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 小池》优质课
- 格式:docx
- 大小:12.8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 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1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 古诗二首-教案(含教学反思)12古诗二首__________________ 开。
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课件出示10)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
《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之《小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爱、树、角、尖”5个生字。
2.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语言环境、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小荷、晴柔、泉眼、惜”等词语,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自己的理解。
2.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晴柔”“惜”“爱”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剪贴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在池上遇见了一个可爱淘气的小娃,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小池那晴朗柔和的初夏风光。
【设计意图】以熟知的内容引入新的学习,学生会有亲切感,同时也会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2.和老师一起写诗题。
二、初读感知,识记字词。
1.《小池》里有什么样的美景呢?听,杨万里爷爷正在吟诵呢。
【设计意图】规范的语音朗读一开始就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为后面的自由读正确做好了铺垫。
2.你们有信心读好这首诗吗?打开书68页,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课后生字,,再读一读古诗,你就会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3.现在古诗中的词语乘着荷叶小船来会会你们,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指导认读“露”字。
并借助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理解什么是“小荷”。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都不算难,因此,老师只在要求认读的生字上注音,以达到正音的效果。
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认读词语之后,再放到诗句中认读,既巩固了生字词语的认读,又为学生依据诗句来理解“小荷”“尖尖角”做好了准备。
此次认图解词采用“比较选择法”,不但能降低难度,还能更好地引发兴趣。
4.现它们摘掉了拼音帽,你们还认识吗?同桌俩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2017年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古诗二首:《池上》和《小池》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教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
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教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XXX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孩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
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
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
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
2
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
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
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
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3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
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