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1
- 格式:ppt
- 大小:923.00 KB
- 文档页数:28
1 / 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章节复习一、提纲二、重要知识点:1、实验:①实验类型:对照实验; 遵循原则:单一变量 其他变量:相同且适宜 ②对照组的判断:①空白对照、②自然(理想)状态③生物数量不能为1:避免偶然性④设置重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求平均值;目的:较少误差 2、生态系统: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②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生物部分是:生产者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生物部分是:生产者、分解者生物 与环 境的生物和 生物圈认识 生物岩石圈的表面④物质:反复循环、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二氧化碳;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机物有毒物质:积累⑤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⑥能力: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关;⑦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食物链:①以生产者为开头、消费者为结尾②不包括分解者③箭头指向捕食者4、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①地球之肺、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②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③提供氧气最多的—海洋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知识点填空重要知识点:1、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称之为南北之差—;东西之差—;海拔—;植物分层(森林、海洋)—;菊花—;生物间的关系:吃与被吃—;争夺—;一方生活在另一方体内以别人为宿主—;二者相互依存—;同种个体相互配合—;2、生态系统包括:、、、(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实现的。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流动特点:(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以“碳”为例,无机环境—;生物体内特点:有毒物质:(5)生产者和消费者间因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写法:①②③(6)能力: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2、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 / 3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 / 3。
生物六年级(上)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特征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P32.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①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②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③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
森林资源清查和人口普查都属于调查。
数量过多时,要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抽样调查)。
2. 生物分类的方法(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1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生态因素的分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P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温度对植物的影响;蚯蚓雨后到地面活动:因为土壤中缺少空气。
菊花秋季开花,反映光照对植物的影响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土壤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旳特性。
(1)生物旳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旳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旳。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旳底部,水圈旳大部和岩石圈旳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合适旳温度和一定旳生存空间。
3、生物旳生存依赖于一定旳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旳环境原因有生物原因:多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原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试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体现和交流。
生物在不停适应环境,同步,也影响和变化着环境。
生物旳适应性是普遍存在旳。
4、在一定旳地区内,生物与环境构成旳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可以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旳关系,重要是吃与被吃旳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种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旳数量和所占旳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旳。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旳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旳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旳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旳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旳。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ﻫ (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成果发现,网罩内旳草旳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旳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A.迅速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不变D.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控制、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
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 符合题意。
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应该把鼠妇()A.处死后扔到垃圾堆B.放回原捕捉的环境中C.扔到下水道,放水冲走D.随便扔到任何地方【答案】B【解析】【分析】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
【详解】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潮湿的生活环境,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可见B正确。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生物特征的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能运动 [单选题] *A.①②⑥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植物具有() [单选题] *A.生长现象B.应激性(正确答案)C.繁殖功能D.新陈代谢3.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杨树在进行蒸腾作用时,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
这个实例说明() [单选题]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性B.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C.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D.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够影响环境(正确答案)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
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草→兔→狼(正确答案)B.草←兔←狼C.阳光→草→兔→狼D.兔→草→狼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动物的排汗与排尿”“葵花朵朵向太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环境能影响生物生存②生物新陈代谢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影响环境⑤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单选题] *A.①②③B.④②⑤(正确答案)C.③②④D.③②⑤6.“蜻蜓点水”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单选题] *A.需要营养B.能对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泄D.能繁殖(正确答案)7.请从下面列举的四组中,选出都是生物的一组() [单选题] *A.太阳、空气B.香菇、鹅卵石C.烟草花叶病毒、烟草(正确答案)D.河水、河虾8.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调查的要求的是() [单选题] *A.调查时要对所有对象一一调查(正确答案)B.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C.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D.要详细记录、仔细分析9.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为() [单选题] *A.植物和动物B.作物、家禽和家畜C.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D.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正确答案)10.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单选题] * A.细胞(正确答案)B.细菌C.组织D.器官11.植物落叶的现象说明() [单选题] *A.植物能进行呼吸B.植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正确答案)C.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植物能生长繁殖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 *A.光照B.温度(正确答案)C.湿度D.土壤13.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单选题] * A.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B.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正确答案)C.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D.冬天,青蛙、晰蝎进人冬眠14.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单选题] *A.湿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正确答案)15.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单选题] *A.湿地生态系统(正确答案)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空气和水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正确答案)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生物圈范围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正确答案)18.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引起这一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单选题] * A.光照B.空气C.水分(正确答案)D.无机盐19.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可以疏松土壤,分解有机物,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此现象说明() [单选题]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适应生物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影响环境(正确答案)2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单选题] *A.一条河流B.一片森林C.一群羊(正确答案)D.一座城市21.在一条由“草→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消灭了全部的狼,兔的数量将会() [单选题]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正确答案)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正确答案)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23.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都能呼吸2、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4、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6、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二、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宠物;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水分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1、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一、生物与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①需要营养,②可以呼吸,③生长繁殖,④排泄废物,⑤应激性。
2、生物圈①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③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对照实验,单一变量)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环境决定着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特点)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蚯蚓疏松土壤、植物防风固沙)5、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
a.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主要成分),消费者—动物(依赖生产者生存),分解者—细菌、真菌(有机物--无机环境);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①各种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二、观察细胞的结构1、★显微镜的使用的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低倍镜,能用低倍镜看到的,就不必再换高倍镜,尤其是高倍物镜。
2.要换物镜时,手不能扳着物镜转动。
3.一定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4.准焦螺旋不能胡乱转动,以免压碎破片标本。
5.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6.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弱。
7.在显微镜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
8.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9.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2、临时装片的制作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染色观察。
②.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应滴一滴0.9%生理盐水,盖片时为了防止出现气泡,正确操作应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放平。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小结与复习知识点小结1.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实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既适合环境又影响环境等。
按照形态结构: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用途:把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药用、观赏生物等3.生物圈:①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分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秧苗与稗草,草原上的狼与狐等)、合作关系(如群狮围捕野牛,蚂蚁搬蝗虫尸体等)、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大豆体中等)、共生关系(大豆与根瘤菌)。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适合环境,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环境。
6.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块农田等都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藏能量,养活自身,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到自然界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特点: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