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肥肝鹅的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
菌病、结核病检疫,结果均呈阴性。
据观察,短角牛抗病力较强,几年来,除因环境改变由在围栏人工草地放牧饲养改为长期舍饲定位喂养,硬质水泥地面的牛床、运动场过于光滑,导致摔伤肢蹄45头次,造成孕牛早产、死胎5头次。
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如饲草饲料突然改变,质量问题和气候变化等出现少数牛消化道疾病和犊牛下痢外,其他疾病很少发生。
6.2 抗热耐寒性短角牛在我国多分布于黄河以北的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耐寒性好。
此次,我所从云南省引进的短角牛,经过几个酷热夏季观察,表现抗热性能较差。
据测试,在舍内气温27℃时,n=9头,体温39101±0121℃,呼吸平和,采食正常;当舍内气温上升到35℃时,体温上升到40129±0118℃,呼吸加快,1/3牛只口流白沫,食欲下降或不采食呈现不同程度热应激反应;尤其是产犊后的母牛,因产后体质下降及初产犊牛,抗热性特别差,炎热季节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6.3 耐粗性短角牛适于放牧饲养,在产地终年群牧在围栏的人工改良草地,采食优质牧草,自由饮水,逍遥运动和休息。
在我所种牛场,因放牧草地尚未解决,长期采取舍饲、定位饲养,供应的青粗饲料较单一,质量较差,牛群食欲仍旺盛。
采食量大,不选食,吃很饱,长膘快。
据测试,日头均采食桂牧一号象草和玉米秆(含玉米包)、象草青贮饲料占体重10106%,范围8116%~12154%。
7 小结与讨论7.1 四年来的饲养观察表明,美国肉用型短角牛在我所种牛场一般饲养条件下,牛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正常,牛群由引进时的25头,发展到102头,其中推广、出售种、肉牛76头。
表现耐粗饲,采食力强,生长快,性情温驯,易肥好养,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较强,能适应我区气候环境,生存和发展。
7.2 短角牛怕热,对高温适应性较差。
因此,炎热季节,对牛群尤其产后体质下降的母牛及初产的犊牛要特别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7.3 肉用型短角牛适于放牧饲养,以牧为主,这样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肉牛经济效益,又可避免以舍饲为主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NONGCUN XINJISHU /农村新技术畜禽水产·养殖育肥鹅的饲养管理育肥鹅的饲养管理肥鹅的饲养管理主要以氨化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并结合本地实际加喂精饲料。
氨化秸秆或青贮玉米秸秆自由采食,饮水供应充足,从第2天开始逐渐加喂精料,到前期结束时,每天饲喂精料达2千克左右,或混合精料按体重0.8%投给,平均每天约1.5千克。
精料配方为玉米粉45%、麦麸40%、饼类10%、骨粉2%、尿素2%、食盐1%,另外每千克饲料添加2粒鱼肝油。
2.育肥中期。
育肥中期通常为30天左右,饲喂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搭配粗饲料,过渡初期粗精料比例为3∶1,中期为2∶1,后期为1∶1。
每天补充食盐50克/头、维生素A2IU/头。
3.育肥后期。
育肥后期约需45天。
日粮应以精料为主,精料用量占整个日粮总量的70%~80%,并供给高能量、低蛋白饲料,按每100千克体重1.5%~2%喂料,粗精料比例为1∶2至1∶3,适当增加每天饲喂次数,并保证饮水供应充足。
该期饲料配方为玉米面2~3千克、糖渣20~25千克、酒糟15~20千克、青贮秸秆10~15千克、食盐50克、矿物质添加剂20克,早晚各饲喂1次,或用玉米粉56%、棉籽饼10%、麦麸8%、氨化麦秸粉23.5%、生长素1%、食盐1%、碳酸氢钠0.5%,每头每天饲喂6~7千克。
(文章来源:黔农网)青年鹅饲养后期如不留作种用,则要育肥上市。
未经育肥的青年鹅虽然也可以上市,但骨架未达标,胸肌不丰满,屠宰率低,而且肉质较粗,有青草味。
进行短期育肥后,肥度增加,肉质改善,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
育肥鹅饲养管理的关键是充分喂养,快速育肥,限制活动,减少营养消耗。
一、育肥鹅的饲养方法1.放牧育肥。
这是目前广泛使用,也是最为经济的方法,主要利用收割后茬地残留的麦粒或稻谷进行育肥。
育肥鹅的放牧方法与青年鹅相同,但季节性较强,要与农作物收获季节相联系。
例如,春鹅于清明前捉鹅,正好赶上麦收季节;在稻田放牧的要在稻收割前60天捉鹅。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1期鹅肥肝营养丰富,特别是其所含的卵磷脂比正常肥肝高4倍左右。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在法国市场上,由优质鹅肥肝加工成冻肝后,1kg 售价可达200美元。
如果把鹅肥肝加工成肥肝酱,经济效益大约又增加10倍左右。
因为肥肝酱可与鲜鱼籽酱、松茸磨相媲美,称得上是世界三大美味,如同我国的三大美味熊掌、燕窝和鱼翅一样。
由此可见,肥肝酱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知名度都非常高。
法国是鹅肥肝的主要消费与生产国,匈牙利是第二大生产国,世界年贸易量约10000t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掌握好鹅肥肝填饲技术要点,生产出又多又优质的鹅肥肝,是获得更高养殖效益的基础。
1品种农户想要提高鹅肥肝的生产效率,选择优良鹅的品种是基础。
莱茵鹅是原产于德国莱茵州的优良中型肉用品种,辽宁省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
莱茵鹅的突出优点是繁殖力高,母鹅年平均产蛋量为50~60枚,种蛋受精率7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为80%~85%。
莱茵鹅的产肉性能也很好,8周龄重可达4.2kg 左右,肉料比1∶2.73。
莱茵鹅的肥肝性能也很高,填饲15d ,肥肝可达270~400g 。
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豁眼鹅的特点是:繁殖力强、肉质好、抗逆性强且耐粗饲。
因此,在鹅肥肝商品生产中用引进品种莱茵鹅为父本,用本地品种豁眼鹅做为杂交母本,生产出杂交1代可以提高鹅肥肝产品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2预填期饲养填肥鹅达到100日龄时,进入预填期。
在15~20d 内要按照预填期的饲养方法进行管理,并且做好防疫和驱虫工作。
首先,填饲季节在辽宁省朝阳地区要避开7~9月的炎热天气,避免因为填肥鹅的热应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预填期主要是锻炼填肥鹅的消化道,促进个体偏小的填肥鹅发育,缩小差距,提高肥肝整齐度。
最后,填肥鹅饲料的选择原则是饲喂配合饲料,其中玉米占70%左右,豆粕占20%左右,再加上微量元素、维生素、肉骨粉、矿物质等形成配合饲料,日饲喂3次,达到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50g 左右,同时青粗饲料自由采食。
肥肝鹅高效饲养技术文章摘要:鹅肥肝营养丰富,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还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
长期食用鹅肥肝,可滋补强身,提高智力。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鹅肥肝的需求量日趋增多...鹅肥肝营养丰富,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还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
长期食用鹅肥肝,可滋补强身,提高智力。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鹅肥肝的需求量日趋增多。
近年每千克鹅肥肝国内售价为90~100元,出口价达20~25美元,仍供不应求。
实践证明,采用人工强制填肥技术,一只鹅的肥肝可重达0.5~1千克,再加上鹅绒毛和肉的收入,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加之鹅以食草为主,精饲料用量少,因此,积极发展肥肝鹅生产大有“钱图”。
现将肥肝鹅高效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是基础国外可选择的品种主要有叶鲁丝鹅、朗德鹅和匈牙利白鹅等;国内有溆浦鹅、狮头鹅和浙东鹅及其杂交种等。
以体型大、颈粗短、后躯宽大的个体为最佳。
2预备饲养是关键从初生到90日龄左右为预备饲养期。
该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后肥肝鹅的填肥效果。
在这一时期内主要应做好保温育雏和放牧锻炼。
保温育雏阶段要创造适宜的外界环境,喂给全价饲料,促使幼鹅生长发育良好。
放牧锻炼从50~60日龄开始,这时应使其充分采食青绿多汁饲料,尽量扩大食道和食道膨大部,为今后填肥时每次能多填饲料做好准备。
准备填肥时期,由放牧饲养转为舍饲。
这时喂给混合饲料,配方是:50%整玉米,20%玉米碎粒,20%菜籽饼或豆饼,10%肉骨粉,另外加0.5%食盐和0.01%多种维生素,让鹅自由采食。
2周后鹅体开始上膘,即可强制填肥。
3强制填肥是保证3.1开填时期鹅长到4千克左右即可开始填饲。
体重过轻,肥肝合格率低;过重耗料多,成本增加,经济上不划算。
3.2填料配制填肥的饲料以黄玉米为佳,这样生产的肥肝呈纯黄色,商品价值高。
配制方法:先将于玉米倒入锅内,加水至水面超出玉米4~5厘米,烧煮开后再煮5~10分钟,捞起晾干,趁热每千克玉米加食盐10克、植物油20克、禽用多种维生素5克拌匀即可,烧煮要求:开始填饲的第一周内,玉米粒要硬些,填饲最后一周玉米粒要软些。
鹅肥肝生产技术一、鹅肥肝的概述鹅肥肝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美食,被誉为“肝中之王”。
它的独特滋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备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深入探讨鹅肥肝的生产技术,包括鹅肥肝的选种、饲养管理、饲料配方和屠宰加工等方面。
二、鹅肥肝的选种2.1 鹅的品种选择选择适合鹅肥肝生产的品种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鹅品种有白鹅、灰鹅和番鹅等。
其中,白鹅是最常用的品种,因为它们生长快、体型大、肝脏发育好,非常适合生产鹅肥肝。
2.2 鹅苗的选购选购鹅苗时应选择健康、无病无伤的苗鹅。
鹅苗的品质和健康状况对后期的生长和肝脏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要选择与自己养殖场环境和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鹅苗。
三、鹅肥肝的饲养管理3.1 鹅舍的建设鹅舍的建设是鹅肥肝生产的基础。
鹅舍应选择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鹅的生长环境舒适。
鹅舍的设计要合理,根据鹅的数量和生长阶段确定舍内的空间大小和设施设置。
3.2 饲养管理要点1.饲料供应:鹅肥肝生产需要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
饲料的配方要科学合理,根据鹅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
2.饮水管理:鹅对水的需求量较大,要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供水充足。
3.疾病预防:定期对鹅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确保鹅的健康。
4.温度控制: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要保持舍内的温度适宜。
3.3 鹅肥肝的饲养周期鹅肥肝的饲养周期一般为8-12周。
在此期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控制饲料的供应量和营养成分,以促进鹅肝的发育。
四、鹅肥肝的饲料配方4.1 饲料成分鹅肥肝的饲料应包含适量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常用的饲料成分包括玉米、大豆粕、鱼粉、骨粉等。
4.2 饲料配方鹅肥肝的饲料配方要根据鹅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初期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后期则逐渐减少。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鹅肥肝的产量和质量。
4.3 饲料供应管理饲料供应要科学合理,根据鹅的需求量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要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干燥,避免发霉和变质。
鹅肥肝高效育肥技术鹅肥肝是一道名菜,不仅口感鲜美,更被认为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效。
然而,鹅肥肝并不是简单地将鹅肝添加食材烹饪而成,其中需要掌握一些高效育肥技术,以使鹅肝肥大且质地鲜美。
本文将介绍几种鹅肥肝高效育肥技术,供有养殖需求的读者参考。
技术一:合理饲喂合理的饲喂是鹅肥肝高效育肥的关键环节。
在鹅肝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饲喂充足的营养和蛋白质,以促进其发育和成长。
以下是合理饲喂的几个注意点:1.蛋白质摄入量要足够。
鹅肝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一般建议每日摄入量不少于15%。
饲喂时可选择添加适量的鱼粉、大豆粉等高蛋白食材,以及合适的谷类饲料。
2.瘦肉饲料要慎用。
虽然瘦肉饲料也含有蛋白质,但其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容易导致鹅肝出现胆固醇沉积,质地变硬、口感不佳等问题。
3.多饲喂饲料和鲜食。
鹅肝的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不仅应该饲喂优质的饲料,还应该给予新鲜的青菜、果蔬等食物,增加营养的多样性,促进鹅肝的生长发育。
技术二:科学养殖环境科学的养殖环境也是鹅肥肝高效育肥的重要保障。
在养殖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控制。
在育肥期间,鹅肝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一般在15℃-25℃之间。
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鹅肝的发育,过高的温度则易使鹅肝出现不均匀生长等问题。
2.光照管理。
合理的光照时间有助于鹅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应在鹅舍内配置适当的光照设备,并合理支配其开启和关闭时间,使鹅肝获得适宜的光照。
3.排泄物及卫生管理。
在育肥期间,鹅需要排泄大量的粪便。
如不加以及时处理,粪便会滋生细菌、产生恶臭等问题,导致鹅肝质地不佳。
应该定期清理鹅场,并对鹅舍进行消毒,保持卫生。
技术三:科学配种科学的配种是鹅肥肝高效育肥的基石。
在配种中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利用合适的亲本。
鹅肥肝的质量和品质取决于其遗传基础。
在配种时,应选用经过认证的优良亲本,以确保后代的质量。
2.确保合适的配对方式。
在鹅肝配对时,需要考虑鹅肝的遗传特性及基因信息。
2007年第29卷第8期ChinaPoultryVol.29,No.8.2007经验交流中国家禽罗庆斌1,尹荣楷2,姜庆林2,何丹林1,何道华1,马建宁3,何大乾4**(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3.四川省凉山州农业学校,四川西昌615000;4.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201106)鹅肥肝比正常肝重增加5~10倍,除含有一般动物肝脏所具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具有低胆固醇的特点。
其质地细嫩,风味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磷脂,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占脂肪的60%~70%),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
因此,鹅肥肝享有“世界绿色食品之王”的美誉。
为了生产大而优质的肥肝,必须对成年鹅用配合饲料和专门技术来强制填喂。
国外特别是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研究鹅肥肝生产技术的历史很悠久,经验技术相当成熟。
而我国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陆续开始进行肥肝的研究与生产,起步较晚,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技术,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鹅的品种、体重、填肥期长短、温度等对生产鹅肥肝的影响上。
关于肥肝的预饲及科学填饲的报道较少。
本文将鹅肥肝生产中的预饲及科学填饲两个重要的技术环节作一详细介绍,供同行参考。
鹅肥肝生产一般要进行两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即预饲期和填饲期。
一般鹅养到13周龄左右生长缓慢,就可以进行强制填饲。
在填饲之前,要有5~30天的预饲期,肥肝生成的效果与预饲期即填肥准备期的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培育体质健壮、能耐受强制填饲的成鹅。
预饲期鹅增重约10%之后,就可转入填饲期,使鹅每天摄取大量的高能饲料,促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育肥,并在肝脏中积贮大量脂肪,从而迅速形成肥肝。
1预饲期的科学饲养管理预饲期是在强制填饲前,让鹅逐步完成由放牧转入舍饲饲养,自由采食转为强制填饲的转变期,是强制填饲、生产肥肝的准备期。
其目的是:通过预饲促进鹅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并达到一定体重标准,同时增加鹅群的整齐度,减少残次鹅;增强肥肝的均匀度,从而提高肥肝质量;预饲能锻炼鹅的消化器官,让鹅采食较多的饲料,使消化道柔软、膨大,以便在强制填饲时能承受大量饲料;提高肝脏细胞的脂肪贮存机能,有利于脂肪在肝脏中的大量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