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发文字号】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4.11.26

【实施日期】2015.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9号)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NO:SC122631)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11月26日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2014年11月26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资源流失,促进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发展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省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省级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管理与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保护管理人员。

第五条野生植物保护所需的保护、资源调查和管理经费,由省、市(州)、县(市、区)财政安排,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省财政应当对野生植物资源富集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开展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教育,普及野生植物知识,增强公民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野生植物的珍贵、濒危和稀有情况,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提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经征求公众、专家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调整,按照前款规定执行。

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的野生植物活体,在进出口时按照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生长情况,确定其禁采区和禁采期;在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四川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

附件 四川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2018年3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电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保障电信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电信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监督检查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电信设施,是指用于提供电信业务并实现电信功能的下列设施设备: (一)线路类:光(电)缆、电力电缆;交接箱、分(配)线盒;管道、槽道、人井(手孔);电杆、拉线、吊线、挂钩等支撑加固和保护装置。 (二)设备类:基站、中继站、微波站、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无线局域网系统、有线接入设备、公用电话终端。

(三)其他配套设施设备类:铁塔、抱杆、增高架、收发天线;公用电话亭;用于维系电信设备正常运转的电信机房、一体化柜、空调、蓄电池、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太阳能电池板、风能设备、油机、变压器、安防设备、动力环境监控设备;标石、标志标牌、井盖。 (四)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电信设施设备。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省电信管理机构负责全省电信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市(州)通信发展协调机构在省电信管理机构指导下,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电信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工作。 省电信管理机构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电信设施保护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本条例规定的相应电信设施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家安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广播电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电信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加大电信设施建设投入,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四川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

《四川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 -------------------------------------------------------------------------------- 发布:工业处2008-03-06 川经〔2005〕335号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四川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市州经委(经贸委)、环保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十六号令),为促进我省清洁生产工作,规范我省清洁生产审核行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四川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十月十日

四川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十六号令),促进我省清洁生产工作,规范我省清洁生产审核行为,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确定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第四条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委)会同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省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各市州经委、环保局负责落实本地区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二、清洁生产审核范围 第五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两种。 第六条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本省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审核,提出进一步节约物料、降低能耗、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

野生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2. 仿生栽培: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3. 生态环境: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4. 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和海岸。就地保护: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5. 野生植物资源: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存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6. 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成为生态适应。 7. 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原料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的一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8. 踏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9.果树植物资源:指一些能够提供鲜食、干果和作为饮料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10.油脂植物:含油器官的含油量达10%的植物 11.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12.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3.引种与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1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 1. 在一下植物(银杉、银杏、三尖杉、人参、红豆杉、水杉、金钱松)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人参、水杉。 2. 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要: 3. 1983 年在中国植物学会 50 周年年会上,吴征镒将植物资源分为5类,分别是:食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 4. 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样调查。 5. 芳香油提取的三种方法: 6.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7.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域可划分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区。 8.特种油脂的内涵:a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殊,b用途特殊,c产地独特,d价值高 9.特种油脂的种类:高亚油酸,高亚麻油酸,高ve油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1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乌拉草 2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_ 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3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_中华猕猴桃_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且现已被驯化。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禁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生栽培。 5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植物:银杏、水杉、攀枝花苏铁、银杉等

野生动植物宣传单资料

精品文档 . 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单 1、什么是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物是指在野外自然环境下生活繁衍的动物。也就是说生存于自然状态下,不属人工驯养的各种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植物。也就是说生存于自然状态下,不属人工培育的各种植物。 2、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植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产生严重后果。和谐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缺了哪一环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这个地球多彩多姿的标志,由于人类的过度膨胀和科技的发达,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速。可以想象,物种奇少,到最后只剩人类的地球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其实到那时候人类离灭绝也会不远了。野生动植物是生物圈中重要部分,根据物种越多越稳定原理,要保护每一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因此我们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的根本措施。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专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其主要职能:①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林业和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②保护和发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依法查处破坏区内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人;③编制国家级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抓好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制定管理规则和岗位责任制度,统一管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区内各项经营活动等。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的专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具有对区内一切资源进行管理、监督和依法查处破坏区内资源和自然环境违法行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4、《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森林法》规定:林区内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禁止猎捕;因特殊需要猎捕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6、《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捕猎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7、《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禁止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的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未取得采集证或者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有采集证的,并可以吊销采集证。 8、《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核心区外围可以规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01.30 【实施日期】2003.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167号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2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张中伟 二00三年一月三十日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及企业和单位内部的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以及与地震监测有关的设施、设备。本规定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一定范围内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各级国土、建设、公安、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震GPS观测站(点)及其附属设施; (六)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五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1号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业经2002年8月12日农业部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二年九月六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植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野生植物是指符合《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野生植物,包括野生植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农业部按照《条例》第八条和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主管全国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设立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野生植物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由部内有关司局组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植物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野生植物保护 第四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制定和调整由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经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由农业部按照《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五条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划定并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和省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家级或省级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复习提纲 总论部分 第一章 1.什么是植物资源、资源植物、经济植物、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栽培和野生) 资源植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还没有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并已在市场上出售,称为经济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的总和。 2.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时间性地域性多用性潜在性易受威胁性再生性 3.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区及代表性植物 ?1、东北区地道“关药”的主产区。人参、乌拉草、刺五加、穿龙薯蓣、悬钩子、月见草、紫草、蕨菜、山芹菜、藿香、刺老鸦等 ?2、华北区是我国“北药”的主产区。甘草、半夏、连翘、桑、山里红、悬钩子、酸枣、君迁子、文冠果、藿香、苍耳、百合、紫草、野葛等 ?3、西北区种类多,是滋补类药物的产区。阿魏、苁蓉、雪莲、贝母、枸杞、沙棘、甘草、党参、冬虫夏草等 ?4、华中区种类多,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和部分“川药”、“南药”的产区。何首乌、盾叶薯蓣、厚朴、杜仲、金银花、金樱子、枇杷、熏衣草、棕榈、毛竹等?5、华南区是地道药材“广药”的产区。儿茶、肉桂、萝芙木、三七、龙血树、芒果、椰子、油楠、棕榈、木棉、马尾松等 ?6、黄土高原区种类不多,但分布广,产量大。枸杞、酸枣、甘草、知母、细叶柴胡、猕猴桃、沙棘等 ?7、云贵高原区种类较多,是地道药材“川药”、“贵药”“云药”的产区。黄连、冬虫夏草、贝母、川芎、盾叶薯蓣、茅莓、龙眼、刺梨、油渣果、芡实、芋、金樱子等 ?8、青藏高原区种类较多,有许多名贵药材。沙棘、刺梨、冬虫夏草、枸杞、油渣果、沙枣、蔷薇等 4.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成果的编制(内容) (1)、图件 A. 资源分布图 B. 资源贮量图 C. 资源利用现状图 (2)、文本 ×××(地区)××资源调查报告 A.前言: B.调查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C.自然环境条件: D.资源现状分析: E.综合评价: F.开发与管理的意见或建议 G.展望 H.附件:名录、图、表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监理细则定稿

目录 一、编制的主要依据 (2) 二、环境监理范围、阶段和期限 (4) 三、环境监理工作目标 (4) 四、环境监理组织机构 (6) 五、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6) 六、环境保护质量控制 (6) 七、组织协调、信息汇总、传输与管理 (7) 八、开工前的环境监理 (7) 九、工程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控制 (8) 十、环境保护现场监理 (9) 十一、环保竣工验收 (16) 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

的环境保护方针,使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快速路改造工程监理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制定本监理实施细则。 一、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2年10月28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修订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修订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年8月27日起修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起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起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1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冯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冯晨,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8级林学二班经济林方向,学生。学号: 摘要: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对于栀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和途径。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栀子 正文: 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野生植物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和遗传学特性等特点外,也有许多资源意义上的特点。如资源有可更新与不可更新之分,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之分,与不同利用方法之分以及如何挖掘普通植物成为资源等。这些植物资源的特点是我们深入认识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理论基础,忽视了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就会影响我们挖掘、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成效,就会陷于盲目,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的被破坏,甚至物种灭绝。综合起来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可再生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从狭义上讲,是指植物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不仅指其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其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因此,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包括两个方面。①产生新个体的再生性,植物产生新个体是通过不同的繁殖方式实现的,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如穿龙薯蓣、莲花等可以通过根茎繁殖;天麻、半夏、马铃薯等可以通过块茎繁殖:东方草莓可以通过地上匍匐茎繁殖。②组织器官的再生性,植物的组织器官受自然或认为的损伤后仍能得以恢复和再生。如杜仲是一种以茎皮入药的植物,其茎皮部分剥落后仍能得到自身的修复。植物具有这些特征,在开发利用中我们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再生能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并进行人工繁殖,扩大资源量。 二、易受威胁性:野生植物资源多数是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长期以来许多价值较高的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如人参、天麻、草苁蓉等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找到,利用的大部分为人工栽培品。野生人参已被列入世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速率是其自然灭绝速率的100~1000倍,有近30%受威胁的物种与直接经济利用有关,为此,研究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的自然更新能力、更新周期及利用强度的关系,探讨持续利用的方法、技术和途径,制定合理的轮采制度,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是植物资源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成分的相似性,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从分子水平来探索各种类群的亲缘关系的一门科学。植物化学分类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近缘属种在所含化学成分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9号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NO:SC122631)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11月26日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2014年11月26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资源流失,促进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发展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省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省级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管理与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保护管理人

员。 第五条野生植物保护所需的保护、资源调查和管理经费,由省、市(州)、县(市、区)财政安排,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省财政应当对野生植物资源富集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开展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教育,普及野生植物知识,增强公民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野生植物的珍贵、濒危和稀有情况,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提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经征求公众、专家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调整,按照前款规定执行。 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野生植物活体,在进出口时按照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生长情况,确定其禁采区和禁采期;在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区域,实行封育保护。 确定禁采区、禁采期和封育期,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并设置保护标志。 禁止在禁采区、禁采期和封育期内采集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在范围较小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设立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保护点,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设置保护标志。 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应当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 禁止破坏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和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保护点的保护设施、保护标志。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监测体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监测辖区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重点掌握资源消长动态。 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和其他有关部门定期对生长受到威胁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取保护和拯救措施,保护和恢复其生长环境,必要时应当建立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野生植物园或者采取其他迁地保护措施。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采集证核发操作规范

A31901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采集证核发操作规范--非林业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 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采集证核发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1、名称:非林业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采集证核发 2、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国务院令第204号)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采集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内的国家一级或者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须先征得城市园林或者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分别依照前两款的规定申请采集证。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采集非林业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采集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内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由自治区农业厅负责核发。 四、行政审批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六条及《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2002年9月6日农业部令第21号发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第十五条、第二十一规定,采集非林业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2、符合法律规定的采集情况;

3、资源现状条件允许; 4、不能以非采集的方式获取野生植物的种源、产品或者达到其目的; 5、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数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 广西区内申领非林业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采集证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六、申请材料 根据《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申请者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申请表》(3份); 2、按用途提供: (1)进行科学考察、资源调查、需要从野外获取野生植物标本的,或者进行野生植物人工培育、驯化,应当从野外获取种源的,需提供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审批文件,项目任务书(合同书)及执行方案(各1份,均为复印件,原件备查); (2)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需要从野外获取标本或实验材料的,需提供项目审批文件、项目任务书(合同书)及执行方案(各1份,均为复印件,原件备查); (3)因国事活动需要,需提供从野外获取的野生植物活体的,需出具国务院外事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原件备查); 3、申请人的法人证明文件复印件(1份,原件备查); 4、具体采集人的名单,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原件备查)。 七、办结时限 1、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2、自治区本级承诺时限:14个工作日;(市、区)县级承诺办结时间由各县(市、区)确定。 八、行政审批数量 无数量限制。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制定了《四川省环境保护》,下面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四川省所辖的行政区域。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观念、法制观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领导,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保证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本地区的环境问题。根据环境保护任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支持环境保护部门贪污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和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普及环境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的环境保护科技术。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依照有关法律、法院的,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浅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案件中的几个法律问题1

浅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案件中的 几个法律问题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珍稀植物不断遭到肆意采挖,严重威胁着我国珍稀植物种源安全,破坏了生长地的生态环境。自《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又相继进行了《森林法》和《刑法》的修改,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力度,但在执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现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细化、明确,衔接不够紧密,各地执法标准不一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执法办案工作。为此,本文在归纳实践中影响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案件办理的几个法律问题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成因,着重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修改完善现行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对执法实践中容易产生歧议的概念予以进一步明确;相关司法解释条款应通俗易懂,力戒生涩;办案单位应及时加强与检法机关的沟通;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水平。 关健词:问题影响成因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历史古老,地形、气候复杂,生态环境多样,第四纪冰期受北方大陆冰盖影响较小,从而孕育和保存了极其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统计,光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就有3万余种,居北半球首位,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藓植物106科,约2 200种;蕨类植物52科,约2 200-2 600种;裸子植物10科,近200种;被子植物约300多科,近3万种。特有属、种繁多,约270个特有属,近17 000个特有种。保存了许多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植物,如我国独有乔木属,如金钱松、台湾松、水杉、珙桐、杜仲、香果、银杏、水杉、银杉等。我国有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万余种,药用植物11 000余种。我国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然而,由于盲目开采,盗伐、滥伐,致使一些珍稀植物难逃厄运,有的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在全世界已知的25万种高等植物中,约有10%处于濒危状态。我国高等植物中的濒危植物高达4 000-5 000种,有1 000种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其中有200多种已在近几十年里基本绝迹。 一、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行为的界定。 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或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行为。 (一)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行为的采伐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珍贵树木和其他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 (二)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非法采伐。珍贵树木及国家家重点保护的其它植物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医药、科研和观赏价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54种)Ⅰ级(53) 光叶蕨 玉龙蕨 *水韭属 巨柏 苏铁属(所有种) 银杏 百山祖冷杉 梵净山冷杉 元宝山冷杉 资源冷杉(大院冷杉) 银杉 巧家五针松 长白松 台湾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 红豆杉属(所有种) 水松 水杉 *长喙毛茛泽泻 普陀鹅耳枥 天目铁木 伯乐树(钟萼木) 膝柄木 萼翅藤 *革苞菊 东京龙脑香 狭叶坡垒 坡垒 多毛坡垒 望天树 *貉藻 瑶山苣苔 单座苣苔 报春苣苔 辐花苣苔 *华山新麦草 银缕梅 *盾鳞狸藻 长蕊木兰 单性木兰 落叶木莲 华盖木

峨眉拟单性木兰 藤枣 *莼菜 珙桐 光叶珙桐 云南蓝果树 合柱金莲木 独叶草 异形玉叶金花 掌叶木 *发菜 Ⅱ级 法斗观音座莲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亨利原始观音座莲对开蕨 苏铁蕨 天星蕨 桫椤科(所有种)蚌壳蕨科(所有种)单叶贯众 七指蕨 *水蕨属(所有种)鹿角蕨 扇蕨 中国蕨 贡山三尖杉 蓖子三尖杉 翠柏 红桧 岷江柏木 福建柏 朝鲜崖柏 秦岭冷杉 台湾油杉 海南油杉 柔毛油杉 太白红杉 四川红杉 油麦吊云杉 大果青扦 兴凯赤松 大别山五针松

红松 华南五针松(广东松)毛枝五针松 金钱松 黄杉属(所有种) 白豆杉 榧属(所有种) 台湾杉(秃杉) 芒苞草 梓叶槭 羊角槭 云南金钱槭 *浮叶慈菇 富宁藤 蛇根木 驼峰藤 盐桦 金平桦 天台鹅耳枥 *拟花蔺 七子花 金铁锁 十齿花 永瓣藤 连香树 千果榄仁 *画笔菊 四数木 无翼坡垒(铁凌) 广西青梅 青皮(青梅) 翅果油树 东京桐 华南锥 台湾水青冈 三棱栎 *瓣鲜花 *辐花 秦岭石蝴蝶 酸竹 *沙芦草 *异颖草 *短芒披碱草 *无芒披碱草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2015修订)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2015修订)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5.12.03 【实施日期】2016.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5号)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NO:SC091912)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5年12月3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12月3日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四川省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世界遗产的教育和展示功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缓冲区。 第三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世界遗产资源调查、评估、申报和在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监测、保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世界遗产保护,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坚持共同保护、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世界遗产管理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并协同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文化遗产部分的保护管理工作。 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由世界遗产地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纳入本级国民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发文字号】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4.11.26 【实施日期】2015.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9号)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NO:SC122631)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11月26日 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2014年11月26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资源流失,促进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发展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省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省级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管理与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保护管理人员。 第五条野生植物保护所需的保护、资源调查和管理经费,由省、市(州)、县(市、区)财政安排,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省财政应当对野生植物资源富集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