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
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英语100分,语文180分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杨升庵巧对县令杨慎,字升庵。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奇妙的对联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提问启发讨论多媒体设备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一)一幅奇妙的对联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二)读对联在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处的山海关,有座姜女庙,旅游的人们都被庙里的一幅对联吸引住了。
你能读懂这幅对联的意思吗?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三)十二属相你知道十二个属相是什么吗?在下面的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属相,组成不同的成语。
过街老()气冲斗()生龙活()守株待()叶公好()打草惊()识途老()顺手牵()杀鸡吓()呆若木()画虎类()一龙一()十二个属相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四)动脑筋编个顺口溜有一天,教师说:"看谁动脑筋,编个顺口溜,来辨清'针'和'钉'?"话音刚落,聪明的冬冬眼珠子一转,说:"针里有钉,钉里有针,修凳用钉不用针,补衣用针不用钉。
"小朋友们念呀念,不一会儿,就搞清了这两个字。
同学们,谁能为下面几组字,各编个顺口溜,帮助大家记住它们?1."喝"和"渴"2."晴"、"睛"和"清"3."抱"、"泡"、"跑"和"炮"。
(五)成语梯成语大部分是四个字的,也有字数多的。
下面每行只填一个字,就能构成一个成语。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觉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宝,它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异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学问模块:相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高校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闻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假如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赐予充分的确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当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探讨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觉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四平八稳,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主动确定。
C O U P L E T S传/承/民/族/文/化对联教学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奇妙的对联》解读文I国元令一、示例对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 社)第一册,《奇妙的对联》一课中,有一副书法对联,内容为“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
此联作者钱沣(1740-1795),清代名臣、书画家。
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 检讨,官至御史。
联语上联的意思是,做文章讲究词采,就像丰年玉 一样。
下联中以“气味”借喻人的意趣格调。
意思是,志 趣高尚的人,会同幽谷之中的兰花一样,不事张扬,永存 高雅芬芳。
二、“对联常识”部分题解1.说说对对子有哪些基本要求。
中国楹联学会制定的《联律通则》,在第一章中规 定的基本规则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 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这可视为对联写作的 基本要求。
2.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出国文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 对出下联。
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 里吗?(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
陈寅恪先生指出,“对对子”包含微观与宏观的 文化,也蕴含语言的共性与个性。
他出此题,就是为 了考察学生的文字、声调、词汇、语法、文学等方面的 水平。
一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是测试考生读 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是考察考生思想是否有 条理。
我们先了解一下给出答案中的四个先人:胡适之,原名嗣糜,学名洪辟,字希疆,笔名胡适, 字适之,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祖冲之,字文远。
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 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 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 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 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 究有重大贡献。
十副奇妙的对联1 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尤且三心两意一等下流(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3 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平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
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
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
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5.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6.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7.话说有个员外家有两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每天上门说亲络绎不绝,没有一个中意的。
老员外想用对对子的方法招婿。
他出的上联是:“一大娇,二小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五匣六盒七分彩,八份九分十倍娇。
”这是一个数字联,从一到十。
好多的人看看后摇摇头,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这天来了七个进士,苦苦冥思一个晚上都没人对的出,到天亮时走去了六个。
最后一个见景生情终于对了出来。
他是这样对的:”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
五更四鼓三声响,二娇大娇一人占。
“8.武侯祠对联的解读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有一副楹联,向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并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导语:同学们我们看教材上的这副对联,这是乾隆年间进士,被当时誉为知识分子泰山北斗的钱沣所写的,描述了对联的特点: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
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年三十早晨贴春联,过生日贴寿联,结婚时贴的是喜联,商场、店铺贴的是行业联,亲友去世送的是挽联。
但我们对对联了解多少?对联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哪些名联?怎样去撰写?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文本解读:模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1.下面让我们掀起对联的盖头,看看对联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
把神荼、郁垒两位驱鬼大神刻在门板的桃木上。
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除夕把两句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题写在寝门桃符板上,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又叫“春联”。
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明清时期,由于皇帝的喜爱,对联盛行。
对联久盛不衰,直到现在,每年春晚都有送春联的节目,高考也常出有关对联的语言表达题。
2.那么对联有什么特点呢?书写、张贴时有哪些要求?给大家三分钟,梳理教材中对联常识部分知识,归纳对联特点。
(1)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2)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3)字数不定,对仗工整(4)平仄协调,仄起平收(5)竖行书写,从上到下,不加标点(6)张贴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结合刚才同学的归纳,我们看大屏幕,老师强调两点。
(1)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对联一般是贴在墙上的,有横批是为保持对联的完整性。
在平时对对子时,可以没有横批。
(2)平仄协调:由于古代一些入声字入了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在论及平仄时,仍属仄声,有些混乱。
所以现代人对对联的平仄要求不严,对高中生只要求最后一字仄起平收。
3.下面根据对联的特点,我们来做几道题。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对联的技巧和格式;3. 培养创造对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范例对联和对联题目;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由两句相对称的对仗句组成。
对联是中国人民独创的艺术形式,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
2. 探究教师给出几个范例对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构造对联,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对仗、对押和平仄等要素。
3. 演练教师给出一些对联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巧思和创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对联形式。
4.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对联作品,让他们欣赏彼此的创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对联作品,并解释创作的灵感和意义。
5. 深化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对联技巧,如对仗、遣词造句和平仄等。
让学生理解对联需要考虑语言之美和形式之美的结合。
6.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自行构思并写出一篇完整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自由发挥的乐趣。
7.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对联的特点和构造要素。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创作对联,培养对联的兴趣和爱好;2.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著名的对联家和对联作品,进一步拓宽对联的视野。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对联教学,学生了解到对联是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培养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对联的水平,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你知道关于奇妙的对联有多少是可以摘抄的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奇妙的对联,供大家参考。
奇妙的对联语录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横批:联袂贺春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横批:盛景争春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上联:雨荷有盖我荫凉下联:草原无边尔朝阳奇妙的对联短句上联:古文故人做下联:禾火秋风起上联:假期有梦难圆下联:真隙无聊易长上联:孙子小众人从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 上联:兰亭狂草王下联:松江鼎彝范上联:巴蜀丹青张下联:松苑痴乐鬼上联:九泉楷圣张下联:残墨千秋香上联:松苑大话鬼下联:松苑影竹郑上联:鸿乃江边鸟下联:岩本山下石上联:雨荷鱼儿伞下联:草原花儿毯上联:品泉喝白水下联:望岚听山风上联:缺鱼缺羊哪得鲜下联:无舌品甘怎知甜上联:月朗星稀晴空夜下联:荷香风清雾霭池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古木森森连成山上联:百舸争流万山过下联:千里江陵一日还上联:燕雀安知鸿鹄志下联:泡桐怎敌黄杨质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下联:忙人慢行盲人行上联:雨荷尘喻绿有漪下联:草原云舒白如絮上联:雪碧可乐风无影下联:冰啤茅台醉有形上联:荷舞白纱鱼戏水下联:苇摇碧波云追月上联:草原情歌声声慢下联:至者莫来智者来上联:曲水抱山山抱水下联:游云依月月依云上联:一对二表三分鼎下联:五湖四海群言堂上联:湖泊澄清波漾漾下联:菡萏葳蕤莲芳芳上联:一口一木矢口非知下联:一女一子女子是好上联:绝对佳联联佳对绝下联:孝子贤孙孙贤子孝上联:单传孽子子孽传单下联:无双才俊俊才双无奇妙的对联说说上联:解解元解千古难题下联:进进士进万民箴言上联:天上下雪,雪既化下联:地下升烟,烟瞬散上联:春晓曲,白雪芳草渡下联:秋夜雨,绿意荷叶杯上联:夏彩虹,初晴瀑飞帘下联:冬梅香,无意苦争春上联:雨蝶淋雨雨沾雨蝶羽下联:花仙如花花醉花仙貌上联:女子好女少妙女生何姓下联:木土杜木卜朴木易姓杨上联:女子好女少妙女生何姓下联:王玉珏王月玥王令名玲上联:山峻峭人俊俏山人为仙下联:水清逦人清丽白水为泉上联:水流潢石硫磺水石是泵下联:日升晖月渗辉日月为明上联:四季轮回,冬去春会来下联:五代交替,分久合必临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下联: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上联:田力靠男,田介还是界下联:工力在功,木每依然梅上联:淼磊砥中流,雨荷荡绿漪下联:草原放情歌,风卷展云舒上联:凭栏听风雨,枕石观星云下联:依窗赏雷电,执卷读文章上联: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下联:风度俊犹松,智谋睿入神上联:穷只一穴,埋没多少英雄下联:福仅一口,吞蚀无数灵魂上联:月朗星稀,今夜怎能有雨下联:山呼海啸,明朝岂会无风上联:雨荷鱼儿伞一柱擎天下联:草原花儿毯百媚铺地上联:见仁见智思水淼石磊下联:听风听雨念火焱木森上联:鸟语花香四季沐歌脉脉唱下联:风和日丽八方听曲翩翩舞上联: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下联:浪游江湖泪洒请池溅溪流上联:心似草原驰马,易纵难收下联:意如天空飞燕,穿云破雾奇妙的对联文案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下联:孔明明明明事理横批:天壤之别上联:一枪戳出穷鬼去下联:双钩搭进富神来横批:结绳而治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水流东坡诗(尸)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下联: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上联: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下联:剪开出字二重山上联:妙人儿倪家少女下联:武士心志在止戈上联:潘氏世家,有田有水兼有米下联:何门望族,添人添口又添丁上联: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天出头是我夫下联:一二成三,连三成王,王加点系汝主上联:人曾为僧,人弗可以为佛下联:女卑即婢,女又何妨作奴上联:枣棘为薪,切断劈开成四束下联: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两间上联:钱是两戈,伤害多少人杰下联:穷只一穴,埋没大批英雄上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下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天连水尾水连天上联:因荷而得藕下联:有杏不需梅上联:尼姑田里挑禾上下联:姑娘堂前抱绣裁上联:蚂蚁树下马倚树下联:鸡冠花前鸡观花上联: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下联: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上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上联: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上联:冻雨洒人,东二点西三点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上联:戴老者一身土气下联:朱先生半截牛形上联:年年难过年年过下联:处处无家处处家上联:菜籽炸油油炒菜下联:棉花织布布包棉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下联: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卿倾暮暮朝朝。
奇妙的对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一.文化常识
最早的春联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史料记载,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趁新年到来之际,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
他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二.名联赏析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小结对联的特点:
三.学以致用(实战练习)
1、“对联寻亲”。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
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2. 南京名园瞻园有一副对联,下联词、句序已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调整出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顺序已乱):
树边红雨,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3.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
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⑴新春对联:
⑵教师办公室对联:
四.对联的分类
1.对联的用途很广,场合不同而内容有别。
请从内容上来判断下列对联的用途: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前寿五旬又迎花甲待过十载再祝古稀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2﹑改对联:
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错贴于喜堂之上: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花秋雨百年愁。
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稍加改动,丧联变喜联。
五.对联常识补充:
1.书写,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要讲究美观,必
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2.张贴,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六.能力提升:
牛刀小试显身手——对对子
《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
大路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1.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
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09湖南卷)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根据对对子的要求,对出下列对子。
1)祥云—— 2)暮雨——
3)蚕吐丝—— 4)辞旧岁——
5)行千里路—— 6)福如东海阔——
七.日积月累——作业
一、同学之间相互对对子,看谁出的巧妙,对的工整。
二、为自己的班级拟写一副对联,要求符合班级特点,展现班级风貌。
三、课下时间搜集对联,并欣赏评价。
知识拓展:
赏析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清窦垿题岳阳市岳阳楼联
上联涉及人事:分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被贬岳阳修岳阳楼,吕洞宾曾三醉岳阳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佳句。
下联状写景物:分指南边直到潇水湘水;北边连通巫峡;岳阳古为巴陵郡,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积骨成丘陵而得名,指西面有开朗气象;东面连接高山,岩疆指山岩边界。
题山海关孟姜女庙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题杜甫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顾复初
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赵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