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2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在蚊子叮咬人体时,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并侵入肝细胞进行发育繁殖,然后从肝细胞释放,进入红细胞,此时无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
疟原虫感染红细胞时期称红细胞内期,此时疟原虫产生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出汗等疟疾的临床症状。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肝细胞中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疟原虫是疟疾复发的根源。
抗疟药分为3类:(1)控制疟疾症状: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咯萘啶、本芴醇(2)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伯氨喹(3)疟疾预防:乙胺嘧啶、磺胺类。
一、控制疟疾症状主要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氯喹药理作用: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迅速控制疟原虫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特点: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用作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的根治。
作用机制:干扰疟原虫体内代谢产物的处理,导致虫体溶解;使疟原虫分解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引起氨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氯喹临床应用(1)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2)治疗肠外阿米巴病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
(3)免疫抑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氯喹不良反应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疹,眼耳毒性、心血管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脏、肾脏损害。
心肌损害,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蛋白质等,使之死亡。
对红细胞内期原虫有效,对间日疟和恶性疟,包括耐氯喹虫株有强大而快速的杀灭作用,但对红外期疟原虫无效。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
青蒿素临床应用控制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治疗耐氯喹虫株,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疟和黄疸型疟疾。
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复发率。
合用周效磺胺和乙胺嘧啶可抑制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不良反应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安全性高。
消化道反应,四肢麻木感、心动过速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常用抗疟药一、杀灭红细胞内药物1.磷酸氯喹——间日疟首选药物(流行区抑制性预防用药)。
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故心脏病患者慎用。
2.磷酸哌喹——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体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肝病患者慎用,急性肝、肾、心脏病者禁用。
3.磷酸咯萘啶——常用语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
4.青蒿素类药物——治疗抗性恶性疟。
安全性较高,危重病人抢救时常使用2倍剂量,但具有神经毒,损害脑干神经核,故较大剂量和连续多次用药,应观察神经毒性反应。
1)蒿甲醚——口服剂、肌内注射油剂。
2)青蒿琥酯——口服剂、静脉注射剂——先用5%碳酸氢钠溶液溶解,再用适量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因血浆半衰期短,不宜采用静脉滴注方式)。
3)双氢青蒿素——口服剂、栓剂。
5.以青蒿素类抗疟药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
都可能具有胚胎毒,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尽可能不用。
1)青蒿琥脂片和阿莫地喹片联合包装——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
阿莫地喹成分过敏者禁用。
2)双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2~3天。
早期孕妇及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及对该成分过敏者禁用。
3)青蒿素-萘酚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1~2天。
早期孕妇及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及对该成分过敏者禁用。
4)复方蒿甲醚片——为蒿甲醚与本芴醇复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毒副作用相加。
孕妇、哺乳期妇女、对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5)青蒿琥脂片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联合包装或联合用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
对复方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6.国外常用药1)奎宁——毒性较大,与中毒剂量较近,单用奎宁常在短期内会复燃而再次发作。
2)复方奎宁——奎宁和氨基比林类退热镇痛剂组成,2~3小时可缓解疟疾引起的发热症状,约20小时才发挥杀疟原虫作用,因不能有效清除血液内疟原虫,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禁止使用,该药在非洲常用于疟疾、特别是重症恶性疟的临床治疗。
3)甲氟喹——喹啉甲醇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抗疟药--第一节概述第四十五章抗疟药第一节概述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
现有抗疟药中尚无一种能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
因此,必须了解各种抗疟药对疟原虫生活史的不同环节的作用,以便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药物。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使人致病的疟原虫主要有三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
后二者又称良性疟。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和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见图45-1)。
图45-1 疟原虫生活史和各类抗疟药的作用部位1.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可分为以下各期:(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受感染按蚊叮咬人时,将其唾液中的子孢子输入人体。
要30分钟内子孢子即侵入肝细胞中开始其红细胞前期发育和裂体增殖。
经过10~14天,生成大量裂殖子。
此期不发生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
对此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乙胺嘧啶,可起病因预防作用。
(2)红细胞内期: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在肝细胞内生成的大量裂殖子破坏肝细胞而进入血液,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并破坏红细胞,释放出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再加上红细胞破坏产生的大量变性蛋白,至一定程度,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
从红细胞内逸出的裂殖子又复进入红细胞进行发育。
如此周而复始,每完成一个无性生殖周期,引起一次症状发作。
不同种的疟原虫完成无性生殖周期所需时间不同:恶性疟36~48小时,间日疟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
对此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有控制症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作用。
(3)继发性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在进行红细胞内期无性生殖时,在肝细胞内仍有疟原虫生长、发育。
此时肝细胞内疟原虫的来源尚无定论。
有认为来源于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生成的裂殖子。
但近又证明,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在遗传学上有不同的两个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它们同时进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完成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后,即全部由肝细胞释放,进入红细胞内期。
抗疟药考情分析
四十一、抗
疟药
1.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
物作用环节
原发性红外期、红细胞内期、继发性红外期
了
解
2.常用抗疟药
氯喹、青蒿素、伯氨喹、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
练
掌
握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物作用环节
--药物作用环节--
●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可以控制发作;
●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可以防止复发;
●杀灭配子体——可以防止传播;
●杀灭蚊子体内的配子——可以病因预防。
--抗疟药口诀--
乙进蚊体去预防
魁梧伯伯阻传播
氯色青蒿保安宁
抗疟团队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