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
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A.T.马汉曾指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
”世界近现代史更是用史实说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这样一个道理。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围绕海权发生过大小无数次战争的原因。
就当今世界而言,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但是竞争与争端也仍然存在,特别是陆地资源的枯竭,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于是,海洋就成为了国家间领土的控制和资源争夺的“热点”地带。
作为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我国,在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海洋资源被严重掠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主动应对,才能确保海洋国土的安全?这将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纵观历史,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解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由岛屿主权的归属问题而产生的争端在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如果没有涉及到实际的军事占领和开发,其争端也就多表现为口头或书面上的争执。
同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问题相比,岛屿主权的归属则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局部冲突的问题,因为解决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的最终结果是随着岛屿归属的最终确定解决的。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其中,近大陆岛屿占90%,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海洋政策如何维护海洋权益我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000公里海岸线和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政策,以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一、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国家,我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以国际法为依据,维护海洋权益。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事务的研究和制定,推动相关国际公约的制定和批准。
同时,我国加强对海洋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二、建设海洋强国为了维护海洋权益,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包括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提升海洋监测和保障能力等。
通过建设海洋强国,我国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实现。
三、加强海洋安全保障海洋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
我国加强海洋安全保障,坚决打击非法捕捞、洋地区的犯罪活动和恐怖主义等,维护海洋秩序。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海盗活动和毒品走私等非法行为,为国际海洋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四、推动国际合作我国推动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的合作,通过与周边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推动海洋科研、资源开发和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机构和海洋合作框架,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和保护环境,以维护国际海洋法治和我国的海洋权益。
五、建立海洋权益保护机制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建立了海洋权益保护机制。
这一机制包括建立海洋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制定海洋司法解释和裁决规则,设立海洋权益保护机构等。
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我国能够更加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我国的海洋政策是多方面的,包括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洋安全保障、推动国际合作和建立海洋权益保护机制等。
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一、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一)海洋权益的定义海洋权益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国家在海洋上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主要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辖权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权。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空间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利益的总称。
在内容上一般体现在海洋政治利益,海洋经济利益,海上安全利益和海洋科学利益等方面,其重要性关乎国家发展、繁荣和安全。
(二)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国家海洋权益是综合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三个方面,周边国家行动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这三种利益。
一、政治利益。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宣示有关海域主权的归属,既能在国际论坛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为以后的经济活动、军事活动开道,又是应对国内民族主义呼声、平息国内矛盾的捷径,任何一国政府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时都是绝不敢掉以轻心的。
二、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主要体现为海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三、安全利益。
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和发展利益统一的,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胁,国防力量就要去关注、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威胁。
对一个濒海国家来说,出海口和航道就是该国的发展基石,可谓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所以,能否保护好自己在东海和南海的海洋权益,对周边各国来说都是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极大问题。
三、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一)和朝鲜的争端朝鲜濒临北黄海,虽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对《公约》确定的海里领海宽度和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持赞同态度。
但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年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海里的海域时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
(二)和韩国的争端韩国与我国共同濒临南黄海和东海,两国间没有岛屿和领海主权争议,但在大陆架划分上持不同看法。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海洋管理与保护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近年来,全球对海洋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人们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态和资源方面,还关系到经济和国家安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气候变化、行业经济活动等,海洋环境、生态和资源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
海洋管理与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海洋管理与保护的现状和对策。
一、海洋管理与保护的现状1.国际海洋管理机制的建立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为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重要的是建立了国际海洋管理机制。
该机制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
通过这些国际法律法规和协议,国际社会正式认可了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规则。
2.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健全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国内海洋环境和资源,各国政府制定了海洋法律法规。
在国家层面上,海洋管理和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实施国家海洋管理与保护的法规基础。
世界各国海洋法律法规各自不同,但总体上都体现出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3.海洋保障力量的增强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不断破坏,各国组织和动员了一些海洋保障力量,主要包括海洋警察、海洋监测、海洋科学考察等。
这些力量被用于检查、审批和实施各种海洋经济活动,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海洋环境的自然保护。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能源开发带来的破坏海洋能源(如风能、波能、潮汐能、海洋浮动式太阳能和盐度梯度能等)开发无疑是从海洋中获取能源的一种前途光明的途径。
但开发中不可避免的情景是海洋环境的破坏和妨碍器的受损。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开发方式,以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破坏和对现有生物资源的影响。
2.海洋污染的增加海洋污染是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污染物不断直入海洋。
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各种有机体受到污染和危害。
因此,海上活动经济活动都必须推行“绿色”经济发展,减少资源的消耗、排放和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与海洋资源利用的日益增长,中国海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中国海洋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海洋保护现状1. 海洋资源开发过度自上世纪以来,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渔业、石油开采、海底能源开发等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生态环境污染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排放的废弃物等都成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巨大威胁。
3. 海洋生物资源的减少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等行为导致了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快速减少。
许多珍稀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面临的问题1. 生态系统退化由于过度开发与污染,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许多珊瑚礁、鱼类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面临着失去的危险。
2. 渔业危机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逐渐枯竭,许多渔民生计陷入困境。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海洋破坏事件频发近年来,海洋破坏事件屡见不鲜,比如漏油事故、海洋废弃物的排放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进行。
2. 提高海洋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 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建立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鼓励渔民转型,发展新型渔业,同时提倡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并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海洋保护行动。
结论中国海洋保护现状严峻,但也存在着转机。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以及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我们有望实现中国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系统。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篇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关键字:海洋,海洋权益,南沙群岛,钓鱼岛,海洋立法,海上执法力量正文: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答案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2008年5月11日,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表示,越南将准许外国人参加南沙群岛旅游。
此前,经过越南当局的谋划,越南海军附属的旅行社组织了包括40名特邀官员在内的130多名游客,首次到南沙群岛旅游。
越南当局还表示今后将定期组织同类的旅行团。
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
现在,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驻军外,越南竟然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领8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
除此之外印尼和文莱也宣称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他们都想通过实际占领而达到合法化,进而进一步变为他们的合法领土。
与此同期,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5月9日将一艘中国渔船驶入距离钓鱼岛西北部20公里处海域的行为称为“非法进入日本水域”。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策略及展望思考一、我国海洋维护的现状我国历来是个大陆地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用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和深沉,这说明无论是从财富还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讲,土地对中国人民来讲都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然而,对于海洋,却历来为国人所忽视。
那么什么是海洋权益呢?海洋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一)海洋权益的定义关于海洋权益的定义,不同的国家都有其各自的理解和定义,不同的书籍和文件也有些各自不同的描述。
海洋权益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国家在海洋上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主要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辖权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权。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空间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利益的总称。
在内容上一般体现在海洋政治利益,海洋经济利益,海上安全利益和海洋科学利益等方面,其重要性关乎国家发展、繁荣和安全。
(二)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关注中国的关于海洋权益的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在南海和我国的周边海域,有些国家已经非法在开发和开采利用那里的资源了,而由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及军事等一系列原因,或是综合考虑,一直还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动作。
尤其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小国,更是猖獗异常。
透过日本、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所属海域大肆开发旅游的表面景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核心还是为了攫取各种各样的利益。
而国家海洋权益是综合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三个方面,周边国家行动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这三种利益。
一、政治利益。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 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宣示有关海域主权的归属,既能在国际论坛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为以后的经济活动、军事活动开道,又是应对国内民族主义呼声、平息国内矛盾的捷径,任何一国政府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时都是绝不敢掉以轻心的。
二、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主要体现为海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上个世纪60 年代末,联合国牵头搞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参加活动的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
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就陆续提出主权要求。
日本外务省曾露骨地表示,只有争得钓鱼岛的主权,日本才可能和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
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
现在,在本应由中国管辖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中,被掠夺最多的海洋资源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 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000 万吨,其中马来西亚的开采量最多,而中国参与开采的却很少。
小国文莱竟因石油开采一跃成为东南亚头号富国,这无疑对周边各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梦想通过开采石油、天然气走向富国之路。
三、安全利益。
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和发展利益统一的,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胁,国防力量就要去关注、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威胁。
对一个濒海国家来说,出海口和航道就是该国的发展基石,可谓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因此,除了能源因素外,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争夺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南海诸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的关键。
谁控制了这条航道,就等于卡住了使用这条航道国家的脖子。
仅以重要战略物资石油为例,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日本,其进口石油的90% 以上都要从这条航道经过。
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目前,我国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0% 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近60% 是中国船只。
所以,能否保护好自己在东海和南海的海洋权益,对周边各国来说都是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极大问题。
(三)我国海洋基本情况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自北而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所环绕,四个海区总面积达472万平方千米。
大陆岸线有1.8万千米;沿海分布着7300多个海岛,岛屿岸线长达1.4万千米。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其中争议海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需进行海上划界的邻国:8个(朝、韩、日、菲、马、文、印尼、越)。
待划定的海洋界线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种类海域界限总体形势:我国面临世界上最复杂的海洋维权形势—面积大:300万平方千米,过一半争议—问题多:岛礁主权、油气和渔业资源夺、海域划界、台海安全、通道安全—国家多:无一确定—干扰多:美日印安全形势:海上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上升,现实的威胁来自海上,“东急西重”在世界大国中,中国的海上形势是最不容乐观的。
1.黄海:大体平稳,仍有隐患2.东海:中日韩大致平手韩国:谋求中国与其联合提交或至少不反对其提交二百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担心中国在油气开发上与日本达成妥协,危害其利益。
日本:不能与中国公开闹僵;国内强硬势力会不时地挑起事端,包括钓鱼岛、东海油气开发、渔业等方面,导致东海形势敏感并不稳定中国:油气开发占据主动,需警惕日本对春晓的觊觎;继续保持钓鱼岛问题的争议状态,必须坚决制止日方采取进一步行动3.南海总体形势判断总体可控:中国继续与东盟各国保持着良好政治和经济关系暂无军事冲突局部失控:国际话语权变数多多:内外势力联手互动,对我不利的因素多越、菲、马等不断制造事端美、日、印等域外国家介入程度不断深入东盟内部不断统一立场。
2014年5月东盟发表声明,其成员国不再就南海问题与中国单独对话。
中国也宣布不与东盟就南海问题整体进行谈判。
双方陷入僵持。
(四)与各国存在的争端1.和朝鲜的争端朝鲜濒临北黄海,虽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对《公约》确定的海里领海宽度和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持赞同态度。
但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时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
2.和韩国的争端韩国与我国共同濒临南黄海和东海,两国间没有岛屿和领海主权争议,但在大陆架划分上持不同看法。
韩国坚持以中间线法划分两国间相邻的大陆架,而在南黄海,我国岸线长达821千米,韩国一侧为659千米,如以中间线划分大陆架显然有失公允。
在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韩国政府却不顾这一事实,和日本政府于1974年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日本和大韩民国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在东海大陆架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后又在1999年生效的《日韩新渔业协定》中在济州岛南部划定了所谓日韩共管的“暂定水域”,侵占我国大陆架近万平方千米,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声明这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我国政府决不同意,并提出严正交涉。
3.和日本的争端日本与我国间除上述与韩国私自划定的所谓“共同开发区”和“暂定水域”,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外,还存在钓鱼岛主权和东海大陆架划分的争端。
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与日本琉球群岛间以冲绳海槽为界,冲绳海槽长约600海里,最深处超过2500米,是公认的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间的过渡地带,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另外,我国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
随着钓鱼岛附近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日围绕钓鱼岛的斗争日益激化。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极右翼势力在钓鱼岛上插国旗,设灯塔,公然挑衅我国的领土主权,而日本政府也不顾上述事实,先是捏造钓鱼岛是“无主地”的论点,后又公然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最近日本政府又置国际法于不顾,将其18位居民的户籍设在了钓鱼岛。
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延伸到冲绳海槽,即至水深2940米的断层处为止,而《海洋法公约》亦规定,大陆架的边缘是2500米的等深线,冲绳海槽便扮演着分界线的角色。
据估计,东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一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相当于黑海油田的储存量。
日本提出要依东海大陆架的中间线划分大陆架,中方的立场是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准则划分大陆架。
4.和越南的争端越南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时南越政权就以维护主权名义出兵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岛等6个岛礁,1975年南越政权垮台后,越南不仅迅速接管了南越政权控制的南沙岛礁,还变本加厉地扩大军事占领。
此前,越南曾多次声明承认中国对南沙的主权,后来竟出尔反尔,引经据典地论证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越南领土的一部分。
1974年,人民解放军收复了西沙群岛年;1988年,越南在赤瓜礁挑起武装冲突,我军被迫自卫还击,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但目前越南仍占有我南沙群岛中的27个岛礁,我国仅控制8个,是我国海洋邻国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越南还是惟一一个声称对我国整个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国家。
在大陆架方面,越南采用自然延伸原则和海里宽度来划定其大陆架范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侵入了我国传统的海疆范围;1980年,越南与原苏联签订了合作开发所谓“越南南方大陆架”的协议,在我国南沙海域开采油气资源,目前其原油产量几乎全部来自这一海域,近年又不顾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推出了南沙旅游项目,公然侵犯我国的主权。
5.和菲律宾的争端菲律宾宣布的领海在世界上独具一格,它基本上是一个由四条线构成的矩形。
其领海的确定不是依据国际习惯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而是依据美国、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签订的三个土地割让条约,这一领海界线已经侵入了我国在南海的传统疆界线。
另外,菲律宾还宣称对所谓的“卡拉延群岛”拥有主权。
二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接管了南沙群岛,后来因无力继续驻守,于1950年7月从太平岛撤军,1956年,菲律宾一个商人克洛玛突然宣称发现了这一“无主地”实际上是南沙群岛中的马欢岛、费信岛、中业岛等岛礁。
后来成立了政府并自任主席,我国政府当即发表声明重申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台湾当局也向菲律宾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重新驻军太平岛,现在菲律宾仍占有我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礁。
由于其是一个窄大陆架国家,所以菲律宾以200海里宽度划定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但其中很大部分侵入了我国在南海的传统疆界线。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菲律宾就授权外国公司在南沙海域勘探开采石油,其控制区内估计石油储量达1亿吨,天然气储量达65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