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构造知识

地质构造知识

地质构造知识
地质构造知识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张节理剪节理

3、按节理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平行。

(2)倾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垂直。

(3)斜交节理: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1) 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

(2)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

(3) 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

与岩层走向关系与褶皱轴向关系5、按张开程度进行分类

宽张节理:节理缝宽度 >5mm;

张开节理: 3~5mm;

微张节理: 1~3mm;

闭合节理: <1mm。

一、节理

(三)节理的野外调查

1、调查的内容

(1)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岩性、褶皱和断层的发育;

(2)节理的产状:走向、倾向和倾角;

(3)节理的张开和填充情况:包括张开的程度、充填的物质等;

(4)节理壁的粗糙程度:粗糙的、平坦的、光滑的;

(5)节理的充水情况;

填写节理观测登记表:

2、研究内容

确定节理的成因、对节理进行分期、统计节理的间距、数量、密度,确定节理的发育程度和主导方向等。

节理的分期可根据节理的交切关系进行,比如后期形成的节理常将先期形成的节理错开,或者受到先期形成的节理的限制。

3、资料整理:节理玫瑰花图、等密图和电算处理等。

节理分期玫瑰花图

等密图

(四)节理的工程评价

1、节理的成因:构造节理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大,并向断层过渡,对

工程稳定性影响较大。

2、节理的受力特征:张节理比剪节理的工程性能差。

3、节理产状:倾向和边坡一致的节理稳定性差。

4、节理密度和宽度:一般用节理发达程度来表示,节理越发达,对工程影响越大。

5、节理面间的充填物:充填有软弱介质的节理,工程地质条件差。

6、节理的充水程度:饱水的节理,其稳定性差。

二、劈理

(一)劈理的涵义

劈理是指岩石受力后,具有沿着一定方向劈开成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密集的薄层或薄板的一种构造。沿着劈开的这种裂面称劈理面,相邻两劈理面之间所夹的薄板状岩片称微劈石。

劈理面的产状也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劈理使岩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劈理主要发育在构造变动强烈、应力集中的岩石地段,如褶皱构造的两翼、大断层的两侧及变质岩中,它不一定破坏岩石的完整性,但用力敲击时,岩石则容易沿劈理面劈开。

(二)劈理的分类

1、流劈理:是岩石受力作用后,由片状、板状或扁平矿物颗粒产生定向排列而成。常见于变质岩中,如板岩中的板理,片岩、片麻岩中的片理等。在平行于矿物定向排列方向上形成易于裂开的劈理面,使岩石具有分割成无数薄片的特征。流劈理比较光滑,间距也小,仅几毫米。

大理岩中的流劈理

2、破劈理:是岩石中平行密集,并将岩石切割成薄片状的细微裂隙。它是岩石受剪切作用形成的,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因此,破劈理沿着最大剪切应力方向发育,其间距一般为几毫米~几厘米,大多发育在硬脆岩石间的软弱岩石中或硬脆的薄层岩石中。破劈理与剪节理的区别在于其密集性,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破劈理的基本特征是劈理面平直光滑,近于平行,延伸稳定,密集成带。

破劈理

3、滑劈理:滑劈

理也是岩石中平行

密集的细微剪裂面,

与破劈理的区别在

于沿劈理面有微小

的位移,滑劈理大多

发育在具有鳞片变

晶结构的板岩、千枚

岩及片中。

s1-流劈理

板岩中的滑劈理s2-滑劈理

滑劈理

(三)劈理的野外研究

在岩石强烈变形和变质岩区工作时,应注意对劈理的观察,大量测量其产状并均匀地标注在地质图或构造图上,还要采集定向标本,供室内显微观测或研究用,要区分劈理和层理、测定劈理的间隔等。

在野外,劈理的识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切穿不同成分、颜色、粒度岩层的面,可能是劈理面。

2、劈理在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分布的频度与层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现转折或弯曲。

3、切穿岩层的夹层、透镜体、排列方向密集的破裂面,可能是劈理面。

4、单个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远。

三、断层

(一)概念

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

断层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十分悬殊,规模大的断层延伸长度可达几百~一千多公里,而小的断层可在岩石标本上见到。断层的切割深度也不相同,有的可切穿地壳至上地幔。

断层破坏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对岩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与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断层要素

1、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

位移的面,叫做断层面,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2、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3、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体,

称为断(层)盘。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

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当断层面

近于直立时,则以方位相称,如东盘、西盘等;

也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关系,把相对上升的

称为上升盘,把相对下降的称为下降盘。

4、断距: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发生相对

滑动的距离,称为断距。断距的大小常常是衡

量断层规模的重要标志,断距又分为总断距、

水平断距及垂直断距。

(三)断层分类

1、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的断层;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断层;

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2、按断层面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

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平行的断层;

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的断层;

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3、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其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呈逆断层形式,断面为舒缓波状,断裂带宽大、常有断层角砾岩。

张性断层: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其走向垂直于张应力方向,常为正断层,断层面粗糙,多呈锯齿状。

扭性断层:在剪应力作用下形成,与主压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常成对出现。断层面平直光滑,常有擦痕出现。

4、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关系进行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

断层,称为正断层。

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倾角在45o~90o,

断层线比较平直,一般是由于重力作用或水平张正断层

力作用形成的,并在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上发育。

(2)逆断层: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产状一般比较平缓,倾角很少超过70o,断层线常呈舒缓的波状曲线,断层面倾角大小又可分为:

冲断层:倾角>45o;

逆掩断层:25o~45°;

辗掩断层:<25o。

推覆构造:巨大的外来岩席,沿着一个近于水平的滑动面(倾角小,10o~15o),长距离的滑移(位移>15km),常看一较老的岩层覆于较新的岩层之上。

逆断层一般是受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沿剪切破裂面形成的,常与褶皱相互伴生,逆断层的规模一般较大,多为区域性的巨型构造。

逆断层示意图逆断层(手标本)

(3)平移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走向作水平

相对运动的断层,称平移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平直,

延伸很远,断层破碎带较窄,在断层面上常有近

于水平的擦痕。平移断层一般是在水平剪切应力

平移断层示意图

的作用下形成的。

(4)枢纽断层

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事实上,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程度的旋转。

断盘的旋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表现为横过断层走向的各个剖面上的位移量不等,一种是旋转轴不位于断层的端点,表现为旋转轴两侧的相对位移的方向不同,如一侧为上盘上升,而另一侧为上盘下降。

两种旋转均使两盘中岩层原来一致的产状不再平行一致。旋转量比较大

的断层,可称为枢纽断层。

三、断层

(四)断层的组合形态

1、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1)阶梯状断层:几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一盘呈阶梯状向着同一方向依次下降的组合形态,称为阶梯状断层。

(2)地垒:两条以上平行的正断层,断层面相对倾斜,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断层的上盘呈阶梯状依次下降,这种组合形态,称为地垒。

(3)地堑:

两条以上平行的断层,阶梯状断层

地垒

地堑

断层面相向倾斜,对称排列,其间为

共同的下降盘,两侧断层的断盘依次

上升,这种组合形态的断层称为地

堑。

另外还的环状和放射状断层:

放射状断层环状断层

2、逆断层的组合形

(1)叠瓦状断层:一

系列产状大致相同的断

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

层的上盘依次上冲逆掩,

在剖面上呈屋顶盖瓦式可鳞片状叠置,这种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断层。叠瓦状断层示意图

(2)对冲式断层:是

由两条相反倾斜,相对逆

冲的断层组成的组合形

态。

(3)背冲式断层:由

对冲式断层示意图背冲式断层示意图两条或两组相反倾斜的

逆冲断层组成,表现为自

一个中心分别向两个相

反方向逆冲,一般是自背

斜核部向外逆冲,总体上

常常呈扇状。

三、断层

(五)断层的识别

1、地貌上的标志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如峨眉山金顶舍身崖、昆明滇池西山龙门陡崖。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为断层三角面。如河南偃师的五佛山。

(2)断层湖、断层泉: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洼地、湖泊、泉水等,可指示断层延伸方向。如我国云南东部顺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分布了一串湖泊,自北向南有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杞麓湖以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嵩明盆地、玉溪盆地等。

(3)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被错断,往往是断层两盘平移运动的结果;横切山脊走向的平原或盆地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断层通过的地方,如太行山前断裂带,使太行山在华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正常流经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弯,或一些顺直深切的河谷,都能指示断层延伸的方向,如鲜水河的支流在断层通过的地方突然发生转向。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错断山脊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构造地质学试题

三、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 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 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 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相反) 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岩层产状,地形) 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厚度,产状,地面产状) 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共轭剪切破裂角) 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 22. 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剪裂角)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递进变形) 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背斜,向斜) 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局笔试基础知识资料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2、花岗岩属于(A) A.酸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基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 入岩。 3、标志某两个地质时代之间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的地层接触关系称为( C )。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 4、世界最早的成煤期为(B ) A.侏罗纪; B.石炭纪; C.寒武纪; D.泥盆纪 5、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 A.大陆区;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6、黄铁矿属于( D ) 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 7、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D ) A.断口;B.节理;C.片理;D.解理 8、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D) A.笔石; B.珊瑚; C.半淡水鱼; D.三叶虫 9、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 A.震源浅而震级大; B.震源深而震级大; C.震源浅而震级小; D.震源深而震 级小。 10、确定地层时代主要根据(A) A.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 B.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 C.地层的接触关系 1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A) A、琥珀; B、石英; C、方解石; D、自然金 12、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两翼倾角不等,称为( B )。 A.倾伏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13、若确定各地层时代则必须根据(A) A.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 B.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 C.地层的接触关系 14、魏格纳在系统总结当时地学有关资料后认为,在( B)时全球只有一个巨大的原始大陆,他称之为泛大陆(Pangaea或联合古陆)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侏罗纪 15、岩土透水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B)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考试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考试 作者:

--------------- 日期:

() 2.下列有关屋面防水构造的条文中,那一条是不确切的?

A .隔汽层的目的是防止室内水蒸气渗入防水层影响防水效果 B ?隔汽层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单层卷材 C.找平层宜设置分隔缝,纵横缝间距不宜大于6m D ?柔性防水层的防水卷材上应设置保护层 () 3?坡道既要便于车辆使用,又要便于行人,下述有关坡道坡度的叙述何者有误? A ?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 : 8 B ?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 : 10 C ?供残疾人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 1 : 12 D ?坡道的坡度范围应在 1 : 5 1 10之间 () 4?为了防止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出现裂缝,下列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控制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最小厚度 B ?正确确定防水层分隔缝的位置 C ?加强防水层与基层的结合,在基层上刷一道素水泥浆,内掺建筑 胶 D ?提高细石混凝土强度 () 5?下列抹灰砂浆中,哪一种适合用于潮湿房间的内墙面? A ?混合砂浆 B ?石灰砂浆 C ?水泥砂浆 D ?纸筋灰、麻刀灰( ) 6?砖混结构建筑中,下述何者不属于不论抗震等级都必须设置构造柱的部位? A ?较大洞口两侧 B ?外墙四角 C ?楼梯间四角 D .内墙与山墙的交接处 ()

7.下列何种说法不属于构件达到耐火极限的要求?

四.改错题(每题4分,共8分)。 13.请修改住宅楼梯间出入口在净空高度设计上出现的错误。(不可改变标高) 14.请对以下混凝土基础的错误进行修改。 五.作图题(12分)。 某高层写字楼,其裙房为两层的商场,裙房屋面为写字楼的休息平台。下图所示为高层与裙房联系部分的节点。写字楼防水等级为n级,防水做法自定,面层为防滑地砖,可不考虑保温隔热。内外墙及顶棚为普通粉刷。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地堑和地垒 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 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 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 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平衡剖面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验地震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构造变形的定量研究和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为:如果变形前后物质的体积不变,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体现为“面积不变”;如果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保持不变,则转化为“层长不变”。所以,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遵循岩层层长或面积在几何学上的守恒原则,将已变形的剖面恢复到未变形状态或从未变形地层剖面依据变形原理得到变形剖面的方法。 8. 构造窗和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表现为在较年青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见插图7 (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注意事项: 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2.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线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线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 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线。见插图8。 3.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基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绘制。若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o时,剖面图上岩层界线应按视倾角绘 制。 4.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相同,如需放大,则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 换岩层倾角。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复杂地质构造的拓扑构建方法研究

复杂地质构造的拓扑构建方法研究 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是认识地下地层结构并开展地下油气资源勘 探的重要手段。构造建模包括三个要素:几何要素、拓扑要素和属性 要素。其中地质构造模型的拓扑反映了地质曲面之间的空间关系,对 构造模型的表达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复杂地质构造建 模向智能建模的方向发展,一个基础的科学问题是构造模型的计算机 认知问题。其中,构造模型的拓扑认知是模型认知的关键。现有对地 质构造模型拓扑的研究是将拓扑作为模型的基本属性从模型的合理 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从构造模型拓扑的语义描述出发,建立构造拓扑认知的语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地质构造 的拓扑提取方法研究。研究工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拓扑的计算机认知问题,本文从构造拓扑 的语义描述和构造拓扑的提取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提出了地质构造模型的语义描述和计算机表征方法。从地质对象和地质对象之间的关系(构造拓扑)出发,建立构造模型计算机认知的语义 描述体系。随后本文定义了一个多层次复杂异质语义网络作为地质语义描述的载体,其中节点是实体的抽象,弧是拓扑关系的抽象,其中同 一层的实体间用邻接关系连接,不同层的实体间用关联关系连接。2、提出了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提取方法。在构造模型语义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拓扑网络的构建和提取问题,提出了构造模型的语 义网络提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构造模型认知的过程出发,从宏观 的地质块到微观的特征点,自顶向下地建立构造模型的拓扑网络。通

过采用实际工区的构造模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3、实现了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可视化。拓扑的表征模型实现了构造模型的逻辑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拓扑网络的可视化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可视化提高复杂地质构造模型的交互分析能力。其关键问题是拓扑网络的布局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力引导算法的拓扑网络混合布局算法,充分展示了拓扑网络的层次和每个层次内各个实体节点的逻辑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可视化效果。本文利用实际工区的地质数据,从构造拓扑的语义描述系统设计、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建立及语义网络的可视化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层理:沉积岩中最普遍的一种原生构造,是通过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开的一种成层构造。 三种基本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还有过渡类与特殊类的层理,如斜波状层理。 面向: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即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 产状:出产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向与状态。 基本产状分为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有层理、节理、断层等。 线状构造包括所有呈线状习性的构造和各种平面的交线,如褶皱枢纽、轴迹和线理等。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面状构造表示方式: (1)象限角表示法:走向∠倾角,例如走向北东60゜,倾向150゜、倾角40゜,写成N60゜E∠SE40゜. ( 2 )方位角表示法: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如330゜∠35゜(NW30゜∠35゜),表示倾向是(从正磁北顺时针测量的方位角)330゜,倾角为35゜.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倾伏向和倾伏角或用其所在平面的侧伏角和侧伏向来表示。 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基本都相同的岩层,也叫水平构造,水平岩层是未经构造运动的岩层,保留着原始状态。 沉积岩形成时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倾斜状态叫原始倾斜。 水平岩层的出露特征: (1)在地质地形图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2)水平岩层的成岩顺序为上新下老。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的标高差。 (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露头宽度取决与地面坡度与岩层厚度。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的岩层。 倾斜岩层的出露特征: (1)当地形和岩层产状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厚宽薄窄 (2)当地形和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与岩层倾角。角小出露大,角大出露小。直立岩层露头宽度最小,近于或等于岩层的真厚度时受地形的影响。 (3)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度和坡向。分顺向坡与逆向坡,用V字形法则判断。 一定地貌条件下,倾斜岩层的分布规律: (1)倾斜岩层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 (2)在没有发生倒转时,岩层的排列顺序为沿倾向方向逐渐变新。 (3)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宽度(露头宽度)取决于产状、地形和岩层厚度。 (4)岩层的出露形态受岩层的产状和地形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复杂: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中等: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简单: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 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质作用的分类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 考研试题 作图必备

四.作图题 1.已知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注:图中岩层倾角均小于山坡坡角)。 2.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E120°∠45°,某线理产状为NW30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 270 360° 180° 90° 270 360° 180° 90° 岩层产状赤平投影 线理产状赤平投影 3. 示意画出直立倾伏背斜、斜歪倾伏背斜的立体图形。 4. 示意画出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叠瓦式逆断层组合的剖面图形。 5.用剖面图表示出以下不同褶皱的形态

A B相似褶皱 C 隔槽式褶皱 6.用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不同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分析解释不同断层的形成原因。 A 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答案:A、正断层:σ1直立,σ2、σ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剖面上看) B、逆断层:σ1和σ2水平,σ3直立。水平挤压有利于形成逆断层。 (剖面上看) C、平移断层:σ1和σ3水平,σ2直立(平面上看)

7.画出图示共扼节理的应力椭圆和应变椭圆(5分): 8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方向(5分): 9.下图A层为一煤层,求其产状,并在图中画出可以采煤的区域(10分) 10.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18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5分)

11. 下图为一简易的地质图(平面图),画出图切剖面图(10分) 12.分析判别下图,指出断层两旁相对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正、逆或平移) 答案:左图:断层上盘(图中左上角)上移,下盘(图中断层线右下方)下移,故为逆断层右图:依据断层效应,可以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 13.根据小褶皱或劈理分析判断地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 14.指出A、B图所示为何种类型从属褶皱,并利用从属褶皱确定C图高一级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计10分) A图为“Z”型,B图为“S”型,C图高一级褶皱为背斜(图略)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 一、矿物 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 2。根据SiO 2 的百分 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这些岩浆岩中的SiO 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岩浆岩与沉积岩及变质岩的主要区别标志有:①岩浆岩大多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因冷凝过快而呈玻璃质结构;②具有特有的矿物及结构构造;③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碎块,称“捕虏体”,接触处有热变质现象;④没有任何生物遗迹或化石。 2、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高温、高压或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液体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份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如: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地质构造题目

1.试述生物层序律的涵义 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所以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序律。根据生物层序律,寻找和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就可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2.简述如何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及其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1)侵入接触:当岩浆侵入于沉积岩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地质年代,晚于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2)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之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侵蚀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部往往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岩浆岩风化剥蚀的痕迹。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穿插的岩浆岩侵入体总是比被它们所侵入的最新岩层还要年轻,而比不整合覆盖在它上面的最老岩层还老。如果两个侵入岩接触,岩浆侵入岩的相对地质年代也可由穿插关系确定,一般是年轻的侵入岩脉穿过较老的侵入岩。 3.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岩石(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可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种方法。 (1)地层层序律: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面。 (2)生物演化律: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判断。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答案

1.名词解释(共73道) 001 视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003 侧伏向与侧伏角 Ans: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004 倾伏向与倾伏角 Ans: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005 应力 Ans: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006 差异应力 Ans:σ1、σ3的差值 007 应力轨迹 Ans: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008 线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009 剪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 应变。 010 剪裂角 Ans: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011 共轭剪裂角 Ans: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012 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013 非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014 应变椭球体 Ans: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 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 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015 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 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016 非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 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017 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 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018 非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 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019 增量应变 Ans: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020 有限应变 Ans: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 为有限应变 021 蠕变 Ans: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 为蠕变。 022 劈理 Ans: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 此生面状构造。 023 劈理域 Ans: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 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 024 微劈石 Ans: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 025 透入性构造 Ans: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 构造。 026 非透入性构造 Ans: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 造叫非透入性构造 027 连续劈理 Ans: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 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 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 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 碧痕运动:林树基(1994命名。命名地点在晴隆碧痕营。在那里早更

构造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 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真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差异应力:σ1、σ3的差值 应力轨迹: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线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剪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应变椭球体: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增量应变: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构造地质学地质读图例题

1、褶皱描述 褶皱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褶皱的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等。现举暮云岭背斜为例说明之(见附图3)。 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2、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 如金山镇地区地质图(附图5)西部的纵断层,描述如下: “奇峰-雨峰纵向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NE-SW,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180km。断层面倾向NW,倾角20°-30。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寸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构成一个不完整的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掩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距约800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基本上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等相同。即晚三叠世(T3)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三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分析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