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信息平台
- 格式:doc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10
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1、怎么登录晋中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及隐患排查动态管理系统搜索“晋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首页有专门的窗口2、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图表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即: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将安全责任作内部百分解,并按一定地域划分若干个安全监管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全面度负责责任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高密度、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体系。
问镇网格共分三级,其中,镇政府为一级网格(中心网格),各党总支、有关部门为二级网格(直辖网格),各村、企业等为三级网格(基本网格)。
二级网格由一级网格负责安全答监督管理、检查、监控工作,三级网专格由二级网格负责安全监督管理、检查、监控工作。
三级网格应进一步细分网格至所辖企业,各所辖企业应细分网格到车间(科室)、班属组、工段,参照本办法制定对下属网格的监督管理办法,并报上一级网格单位备案存档。
3、什么是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安全百生产网格化管理:以突出“大安全”为目标,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来自政府、社会、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度的平台,以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为原则,一方面将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单元网问格,在单元网格之间建立一种监督和管理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相互弥补的形式,使各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一方面通过构建横向和纵向经、纬线,答形成涵盖各方面回监管内容的立体网格,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什么是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来:以突出“大安全”为目标,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来自政府、社会、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平台,以自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为原则,一方面将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单元网格,在单元网格之间建立一种监督和管理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相互弥补的形百式,使各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一方面通过构建横向和纵向经、纬线,形成涵盖度各方面监管内容的立体网格,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知安全管理水平。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以及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人口聚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居民,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社区管理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诞生背景。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整合和管理社区资源,并实现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操作。
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社区资源的精细化调配,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以下是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案。
一、平台建设1.数据库建设: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数据库,并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数据进行实时同步,便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2.信息采集设备:在社区内设置便民设施和公共信息采集点,例如便民服务中心、自助终端等,方便居民随时进行信息采集和查询。
3.平台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和前台用户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提供给社区工作人员使用,前台用户系统供居民使用。
4.运行维护设备:配置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并配备运行维护人员,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二、功能模块1.居民信息管理:包括居民身份信息登记、住房信息管理、人口普查等功能,方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居民基本情况,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
2.社区资源管理:包括公共设施、社区组织、居民服务等资源的管理和调配,通过平台实现精细管理和智能分配。
3.事件管理:包括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各类事件的上报、处理和反馈,通过平台实现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完善处理。
4.信息发布:包括社区公告、通知、活动等信息的发布和推送,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
5.统计分析: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社区发展状况和居民需求。
三、实施步骤1.确定需求: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问题需求,明确平台的功能模块和具体要求,形成详细的需求报告。
网格员信息化1.网格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网格化信息系统一般包括24个应用系统,九个数据资源库,一套应用支撑平台,一套基础硬件平台,一套移动终端系统,一套标准规范体系。
应用系统包括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等九个基本子系统。
各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展和升级。
2.网格化平台受理子系统平台受理子系统应包括案件受理、地图操作、查询统计和参数设置等模块儿。
案件受理模块儿应具有接收网格员、公众例如12345,微信、微博等多渠道上报的问题信息,建立案件,同时发送至协同工作子系统和网格员发送、核实核查工作任务等功能,地图操作模块儿应具有地图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定位功能,并实现地图数量分析和统计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应具有按键查询与统计、网格员在岗情况查询与统计等功能,参数设置模块应具备各项业务指标的参数区间限定。
3.网格化平台协同工作子系统网格化平台协同工作子系统应包括协同处理、地图操作、查询统计和参数设置的模块儿,并应提供延期、缓办、作废等的申请授权和申请操作功能。
协同处理模块儿应具有信息收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环节进行关联,实现各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属地街道乡镇和各级领导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
地图操作、查询统计和参数设置的模块儿的功能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4.网格平台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子系统应具有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信息,实现基于地图的监督指挥等功能,并应能对发生问题的位置、处置过程、网格员在岗情况、处置结果、综合绩效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监督指挥子系统,应能适合多人共享的显示设备上显示,且宜分为地图显示和信息显示区两部分。
5.网格平台地理编码子系统。
网格平台地理编码子系统应具有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和地址匹配等功能,应能为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
网格信息平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网格信息平台的管理,促进社区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效能和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的1.规范网格信息平台的管理制度,确保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信息平台;2.加强网格信息平台的安全保密工作,保护信息平台中的敏感数据不泄露;3.提高信息平台的管理水平,及时、准确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为社区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社区网格信息平台的管理工作,包括信息平台的建设、使用、维护、安全保密等方面。
四、责任分工1.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网格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2.社区网格员负责信息平台的录入、管理和更新工作;3.各组织和单位配合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网格信息平台的管理和使用。
五、管理人员1.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网格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具体事务;2.社区网格员是信息平台的具体操作人员,负责信息的录入、管理和更新工作;3.其他单位和组织的工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和授权,方可操作信息平台。
六、信息平台的建设1.信息平台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建设,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2.信息平台要按照社区治理的需求,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为社区工作提供支持;3.信息平台要具备存储、检索、分发等功能,便于网格员和管理人员使用。
七、信息平台的使用1.信息平台的使用要遵守有关规定,不得利用信息平台从事非法活动;2.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加密处理;3.信息平台的使用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行。
八、信息平台的维护1.信息平台的维护要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信息平台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要及时排除,确保信息平台的稳定运行;3.信息平台的更新要根据社区治理的需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九、信息平台的安全保密1.信息平台中的敏感信息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泄露;2.信息平台的操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严格遵守保密规定;3.信息平台的技术安全要做好防范措施,保护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对城市和社区各个网格的全面覆盖、信息化采集和数据化分析,实现城市和社区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细化。
本文将从平台的功能、优势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它可以实现对城市和社区人员、车辆、设施等各类实体的定位和追踪,从而实时监测和管理城市和社区的运行状况。
此外,平台还能够对城市和社区的各类事件和问题进行即时上报和处理,提高城市和社区管理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基础设施维护、公共安全监控、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功能,满足居民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平台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为城市和社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其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不同部门、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水平。
再次,平台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为城市和社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精细化的管理。
最后,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城市和社区的综合管理,通过对城市和社区各个网格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城市和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其次,平台可以应用于城市的交通管理,通过对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再次,平台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的智慧建筑管理,通过对建筑设备的监测和维护,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一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全面覆盖、信息化采集和数据化分析,实现城市和社区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细化。
平台具有多种功能、诸多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城市和社区的管理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北京朝阳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项目-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客户简介:北京朝阳区,是北京城八区中最大的一个区,作为北京市人口最多、总面积最大、同时也是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区,朝阳区发展迅速、商机汇集涉外资源雄厚。
这里既有CBD商区、外交使馆区、还有正在兴建的望京新兴产业区和CBD电子城,同时作为奥运会主场馆所在地,朝阳区成为中国国际交流的窗口,享有“中国第一区”的美誉。
客户需求:朝阳区是一个城市管理高度复杂的、发展中的大区:面积大,土地面积约47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175平方公里,人口多,增长迅速;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朝阳区是城市功能扩展区;建成区与建设区并存,建设与管理并重;地区发展不均衡,既有国际化社区、又有城乡结合部,还有农村地区和大量“城中村”以及六大功能区;朝阳区有CBD区域,同时是奥运会主场馆所在地,是国际交流的窗口。
因此,朝阳区整个城市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和东城区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朝阳区的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朝阳区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与这些区域特点相结合,并立足城市管理、面向城市未来发展,有所创新。
面对面积大、人群复杂且不断发展的城区环境,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是摆在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面前的一道严峻命题。
从切身需求出发,朝阳区希望,通过该平台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建立完整的城市事件处理流程,并通过先进的无线设备实时采集和传输信息,最终建立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一个动态的城市管理系统。
方案设计:为了满足现有的复杂需要,同时充分考虑到城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实现一个动态的城市管理系统,这就要求系统的总体架构是开放的、可扩展的,从支撑平台和具体应用都有能够满足朝阳区在网格化城市管理业务和数据方面的变化。
因此朝阳区决定使用创新的SOA应用框架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
系统总体架构整个系统包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信息安全及服务系统、管理咨询服务四大部分内容,分为接入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和硬件层五个层次。
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1. 简介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监管平台,旨在提升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管的效率和精确度。
通过将各种监管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利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实现对各个区域、企业以及安全生产设施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提前预防和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 主要功能2.1 数据采集和整合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通过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对接,实现了从各个安全生产设施和监管机构中采集数据的功能。
涵盖的数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安全设施、事故发生情况、监管报告等。
这些数据将被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供后续的监管和分析使用。
2.2 实时监控和预警平台通过设备接入、传感器数据等方式,实现对各个区域和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实时监控。
当监测到潜在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时,平台会发出预警通知,以便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3 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平台能够生成各种形式的报告,包括实时监管报告、安全评估报告等,辅助决策者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
2.4 信息共享和交流为了促进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提供了讨论区、通知公告等功能。
各个相关方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问题讨论、经验分享,以便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3. 使用情况和效果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自上线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使用情况和效果的例子:•实施网格化监管后,各项安全指标明显提升。
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各个区域和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从而避免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提升了安全监管的效率。
各级监管部门能够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到安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监管计划和措施。
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搭建起来的一个重要信息管理平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相关内容: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以及它的发展前景。
一、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什么?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是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公共服务管理的一种模式,通过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网格为基本管理单元,将社会资源、民生信息、公共服务等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通过网格化管理的推行,实现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的协调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它的作用是什么?1. 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跨领域协调处理能力,实现地区内的整体化服务。
同时,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灵活、高效地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问题。
2.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统一、标准化、系统性的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它还能为社区和民众提供真正的公共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居民对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3. 建立社区参与机制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出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网格,建立社区、居民、政府、公共机构协同合作的参与管理机制,培育区域内的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企业、环保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机制的建立,为社区发展和居民福利提供保障。
4. 加强社会监督和防控能力通过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政府有能力实现全网格化监控,发现和预测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和调控。
从而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和安全。
三、它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优势:1. 提高管理效益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将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统一、标准化、系统性的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减小运营成本,使网格化管理更加遵循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由吉林省政府建设的一个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该平台以网络为基础,以网格化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整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实现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全方位监管和管理。
该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推进安全生产市场化、法治化和信息化,整合各级监管资源,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智能化和效率化水平,促进吉林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1.信息录入和采集:该平台能够接收各类安全生产信息的录入和采集,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信息、从业人员信息、安全生产记录等。
2.安全评估和监测: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估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安全风险,提供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
3.监管和执法:通过平台,监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和执法,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实施。
4.信息共享和传递:该平台能够实现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提高监管工作的合作和协调性。
5.安全教育和培训:平台能够提供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课程,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的优势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监管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类安全生产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监管,提高监管部门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和监测企业的安全情况,提供相关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3.推动法治化建设:通过平台,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推动企业依法经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法治化建设。
4.提升企业形象: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总之,吉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为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吉林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要求,推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即在县级建立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将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全县村(社区)全面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以全面提升我县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前提,以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关键,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1、建立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以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为龙头,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整体联动。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综治办牵头,整合政法各部门、组织、纪检、宣传、信访、民政、文化、教育、卫生、人社、住建、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安监、工商、人口计生等部门力量,融合共享政务大厅、信访接待大厅、书记县长公开电话、110指挥中心等资源,建立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2、建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以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纽带,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承上启下的枢纽。
由乡镇(街道)综治为牵头,整合基层政法各部门、信访、民政、教育、卫生、人社、国土、农业、畜牧、安监、人口计生等部门资源,建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3、建立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以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便民利民的平台。
在城市社区,建立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党组织、居委会领导下,充分发挥社区“兜底”功能,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方便群众和各方参与的服务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在农村,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整合服务管理资源,按照“政事分开、民事村办”的原则,协调处理农村服务管理事项。
二、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在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整合各部门网格资源,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管理有效、服务精细的网格运行体系。
1、科学设置网格。
根据“地理布局、区域属性、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
2、明确网格工作人员及职责。
每个网格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作为网格员,进行日常信息录入、事件处置、各类民生服务事项的办理。
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综治办工作人员,综治委成员单位领导和办公室人员,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均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使用者。
3、规范网格工作流程。
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规范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六个环节的工作,形成“六步闭环”运作机制。
4、加强制度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首问首办负责制度、代理服务制度、信访陪访制度、组团服务制度、预约联动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报告制度、工作台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社会评价制度、督办督查制度。
5、完善“六联”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服务管理联动、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应急工作联勤、社会治安联防、基础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
三、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硬件配备增设服务器等设备。
软件部分根据需要目前主要功能包括:1、基础数据平台主要是通过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便于工作查找和处理。
2、统计分析平台主要是对于基础数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制成数字和图形报表,用柱状图和饼状图来显示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全盘分析。
3、服务办事平台服务办事平台以动态形式展现辖区范围内所有事件,可以对事件进行督办督查和点评。
这个模块主要是提供服务办事的流程和事项的管理。
4、民情日记和考核评比平台主要是上级对下一级事件办理时限或者绩效的一个考核管理,以及民情日志的管理。
5、指挥中心平台各级指挥中心分别可以按照权限对涉及此项工作的单位和管理人员发布公告、通知、信息发送、视频会议、内部邮箱、及时通讯和网络硬盘的管理。
6、应急管理平台应急管理平台是为了处理比较紧急或重大的事件,主要通过事件的电话受理、核查回复、启动应急预案、应急的终止,来达到保障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7、风险评估平台风险评估针对的是一些重大的决策等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过程和报告进行记录。
8、领导辅助决策平台主要是能够让领导一目了然的看到各个机构对管辖范围内各类人口和事件的统计情况,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同时可以在网上在线签阅、审批,第一时间对网格事件作出反应。
9、系统管理平台主要是对网格化系统的用户、机构、角色进行权限设置管理以及管理网格机构、系统日志、图片管理、扣分制度及海量数据智能导入。
10、百姓互动和服务平台(1)、主要是为百姓提供一个反馈诉求的渠道,让百姓参与并监督社会管理。
通过互动服务平台,百姓可以随时发表看法及意见,反映各类社情民意问题。
同时,乡镇街道以及社区的各级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处理答复。
(2)、通过互联网为社区和居民提供各类便捷的家政、家电维修、保姆等等各类社区服务。
(3)、地图便民服务可以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地图搜索服务的功能,如:粮油派送、鲜花订购、电器维修等服务,以服务范围的形式在地图上将相应的服务点给显示出来,包括联系方式、服务时间等信息。
11、手持终端平台主要是为网管员配置手机,提高事件反馈的速度和事件协同处置的效率。
网格管理人员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手机排查、手机拍照、手机上报、手机查询等操作,对各类事件进行迅速及时的上报、办理。
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人口等各类信息。
12、地图管理系统平台(1)、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在二维地图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等信息的标注。
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房屋等信息的标注以及可以自动和数据库的人口等基础数据进行挂接,能够显示所有楼栋,每个楼栋里的每一户房屋,以及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信息。
(2)、GIS城市部件管理针对城市中的各类公共设施实现在地图上的标注管理以及查询管理。
(3)、GPS定位系统实现对手持手机终端的网格员及社区内特殊人群等需要监控的人员实行实时位置的监控和行动轨迹的显示。
13、电话呼叫中心通过电子保姆呼叫器可以实现通过前台电话接听,显示相关电话号码的基本信息,并可以对通话内容进行记录。
安排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相关的处理。
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各类服务。
14、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接待大厅通过接待大厅反映过来的事件,再通过我们的网格化系统进行分流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基本架构计划将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级网格,分别是县级一级网格、乡镇二级网格、村(社区)三级网格、村民小组四级网格。
通过四级网格的基础网格、村民小组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采集、处理、上报;在三级网格的社区(村)问题受理平台中对上报的问题进行处理、上报;在二级网格的乡(镇)办问题受理平台中,对各类上报的问题,按职责交与各科室处理、解决或直接上报上级平台;在县一级问题受理平台中,对上报过来的问题按职责交办到各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外的问题上报上级平台。
网格化管理按照“三级平台,四级派单”的总体架构设计。
“三级平台”即“县平台、乡镇平台、村平台”,逐步建成一个完整的网格管理体系,切实发挥网格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以“三级平台”为基础,建立“四级派单”机制,即县派遣为一级派单,乡镇平台派遣为二级派单、社区平台派遣为三级派单,网格委派遣为四级派单。
1、划分“四级网格”构建“一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架构。
县为一级网格。
各个乡、镇、街道为二级网格。
各个社区(村)屯为三级网格。
基础网格和村民小组为四级网格。
对每一级网格都进行“定格、定人、定责、定奖惩”,形成市县、乡(镇)街道办、职能部门等各个责任主体,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担责任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网格的划分要做到布局均衡、边界清晰、全县覆盖,将来在辖区每一寸土地上发生的事件都要可以找到责任人,有人管理,有人对其负责。
2、搭建“四级平台”即建设县、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基础网格四级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每一级平台都是一个基础信息数据平台,也是一个工作及问题受理、指挥、处置、监督、评价、考核平台。
对于县区管理、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矛盾纠纷、公共服务等等各类问题,按照职责逐级发现、逐级办理、逐级报告,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主动发现,主动解决,源头发现,源头解决。
3、形成“四级联动”形成县、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基础网格四级联动。
各级职能部门要统一协调处理各类问题,提高问题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同时各级的职能部门的管理力量都要逐级下沉,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分包基层的措施,尤其加强基础网格服务团队的各种力量,加强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自治的水平和能力。
4、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统一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基础数据,统一管理内容;对于各类事件,统一受理,统一处置,跟踪督查。
五、重点建设“五大平台”(1)舆情处理平台。
主要以政府网站的部门协同处理系统为基础,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进行全面对接,对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收集的民情民意及12345便民服务热线、政府网站、县长信箱等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进行全面整合、规范运作,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办理、分级负责、全面反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舆情收集、处理、督办和反馈机制,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类诉求。
(2)民生服务平台。
涉及保障性住房、就医上学、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及供水、供电、供热等民生领域的相关职能部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电子地理地图,加载业务系统相关数据,建设民生服务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服务,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3)旅游环境平台。
重点以“城管通”专用手机终端及网络技术为基本依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信息要素进行经纬度坐标标注和人员定位,从而实现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整治的全天候、精细化管理,彻底解决襄汾旅游业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
该平台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提供服务。
通过在地理信息系统加载景点景区、宾馆客栈、票务服务、停车场、旅游产品商铺、旅游咨询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便捷服务;二是强化管理。
监督员在各自的网格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道路交通、设施损坏、欺客宰客、违法经营等涉及旅游的问题,及时上报到旅游环境平台,再由平台工作人员转交各相关部门予以限时解决,尤其要通过对旅游景点、宾馆客栈、导游、旅行社、电瓶车等从业人员的精细化定位和网格化管理,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树立襄汾旅游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