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分离与纯化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8
酶蛋白分离纯化注意事项 -回复酶蛋白分离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对酶蛋白进行精细的实验操作,可以获取到纯度更高,质量更好的蛋白质,这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酶蛋白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本文将从实验条件、实验前准备和实验步骤等多个方面,介绍酶蛋白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一、实验条件1、温度:分离纯化酶蛋白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一般要求在常温下操作,避免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加冷水浴或加热水浴的方式控制温度,同时需要定期检测温度是否合适。
2、pH值:pH值是影响酶蛋白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分离纯化酶蛋白时需要控制好pH值,避免因pH值过低或过高而影响酶蛋白的性质。
一般要求在 pH 7-8 之间进行操作,可以通过添加缓冲液的方式来控制 pH 值,同时需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 pH值的缓冲液。
3、盐浓度:盐浓度是影响酶蛋白分离的重要因素,通过添加适量的盐可以使蛋白质分离得更好。
但盐的浓度过高也会对酶蛋白的性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加盐时掌握好浓度,避免对酶蛋白造成损伤。
4、细菌或病毒的污染:在酶蛋白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菌或病毒的污染问题,以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消毒验证。
二、实验前准备1、实验器材:分离纯化酶蛋白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实验器材,例如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电泳仪等。
在操作前需要检查这些器材是否正常运转,避免使用故障的器材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试剂:对于酶蛋白的分离纯化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实验试剂,如缓冲液、离子交换树脂、亲和层析树脂等。
在操作前需要检查这些试剂的保质期和质量,避免使用过期、腐败的试剂,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
3、实验计划:在进行酶蛋白的分离纯化实验前,需要仔细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并评估实验步骤的可行性。
第五节酶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1一、酶的分离、纯化•:一类由细胞内产生然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胞外酶生然后分到行作的酶,这类酶大多都是水解酶类。
•胞内酶:另一类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这类酶数量较多。
的多2一般原则:般原则:防止强酸、强碱, 要求加入的化学试剂不使酶变性;在低温下操作,全部操作在低温0~4℃;在分离提纯过程中避免剧烈搅拌 在分离提纯过程中,避免剧烈搅拌;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 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少量β-巯基乙醇;在不破坏所需酶的条件下,可使用各种“激烈的烈”的手段。
3酶的分离提纯三个基本环节:第一抽提,即把酶从材料转入溶剂中制成酶溶液;第二纯化,即把杂质从酶溶液中除掉或从酶溶液中把酶分离出来;第三制剂,即将酶制成各种剂型。
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每步都须做三件事:第一第,测定酶活力(IU/ml);第二,测定蛋白质含量(mg/ml);第三,测量体积(ml)。
4基本操作程序微生物、动物、选材植物加入提取液抽提胞内酶先破碎抽提先净化处理再沉淀法分离离子交析分离纯化换层析,凝胶过滤,液相色谱,亲和色谱和超滤等5(一)酶的抽提()酶的抽提1、破碎细胞对于细胞外酶可用水缓冲液浸泡过对于细胞外酶可用水、缓冲液浸泡过滤后,可得粗抽提液。
对于细胞内酶要破碎细胞、动物细胞较易破碎,通常用匀浆器捣碎机,制成较易破碎,通常用匀浆器、捣碎机,制成匀浆离心后可得酶抽提液。
细菌细胞壁较厚,需用超声波、溶胞壁较声溶菌酶等抽提。
酶等提62、酶的抽提酶的抽提一般的酶可用稀酸或稀碱的水溶液抽提出来。
抽提条件:提出来抽提条件⑴抽提溶的pH选择应该在酶的pH稳定,并离范围之内,并且最好远离等电点。
低温下抽提⑵低温下抽提(0~40C)7(二)酶的纯化()酶的纯化抽提液中除含有所需有酶外,还含有其它大抽提液中除含有所需有酶外还含有其它大分子物质。
常用分离纯化的方法:①溶解度②电荷性质③大小或质量④亲和部位。
酶蛋白分离纯化注意事项 -回复酶蛋白分离纯化是一项关键的生物技术操作,它对于分离和纯化酶蛋白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酶蛋白分离纯化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10点事项:1. 样品选择和处理:样品的选择和处理是酶蛋白分离纯化的首要步骤,需要根据不同的酶蛋白特性进行选择,如酶蛋白的pH值、温度、介质、胁迫条件等。
样品的处理需要极为严谨,例如对于初步提取的酶蛋白,需在保持酶活性的基础上消除或减轻其它成分的影响,如溶解、过滤、调节pH值等处理。
2. 选择合适的萃取方法:针对不同的酶蛋白,需要选择适合它的萃取方法,例如超声波萃取、蒸馏萃取、酸性/碱性萃取、盐析等常见的分离柱方法。
3. 选择合适的分离介质:分离介质也是影响纯化效果的关键因素。
需要根据实验需求和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介质,如分子筛、离子交换柱、亲和柱等。
这些分离介质的特性不同,选择的顺序也会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介质的选择判断离子交换柱、亲和柱或分子筛的顺序,以达到最佳的纯化效果。
4. 确定溶液的pH值:在纯化过程中,pH值是要非常注意的因素。
这是因为酶蛋白的最适pH值对于其活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离纯化前应先测定样品的初始pH值,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所选用的各种分离介质。
5. 确定适宜的洗脱条件:洗脱条件通常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如亲和柱的洗脱条件是压力梯度,而针对离子交换柱则是碱度梯度。
确保洗脱的尽量高效,但要保持最大程度地减少酶蛋白的流失。
6. 注重洗涤步骤:本步骤是为了去除不同分子量的杂质或盐离子。
需要充分注意溶液的pH值、浓度和荷电性的调节,同时保证所选用洗涤剂的浓度适宜,使洗涤剂与酶蛋白之间的互作最大程度地延伸到稳定的化学状态。
7. 控制加/回流时间:无论哪种分离介质,都要注意加和回流时间的控制。
多数情况下,进行加溶剂的过程是从浓度梯度低到浓度梯度高的过程,加液的速度应该足够缓慢,以免发生分流现象。
8. 控制加溶剂的速度:加溶剂时需要控制加液速度.速度过快或过缓都会导致分离纯化效果下降,过快的加溶剂速度可能会破坏酶蛋白的活性或者不充分地纯化酶蛋白,甚至在离子交换柱中会导致柱床破裂,设备损坏等一系列后果。
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一节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第二节细胞破碎第三节酶的抽提第四节酶的纯化第五节酶的纯度与产量第六节酶的剂型与保存第一节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步骤1926年Summer制备了第一个结晶酶,自此以后,酶分离纯化工作进展很快,现已有数以百计的酶制成了结晶,相当数量的酶达到了高度纯净,并根据酶的作用特点,理化性质、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分离纯化方法、试剂和设备。
一、基本原则二、酶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为了能成功地进行酶的分离纯化,需注意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 防止酶变性失效防止酶变性失效是酶分离纯化工作很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纯化后期尤为突出。
一般地,凡是用以预防蛋白质变性的方法与措施,都可考虑用于酶分离纯化工作中。
常见的措施有:(1)低温:除少数例外,所有操作应在低温下进行,有有机溶剂存在时,更应注意。
二、酶分离纯化的步骤酶分离纯化时,一般要经过如下步骤:1. 细胞破碎:除在体液中提取酶或胞外酶,一般都要进行细胞破碎,促使胞内酶溶出,以利于抽提。
2. 抽提3. 纯化下面分节对这三个基本环节加以介绍第二节细胞破碎细胞破碎的方法很多,有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学破碎法。
一、机械破碎法二、物理破碎法三、化学破碎法四、酶学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机械捣碎法:利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的高速旋转叶片所产生的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转速可高达10000r/min。
常用于动物内脏、植物叶芽等脆嫩组织细胞破碎,也可用于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细胞破碎。
此法在实验宝和生产规模均可采用。
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该称为物理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包括如下几种方法;1. 温度差破碎法:通过温度的突然变化使细胞破碎。
即将冷冻的细胞突然放进较高温度的水中,或将在较高温度中的细胞突然冷冻都可使细胞破坏。
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为什么进行酶活力、酶比活力、酶活回收率、酶比活力提高比测定?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酶的分离纯化最主要是保持酶的活性,只要有可能引起酶变性失活的因素都应注意,包括:温度,酸碱度,重金属等。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
在提纯的过程中通过测定酶的催化活性可以比较容易跟踪酶在分离提纯过程中的去向。
酶的催化活性又可以作为选择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条件的指标,在整个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始终要测定酶的总活力和比活力,这样才能知道经过某一步骤回收到多少酶,纯度提高了多少,从而决定着每一步骤的取舍。
其次是保证酶的产量,生物细胞产生的酶有两类:一类由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称为细胞外酶。
这类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产葡萄糖所用的两种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杆菌和根酶发酵过程中分泌的。
这类酶一般含量较高,容易得到;另一类酶在细胞内产生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如柠檬酸、肌苷酸、味精的发酵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在细胞内进行的,在类酶在细胞内往往与细胞结构结合,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催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使许多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酶的来源多为生物细胞。
生物细胞内产生的总的酶量虽然是很高的,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低,如胰脏中期消化作用的水解酶种类很多,但各种酶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一)酶来源的选择:在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要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的原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
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
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
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蛋白质和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蛋白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要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的目的蛋白.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一般都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要想从成千上万种蛋白质混合物中纯化出目的蛋白,就要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不同设计出合理的分离方法。
目前研究为止酶除核酶外本质都是蛋白质,因此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基本是采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但是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酶的分离纯化比一般的蛋白质要求更高。
一、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1。
原料的选择原则:来源方便,成本低,易操作、安全的原料。
蛋白分布:体液、组织、细胞定位2. 破碎方法:(1)机械方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使细胞或组织破碎的方法.如:捣碎法、研磨、匀桨法(2)物理方法: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如:反复冻融、渗透压、超声破碎(3)化学方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
如:甲苯、丙酮、氯仿和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Triton和Tween)(4)酶促法:溶菌酶、蜗牛酶等3。
目的蛋白或酶的特异、快速、精确的定性或定量方法4. 先粗后细,分级分离粗分:将得到的蛋白溶液先利用简单、快速、易处理的方法除去大部分杂蛋白。
如: 盐析、离心、有机溶剂沉淀等.精制:利用蛋白质性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吸附层析、亲和层析、电泳、离心、结晶等方法进一步纯化。
5。
避免蛋白质的变性(pH、适合的温度和缓冲体系等)二、常用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可以根据各种蛋白质的结构、理化性质不同设计分离方法。
(一)根据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1。
蛋白质盐析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分子量从1万至100万之巨,其分子的直径可达1-100nm,为胶粒范围之内。
蛋白质的表面电荷和水化膜是其主要的稳定性因素.大多数蛋白质都溶于水,在低盐条件下,蛋白的溶解度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称为蛋白质的盐溶现象,而盐浓度达到一定以后,蛋白质水化膜被破坏,电荷被中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析出,这就是盐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