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专题复习生物与生物圈
- 格式:pptx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41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全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界- 动物界- 微生物界1.3 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植物的生命周期2.1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的特点- 孢子植物的特点2.2 植物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器官的发育2.3 植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2.4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 孢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3.1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3.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胚胎发育- 成长3.3 动物的繁殖- 哺乳动物的繁殖- 鸟类的繁殖- 昆虫的繁殖第四单元人体生理4.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概念和功能- 主要组织及其功能4.2 器官和系统- 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4.3 人体生理功能- 运动和骨骼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第五单元生态学基础5.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5.2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构成- 食物网的概念5.3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的维持5.4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保护的措施第六单元遗传与进化6.1 遗传- 遗传的概念- 遗传物质的传递6.2 进化- 进化的概念- 进化的证据6.3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以上为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一、生物的特征:生物生命需要营养。
生物能可以呼吸。
生物能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源可以生长和繁殖。
它由细胞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做好调查记录,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根据用途:农作物、家禽、牲畜和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层的底部:能飞的鸟类、昆虫和细菌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它是所有陆地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对生物体的环境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老鼠女性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对环境的生物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植物枯叶和枝条的腐烂可以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可以改善土壤,蚯蚓可以疏松土壤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水平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水平越高,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累积(富集)。
1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中(三)空中飞行的动物1.适合飞行的鸟类特征:可以说,鸟类的整个身体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之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八年级生物之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本节要领,微生物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给人类带好处也有不利的地方。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无法制备有机物,轻易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并无细胞结构:例如病毒。
细菌包含: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真菌方式生活(例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备固氮作用<共生>(例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展开蒸煮(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总结:我们不要小瞧这些微生物,我们人体中缺乏没法这些东西。
它给人类提供更多存活基础。
致同学们1、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农学、医学、林学和环境科学等。
3、与生物学相关的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4、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5、怎样学习生物学(1)为自己的好奇心而自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为提出好问题而愉悦。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为动脑动手、主动探究而兴奋。
科学问题靠证据和逻辑来回答。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做出解释,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
(4)为交流与合作而快乐。
乐于倾听,勇于表达,取长补短,分工合作,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5)为理解和欣赏而倍感充实。
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理解而不是背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倍加欣赏生命的神奇和美丽。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等。
2、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
# 生物体的共有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3、生物的归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玉米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早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A.子叶B.胚C.胚乳D.土壤【答案】C【解析】【分析】(1)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胚和种皮组成的,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2)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胚、胚乳、种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详解】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如图所示: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腐生性微生物和寄生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C.分解者、消费者D.分解者、生产者【答案】C【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腐生是指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及枯枝落叶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寄生是指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
【详解】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主要是指植物,其次包括一些细菌和蓝藻。
消费者就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异养有机体。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消费者。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3.在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块农田中所有的水稻 B.一片森林C.一条河流 D.一块草地【答案】A【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
(P6)●生物的归类1、按照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注:1、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答案:A解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
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自动调节能力最弱,A符合题意。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优越,环境优美,自动调节能力较好,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自动调节能力较好,C不符合题意。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现了淡水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答案: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选C。
3、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D.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答案:C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主要根据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意义分析解答。
【详解】A.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2.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且号称“地球之肾”的是()A.草原B.农田C.荒漠D.湿地【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非常丰富。
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错误。
C.荒漠生态系统是指分布于干旱地区,极端耐旱植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由于水分缺乏,植被极其稀疏,甚至有大片的裸露土地,植物种类单调,生物生产量很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缓慢,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考试说明要求1. 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二、考点梳理、例题及解答考点1:生物的特征:核心概念解读及答案1.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一生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和无机物来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大多数生物要吸入,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动物通过出汗,排尿,呼气排出。
植物通过落叶排出。
4.生物能对作出反应,生物能对环境中刺激做出一定反应。
5.生物能,生物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可以繁殖下一代。
6.有现象;生物亲子间有相似性,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也有差异性7.从生物体的结构来看,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8.从与环境的关系来看,生物既受环境的,又能环境。
答案:1营养;2呼吸,氧气;3废物4外界刺激;;5生长和繁殖;6遗传和变异;病毒,细胞;7影响,适应和影响例题1:(2010·安庆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答:选B。
本题考查生物的主要特征。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所以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不正确的。
变式训练:(2012年东营)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C )A.有细胞结构B.有应激性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考点2: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有一定计划,进行思考,进行交流。
生物七年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环境指的是生物的生存空间B.生物总能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是指整个地球D.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
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详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光、空气、水等。
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A错误。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B错误。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生存环境,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详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三个部分,这三个圈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物就生活在这三个圈层中,A正确。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正确。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C正确。
野大豆在黄河三角洲,丹顶鹤栖息地生活在我国云南,孔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区,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狼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羊与狼都是消费者C.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草D.狼的数量是最少的【答案】C【解析】【分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来自生产者,而能量则最终来自太阳能。
(2)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狼组成的食物链是:草→羊→狼。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详解】A.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草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羊、狼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羊与狼都是消费者,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有机物中的能量维持生存。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案学科:生物年级:初中本单元主题: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2.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 生物的概念和特征;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3.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3.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分类介绍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的特点;3. 分类整理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和示例。
二、介绍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 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介绍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3.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三、探讨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 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组成;2. 分析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3. 探讨食物网中食物链的互相联系和影响。
四、总结课堂内容并布置作业1. 总结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总结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3. 总结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生物教材和课件;2. 生物圈的图片和实例;3. 练习题和作业布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物的概念和特征有所了解;2.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别生物的基本特征;3. 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4. 学生能够分析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生物和生物圈为主题,通过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介绍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探讨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常考点单选题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D.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答案:C分析: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莲的叶柄和根状茎(藕)都有空气孔可输送氧气,彼此相通形成了气体通道,适应水下缺少空气的环境,B 不符合题意。
C.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肥力,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D.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皮下脂肪特别厚,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够完善,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是()A.两侧湿度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温度都应保持在25℃C.左右两侧鼠妇数量可以不同D.左右两侧光照都应该保持明亮答案:B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因此修改意见正确的是左右两侧的温度应该都是25℃。
故选B。
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准备结合我市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调查我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下列拟定的调查计划不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范畴的是()A.调查我市湿地的基本状况B.分析我市河流污染的原因C.调查我市空气质量差的原因D.调查我市学生身高低的原因答案:D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