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738.00 KB
- 文档页数:82
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影响市场竞争环境的两大主导因素
竞争的层次性
竞争内容竞争层次竞争范围
第二节战略的理解
一、“战略” 一词的起源
军事用语—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
Strategy—军事指挥官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
瑞士军事学家约米尼-—
战略:地图上指挥作战的艺术
战术:地面上指挥作战的艺术
毛泽东: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性的东西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阶段——-—面向未来的消费者和竞争者,立足自身,注重长期效率19C50年代末60年代初,竞争激烈、关系企业成败的因素复杂而多变
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管理层次与幅度多
企业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担负社会责任
企业发展进入多元化时代
企业竞争范围日益扩大(本地~全球)
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变化节奏快
代表特征:为了使得长期投入的资源能够获得长期的回报,更多的关注外部和未来,需要内外协调创造优势
二、企业定义
企业战略的定义: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
三、战略决策及其的特点
战略决策业务决策
面向未来立足现在
追求长期目标强调短期效益
关系全局影响局部
四、企业战略的特征
全局性、指导性、现实性
竞争性、风险性、长远性、根本性
创新性、稳定性、适应性、系统性
六、企业战略的类型与层次。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