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表面呈现出一种浅漏斗形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鼓膜的功能主治1. 鼓膜的基本结构•鼓膜是中耳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外耳和中耳之间。
•鼓膜有弹性,呈圆形或半透明薄膜状,直径大约为8-9毫米。
•鼓膜由三层构成:外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
•鼓膜分为外部面和内部面,分别与外耳和中耳相对。
2. 鼓膜的主要功能•隔离外耳和中耳,保护中耳免受细菌和污染物的侵入。
•鼓膜能够感受来自外界的声音,并将声音转化为机械能。
•鼓膜起到放大声音的作用,使得声波能够通过中耳传导到内耳。
•鼓膜还能调节声音的频率,帮助我们感受音高的变化。
3. 鼓膜的主治功能•感受和传导声音:鼓膜是我们听力的第一道屏障,它能感受外界的声音并将声音传导到内耳。
当声波到达鼓膜时,鼓膜开始振动,并通过与中耳相连的听骨链传递声音。
•放大声音:鼓膜的弹性让其能够放大声音。
当声波到达鼓膜时,鼓膜开始振动,并将振动通过听骨链传递给内耳。
这种放大效应使得我们能够听到更远处的声音。
•调节声音频率:鼓膜通过其厚度和张力的变化,可以调节通过鼓膜传导的声音的频率。
这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音高的声音,并区分不同的声音。
•保护中耳:鼓膜作为中耳和外耳之间的隔离层,可以防止细菌和污染物进入中耳。
这种保护作用有效地防止中耳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调节中耳压力:鼓膜还能够通过开放和关闭咽鼓管来调节中耳的压力,以保持中耳内部的稳定性。
这对于预防中耳炎和其他中耳疾病非常重要。
4. 如何保护鼓膜•避免用力捂住耳朵:用力捂住耳朵或使用耳塞可能会增加对鼓膜的压力,导致不适或伤害。
在需要保护耳朵时,可以选择戴上合适的耳罩或避免过度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小心清洁耳朵:清洁耳朵时要小心谨慎,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刺激鼓膜。
最好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棉花棒轻轻擦拭外耳道,不要进入耳道深处。
•避免揉搓耳朵:揉搓耳朵可能会导致鼓膜受伤,甚至引起耳朵感染。
如果感到耳朵痒或不适,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揉搓外耳朵皮肤。
•避免近距离暴露在爆炸声或剧烈声音中:爆炸声和剧烈声音会对鼓膜造成直接的损伤,可能导致鼓膜破裂。
鼓膜表面呈现出一种浅漏斗形,出现鼓膜内陷时,鼓膜便向着中耳的方向往里陷。
鼓膜向内的原因,是由于鼓膜内外的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在鼻咽部有一个开口向下、向后、向外,另端开口于鼓膜前壁的管道,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它的作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使鼓室与外耳道的大气压相等,以保持鼓膜压力的均衡。
如果患有浆液性中耳炎,即卡他性中耳炎,则可导致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使鼓膜内外的大气压失衡。
这样由于来自外耳道方向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鼓膜内陷的情形。
此外,鼻炎、咽炎或感冒鼻塞不通等,都会引起咽鼓管障碍,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
因此保持咽鼓管通畅,是防止鼓膜内陷的关键.具体治疗方案和成功率需要经过耳显微内镜检查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如果患有浆液性中耳炎,即卡他性中耳炎,则可导致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使鼓膜内外的大气压失衡.这样由于来自外耳道方向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鼓膜内陷的情形.此外,鼻炎,咽炎或感冒鼻塞不通等,都会引起咽鼓管障碍,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因此保持咽鼓管通畅,是防止鼓膜内陷的关键.当医生发现锤骨短突特别突出,锤骨柄水平移位,光锥消失或变形时,这些就是鼓膜内陷的特征.所谓鼓膜内陷,即指鼓膜偏离正常位置,向鼓室腔方向凹陷.经常处于气压变化环境的人,如飞行员,潜水员,他们的鼓膜由于经常受型气压变化的影响,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内陷,只要听力基本正常,咽鼓管的功能正常,那么轻度鼓膜内陷并不是什么毛病.如果一个人的咽鼓.管狭窄或闭塞,以致鼓室和外界气压不能保持平衡,鼓膜内陷,且听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鸣,耳闷,这就是病态了,医学上称为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也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它虽不象化脓性中耳炎那样流胀淌水,引人注意,但耳聋和耳闷,耳鸣等症状也令人很苦恼.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很多,象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后端肥大,增殖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还有鼻咽部肿瘤等,都能压迫咽鼓管的开口部位,造成阻塞.为使咽鼓管通畅,除查病因对症治疗外,还可行咽鼓管吹张术,这需要医生操作.也可自己用“捏鼻鼓气”法,嘴巴闭牢,鼻孔捏紧,作鼓气动作,如此可使气体不从口腔及鼻孔逸出,而使气体冲进咽鼓管,使鼓膜内陷得以恢复.但在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可使用此法,以免将混有细菌的鼻涕由鼻咽部误吹人鼓室腔,造成中耳急性炎症.中耳腔一般保持和外界相同的压力,如果中耳压力减少形成负压,就会使耳膜内陷,出现耳闷、耳鸣的症状,一般感冒,长期慢性鼻炎、耳鸣都会形成耳膜内陷。
双耳鼓膜内陷是怎么回事鼓膜内外大气压不等造成*导读:鼓膜是隔绝中耳与外耳道的一层非常薄的薄膜,鼓膜的便面呈现出一种浅漏斗形,鼓膜内外的大气压保持如果出现不相等就会导致鼓膜内陷,出现鼓膜内陷的时候,鼓膜便顺着中耳的方向向内陷,双耳鼓膜内陷是怎么回事?鼓膜内外大气压不等造成。
……
*双耳鼓膜内陷的原因
鼓膜内陷的原因是由于鼓膜内外的大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在鼻咽部有一个开口向下、向后、向外,另一端开口在鼓膜前壁的管道,这个管道称为咽鼓管,它的作用是沟通耳部与鼻咽部,使得鼓室内外的大气压保持相等,使得鼓膜内外的压力均衡,如果出现了浆液性中耳炎也就是卡他性中耳炎,就可能会导致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使得鼓膜内外的压力出现不等,出现鼓室内压力低,外耳道方向压力高,所以鼓膜就会顺着压力向内发生内陷,这样就会导致双耳鼓膜内陷。
一般来说,鼻炎、感冒鼻塞和咽炎等都会引起咽鼓管出现障碍,使得鼓膜内外的压力出现不平衡,导致鼓膜内陷,所以要想预防鼓膜内陷就需要积极的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
*鼓膜内陷的治疗
要想治愈鼓膜内陷就需要注意咽鼓管障碍,也就是说要积极的防止造成咽鼓管障碍的各种疾病的发生。
如果咽鼓管障碍是由
于卡他性中耳炎造成的就需要积极的治疗卡他性中耳炎,如果是因为鼻炎导致的需要积极的治愈鼻炎,只有将这些造成咽鼓管障碍的疾病治愈,才能够保证咽鼓管的畅通,避免出现鼓膜内外大气压的不均衡,从而有效避免咽鼓管障碍的发生,也就可以避免出现鼓膜内陷。
患上了双耳鼓膜内陷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检查确定造成鼓膜内陷的原因,积极的进行治疗,相信可以很快就能够治愈,鼓膜内陷不是什么大病,不必紧张,但是也不容忽视。
中耳的结构中耳结构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腔四部分。
鼓室内有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
中耳是换能器,换能是将一种能量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中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将声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由镫骨底板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耳的液态能。
鼓膜是中耳和外耳的分界,呈椭圆形,中间稍向内凹陷,色灰白,较透明,与耳道底约呈30o角。
鼓膜宽约8mm,高约9mm,厚0.1mm,质地韧,其构造分三层:外层是皮肤层,中层由浅层的放射状和深层的环状纤维组成,它们使得鼓膜能承受一定的气压和水压并抗感染,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连续。
声音的振动,即声能,通过耳廓和耳道共振的加强,引起鼓膜随之振动,鼓膜与中耳的锤骨相连,在正常耳,锤骨悬挂在自鼓膜顶端至下2/3处。
锤骨柄的尖端将鼓膜顶向中耳,形成锥形鼓膜的顶,称作脐。
自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是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
鼓膜下4/5为紧张部,上1/5由于缺乏纤维层而较松弛,称为松弛部。
鼓膜可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象限。
儿童的鼓膜薄而有弹性,年龄越大,鼓膜越厚且越僵硬。
鼓环将鼓膜固定在某一位置,使其成为在外耳和中耳之间的一层防水防气的屏障。
图4 中耳鼓室图5 常鼓膜像(左)在中耳腔内的听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分别叫作锤骨、砧骨和镫骨。
这些听骨由韧带连接并悬挂起来形成了听骨链。
锤骨柄附在鼓膜上,锤骨头与砧骨头形成锤砧关节,砧骨底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镫骨底板由环状韧带固定在卵圆窗上。
听骨链利用杠杆原理使来自鼓膜的机械能放大,传递到卵圆窗。
图6 听骨链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途径,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
它的一端开口在较高的中耳鼓室腔,另一端开口在较低的鼻咽部,通过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空气可从外界直接进入中耳腔。
咽鼓管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能较好的防止细菌感染,只有在咳嗽、擤鼻涕、打哈欠或吞咽时,咽鼓管才开放。
当咽鼓管开放时,根据鼓膜外侧的压力情况,空气或者从中耳流向外界,或者从外界流向中耳,使中耳压力得以平衡。
耳膜耳膜也称鼓膜,为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
耳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耳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
耳膜呈椭圆形,其外形如漏斗,斜置于外耳道内,与外耳道成底45一50。
致使外耳道之后上壁较前下壁为短。
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耳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检查耳膜时较难看到。
成人耳膜的长径约9毫米,宽约8毫米,厚0.1毫米。
耳膜虽很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紧张部):①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
②中层为放射形和环状纤毛构成,所以有一定弹性和张力。
为纤维层(外侧为放射状,内侧为轮状)。
耳膜上方有一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松弛部,而有纤维层的部分耳膜称为紧张部。
锤骨柄附于纤维层中间。
③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延续。
耳膜穿孔后,外层上皮层和内层粘膜层能够再生,中层无再生能力。
松弛部耳膜缺少中层。
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于耳膜上,上于耳膜中央,因而向内牵拉耳膜,使之呈漏斗状,很像收音机的扬声器,其中央凹陷处,称为耳膜脐部,由脐向上稍向前达紧张部上缘处有一灰白色圆点状小突起,称锤凸,即锤骨短突顶起耳膜部位,临床称锤骨短突。
锤凸乃锤骨短突将耳膜顶起所致。
在耳膜表面,由脐与锤凸之间有一由前上斜向后下的白色条纹,系锤骨柄移行于耳膜内所形成,称锤纹。
经纹之末端恰在耳膜之中央部,称脐部。
在脐部之前下方由脐向前下达耳膜边缘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
光锥乃由投射到耳膜之光线反射所致,在耳膜形态有改变时,光锥的形态及位置常随之而变化。
在锤凸之前及方各有一皱襞,其前者称前襞,后者称后襞。
在此襞之上方,耳膜较松弛,称松弛部,直接附着于颞骨鳞部。
在其下方为紧张部,借鼓环嵌于耳骨之耳沟内。
为了临床记录的需要,常将耳膜分为四个象限,即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耳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便可将耳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及后下4个象限区域。
第六篇第⼀章⽿的应⽤解剖学及⽣理学长沙医学院教案格式教研室: 五官科教研室授课教师: 尹晟编写时间:2008-7-1第六篇第⼀章⽿的应⽤解剖学及⽣理学⽿分外⽿、中⽿和内⽿三部分。
⼀、外⽿:外⽿包括⽿廓与外⽿道(⼀)⽿廓:注:借韧带、肌⾁、软⾻、⽪肤附着于头颅侧⾯,⼀般与头颅约成300夹⾓,分为前(外)⾯和后(内)⾯,前⾯凹凸不平,后⾯较平⽽略凸。
1、⽿轮、⽿轮脚、对⽿轮、三⾓窝、⽿垂、⽿屏、对⽿屏、⽿屏间切迹。
2、⽿廓除⽿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部分均有软⾻⽀架,外覆软⾻膜和⽪肤。
3、临床意义:(1)⽪下组织少,⾎液供应差,损伤后易感染。
(2)⽪肤与软⾻膜连接较紧,⽿廓软⾻与外⽿道软⾻部相连,因⽽外⽿道炎症时压迫或牵拉⽿廓可产⽣剧痛。
(3)⽿屏与⽿轮脚之间⽆软⾻连接,中⽿⼿术循此作⽿内切⼝可不伤及软⾻。
(4)⽿廓的长轴与⿐梁平⾏,可作为⽿廓整形⼿术的依据。
(5)易致冻伤。
(6)⾎肿及渗出物难以吸收。
(⼆)外⽿道:起⾃⽿甲腔底,向内直⾄⿎膜,长约2.5~3.5cm,由软⾻部和⾻部组成,外1/3为软⾻部,内2/3为⾻部。
1、外⽿道稍呈S形,外段向内、向前,因此检查外⽿道或⿎膜时应将⽿廓向后上⽅提起,使外⽿道成⼀直线,便于检查;但在⼩⼉仅有弧形弯曲,检查时需将⽿廓向后下牵引。
2、因⿎膜位置倾斜,所以外⽿道的前壁和下壁较长。
在外⽿道的软⾻部和⾻部交界处较窄称外⽿道峡部,外⽿道异物多停留于此。
3、外⽿道的前⽅为颞颌关节,外⽿道炎症时,张⼝及咀嚼可引起疼痛。
(三)外⽿的神经:1、下颌神经⽿颞⽀:分布于外⽿道等的前半部,故⽛疼时疼痛时可传⾄外⽿道。
2、迷⾛神经⽿⽀:分布于外⽿道等的后半部,故当刺激外⽿道⽪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3、其他:来⾃颈丛的⽿⼤与枕⼩神经,来⾃⾯神经和⾆咽神经的分⽀。
(四)外⽿的⾎管与淋巴:1、⾎供:外⽿⾎液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后动脉和上颌动脉供应,上颌动脉供应外⽿道。
2、淋巴:外⽿的淋巴引流⾄⽿廓周围的淋巴结。
什么是耳膜鼓膜内陷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导读:什么是耳膜?耳鼓膜内陷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耳膜其实就是耳朵中的骨膜,骨膜是在外耳道和中耳腔之间一道半透明比较脆弱的薄膜,外中耳具有保护作用,如果出现耳朵的疾病会导致骨膜的损伤,骨膜出现穿孔、骨膜凹陷等等的情况。
……什么是耳膜?耳鼓膜内陷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耳膜其实就是耳朵中的骨膜,骨膜是在外耳道和中耳腔之间一道半透明比较脆弱的薄膜,外中耳具有保护作用,如果出现耳朵的疾病会导致骨膜的损伤,骨膜出现穿孔、骨膜凹陷等等的情况。
骨膜内陷主要是因为骨膜出现偏离原来正常位置的一种情况,向鼓室腔内陷,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骨膜内外压力的不平衡导致的,如果咽鼓管阻塞或狭窄,以致鼓室和外界气压不能保持平衡,不但有鼓膜内陷,还会导致听力有所降低,患者经常性出现伴有耳鸣的情况,医学上称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需要及时治疗。
*鼓膜内陷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骨膜表面是会出现一种浅漏斗形、出现鼓膜内陷时,骨膜会向中耳的方向里面陷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气压不稳定,不平衡导致的,在人体咽部是有一个开口向下、向后、向外,则另外一段是开口在鼓膜前壁的管道,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主要的作用是用于股室和咽部之言的沟通,用来保持压力的均衡。
如果患者是出现了中耳炎的情况,怎有可能是因为咽鼓管道出现了问题,这种由于外界的压力不断的冲击,长时间下来,就会出现骨膜内陷的情况。
因为咽鼓管的狭窄或者出现阻塞的情况,导致与外界的气压不能保持一致,患者会表现出经常性的耳鸣、耳闷的情况。
虽然没有流脓或者流水的症状,但是经常的耳鸣也是十分的痛苦的,因此保持咽鼓管的通畅是防止骨膜内陷的关键所在。
鼓膜内陷的治疗方法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现在有一种是耳显微镜的技术,主要是引进耳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慢性的中耳炎,可以彻底的清除患者的病症,并且给患者重新听骨链重建、乳突切除、鼓室成型等病患。
这种治疗方法疗程比较短,效果很明显,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鼓膜的形态特征
鼓膜是人类耳朵中非常重要的结构之一,它不仅起到了隔离外界噪声的作用,还能将声波传递至内耳,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鼓膜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8-10毫米,厚度仅有0.1毫米左右。
鼓膜的形态特征非常独特,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构成:鼓膜由三层组成,分别是外皮层、中层和内皮层。
其中,外皮层是由皮肤组织构成,中层则是由纤维组织和肌肉构成,内皮层则是由黏液膜组成。
2. 色泽:正常情况下,鼓膜的颜色应该是灰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凹凸或破损。
3. 弹性:鼓膜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够随着声波的变化而不断振动,将声音传递至内耳。
4. 透明度:由于鼓膜的厚度非常薄,因此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能够使光线透过鼓膜,观察内耳的情况。
5. 形态:正常情况下,鼓膜应该呈圆形或椭圆形,整个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凸起状态,但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变形或扭曲。
鼓膜在人类听觉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形态特征的独特
性也使得医学界能够通过观察鼓膜的形态来判断人体听觉系统的正常与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听觉系统,避免过度噪音和使用过大音量的耳机等危害听力健康的行为。
耳科学选择题耳科学部分(最佳选择题)1.颞骨为一复合骨块,参与其组成有误的是:A 鳞部B 鼓部C 乳突部 D岩部 E 枕部2.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嵌附的鼓沟位于:A颞骨岩部 B 颞骨鼓部 C 颞骨乳突部 D茎突的根部 E 上述都不是3.前庭水管的外口位于颞骨岩部的:A 前面B 后面 C下面 D尖端 E上述都不是4.内耳道长度的均值是:A 25mmB 20mmC 10mmD 15mmE 35mm5.关于鼓膜的描述,哪一项有误:A成人鼓膜呈椭圆形浅漏斗状,高约9mm,宽约8mm,厚约0.1mmB鼓膜分为三层,外为复层鳞状上皮层,内为粘膜层,中间为纤维层C鼓膜松弛部无纤维层D环状纤维层周边部增厚形成鼓环韧带,紧张部边缘嵌于鼓沟内E过鼓膜脐做一与锤骨柄走行想垂直的假设线为鼓膜紧张不与松弛部的分界线6.听小骨为人体中的最小的1组小骨,镫骨又是3块小听骨中最小的1块,镫骨足板大小正确的是:A1.99mm×0.41mm B 2.99mm×1.41mm C3.99mm×2.41mmD 4.99mm ×3.41mmE 上述都不是7.成人咽鼓管全长为:A.15mm B.25mm C.35mm D.45mm E.上述都不是8.关于总脚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上半规管外端与后半规管上端合成总脚B后半规管下端与上半规管内端合成总脚C水平半规管内端与上半规管内端合成总脚D上半规管内端与后半规管上端合成总脚E后半规管上端与水平半规管外端合成总脚9.耳蜗形式蜗牛壳,位于前庭的前面,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组成,骨蜗管旋绕蜗轴的周数是:A.1/2周B.3/4周C.1/41 3/4周D.2 1/4~2 3/4周E.3 1/4~3 3/4周10.前庭阶与鼓阶内的外淋巴液经下述哪一结构相通:A蜗管 B 蜗小管 C 蜗窗 D 蜗孔 E上述都不是11.关于膜迷路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漂浮在外淋巴液中 B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 C膜蜗管又名鼓阶D 膜半规管与膜蜗管不相通E 膜蜗管在骨蜗管的前庭阶内12.Corti器是位于:A前庭膜B基底膜 C耳石膜D蜗旋韧带E脊帽13.蜗旋器中的蜗旋隧道内充满Corti淋巴,内主要成分:A外淋巴相似 B与内淋巴相似 C外、内淋巴均不同D与内、外淋巴均相似 E述都不对14.关于响度概念正确的是:A 指音频率的声刺激给人耳的感觉B 为单位时间内声波作用在与其传递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C 指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人耳而引起的一种识别声音强弱的感觉D为非周期性、无节奏的声振动E 上述都不是15.人耳对声波的最敏感区是:A 20~20000HzB 500~2000HzC 1000~3000HzD125~8000Hz E 上述都不是16.刚能引起人耳感觉的声音强度应是:A 听域B 感觉域C 暂时性域移 D永久性域移 E听野17.声音传入内耳的传导途径中,关于听骨链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听骨链活动仅发生在气导中B 听骨链的惰性在移动式骨传导中起一定作用C 听骨链活动在骨传导中为次要的传入径路D 人耳的听力在正常情况下以气导为主E上述均正确18.正常人鼓膜有效强振动面积与镫骨底板面积的比值是:A 10:1B 13:1C 15:1 D17:1 E上述都不是19.声波经锤骨柄,砧骨长脚传至前庭窗,声压可增加:A 1.3倍B 2.3倍C 3.3倍20.半规管接受的适宜刺激是:()A匀速旋转刺激 B 匀速直线运动刺激 C 变速旋转刺激D 变速直线运动刺激E 上述都不是21.不属于周围性眩晕特征的是:A 眩晕为突发性旋转性 B持续时间短暂 C发作时伴有意识丧失D 垂直性眼震可自然缓解或恢复E 有前庭反应分离现象反复发作22.根据“行波学说”。
临床医学本科《人体解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咽鼓管:是通连咽和鼓室之间的管道。
可使鼓室与外界的气压保持平衡,维持鼓膜的正常振动。
二、填空题1.外耳可分为_______耳廓、外耳道____________和____鼓膜_______。
2.检查成人鼓膜时,须将耳廓向_______后上方___方牵拉,以使______外耳道____变直3.鼓室借_______咽鼓管___与咽相通,借____乳突窦______与乳突小房相通。
4.鼓膜的上1/4部称_____松弛部___部,下3/4部称___紧张部________部。
5.鼓室内有锤骨、石占骨、镫骨3块听小骨。
6.鼓室内,紧附于鼓膜内面的听小骨叫_锤骨_骨,附于前庭窗周缘的听小骨是_镫骨___骨。
7.咽鼓管是咽与鼓室相通的管道,此管可使鼓室与外界的气压保持平衡。
8.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短而粗,接近水平位,所以小儿咽部感染容易引起中耳炎。
9.乳突小房向前经_____乳突窦______通___鼓室_______。
10.内耳有_______位置觉感受器___和_____听觉感受器_____感受器。
11.骨迷路分为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大部分;膜迷路分为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和蜗管三部分。
12.内耳的位觉感受器有壶腹嵴、椭圆囊斑和_球囊斑,其中能感受旋转运动的是_壶腹嵴__。
三、单项选择题1.前庭蜗器分为( B )A.耳廓、鼓膜与外耳道 B.外耳、中耳和内耳C.外耳道、鼓膜和咽鼓管D.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E.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2.成人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拉向( C )A.上 B.下 C.后上 D.后下 E.前上3.鼓膜( E )A.位于内耳和外耳道之间 B.为浅红色薄膜 C.属于中耳的一部分D.与外耳道的下壁相垂直 E.其中央部略向内凹陷4.对鼓室的描述,何者错误?( C )A.前方经咽鼓管与咽相通B.后方经乳突窦与乳窦小房相通C.下壁为一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 D.上壁为鼓室盖与颅中窝相邻E.内侧壁为迷路壁与内耳相邻5.位于鼓室前壁的结构是( B )A.面神经管 B.咽鼓管鼓室口 C.乳突窦 D.鼓膜 E.内耳门6.鼓室外侧壁的结构是( B )A.内耳 B.鼓膜 C.鼓室盖 D.有咽鼓管的开口 E.有乳突窦的开口7.位于鼓室后壁的结构是( C )A.面神经管 B.咽鼓管鼓室口 C.乳突窦 D.鼓膜 E.内耳门8.关于鼓室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B )A.为颞骨内的小腔B.室壁为皮肤,含有耵聍腺 C.外侧壁是鼓膜D.借咽鼓管与咽相通 E.内侧壁与内耳相邻9.关于乳突小房的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E )A.位于颞骨乳突内B.是互相连通的不规则的小腔 C.内面衬有粘膜D.腔内含气E.经乳突窦与外耳道相通10.关于骨迷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包括骨半规管、前庭、耳蜗和蜗管 B.骨半规管有三个C.前庭外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D.耳蜗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而成E.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含有外淋巴11.膜迷路( E )A.可分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三部分B.壶腹嵴能接受直线运动的刺激C.球囊斑为听觉感受器 D.椭圆囊斑能接受旋转运动的刺激E.其内含有内淋巴12.内耳的听觉感受器是( C )A.球囊斑 B.椭圆囊斑 C.螺旋器 D.壶腹嵴 E.前庭膜13.位觉感受器是指( B )A.膜壶腹 B.椭圆囊斑 C.骨螺旋板 D.前庭阶 E.螺旋器14.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C )A.外耳——>鼓膜——>听骨链——>蜗窗——>内耳B.外耳——>鼓膜——>鼓室空气——>蜗窗——>内耳C.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D.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卵圆窗—>内耳 E.颅骨——>耳蜗内淋巴15.螺旋器位于( C )A.前庭膜 B.盖膜 C.基底膜 D.耳石膜 E.卵圆窗膜16.半规管内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E )A.内淋巴位移B.外淋巴位移C.直线加速运动D.旋转匀速运动E.旋转变速运动17.耳蜗内淋巴所在的部位是( A )A.蜗管 B.鼓阶 C.鼓室 D.前庭阶 E.咽鼓管四.简答题1.简述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鼓膜表面呈现出一种浅漏斗形,出现鼓膜内陷时,鼓膜便向着中耳的方向往里陷。
鼓膜向内的原因,是由于鼓膜内外的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在鼻咽部有一个开口向下、向后、向外,另端开口于鼓膜前壁的管道,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它的作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使鼓室与外耳道的大气压相等,以保持鼓膜压力的均衡。
如果患有浆液性中耳炎,即卡他性中耳炎,则可导致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使鼓膜内外的大气压失衡。
这样由于来自外耳道方向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鼓膜内陷的情形。
此外,鼻炎、咽炎或感冒鼻塞不通等,都会引起咽鼓管障碍,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
因此保持咽鼓管通畅,是防止鼓膜内陷的关键.
具体治疗方案和成功率需要经过耳显微内镜检查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
如果患有浆液性中耳炎,即卡他性中耳炎,则可导致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使鼓膜内外的大气
压失衡.这样由于来自外耳道方向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鼓膜内陷的情形.
此外,鼻炎,咽炎或感冒鼻塞不通等,都会引起咽鼓管障碍,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因此保持咽鼓管通畅,是防止鼓膜内陷的关键.
当医生发现锤骨短突特别突出,锤骨柄水平移位,光锥消失或变形时,这些就是鼓膜内陷的特征.所谓鼓膜内陷,即指鼓膜偏离正常位置,向鼓室腔方向凹陷.经常处于气压变化环境的人,如飞行员,潜水员,他们的鼓膜由于经常受型气压变化的影响,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内陷,只要听力基本正常,咽鼓管的功能正常,那么轻度鼓膜内陷并不是什么毛病.如果一个人的咽鼓.管狭窄或闭塞,以致鼓室和外界气压不能保持平衡,鼓膜内陷,且听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鸣,耳闷,这就是病态了,医学上称为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也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它虽不象化脓性中耳炎那样流胀淌水,引人注意,但耳聋和耳闷,耳鸣等症状也令人很苦恼.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很多,象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后端肥大,增殖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还有鼻咽部肿瘤等,都能压迫咽鼓管的开口部位,造成阻塞.为使咽鼓管通畅,除查病因对症治疗外,还可行咽鼓管吹张术,这需要医生操作.也可自己用“捏鼻鼓气”法,嘴巴闭牢,鼻孔捏紧,作鼓气动作,如此可使气体不从口腔及鼻孔逸出,而使气体冲进咽鼓管,使鼓膜内陷得以恢复.但在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可使用此法,以免将混有细菌的鼻涕由鼻咽部误吹人鼓室腔,造成中耳急性炎症.
中耳腔一般保持和外界相同的压力,如果中耳压力减少形成负压,就会使耳膜内陷,出现耳闷、耳鸣的症状,一般感冒,长期慢性鼻炎、耳鸣都会形成耳膜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