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就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及解决问题的内容。

口算乘法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进位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乘两位。

笔算乘法分为不进位的,进位的,在在进位乘法中出现了利用估算的策略对乘积作出初步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本单元还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既有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材中还安排了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例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及课标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口算与笔算算理

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初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及整十、整百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能准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估算及应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结合口算方法与点子图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正确理解并掌握这本单元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也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说教法与学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我把教法设计为讲授、演示、互动式交流及多媒体手段的方法进行执教。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建议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有很多,即使是竖式计算,也是学生在大脑形成竖式的过程,也是一种口算的方法,只要学生思维过程正确,就肯定学生的方法。在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学生还会按照上边的方法进行思考。教师应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练习这样几组练习,然后再观察发现规律,去掉拐杖(即上面的习题),再让学生练习,熟悉、掌握规律。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整十、整百乘两位数口算,例题提供的是一个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问题,便于学生发现口算的方法。“做一做”将例题进行了扩展,通过练习,让学生总结出,整十、整百乘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先口算零前面数相乘的结果,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后面添几个零。”

|

典型例题:此题囊括了例题1、2的知识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先让学生口算,根据口算圈一圈点子图,再借助多媒体将点子图与口算、竖式结算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同时,本课还是学生学习正确书写竖式的关键课时,教师应发现学生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集体规范,即规范竖式的格式,也规范学生的书写。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估算”,此环节将估算纳入了实际的应用中,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教师在肯定学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更优化的方案。关于竖式的计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进位较乱,致使计算出错,因此,希望老师们给学生提供几个优秀的书写格式,让学生指出优点,并仿照书写。

此题,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计算个位数相乘的结果,来验证最终答案。

“连乘、连除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完善解决问题的步骤(步骤一定要规范)。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连乘、连除问题”在例题中均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连乘问题”无论哪种方案,学生都能计算出结果。但“连除问题”这种方案,就学生目前的知识来说是存在缺陷的,如:此题。就为学生的计算制造了困难。

七、说评价建议

计算教学、学习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低下,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教师、学生、家长、多媒体手段(课件及速算软件)诸多评价主体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学生个体的课堂表现,学生作业的质量等,学习小组的活动速度、活动质量等。评价方式多元化,及时性评价与阶段性检测形结合,既有语言的激励又有物质的奖励。总之,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快乐学习。

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交线》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显示立交桥、防盗网图片。 设问:从这些图片得出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会指出:相交线。从而引出了课题:相交线。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邵天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任务、指导学法, 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阅读方向。 章结合单元学习重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写的事是什么,写在书中的相应位置,划出课文中应用“人物描写方法”的句段,批注应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2)、完成任务后,可与选择同一篇课文的同学交流想法。 2、汇报学习收获,同时思考对课文有什么问题想提? 3、引导质疑:对于这三篇课文,除了书中介绍的知识,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

4、引导收集资料,如《红楼梦》中的人物…… 三、明确预习要求,填写读书报告单 师:刚才同学们对本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预习,下面同学们就结合读书报告单的要求完成余下的任务。 生按要求填写读书报告单,师巡视指导。 第七单元读书报告单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并掌握“破绽、穿梭、郎中、敛声屏气”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课题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学习描写人物性文章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要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每种描写方法的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回顾第五单元的人物形象. 2,揭示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检查字词强化重点 法。 2、布置课后阅读描写人物性文章,积累精彩语段。 第三课时人物这样写更好 教学目标: 1、巩固几种基本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单项训练,强化认 识。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 我使用的教法有情景教学法和观察发现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题单元教学课件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散步》《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篇》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尊老、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5课 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从这 录音机,图片,多媒体中相关的链接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整体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整式的乘除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题 作者姓名整式的乘除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初中数学一年级(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5课时; 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整式运算及其应用,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由数到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改进认识方式,数学思想发生飞跃的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问题情境,争取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从中观层面上看,本单元既是中学数学中数与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

本单元分为四个专题: 专题一整式的乘法 主要内容: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及乘方法则;2.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3.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专题二乘法公式 主要内容:1.在专题三的基础上,会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2.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能够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专题三整式的除法。 主要内容: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2.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除法运算;3. 会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专题四整式的乘除综合运用 主要内容: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进行运算;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本单元预期的学习成果:1.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法则;2.能够熟练的进行整式乘除法的运算;3.能熟练运用乘法公式及其变形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稿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 教学内容: 教材P122——143页。 教材分析: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 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 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 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 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 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 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 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 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学情分析: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 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 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教学目标: △1. 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情感,感受他们对小学生活的怀念。△2. 通过编写《毕业纪念册》这一实践活动,回顾小学六年校园生活,抒写惜别之情并立下美好指向。 △3. 在回顾童年的时光里,既充分肯定个人的成长,又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辛勤的耕耘以及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4. 运用各种语文形式,如书信、小报、演讲、朗诵等,表达自己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的感恩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班级纪念册以及毕业联欢会需要的物品。 课时安排: 1、《走过六年——阅读触情》 1课时

【原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紧扣课标,说教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第94-95页以及相关的练习,属于概率与统计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简单数据的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二、联系实际,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智慧,积极创设

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本课的内容特征,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讲解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法。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 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四、训练思维,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涵江区十月份天气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从主题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用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表示各种天气情况的符号,以及每天的天气情况。当学生提出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时?,我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描述?”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有的用统计表来统计,也可能用象形统计图来统计等,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并为学习统计图作下铺垫。从而引出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课件逐渐出示条形统计图的横轴、纵轴,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条形统计图的

最新七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3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一、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 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 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 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 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则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单的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判断、预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认为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别。 四、教学策略 我校进行了3年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课题研究,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问题探究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思维策略为目标,设计迁移性、过渡性、反馈性、强化性、延伸性等问题。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对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对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单元整组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从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生事物”到网络、教育期刊上出现的大量相关研究文章,部分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地尝试这种注重整合,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组教学”仍然是老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它的确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组教材。这对于教师无异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不久,有幸聆听了烟台市芝罘区关于单元整组教学在讲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困惑一】单元整体导读课如何让各板块的教学更高效 对于加起来近五千字的几篇课文,学生完整地初读一遍就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初读之后的交流只是一些极为粗浅的认识,教师要学生快速地对有关内容做出反应,例如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等问题,这只是一种很理想化的要求。那么在导读课中,如何利用好每一分钟,使得导读课各板块的教学更为高效,真正实现单元导读的作用呢? 【困惑二】单元整体略读课文教学时如何实现学法迁移 略读课文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那么,略读教学是不是就是精读课教学的一种延续?是不是就是对精读课中所习得方法的再运用和所形成能力的再巩固或新拓展过程?是不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有了导读课中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如果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设立的教学目标仅仅只是停留在根据阅读提示来思考,对文章精彩内容进行赏析、品味语言,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等方面,那么它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就无法明显地区别开来。那么,在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呢? 【困惑三】单元整体总结课如何让教师的“导”“润物无声”

认识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二)》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1格代表1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 教学难点: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什

么时候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四、说教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使之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概念、规则或原理。 通过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早餐引入新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法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3点: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2、注重预设生成问题,关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谈论。 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并掌握的过程。 五、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上我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形式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说教学过程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篇:整式的乘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篇:两位数乘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篇:《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体会及思维导图的学习和运用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散步》《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篇》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 情趣。 2、培养尊老、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5课 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从这 录音机,图片,多媒体中相关的链接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整体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二篇:整式的乘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整式的乘

除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 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题 作者姓名整式的乘除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初中数学一年级(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5课时; 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整式运算及其应用,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由数到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改进认识方式, 数学思想发生飞跃的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问题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 孙玉涵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孙玉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流程 1、“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 教材的编排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从导语---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有机整体。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间的联系;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总指导思想。这种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我们就进行了单元整组教学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组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尝试通过单元整组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我们可以把单元教学分为“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回顾”三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 2、“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 单元整组教学课型一览: 整体感知——————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 整体回顾——————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单元巩固运用——上好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综合性学习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 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单元导读课的基本原则是: 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第六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的《乡下人家》;展现异国田园风光的《牧场之国》;生动再现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古诗词三首》;描写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麦哨》。通过学习了解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体会出本组教材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 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统计表、横向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进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

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 (一)、复习导入 1、设置情境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 课件出示习题。 2、学生自主观察统计表,并请学生对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2)表示数据。 (3)分析数据。 (4)小结 (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2、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出示例1 (2)制作完成统计图 (3)比较 (4)看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 生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我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整式的运算、变量之间的关系;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中的数据、概率。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重点是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本套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 《生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数据的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的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的多样性。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在《整式的运算》中,对整式、多项式的基本特征只进行了描述,主要突出代数式的表示功能(此时,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记忆它),重点放在对代数式运算意义的理解、实施和对算理的理解上。 (2)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依托丰富的直观背景,重视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三种数学表示,强调对变量关系——特别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的理解。侧重用图象法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形”的侧面对函数形成直观、整体性的认识。重视对图形所表达的相依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应注意“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函数”概念的重要差别,课本给出的例子都属于函数关系,即对于给定

小学四年级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阅读链接择取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文字主要讲海伦凯勒是怎样的用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细微变化,从而在内心描绘出大自然的神奇、可爱。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

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主体课文后面是词语盘点,然后是《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中,编者安排了如下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和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下来。然后,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活动:把习作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墙报。教材为学生给出了非典期间,白衣战士用自己生命换来他人生命、花草树木顽强生长实现生命的资料提示。其用意在于为学生的资料搜集、观察调研开拓思路。 我的发现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角的度量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所需时间共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小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学习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教材在编写上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进行转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法着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对应课标 1、知道直线、射线、线段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3、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关第。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直线、射线、线段间的区别是什么? 2、什么叫做角?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3、如何使用量角器? 4、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有什么关系? 专题划分专题一: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专题二:角的度量(1课时)专题三:角的分类(1课时)专题四:画指定度数的角(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