏振光的描述方法。 1完全偏振光的描述 光学中的偏振态,是用其电场矢量端点的轨迹来描述的。两个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沿同一方 向传播的线偏振光的合成可以得到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可以看作是椭圆偏振光的特例。 1·1电矢分量方法 1·1·1用振幅比和位相差表示 沿z方向传播的平面单色波,光矢量E在xy平面上, x分量和y分量的轨迹方程为 Ex=Axcos(ωt+δs) Ey=Aycos(ωt+δy)(1) 其中Ax、Ay为振幅,δx、δy为初相位。设振幅比角为α,位相差为δ,即 tanα=Ay/Axδ=δy-δx(-π≤δ≤π) (2) 得到光矢量末端的轨迹方程为 式(3)为一椭圆方程,如图1所示。根据位相差δ,可以确定所描述的光的偏振态。当δ=0或

八大浪费定义

八大浪费是定义工厂在JIT生产方式中的,其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 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所讲的工厂的浪费归纳为八大种,分别是:不良、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简称为八大浪费。 2具体表现 1.不良、修理的浪费 所谓不良、修理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工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 额外的修复、鉴别、追加检查的损失;有时需要降价处理产品,或者由于耽误出货而导致工厂信誉的下降。 2.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加工精度过高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工时。 3.动作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运的浪费 从JIT的角度来看,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而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属于浪费。搬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动作浪费,由此而带来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后果。 国内目前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搬运是必要的,不是浪费。因此,很多人对搬运浪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消灭它。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传送带或机器搬运的方式来减少人工搬运,这种做法是花大钱来减少工人体力的消耗,实际上并没有排除搬运本身的浪费。 5.库存的浪费 按照过去的管理理念,人们认为库存虽然是不好的东西,但却是必要的。JIT的观点认为,库存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如图1-1,由于库存很多,将故障、不良品、缺勤、点点停、计划有误、调整时间过长、品质不一致、能力不平衡等问题全部掩盖住了。 例如,有些企业生产线出现故障,造成停机、停线,但由于有库存而不至于断货,这样就将故障造成停机、停线的问题掩盖住了,耽误了故障的排除。如果降低库存,就能将上述问题彻底暴露于水平面,进而能够逐步地解决这些库存浪费.。 6.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制造过多或过早,提前用掉了生产费用,不但没有好处,还隐藏了由于等待所带来的浪费,失去了持续改善的机会。有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比较强大,为了不浪费生产能力而不中断生产,增加了在制品,使得制品周期变短、空间变大,还增加了搬运、堆积的浪费。此外,制造过多或过早,会带来庞大的库存量,利息负担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贬值的风险。 7.等待的浪费 由于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事可做的等待,被称为等待的浪费。生产线上不同品种之间的切换,如果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势必造成等待的浪费;每天的工作量变动幅度过大,有时很忙,有时造成人员、设备闲置不用;上游的工序出现问题,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此外,生产线劳逸不均等现象的存在,也是造成等待浪费重要原因。

凝固点测定方法的评述

凝固点测定方法的评述 【摘要】物质的凝固点是其重要的理化参数,其值是物质或是石油产品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征,因此准确地测量物质的凝固点对产品的品质及生产工艺的控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石油产品不具有一定的凝点,测定时须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进行。本文在介绍石油产品凝点及低温流动性能的基础上对溶剂溶液的凝固点测定方法及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标准方法GB/T510测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凝固点测定低温流动性 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液体会逐渐变成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压强有关。在对物质和产品的纯度进行考查时,物质的凝固点是物质的重要理化参数,其值是物质或产品纯度的重要指征。石油产品的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将盛于试管内的试溶冷却并倾斜45度经过一分钟后油面不再移动的最高温度。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可以较好地了解其低温使用性能,对石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1 石油产品凝点及相关理论 1.1 石油产品凝点 石油产品的凝点代表着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通常情况下均匀的单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凝点,而由于石油是多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不同的烃类有不同的凝点,因此,石油产品并不具有一定的凝点,其所谓的凝点也只是代表某一点的温度,并不代表石油产品的低温流动特定,而只能作为判断其低温流动性的依据。 1.2 低温流动性能 石油产品的低温流动性能是指油品在低温使用时,维持正常流动顺利输送的能力,是评定柴油、润滑油等产品质量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润滑油应当具有连续、稳定的黏度,在高温时有足够的黏度保持完整的润滑油膜,在低温条件下则有较小的黏度和较好的低温流动性,从而机油能够快速达到润滑部位,减小机械的摩擦。 油品在低温时失去流动性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含蜡较少的油品在温度降低时,黏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快速增加,而当黏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形成粘稠的物质失去流动性。另一种是由于溶解在油品内的石蜡发生结晶而造成的,油品冷却时,其中所溶解的石蜡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结晶,如果温度持续下降,就会生成大量的蜡晶,形成网状骨架将液态的石油包裹在其中,使油品丧失流动性。

偏振光简述

偏振光简述 一、引言 偏振光(polarized light),光学名词。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而振动方向和光波前进方向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光的振动面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的,叫做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 二、定义 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光波是电磁波,因此,光波的传播方向就是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光波中的电振动矢量E和磁振动矢量H都与传播速度v垂直,因此光波是横波,它具有偏振性。具有偏振性的光则称为偏振光。 三、检测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借助于实验装置进行检测,P1、P2是两块同样的偏振片。通过一片偏振片p1直接观察自然光(如灯光或阳光),透过偏振片的光 偏振光原理 虽然变成了偏振光,但由于人的眼睛没有辨别偏振光的能力,故无法察觉。如果我们把偏振片P1的方位固定,而把偏振片P2缓慢地

转动,就可发现透射光的强度随着P2转动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而且每转过90°就会重复出现发光强度从最大逐渐减弱到最暗;继续转动P2则光强又从接近于零逐渐增强到最大。由此可知,通过P1的透射光与原来的入射光性质是有所不同的,这说明经P1的透射光的振动对传播方向不具有对称性。 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改变成为具有一定振动方向的光。这是由于偏振片中存在着某种特征性的方向,叫做偏振化方向,偏振片只允许平行于偏振化方向的振动通过,同时过滤掉垂直于该方向振动的光。通过偏振片的透射光,它的振动限制在某一振动方向上,我们把第一个偏振片P1叫做“起偏器”,它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但是人的眼睛不能辨别偏振光。必须依靠第二片偏振片P2去检查。旋转P2,当它的偏振化方向与偏振光的偏振面平行时,偏振光可顺利通过,这时在P2的后面有较亮的光。当P2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光的偏振面垂直时,偏振光不能通过,在P2后面也变暗。第二个偏振片帮助我们辨别出偏振光,因此它也称为“检偏器”。 四、分类 偏振光是指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变,或具有某种规则地变化的光波。按照其性质,偏振光又可分为平面偏振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几种。如果光波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只局限在一确定的平面内,则这种偏振光称为平面偏振光,因为振动的方向在传播过程中为一直线,故又称线偏振光。如果光波 电矢量随时间作有规则地改变,即电矢量末端轨迹在垂直于传播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的测定测定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 日 实验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T f比纯溶剂的凝固点T f*下降,其降低值T f T;T f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T f = K f m

式中,T f为凝固点降低值;m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K f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 特性有关。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W B(g)和溶剂W A(g),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 B为 W B“3 m B10 mol/kg M B W A 3 式中,M B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M B f - 10 g/mol T f W A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 f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 f,即可计 算溶质的相对分子量M B。 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有平衡法和贝克曼法(或步冷曲线法)。本实验采用后者。其基本原 理是将纯溶剂或溶液缓慢匀速冷却,记录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出步冷曲线(温度-时间 曲线),用外推法求得纯溶剂或稀溶液中溶剂的凝固点。 纯溶剂步冷曲线:纯溶剂逐步冷却时,体系温度随时间均匀下降,至牒一温度时有固体 析出,由于结晶放出的凝固热抵消了体系降温时传递给环境的热量,因而保持固液两相平衡, 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在步冷曲线上呈现出一个平台;当全部凝固后,温度又开始下降。从理论上来讲,对于纯溶剂,只要固液两相平衡共存,同时体系温度均匀,那么每次测定的凝固点值应该不变。但实际上由于过冷现象存在,往往每次测定值会有起伏。当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凝固点的测定测定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f T 比纯溶剂的凝固点 *f T 下降,其降低值f f T T T -=?*f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f T ?=m K f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m 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特性有关。 表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g)和溶剂A W (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3A B B B 10W M W m ?= mol/kg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3A f B f B 10W T W K M ??= g/mol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f K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f T ?,即可计

GB510石油产品凝固点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55.5 :536.423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510-83 Petrolum products-detmination of 代替GB 510-77 solidification point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的凝点. 润滑油及深色石油产品在试验条件下冷却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 1 方法概要 测定方法是将试样装在规定的试管中,并冷却到预期的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分钟, 观察液面是(移动. 2 仪器与材料 2.1仪器 2.1.1圆底试管: 高度160±10毫米, 内径直20±1毫米, 在距试管底30毫米的外壁处有一环形标线. 2.1.2圆底的玻璃套管: 高度130±10毫米, 内径40±2毫米. 2.1.3装冷却剂用的广口保温瓶或筒形容器: 高度不少于160毫米, 内径不少于己于人20毫米, 可以用陶瓷、玻璃、木材, 或带有绝缘层的铁片制成. 2.1.4水银温度计:符合GB 514-75《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的规定,供测定凝点高于-35℃的石油产品使用。 2.1.5液体温度计: 符合GB 514-75的规定, 供测定凝点高于-35℃的石油产品使用. 2.1.6任何型式的温度计: 供测量冷却剂温度用. 2.1.7支架: 有能固定套管、冷却剂容器和温度计的装置。 2.1.8水浴。 2.2 材料 2.2.1 冷却剂: 试验温度在0℃用水和冰; 在0~-20℃用盐和碎冰或雪; 在-20℃以下用工业乙醇(溶剂汽油、直馏的低凝点汽油或直馏的低凝点煤油)和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注: 缺乏干冰时, 可以使用液态氮气或液态空气或其他适当的冷却剂, 也可使用半导体致冷器(当用液态空气时应使它通入旋管金属冷却器并注意安全). 3 试剂 3.1无水乙醇: 化学纯 4 准备工作 4.1 制备含有干冰的冷却剂时, 在一个装冷却剂用的容器中注入工业乙醇, 注满到器内深度的2/3处. 然后将细块的干冰放进搅拌着的工业乙醇中, 再根据温度要求下降的程度, 逐渐增加干冰的量. 每次加入干冰的时, 应注意搅拌, 不使工业乙醇外贱或溢出. 冷却剂不再剧烈冒出期体之后, 添加工业乙醇达到必要的高度. 注: 使用容剂汽油制备冷却剂时, 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4.2无水的试样直接按本方法4.3开始试验. 含水的试样试验前需要脱水, 但在产品质量验收试验及仲裁试验时, 只要试验的水分在产品标准允许范围内, 应同样按本方法4.开始试验. 试样的脱水按下述方法进行, 但是对于含水多的试样应先经静置,取其澄清部分来进行脱水. 对于容易流动的试样, 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的粉状硫酸钠或小粒状氧化钙,并在10~15分钟内定期摇荡,静置,用干燥的滤纸滤去澄清部分。 对于粘度大的试样,脱水处理是将试样预热到不高于50℃,经誓言层过滤。食盐层的制备是在漏斗中放入金属网或少许棉花,然后在漏斗上铺以新煅烧的粗食盐结晶。试样含水多时需要经过2~3个漏斗的食盐层过滤。 1

生产制造的八大浪费与消除

生产制造的八大浪费与消除 八大浪费是定义工厂在JIT生产方式中的,其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所讲的工厂的浪费归纳为八大种,分别是:不良、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简称为八大浪费。 1.不良、修理的浪费 所谓不良、修理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工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 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额外的修复、鉴别、追加检查的损失;有时需要降价处理产品,或者由于耽误出货而导致工厂信誉的下降。 2.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加工精度过高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工时。 3.动作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运的浪费 从JIT的角度来看,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而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属于浪费。搬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动作浪费,由此而带来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后果。 国内目前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搬运是必要的,不是浪费。因此,很多人对搬运浪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消灭它。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传送带或机器搬运的方式来减少人工搬运,这种做法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蔗糖的摩尔质量实验报告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蔗糖的摩尔质量 实验报告 院(系) 生化系 年级 10级 专业 化工 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 物化实验 实验日期 2012 年 12月 13 日 实验地点 3栋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水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蔗糖的摩尔质量 2?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并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3?掌握精密数字温度(温差)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理想稀薄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就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即对一定量的某溶剂,其理想稀薄溶液凝固点下降的数值只与所含非挥发性溶质的粒子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特性无关。 当稀溶液凝固析出纯固体溶剂时,则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其降低值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 B A B f B f f f f m m M K b K T T T = =-=?*×10 3 (1) 由此可导出计算溶质摩尔质量M B 的公式: = B M A f B f m T m K ?×10 3 (2) 以上各式中:*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单位K ;m A 、m B 分别为称取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单位g ;K f 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与溶剂性质有关,单位K ·kg ·mol -1;M B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 ·mol -1。

若已知溶剂的K f值,通过实验测得?T f,便可用式(2)求得M B。 通常测定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使其结晶。但是,实际上溶液冷却到凝固点,往往并不析出晶体,这是因为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这就是所谓过冷现象。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此固液两相共存的温度,即为溶液的凝固点。 溶剂和溶液的冷却曲线如图所示。 从相律看,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同。对纯溶剂,固-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其形状如图1(1)所示。对溶液,固-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此时应按图1(2)所示方法加以校正。 本实验通过测定纯溶剂与溶液的温度与冷却时间的关系数据,绘制冷却曲线,从而得到两者的凝固点之差?T f,进而计算待测物的摩尔质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冰点仪、SWC--ⅡD温度温差仪、天平、移液管、软件

偏振

一、什么是偏振光 光是一定波段范围的电磁波,是由与传播方向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交替转换的振动形成的。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只是电磁波中的一个很小的波长范围,即400纳米到700纳米左右,这个范围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是垂直的,我们称之为横波。横波就必然有一个偏振的问题。由于同光学发展历史有关的原因,人们常把磁矢量的方向叫做偏振方向,并把磁矢量的传播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叫做偏振面。 自然光:虽然光从本质上来说是偏振的,但是自然界的大多数情况下,光表现出非偏振的。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自然光(如太阳光,灯光)是由许多光波串组成的。这些光波串中每一串都是偏振的,但是它们的偏振方向是随机的,不断变化着的。在我们的观察时间段里平均后,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没有优势。这就是自然光,也叫非偏振光。 线偏振光:让自然光通过一个起偏振器件后,只有一个方向的偏振光能够通过这个器件,我们就得到了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是确定的。 部分偏振光:如果线偏振光中混有一部分自然光,也就是说,这种光包含着各种方向的偏振光,而在某一方向的上体现出偏振的优势。这就是部分偏振光。 园偏振光:这种光的偏振方向是有规律的旋转着的。而光矢量在旋转过程中的强度是保持一定的。也就是光矢量是沿着一个园旋转的。这就是园偏振光。在我们的观察时间段中平均后,园偏振光看上去是与自然光一样的。但是园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而自然光的偏振方向变化是随机的,没有规律的。 椭园偏振光:这种光的偏振方向也是在规律的旋转着的,但是它的光矢量在旋转过程中强度也在变化。也就是光矢量是沿着一个椭园旋转的。椭园偏振光在观察时间段里平均后的结果与部分偏振光相似。但是与部分偏振光不同,它的偏振方向以及光矢量的大小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材料 凝固点地测定测定

华 南 师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f T 比纯溶剂的凝固点 *f T 下降,其降低值f f T T T -=?*f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f T ?=m K f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m 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特性有关。 表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g)和溶剂A W (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3A B B B 10W M W m ?= mol/kg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3A f B f B 10W T W K M ??= g/mol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f K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f T ?,即可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量B M 。 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有平衡法和贝克曼法(或步冷曲线法)。本实验采用后者。其基本原理是将纯溶剂或溶液缓慢匀速冷却,记录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出步冷曲线(温度-时间曲线),用外推法求得纯溶剂或稀溶液中溶剂的凝固点。 纯溶剂步冷曲线:纯溶剂逐步冷却时,体系温度随时间均匀下降,到某一温度时有固体析出,由于结晶放出的凝固热抵消了体系降温时传递给环境的热量,因而保持固液两相平衡,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在步冷曲线上呈现出一个平台;当全部凝固后,温度又开始下降。从理论上来讲,对于纯溶剂,只要固液两相平衡共存,同时体系温度均匀,那么每次测定的凝固点值应该不变。但实际上由于过冷现象存在,往往每次测定值会有起伏。当过冷现象存在时,纯溶剂的步冷曲线如图1-1(1)所示。即先过冷后足够量的晶体产生时,

光的偏振实验预习要求

《光的偏振实验》预习要求 (一)通过认真阅读讲义及查阅相关资料,达到下列目标: 了解光的偏振状态分类及定义 了解晶体双折射原理,掌握棱镜起偏原理 了解马吕斯定律,掌握偏振光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了解半波片及1/4波片的作用,及利用偏振片和波片获得各种偏振光 了解布儒斯特起偏原理,并设计实验测量布儒斯特角 (以上不需写在预习报告中) (二)在预习报告中回答下列预习题: 1. 偏振光的种类,格兰棱镜的起偏原理; 2. 检验线偏振光的原理,如何确定起偏棱镜和检偏棱镜垂直正交? 3. 线偏光经过1/2片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振动面的变化,怎样测量起偏器偏振化方向与1/2片 光轴的夹角?画出相应的原理简图,写出操作过程。 4. 如何校准1/4波片光轴方向?写出详细的操作过程。 5.如何利用1/4片获得圆、椭圆和线偏振光? 6. 画出1/4片转动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现象、光的偏振性质的数据表格,并求出每种偏振态所 对应的偏振度。 7.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测量玻璃堆的折射率,设计实验测定布儒斯特角(入射角为40o—70o,每 隔5记录数据),给出相应的数据表格,给出偏振度公式。 8.画出反射起偏光路简化示意图及摆放注意事项?如何利用你的实验结果求出布儒斯特角? 9. 怎样调节光路共轴,如何获得相对强度较高的光滑检测曲线? (三)预习思考题(不需写在报告上,上课提问) 1.偏振状态分类及定义? 2.光在双折射晶体中传播特点? 3.线偏光的偏振状态检测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4.如何计算起偏棱镜和半波片光轴的夹角? 5.如何产生圆偏光,对圆偏光的检测方法? 6.如何产生椭偏光,对椭偏光的检测方法? 7.反射起偏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非正常的消光现象? 8.本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四)拓展题(选做) 1.如何鉴别圆偏振光和自然光?? 2、如何鉴别椭圆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

工厂中常见的八大浪费

工厂中常见的八大浪费 浪费的定义 在JIT生产方式中,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绝对必须的最少量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所讲的浪费不仅仅是指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还包括所用资源超过“绝对最少”界限的活动。 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在很多尚未实行5S活动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如表1-1所示。为了杜绝工厂中的浪费现象,首先需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推行5S、JIT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 表1-1 未实施5S活动的企业中的浪费 浪费表现危害 成员仪容不整有损企业形象,影响士气,易生危 险,不易识别 设备布置不合理半成品数目大,增加搬运,无效作业 设备保养不当易生故障,增加修理成本,影响品 质 物品随意摆放易混料,寻找费时间,易成呆料 通道不畅作业不畅,易生危险,增加搬运 常见的八大浪费 在工厂中最为常见的浪费主要有八大类,分别是:不良、修理的浪

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下面具体分析各类浪费现象。 1.不良、修理的浪费 所谓不良、修理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工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额外的修复、鉴别、追加检查的损失;有时需要降价处理产品,或者由于耽误出货而导致工厂信誉的下降。 2.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加工精度过高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工时。 3.动作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

凝固点测定实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掌握用贝克曼法测定溶液凝固点降低的方法。 3.能熟练地调节和使用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 4.训练间接误差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理想稀薄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就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即对一定量的某溶剂,其理想稀薄溶液凝固点下降的数值只与所含溶质的粒子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特性无关。 假设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缔合和分解,也不与固态纯溶剂生成固溶体,则由热力学理论出发,可以导出理想稀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T f与溶质质量摩尔浓度b B之间的关系: (1) 或(2) 由此可导出计算溶质摩尔质量M B的公式 (3) 以上几式中,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K; m A、m B——分别为溶剂、溶质的质量kg; K f一一溶剂的凝固点下降常数,K·kg·mol-1 ; M B——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1. 若已知K f,测得?T f,便可用(3)式求得M B。也可由(2)式通过?T f-m B,线性回归以斜率求得M B。 凝固点降低的测定方法有下列几种: 1.平衡法

这是最准确的方法。先测纯溶剂的液体和因体两相平衡的温度,再测溶液与纯溶剂固体两相平衡的温度,同时取一定量平衡时之液相,分析其浓度。 2.Rast法 樟脑的K f值特别大,因此很容易得到较大的?T f,,这样便可用普通温度计测定凝固点降低。 3.贝克曼法〔即过冷法) 本实验即采用此法。 过冷法是将液体逐渐冷却,当液体温度到达或稍低于其凝固点时,由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这就是所谓过冷现象。若此时加以搅拌或加入品种,促使晶核产生,则大量晶体会很快形成,并放出凝固潜热,使系统温度迅速回升。温度上升的最高点即为凝固点。对纯溶剂来说,在定压条件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此时自由度为0,见图4—1(a),待纯溶剂全部凝固后温度才会下降。而溶液的凝固点则不是一个恒定值。若将溶液逐步冷却,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冷却曲线不同,见图4—1(b)。因此测量溶液凝固点时,决不能过冷太多。如过冷很多则应测出冷却曲线,按图4—1(b)所示的方法进行校正。 三、仪器与药品生产厂家南大万和 详见凝固点降低试验装置: JDW-3F精密温差测量仪 FPD-2A凝固点(冰点仪)搅拌装置,凝固点下降专用玻璃,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专用实验软件 凝固点降低试验装置: JDT-4B精密温度温差测量仪(含加接口)FPD-2A凝固点(冰点仪);搅拌装置,凝固点下降专用玻璃,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专用实验软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