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计算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6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例子:工位标准时间人数1. 12. 13. 24. 15. 1C/T:Cycle Time 一个作业中开始动作至下一个开始动作实施的总时间Neck Time: 瓶颈工位时间,即最长的 CT平衡率(LOB:Line Of Balance)=整个工程所需时间/ ( Neck Time*总人数)一、若第 3 个工位是由两个人联合操作完成的,那是二、平衡率 =++++/(6*=66%三、CT(tact time or cycle time) 即节拍时间 =四、标准产量 =3600/=215(PCS/H/LINE)五、人均产量 =215/6=H六、若第 3 个工位是由两个人并行操作完成的,那是七、平衡率 =++++/(6*=81%八、CT(tact time or cycle time) 即节拍时间 =九、标准产量 =3600/=265(PCS/H/LINE)十、人均产量 =265/6=44PCS/H线平衡分析,这一基本技能与工作,工作与学习过的IE 朋友来讲都不会陌生,线平衡分析能做,但是大家又是如何利用线平衡分析来做改善的呢线平衡分析是 IE 基础中的一项技能与工作,但这项工作只能反映现场一个状况而已,并不能在现场得到一个改善结果。
线平衡分析,是效率提升改善的一个环节,那么也只能是改善环节中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线平衡改善也就是效率提升工作,按照如下步骤制定工作进程表进行(一定要做好工作进程表) :一、选择改善对象效率提升改善选择对象要有两个:1、首先是要选择做效率提升改善产品型号,先利用P-Q图进行分析,用 ABC法进行选择几个所要改善的产品型号备用。
另外还要看看过去该产品的生产效率记录,初步估计其改善的效果有多大,然后再确定该产品。
2、选择所要改善的线体,线体的选择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线体的人员必须要安定;二是要线体的组长要有积极主动改善的思想,而且执行力要强,选择这一条是相当重要的,这必须要在平常工作中,长期观察,以及与产线组长沟通方可得到的,这也是改善中很关键的一个选择。
SMT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标准产量:3600/一块板的时间(以S为单位,包括基板传送时间) *基板拼数*0.90SMT生产线的优化生产线平衡和生产线的效率SMT生产线优化有两种1. 品种单一批量大的生产环境中,重点是要使印刷板的产量到达最大2. 多品种少批量,重点是减少不同品种印刷板之间的更换时间。
程序优化的原那么X/Y结构的设备1. 尽量使多个贴装头同时吸取元件。
2. 拾取频率高的喂料架应挨放在挨近印刷板的位置。
3. 在每个拾放循环中,都要使所有的贴装头满负荷。
4. 在一个拾放循环过程中,先从前面或后面拾取元件。
而不是两边都取,这样可以减少拾取时的移动路程。
5. 为了减少拾取时的移动路径,在一个拾放循环过程中只沿着X坐标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拾取元件。
6. 一个循环中,按照X和Y坐标增加或减少的顺序贴装,减少贴装头的移动过程。
7. 贴装速度相同的物料排在同一拾放循环中吸取。
8. 更换新料还散料时最好用接料带接料,使用SMT不停机续料新型超薄接料带、比使用传统接料带通过率可到达100%不卡带不断带。
无需要辅助工具既不用更换料架,从而减少机器频繁停、开,防止飞达频繁扳动及其它动作,对机器飞达等机械的磨损,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9.管理严格而且要求速度产量的SMT加工厂,使用SMT不停机续料接料胶带,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可实现不停机换料,提高生产效率15%左右,且质优价廉,综合投资回报大于500%.〔1〕提前将要补充的元件装在备用送料器上,缩短换料时间;〔2〕生产线装配前面批号产品的同时,提前做好生产线下一批号产品的准备工作等等。
〔3〕加强对操作职工的培训。
SMT生产线属大生产流水线,产值是以秒来进行计算的。
而生产的流畅性和产品的质量除设备与环境因素外,人的因素占有极为重要的成分。
例如假设操作员对设备很熟悉,那么在生产过程中排除问题所花费时间较少,也可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对职工的培训,除了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我们还以一些专业SMT书刊为教材组织职工学习,培养对SMT的热爱,提高每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
標準工時的測量與生產線平衡导言在生产制造领域,控制工时和平衡生产线是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標準工時的測量方法和生产线平衡的原则与技巧,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
一、標準工時的測量方法標準工時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合理时间,它反映了生产效率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以下是常用的標準工時測量方法:1. 直接測量法直接測量法是通过观察和计时工人进行某项工作所用的时间来确定標準工時。
它适用于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直接测量每个步骤的时间,并累加得到整个工作的標準工時。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艺流程的要求较高。
2. 参考工時法参考工時法是通过参考已有的工时数据来确定標準工時。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历史生产记录、工程师的经验或者标准工時数据库。
通过比较相似工作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合理的標準工時。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适用于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工作。
3. 事后測量法事后測量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人进行某项工作所用的时间来确定標準工時。
与直接測量法不同的是,事后測量法是事先不通知工人进行时间观察,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多个工人多次观察,取得时间的平均值来确定標準工時。
这种方法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但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记录。
二、生產線平衡的原则与技巧生产线的平衡是指在合理的工时范围内,使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相互匹配,避免产生瓶颈,实现高效生产。
以下是生產線平衡的原则与技巧:1. 平衡加工时间通过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使其相互匹配,避免工序之间出现等待和积压的情况。
平衡加工时间可以通过调整工人数量、改进工艺流程或者增加设备来实现。
2. 增加生产能力当某一道工序产能无法满足整个生产线的需求时,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改善工艺流程或者增加工人数量来提高生产能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
3. 优化物料供应物料供应是生产线平衡的重要环节。
合理规划物料供应的数量和时间,避免物料的短缺或者过剩对生产线造成的影响。
标准工时与生产线管理知识平衡计算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精确计算和管理生产线的标准工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标准工时的准确性与生产线的效率直接相关,因此,了解如何平衡标准工时与生产线管理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的概念,并探讨如何将其与生产线管理知识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的生产线效率。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工时,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它是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资源和预先确定生产周期的重要依据。
标准工时的准确计算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工序的复杂度、员工的技能水平、设备的效率等。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 直接法:通过对特定工序进行观察和测量,确定完成该工序所需的工时。
- 历史法:根据以往执行类似工序的员工的实际工时记录,计算平均完成该工序所需的工时。
- 标准时间系统法:通过将工序拆分成独立的基本动作,并对每个动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完成整个工序所需的工时。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任务复杂度:不同的任务所需的工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每个任务进行仔细分析,确定其所需工时。
2. 技能水平:员工的技能水平对完成任务所需工时有直接影响。
技术娴熟的员工通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 设备效率:生产线所使用的设备效率也会影响标准工时的计算。
设备故障或老化可能导致工时延长。
生产线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生产线管理知识包括生产调度、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它们与标准工时密切相关,对于生产线的运作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线管理知识: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指根据订单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过程。
有效的生产调度可以避免生产线闲置或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涉及招聘、培训、岗位分配等方面的工作。
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确保生产线有足够的工人,并且这些工人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将有助于降低标准工时,并提高生产线的效率。
生产线平衡和计算
首先是工序分析。
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生产线来说,需要对每个工序的时间和工人数量进行测量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记录每一道工序的工时和工人数量,可以了解到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和工人数量的差异性,从而确定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和非瓶颈工序。
瓶颈工序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个工序的处理速度不一致,导致整个生产线的效率被瓶颈工序所限制。
其次是工序平衡。
在工序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和工人数量的差异性,对生产线进行平衡。
工序平衡的目标是使得各个工序之间的工作量相对平衡,避免瓶颈工序的出现。
具体方法包括调整工人数量、流水线的长度、工艺流程等。
通过增加或减少工人数量,重新安排工序的时间和顺序,可以使得生产线的工作量平衡,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最后是计算平衡率。
平衡率是生产线平衡程度的度量标准,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平衡率的计算需要根据每个工序的时间和工人数量,以及整个生产线的总工人数量进行。
平衡率的计算公式为:(瓶颈工序的工时数)/(总工时数)*100%。
通过计算平衡率,可以了解到生产线的平衡程度,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生产线平衡和计算是生产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工序分析、工序平衡和计算平衡率,可以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现场管理:标准工时和产能如何计算标准化作业对标准工时的意义,如何制定标准化作业。
标准工时的作用包括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增减机器设备的依据、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效率分析的基础等!本文总共分为7部分来阐述标准工时产能: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产能的定义、产能的计算、标准工时及产能计算软件、工时及效率管理网络结,重点讲述了标准工时的计算和产能的计算,实用性很强。
1、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时间的界定条件: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使用规定的设备、治工具由受过训练的作业人员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达成一定的品质要求02、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通过时间研究制定标准时间利用模特法制定标准工时根据历史数据制定标准工时备注:标准工时制定有多种方法,以上是3种常用方法3、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其中影响评比的因素包括:设备工具的完善度工作的困难度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宽放:宽放是指由于疲劳,生理需求,管理需求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给予标准工时制定调整的一个方法。
4、产能的定义产能:是指单位工作时间内的良品的产出数工作时间:员工的实际的作业时间,由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良品产出数:生产现场的产出必须一定要是良品才能作为产能计算的依据05、产能的计算产能=单位工作时间/周期时间拉的周期时间是指该拉产出单位产品的时间间隔,它等于该拉的瓶颈时间单位工作时间是指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
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生产线平衡是指在一条生产线上,通过合理安排各个工序的任务和工时,使得各个工序的负荷均衡,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生产线平衡是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
1. Takt Time计算法:Takt Time是指工作节拍时间,是指定周期内完成产品的总时间。
计算Takt Time的方法是,将所需的生产时间总和除以总需求量。
例如,如果生产线上需要在8小时内生产800件产品,那么每小时的生产时间是8/800=0.01小时,即每小时需要生产0.01小时*60分钟=0.6分钟,所以Takt Time为0.6分钟。
2.循环时间计算法:循环时间是指生产线上一个完整的工序循环所需的时间。
通过计算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可以确定整个生产线的循环时间。
例如,一个生产线上有5个工序,分别需要2分钟、3分钟、1分钟、4分钟和2分钟完成,那么整个生产线的循环时间为2+3+1+4+2=12分钟。
3.平衡指数计算法:平衡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线平衡程度的指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通过计算各个工序的工作时间与循环时间之比,可以得到各个工序的平衡指数。
例如,一个工序需要2分钟完成,而整个生产线的循环时间为10分钟,那么该工序的平衡指数为2/10=20%。
4.生产线平衡图计算法:生产线平衡图是通过绘制工序间的关系图来进行生产线平衡的一种方法。
首先,确定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顺序和对应的工序时间;然后,根据前一工序的工序时间和后一工序的工序时间,计算各个工序之间的时间差;最后,根据时间差来进行调整,使得生产线平衡。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生产线平衡计算方法,每种方法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生产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实现生产活动的最佳协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