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的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液 中
碎片移动时推动内淋巴→牵引壶腹嵴使其
末梢受刺激而兴奋良→性位置引性眩起晕 眩晕发作。
10
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PC-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
上半规管性BPPV (SC-BPPV)
混合型BPPV (C-BPPV)
痊愈: 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有效: 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无效: 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他 型
良性位置性眩晕
21
诊断与鉴别
BPPV是旋转性眩晕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主要依靠典型发病史、阳性体位 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来进行诊断;
不同BPPV可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 验明确区分:
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常见体位 是坐起或躺倒时;
②有潜伏期5~15s,眼震持续时间不超过30s,呈疲劳 性;
③位置试验(Dix-Hallpike试验)阳性,后半规管BP-PV 眼震快相向地性逆时针旋转,上半规管BPPV眼震快 相离地性顺时针旋转,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 转型眼震。Dix-Hallpike试验时,头偏一侧眩晕和眼 震明显,如果眼震为向地性,则为该侧后半规管病变; 如果眼震为离地性,则为对侧上半规管病变。
脉硬化所致,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和有高血压、糖 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诊断依据是 :1发病大多在50岁以上;2突发与头位有关的眩晕, 持续时间短暂,往往几分钟后减轻或消失,也可一 日发作数次,持续数天,以后再发;3发病时常伴发恶 心、呕吐、站立不稳、共济失调,还可伴发下列一 种或数种供血不足症状(缺血区在脑干、小脑、枕 叶): ①视力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黑目蒙或视野缺 损;②复视、面麻、呛咳、语音欠清、一侧或双侧 肢体无力、麻木;③部分病人有单侧或双侧耳鸣和 耳内疼痛;④头痛,多呈搏动性,以后枕部最甚;⑤倾 倒发作。4血管影像检查多可发现椎-基底动脉狭 窄或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