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港口及经济情况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7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092Vol.149厦门作为沿海地区,是闽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海运和陆运交通枢纽。
厦门港地处福建省东南的厦门市和漳州市,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东侧靠近太平洋;港口向北可以到达宁波、上海和天津,之后还可以通往日本和朝鲜;北面靠着泉州和福州口岸;东边与台湾遥遥相望;向南延海岸线可到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地区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由于厦门位于沿海丘陵地区,耕地较少,而且部分土壤不适宜耕种。
这样的地理环境便造就了当地“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生活特性,奠基了亦农、亦渔、亦商的经济模式,同时也为发展陶瓷海外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代,厦门作为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岛上设五通、东渡两处官渡。
元代,设立“嘉禾千户所”,军港地位初步建立。
明代,厦门港和漳州月港成了海上走私贸易的主要口岸,海上交通初具规模,已有10条通洋航线。
清朝是厦门港口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厦门口岸也是闽南地区外销瓷器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主要出口厦门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在赣州和泉州的少数景德镇窑生产的瓷器。
清朝初期,泉州港被攻破,漳州月港悄然成名,随着海外需求的大量增加,逐步带动起整个漳州的对外瓷器贸易的繁荣。
与此同时,漳州平和窑和华安窑开始大规模烧制瓷器,大量陶瓷作品不断销往国外,其中出口日本的青花瓷在日本被称为“芙蓉手”,在欧洲被称为“克拉克瓷器”;出售给日本的彩色瓷器被称为“吴须赤绘”;扁瓷窑在日本被称为“交趾烧”或“华南三彩”;泉州德化窑的白瓷也颇为畅销,深得法国人民的喜爱,被称为“中国白”“象牙白”“鹅绒白”,被认为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厦门港作为漳州港的外港,拥有便利的内河航道运输系统。
因此,厦门港成为漳州和泉州出口瓷器的销售港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1571~1580年,厦门港和漳州月港至菲律宾往返有30~40艘中国船只,把瓷器、丝绸、茶叶等各类产品不断地从漳州港、厦门港运往马尼拉①,其中以瓷器出口最多。
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分别是珠江口、闽江口、杭甬温台、长江口和黄河口港口群。
这些港口群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五大沿海港口群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物流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五大沿海港口群的基本情况。
珠江口港口群包括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茂名港和江门港等,是我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闽江口港口群包括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和漳州港等,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港口群。
杭甬温台港口群包括宁波港、杭州湾港、温州港、台州港等,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长江口港口群包括上海港、南京港、安庆港和武汉港等,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黄河口港口群包括青岛港、日照港、潍坊港和东营港等,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在物流发展水平方面,这五大沿海港口群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同的发展状况。
珠江口港口群以深圳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深圳港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
闽江口港口群以福州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较高,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
福州港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杭甬温台港口群以宁波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较高,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宁波港拥有世界领先的港口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长江口港口群以上海港为代表,其物流发展水平也较高,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结合厦门港现状谈其发展对策【摘要】:纵观厦门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象,在经济和行业景气度下滑的新形势下,当务之急是谋求厦门港口业发展思路和规避经营风险,以实现厦门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就厦门港而言,改变以往一味追求的产能超前扩大和吞吐量节节攀升的发展做法,进而转变发展思维、破解发展瓶颈、积极思考和推动区域港口间共同携手走合作发展之路,以重塑厦门港服务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接轨全球综合物流,信心满满地迎接新的、更好的发展机会的来临。
【Abstract】: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Xiamen Port, in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boom of the decline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seek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iamen port industry operational risk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of Xiamen.To Xiamen, to change the past, the blind pursuit of expanding the capacity and throughput of climbing ahe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s, thereby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positive thinking and promot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orts to work together to take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to re-Plastic Xiamen service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global integrated logistics, full of confidence to meet new and better opportunities to come.关键字:厦门港现状发展一、厦门港简介:厦门港是一个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港口,由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旅游客运港区、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和石码港区组成,是一个以处理集装箱为主的港口。
浅析厦门港口物流现状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海西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厦门港口优势凸显重要,而作为港口发展的重要依赖产业--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本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厦门港口物流业的现状、发展态势,点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港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意见和应对措施,可为各级政府规划港口物流业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做强做大东南优良港口,省政府决定合并设立厦门港口管理机关,统一厦门湾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因此,厦门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区随即形成,厦门市政府为此专门出台了港口物流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目标,提出到2005年要建成依托闽南地区、背靠福建、覆盖赣粤部分区域,与国际物流接轨,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初步适应厦门及其腹地需求的物流体系,在两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设立了南昌分公司,使联系厦门港和江西经济腹地的闽赣海铁联运业务步入了正轨,厦门港经济腹地的向内延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至2010年基本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物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到2020年,建立起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多层次、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成为介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对接台湾的现代物流枢纽港口。
因此,厦门港口物流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新政策。
扶持和推进港口物流的先行发展;同时,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厦门港口物流业仍然面临着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大厦门港的政策支持首先是整合厦漳两地的港口资源,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厦门港口管理局,并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运作。
新的厦门港由福建省厦门湾内原漳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后石、石码港区及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漳州港务局所辖的招银港区,与原厦门市港务管理局所辖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5个港区合并组成。
东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港口?一、上海港口上海港口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东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位于黄浦江口,依托长江和杨浦江,地理位置优越。
上海港口拥有深水航道和现代化的码头设施,是全球最繁忙和最具竞争力的港口之一。
上海港口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首位。
1.上海港口的历史渊源上海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松江县渡口。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上海港口逐渐崭露头角,先后成为清朝指定的对外贸易口岸和1876年设立的商埠。
20世纪初,上海港口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上海港口的现状上海港口拥有多个港区,包括洋山深水港、吴淞口港区和杨浦港区等。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港口的核心,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口,能够接纳大型集装箱船舶。
吴淞口港区则负责江海联运和内河航运。
上海港口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与内陆和海上贸易网络紧密相连。
3.上海港口的影响力上海港口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也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海港口通过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上海港口也是全球物流业的重要中转站,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形成了积极影响。
二、深圳港口深圳港口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的枢纽港口。
深圳港口位于珠江口东岸,靠近香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深圳港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港口和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1.深圳港口的发展历程深圳港口的发展始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深圳港口逐步壮大,成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目前,深圳港口拥有多个港区,包括蛇口港、盐田港和大鹏港等。
2.深圳港口的现状深圳港口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
蛇口港是深圳港口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盐田港则负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进出口业务。
福建整合三大港口福建日报 2009-11-30 1版编者按:11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福建整合三大港口》,报道了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福建重新整合港口资源,开通多条“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在积极配合各内陆省的“无水港”建设中扩大经济腹地和区域协作半径。
本报今日特转载该篇文章。
11月初,《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正式出台。
海峡西岸沿海将建起三大港口群——北部福州与宁德两市港口整合,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中部莆田和泉州两市港口整合,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南部厦门和漳州两市港口整合,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
至此,曾酝酿多年的福建全省港口整合,正式全面启动。
按照福建省规划目标,到2012年,福建沿海3大港口吞吐量均超过亿吨,港口吞吐能力超过4亿吨;到2015年,沿海港口总吞吐量超过5亿吨,力争形成2个2亿吨大港的港口发展目标,形成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海西港口群。
建港条件好,过去各自为政规划“临港工业、以港兴市”福建省拥有海岸线3752公里,有125个港湾,7处深水港湾可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可建设20万—50万吨级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47公里,为全国之最。
但颇为尴尬的是,福建港口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主要以行政区划为界限,严重束缚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步伐,形成全省港口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低的港口群落,特别是在一个海湾内设有两个不隶属的港口局,优良港口资源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福建大港口的发展壮大。
以致全省至今尚无一个亿吨大港。
“福建没有交通部直属港,但发展港口的条件非常好。
近年来,福建沿海各地纷纷提出各自的'临港工业、以港兴市’发展计划。
”福建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陈宜国告诉记者。
“小”、“散”、“乱”的港口布局,因此产生。
位于福建中部的湄洲湾,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其中10米以上天然深水岸线长达30余公里,可建深水泊位150多个,孙中山先生曾有在这里建设“东方第一大港”的理想。
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港口物流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1.区位优势:厦门位于台湾海峡东岸,是中国东南沿海最近的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使得厦门港口成为中国大陆与台湾、东南亚的重要贸易门户之一2.港口设施完善:厦门港具备先进的港口设施,包括深水航道、现代化码头和起重设备等,并且各个港区之间的连接便利,有利于货物的流通和操作。
4.服务贸易中心:厦门通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集聚区,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1.港口规模相对较小:相比于中国其他一些大型港口,厦门港的规模较小,容纳能力有限。
这限制了港口的扩张和发展空间。
2.同质化竞争:过去几年内,厦门市的港口泛滥,许多港口项目规模相对较小,且业务领域较为相似,导致了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3.港口资源布局不合理:厦门目前的港口资源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集装箱码头过于分散,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4.信息化程度较低:与一些国际先进港口相比,厦门港口的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缺乏智能化的管理和操作手段,影响了港口物流效率的提升。
三、对策分析1.提升港口竞争力:厦门需要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港口吞吐量和容纳能力,尤其是加大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扩建力度。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港口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综合效益。
例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且相似的港口项目,可以进行合并或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信息化建设:厦门港口需要引进先进的港口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港口物流的智能化程度,优化流程和操作,提高物流效率。
4.加强合作与创新:与其他港口城市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通过合作实现突破和创新,提高港口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厦门港口物流发展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设施,但仍面临规模较小、同质化竞争、资源布局不合理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建议集装箱水水中转作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口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厦门港水水中转箱量虽有所提高,但与国际枢纽港及国内集装箱大港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是完善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如航运联盟)的变化及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促使厦门港必须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
本文论述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建议。
1 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概况集装箱水水中转指集装箱装船后因不能直接运达目的港而在中途港改装其他船舶的运输行为,即所谓“转船”或“转运”。
集装箱水水中转是现代化集疏运方式,能有效实现物流的经济性,并有助于解决公路中转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2012―2016年,厦门港水水中转箱量由143.82万TEU增加至229.42万TEU(见表1),增长59.52%,水水中转箱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例也从19.97%上升至23.86%。
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主要分为国际中转、内支线中转和内贸中转。
厦门港集装箱内支线中转业务及内贸中转业务在2012―2013年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厦门港积极开辟内支线,大力支持内支线发展,例如,2012年新辟泉州―厦门和东山―厦门内支线,重点扶持福州支线、汕头支线等;2015年后,内支线中转箱量有所下降。
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增长较为乏力,2016年完成国际中转箱量40.04万TEU,比2012年增长13.46%,5年间仅增长4.75万TEU。
2 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的必要性2.1 完善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需要港口集疏运系统是集中和疏散港口货物的交通运输系统。
一般来说,港口集疏运系统主要由水路、公路、铁路及相应的交接场站组成,是港口与腹地相互联系的通道。
厦门港独特的发展优势厦门港独特的发展优势厦门港独特的发展优势(1)传统对台的发展优势两岸实现了“小三通”、两岸直航航线、两岸信息互通、并且厦门成为了台湾水果进口最大集散地2001年开通的厦金客运直航航线,已累计运送两岸旅客390多万人次,截至2021年4月30日,“小三通”累计客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每周对台直航航运线11班,每月货量达2.5万TEU/月。
现已发展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的海上黄金通道。
两岸在文化、教育、物流、制衣、零部件等信息上实现互通了,还开办了两岸论坛,两岸经济交流,两岸信鸽互通活动。
厦门海关推出的台湾水果进口专用通关模式,使台湾水果“保鲜有术”,今年上半年,厦门关区进口11种零关税台湾水果,计556.7吨,价值75.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倍和94.4%分别占全国进口零关税台湾水果量的50.1%和40.5%,使厦门关区成为祖国大陆最大的台湾“零关税”水果进口集散地。
(2)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提高厦门城市经济实力突出,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加快,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及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数字见证发展,市统计局局长孙延风用数字说话,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相比2021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厦门综合经济实力上了新台阶,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城化于2021年,迈出实质性步伐,预计至2021年,初步实现同城化,2021年基本完成同城化目标,随着厦漳跨海大桥建成,厦漳、厦泉动车通轨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厦漳泉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厦门港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中心,雄踞台湾海峡西岸,扼中国海上交通冲要,东望宝岛台湾,南北承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中国两大经济圈,是沪、港两大航运中心辐射吸引均衡点,是对台“三通”最直接的线性口岸,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厦门市东南沿海地区及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3)综合运输枢纽的形成至今已建有纵多的远洋干线和近洋干线,每周就有45条从厦门开往欧美,地中海,奥地利、中东等地,有30条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厦门港港口自然条件时间:2008年11月11日来源:厦门港口管理局官方网站厦门港常风向为东北、东南风次之,强风向为东南东及东北,每年5-10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在厦门登陆的台风有1-2次,受其影响的有3-4次。
气象:风况:常风向为东北、东南风次之,强风向为东南东及东北,每年5-10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在厦门登陆的台风有1-2次,受其影响的有3-4次。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181.0毫米,5-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9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20.8℃,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气温28.3℃,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气温12.5℃。
水文: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型。
平均高潮位5.66米,平均低潮位1.74米,平均潮差3.96米。
潮流:属往复流,落潮流大于涨潮流。
涨潮流最大流速0.46-0.57米/秒方向333度。
落潮流最大流速0.61-0.93米/秒,方向137度。
洪水季节鼓浪屿南面的落潮流速可达2.57-3.08米/秒。
波浪:东渡港区及其以北岸线,受地形掩护,波浪较小,最大波高H1/10=1.3米,波向东南南。
海沧港区波浪以涌浪为主,其波高H1/10<0.5米,占88.35%,风浪亦较小。
厦门港交通状况时间:2008年11月11日来源:厦门港口管理局官方网站厦门港交通发达,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
铁路运输有鹰(潭)厦(门)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洋)福(州)线、漳(平)龙(岩)线、漳(平)泉(州)线等铁路支线连接。
厦门港交通发达,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
铁路运输有鹰(潭)厦(门)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洋)福(州)线、漳(平)龙(岩)线、漳(平)泉(州)线等铁路支线连接。
厦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和厦门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州)厦(门)、厦(门)漳(州)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
厦门的高崎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31条。
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浅析厦门港发展现状厦门港发展现状分析⼀、厦门港概况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良港,⾃然条件优越。
地理坐标为118°04′E,24°27′N。
港湾外围⼤⼩⾦门等岛屿形成⼀道天然屏障,港内⽔域宽阔、⽔深浪⼩、不冻不淤。
岸线总长154公⾥,适于建港的岸线31.6公⾥;现有锚地⾯积18.99平⽅公⾥,规划锚地⾯积52平⽅公⾥。
进港航道全长约40.3公⾥,⽔深达到-14⽶,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
厦门港地处上海与⼴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门湾内,九龙江⼊海⼝。
它⾯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相望,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闽之门户。
具有港阔、⽔深、不冻、少雾、少淤、避风条件好等优点,万吨巨轮不受潮⽔影响可以随时进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个天然良港。
厦门港是厦门经济特区的⼀部分,海域⾯积达275平⽅公⾥,分为内港和外港两部分,主要担负厦门市和福建省内外贸运输任务,也承担江西省某些物资的中转任务。
港⼝⾯向东南,由青屿⽔道与台湾海峡相联,港外有⾦门、⼤担及浯屿等岛屿为屏障,周围多⼭丘,避风条件好,各种船舶进出港不受潮⽔限制,为我国对外贸易港⼝之⼀,亦是华侨进出内陆的主要门户。
2010年厦门港、漳州港全⾯整合后统称厦门港,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
厦门港⼝管理局统⼀管辖厦门、漳州两市⾏政区划内的所有港区。
本次厦门港漳州港实现整合,原漳州港的古雷、东⼭、云霄、诏安港区归⼊厦门港,这样厦门港的港区达到12个。
整合后的厦门港将发展成为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同时,厦门港各港区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突出厦门湾内南北岸港区为主发展国际集装箱外贸运输的功能地位,着⼒加快厦门湾现有港区的功能调整和结构升级,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原厦门港港区享受的税费、补贴、⼝岸通关等各项优惠政策延伸⾄原漳州港的所有港区,实现“同港同政策”。
厦门、漳州和漳州开发区两市⼀区的⼤型港⼝企业互相参股,组建形成新的港⼝投资开发主体。
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地区差异分析福建,这个依山傍海的美丽省份,在进出口贸易领域可是有着不少有趣的故事。
咱今天就来唠唠福建省进出口贸易的地区差异,看看这里面到底藏着啥门道。
我先跟您说个事儿,前段时间我去福建出差,特意跑了几个城市,就为了亲身感受一下这进出口贸易的不同氛围。
我先到了厦门,那港口的繁忙景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艘艘巨大的货轮停靠在码头,起重机不停地吊运着集装箱,发出轰隆隆的声响。
在那里,我碰到一位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大哥,他跟我讲,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支持力度大,所以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咱再把目光投向福州。
福州可是福建省的省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福州的优势在于产业基础扎实,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上,像纺织、服装等。
我走进一家纺织厂,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着一批即将出口的布料。
老板跟我说,他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也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接着咱来到泉州。
泉州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悠久的贸易历史。
如今,泉州的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在泉州的一个工业园区里,看到一家专门生产运动鞋的企业,他们的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从这些地方的观察,咱们能明显看出福建省进出口贸易的地区差异。
厦门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在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表现出色;福州依靠扎实的产业基础,传统制造业的出口量不容小觑;而泉州的民营企业活力十足,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再从贸易伙伴来看,厦门主要与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福州则在与日本、韩国的贸易合作上较为突出;泉州的产品在中东、非洲等地市场颇受欢迎。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各地的贸易方式也有所不同。
厦门的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线上贸易做得风生水起;福州的一般贸易占据较大比重;泉州则在加工贸易方面有着一定的规模。
不过,这地区差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一些地区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还有就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还不够紧密,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厦门港总体规划厦门港的性质定位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扩大海峡两岸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口岸。
厦门港作为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将依托区域内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的物流中心,主要为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并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厦门港的功能是:逐步具备现代化的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海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以及保税、加工、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
规划厦门港将形成“环两湾辖十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厦门港将环厦门湾、东山湾两湾发展,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等十个港区组成。
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如下:东渡港区:规划期内主要调整、完善既有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散粮、杂货、成品油和客滚运输,积极拓展邮轮经济,为大型豪华邮轮停靠提供服务,并相应发展保税和现代物流业务。
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9500m,整合后生产性泊位49个,其中深水泊位24,综合通过能力近304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30万TEU,形成港区陆域面积621万㎡。
海沧港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发展保税、现代物流服务,并兼顾液体散货和煤炭等干散货运输。
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13500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44个,其中深水泊位38个,综合通过能力可达1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为800万TEU,形成港区陆域面积1419万㎡。
翔安港区:以承接东渡港区货运功能外迁起步开发,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兼顾散杂货运输,大力拓展保税和物流功能。
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6345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18个,其中深水泊位18个,综合通过能力达5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60万TEU,形成港区陆域面积626万㎡。
招银港区:以集装箱和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粮、建材和客滚运输,积极拓展临港工业,发展水运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