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快门感光度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14.98 KB
- 文档页数:4
摄影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摄影的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传感器或底片)暴露于光线的程度。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是摄影曝光的三个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图像的明暗和细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
光圈的单位是F数,通常表示为f/2.8、f/4、f/5.6等。
光圈越大,相机所接受的光线越多,图像就越亮;光圈越小,相机所接受的光线越少,图像就越暗。
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还影响照片的景深。
大光圈(小F数)可产生浅景深,使前景清晰而背景模糊;小光圈(大F数)可产生深景深,使整个画面清晰。
快门是指相机的快门速度,通常用来控制相机暴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s),通常表示为1/1000、1/500、1/250等。
快门速度越快,暴光时间越短,图像就越暗;快门速度越慢,暴光时间越长,图像就越亮。
快门速度也影响照片中动态物体的清晰度。
快速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使物体清晰;慢速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物体的运动轨迹,使照片呈现出模糊效果。
感光度是指相机传感器或底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度量。
感光度通常用ISO值表示,例如ISO100、ISO200、ISO400等。
感光度越高,相机的曝光能力就越强,图像能够在较暗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细节;感光度越低,相机的曝光能力就越弱,图像可能在较暗的环境中失去细节。
然而,较高的感光度通常会增加图像的噪点,降低图像的质量。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曝光的三角关系。
当需要调整一个曝光要素时,必须相应地调整其他要素来保持正确的曝光。
1.提高光圈大小(减小F数)会增加进光量,使图像更亮。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降低快门速度或降低感光度。
2.提高快门速度会减少暴光时间,使图像变暗。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增加光圈大小(增大F数)或提高感光度。
3.提高感光度会增加相机的曝光能力,使图像变亮。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减小光圈大小(减小F数)或增加快门速度。
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互易关系
曝光量当然是决定成像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由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决定的。
如果只是单独改变一个参数,照片的曝光量肯定就会变,画面效果也会变化,这是由三者各自对画面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光圈能影响景深的大小,快门能决定动体在画面中的形态,感光数值能直接影响画质。
如果要画面的总曝光量不变,而希望改变画面的某一种效果
的时候,就需要改变三者中对应的某一项,这一项改变后,必会影响到其他两项的数值,两项中至少有一项的数值也要发生变化。
如果希望得到小景深,就要把光圈开大,这就意味着整体曝光量加大了,为了得到原来的曝光量,就需要提高快门或者降低感光来实现。
下面有4种方法,既把光圈大小改变,同时又不改变曝光量的办法。
比如:光圈为f/8,快门速度为1/125秒,感光度为ISO200。
为了让景深小些,将光圈改为f/4,那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怎么变化才能保持原来的曝光量不变呢?
第一种办法:把快门速度提高至1/500秒(减少两级),感光度数值保持不变。
第二种办法:快门速度保持不变,把感光度降到ISO50(减少两级)。
第三种办法:把快门速度提高至1/250秒,把感光度降至ISO100(两项各减少一级)
第四种办法:将快门速度提高至1/1000秒(减少三级),将感光度提高至ISO400(增加一级)
在总曝光量不变时,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是一种此增彼减、可以互换的关系,而且一级光圈、快门速度或者感光度的变化对曝光量的影响都是相同的,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就是摄影中所说的“互易”关系。
ISO、快门、光圈、三者的关系简单的说,光圈是控制通光率,就是入光的多少,快门就是控制快门速度的在单反里有这么几个模式,AV、TV和M手动挡这么3个模式,摄影者可以调整光圈和快门的参数来搭配摄影,因为相机要想拍到物体就要曝光(AV档)光圈优先:就是快门的速度自动配合光圈的大小,都是有固定的参数值,光圈大快门快(快门时间短),光圈小快门慢(快门时间长)(TV档)快门优先:就是光圈的大小自动配合快门的速度,都是有固定的参数值,快门快光圈大(通光量大),快门慢光圈小(通光小)以上两个都是调节一个值另一个会跟着变化(AV调节光圈快门跟这变 TV调节快门光圈跟着变),都是有固定的参数(M档)手动挡:就是不论光圈还是快门都是摄影者手动调节,一些高手大师们用M档调节自己的光圈和快门值,以达到预想的效果ISO就是感光度,和光圈、快门、没有直接联系。
感光度(ISO)高,照片的色彩相对就亮(这是看照片的直观感觉)。
ISO低相对的就暗,当然ISO越高照片的质量就越次,你可以把高感光度的片子和低感光度的片子放大了在电脑上观看对比,就会发现高光的的片子上有一些类似于马赛克的黑点色斑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高感光度带来的噪点,也算是高感光度的一个弊端吧,ISO一般都选择在200、400,最高也就800的感光度拍摄吧,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是需要高一些的感光度希望对你有帮助光圈表示相机镜头有效进光孔的大小,用F值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进光孔越小,并以根号2为等比的数列递增,因为光圈值得定义是和光孔直径成反比,所以数值每增大根号2倍(1.4倍)表示进光孔的面积减小一半。
光圈整档值一般如下:F32、F22、F16、F11、F8、F5.6、F4、F2.8、F2、F1.0,当然现在相机划分的更细,有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为步进递增的光圈值,所以在这一组光圈值中间还会细分!另外进光孔越大(数值越小)照片所呈现的精深越小。
也就是常说的背景虚化,突出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发烧友不惜巨资购买大光圈的镜头。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光圈快门感光度及拍摄技巧**摄影入门:光圈、快门、感光度与拍摄技巧详解**摄影是一门记录光影、表达情感的艺术。
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光圈、快门、感光度等基础知识是迈入摄影大门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些基本概念,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拍摄技巧,帮助您快速提升摄影水平。
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的一个圆形开口,其大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光圈数值用f/表示,如f/2.8、f/5.6等。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1.光圈的作用:- 控制画面亮度: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改变画面的曝光程度。
- 影响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景深是指画面中清晰范围的大小。
2.光圈优先模式(A/Av):在此模式下,摄影师可以手动设置光圈值,而快门速度由相机自动调整。
二、快门快门是相机中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时间的装置。
快门速度用秒(s)或分之一秒(1/s)表示,如1/60秒、1/200秒等。
1.快门的作用:- 控制画面亮度:快门速度越快,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少,画面越暗;快门速度越慢,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多,画面越亮。
- 冻结或模糊动作:高速快门可以冻结快速移动的物体,而慢速快门可以创造动态模糊效果。
2.快门优先模式(S/Tv):在此模式下,摄影师可以手动设置快门速度,而光圈值由相机自动调整。
三、感光度(ISO)感光度是指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用ISO值表示,如ISO 100、ISO 800等。
感光度越高,对光的敏感程度越强,画面越亮。
1.感光度的作用:- 调整画面亮度: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感光度可以使画面更亮。
- 降低快门速度:提高感光度可以降低快门速度,避免因手抖导致的画面模糊。
2.注意事项:提高感光度会增大噪点,影响画面质量。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低感光度。
四、拍摄技巧1.合理运用光圈、快门、感光度:根据拍摄场景和需求,灵活调整这三个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曝光效果。
数码单反摄影——光圈、快门与感光度初学摄影有三个必须弄明白的基本要素,那就是光圈、快门速度与感光度ISO。
这三个要素的组合决定一个结果——正确曝光。
一、曝光、光圈与快门1. 曝光照片是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感光材料(感光胶片或感光芯片)上,造成感光材料的感光(即化学的或物理的反应),并被记录下来后形成的。
一定强度的光线照射到感光材料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感光,这个过程称为曝光(Exposure)。
曝光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光线的强度,一个是光线照射的时间。
照相机对这两者都是可控的,对光线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光圈(Aperture)实现的,对光线照射时间的控制是通过快门(Shutter)速度(下文中简称快门)实现的。
2. 光圈光圈是由镜头后面感光材料前面的一组活动叶片构成的,叶片在调节机构的调节下,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进光孔径,从而控制进光量的多少。
光圈通常以“F”值或“f/”来表示,称光圈系数,简称光圈。
常见的光圈值有: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等。
不必搞懂光圈系数的详细定义,只要了解F值与光圈大小的关系就可以了。
光圈系数越小,即“F”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也就是进光孔径越大,因此进光量也越多,反之亦然。
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相邻的F值相差1.4倍,实际上相邻F值所对应的进光孔面积相差约2倍,这是由于口径(半径或直径)变化 1.4倍,则圆孔面积变化约2倍。
不同光圈开度的示意图,图示镜头的最大开度是F2一个镜头在光圈全开状态下对应的F值,或者说,一个镜头所能达到的最小F值,是衡量镜头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着这个镜头的相对口径的大小,一般表示为1:F值。
当然这个F值越小越好。
F值越小,表示该镜头的相对口径越大。
比如一个镜头所能达到的最大光圈是4,即1:4,也就是说它的光圈全打开时所对应的F值仅仅是4,说明该镜头的相对口径比较小。
另一镜头的最大F值是1.8,即1:1.8,则说明它的光圈全打开时对应的F值是1.8,说明它的相对口径比较大。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的关系(互律性)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正常曝光是摄影的基本要求,自动挡(P\A\S)状态时,都有曝光补偿。
一般是设定其中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三个中的两个参数后,相机会自动给你设定好正常曝光的第三个参数(一般是感光度不变,选择自动)。
互律性就是同时按比例调整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而曝光值不变。
也就是其中一个参数升一档,另一个参数必然降一档,作为摄影人必须懂得计算曝光的互律性。
光圈在F5.6和F8时成像效果是最好的,参数的调整往往带来的是画质的改变。
所谓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产生的,比如虚化、大景深、小景深、拖尾等。
在M档时,三个参数都是手动的,主要通过曝光标尺显示的信息(过爆或欠爆),来对相应的参数根据想要的图片类型进行设置。
小贴士: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3、拍景: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5、拍烟花: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6、拍运行的东西: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7、拍流水或喷泉: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8、夜间人像留影: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 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关系快门灵敏度和快门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是我的摄影老师这个周末给我布置的作业是:如何正确理解曝光的三个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书籍和现场拍摄,我对曝光的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快门速度通常被称为快门,快门速度是指从照相机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并通过快门控制CCD的感光时间。
快门速度通常以分数形式表示,并且通常是多重关系,并且以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顺序排列例如,1/100表示快门打开关闭0.01秒,1/10表示关闭0.1秒。
(1/2是0.5秒;1/4是0.25秒;1/8是0.125秒;1/15是0.066秒;1/30是0.033秒;1/60是0.016秒;1/125是0.008秒;1/250是0.004秒;1/500是0.002秒;1/1000是0.001秒)。
每次快门速度加倍时(例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为1/4秒),透镜光通量减少一半。
因为快门速度的增加缩短了感光材料的感光时间,为了确保感光材料能够正常接收光,光圈的光通量必须相应地增加,以确保能够拍摄清晰的照片。
光圈用于控制通过镜头进入身体感光表面的光量。
通常的F-停止值为1.4、2.0、2.8、4.0、5.6、8.0、11等。
按照这个顺序基本上,它乘以2的平方根。
F2.8、F8、F16等。
这些值是孔径系数,即透镜焦距除以孔径得到的数值。
它们指的是相对孔径,而不是孔径的物理孔径,并且与孔径的物理孔径和透镜到CCD的距离有关。
孔径系数越小,孔径越大,表明孔径越大,透射的光越多。
相反,孔径系数越大,孔径越小,表明孔径越小,透射的光越少。
每次光圈值增加一档,效果就相当于快门速度翻倍,而光通量将减少一半。
光圈可以用来控制景深。
在相同的参数下,大孔径和小孔径的景深都很长。
当你需要模糊背景时,你通常使用大光圈。
光圈、快门速度与感光度之间的关系详解随着摄影器材越来越⾼端,我们的⼿机、相机上都会出现光圈、快门、ISO等调节选项。
这些F 什么⿁,⼏分之⼏还有⼏百的数值,对于摄影⼩⽩来说记起来太难了,完全⽆法理解,索性就直接使⽤⾃动模式,世界都太平了……拍照⽚⼀定躲不开⼀个词,那就是曝光。
只有合理曝光的照⽚才会有恰当的亮度,不会太亮或者太暗。
⽽要想控制照⽚的亮度,需要了解光圈、快门速度与感光度之间的关系。
光圈:光圈代表镜头的孔径,光圈越⼤代表镜头的孔径越⼤,单位时间⾥进⼊镜头的光线也就越多。
光圈值⼀般以F+数字的形式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数字越⼤表⽰光圈越⼩,镜头的孔径也就越⼩,例如F1.4光圈的孔径要⽐F11的要⼤。
光圈除了控制进光量外,最⼤的作⽤就是制控照⽚的景深(景深是指被摄体前后清晰可见的范围)。
我们看很多照⽚背景都是虚的,就是因为景深很浅的原因。
简单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的光圈越⼤(即F后⾯的数值越⼩),景深就越浅,背景就越虚;光圈越⼩则景深越⼤。
如下⾯左边和右边的两幅作品,当光圈值设定为F1.4时,背景中的物体呈⼀⽚模糊状;当光圈值设定为F11时,画⾯中的所有物体都清晰可见。
⼀般来说,在拍摄⼈像、花卉等作品时常⽤⼤光圈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在拍摄风景时,为了把景物都拍清楚,通常使⽤较⼩的光圈来拍摄。
不过需要注意的⼀点是,设置光圈⼤⼩的时候要适度,不要⼀味追求过⼤或过⼩的光圈。
例如在拍摄⼈像时使⽤⾮常⼤的光圈,很容易造成模特脸上⼤部分地⽅都是虚的。
在拍摄风景时同样要注意别使⽤太⼩的光圈,光圈过⼩会有衍射现象发⽣,影响画质,⼀般来说不要超过F16为宜。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代表相机曝光的时间,⼀般⽤时间来表⽰。
如1秒、1/30秒、5秒等。
很好理解,快门速度越慢,曝光的时间越长,进⼊镜头的光线就越多。
快门速度主要⽤来控制被摄体运动的轨迹。
最常见的例⼦就是夜晚⾼速的车流(如上⾯左边和右边的两幅作品)。
摄影光圈知识:光圈的要素——快门速度、ISO和光圈的关系与选择摄影中的光圈是指镜头的进光量大小,通常使用f值来表示,越小的f值意味着更大的进光量。
在摄影中,光圈除了直接影响照片明暗度外,还对照片的近景景深与背景景深产生影响,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而要想更好地理解光圈的应用,还需了解快门速度、ISO与光圈的关系与选择。
一、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相机控制光进入感光器的时间长短。
快门速度较高,光进入感光器时间较短,因而照片就会暗一些,而静物就会呈现完全不动的状态,无法捕捉到动态。
快门速度较低,光进入感光器的时间较长,因而照片会比较亮一些,同时拍摄的动态也能够被捕捉到。
根据拍摄需求来调整快门速度,通常用于捕捉静态或动态的效果。
在光圈相同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慢,进光时间越长,所以照片的亮度越高,而快门速度越快,照片亮度越低。
在拍摄相机抖动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可以避免拍摄模糊的照片。
二、ISOISO是感光度的度量单位。
较高的ISO被用于拍摄在低光环境下的场景或较高的快门速度跟踪快速移动物体的场景,较低的ISO常用于拍摄明亮的场景或长时间曝光的场景。
然而,要注意ISO过高会导致画面噪点增多。
在光圈相同的情况下,ISO过高会使照片出现颗粒感,在过低的ISO下,可能会相对减少照片的噪点,但同时也可能因为进光时间变长而导致拍摄需要固定镜头。
三、光圈在摄影术语中,f值就是光圈。
对于较小的f值,比如f/1.4、f/1.8等,意味着相同的光线,照片的离焦区会比较小,景深则会比较浅。
相反,对于较大的f值,比如f/8、f/11等,景深就会比较深,同时离焦区也会变得比较大。
在快门速度和ISO均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大小会对照片的亮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光圈较大时,进光量更多,所以照片也会更明亮。
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个相对黯淡的室内环境下,打开镜头的最大光圈,如f/1.4,光线进入相机的同时,所拍摄的照片的暗度也会相对变亮。
当然,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光圈大小。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关系光圈、快门、感光度被称为曝光三要素,三者相互配合保证照片的曝光正常,若三者有一设置不对,就有可能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光圈用F表示,后面跟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反比)。
快门速度,分母越大快门速度越快越清晰,分母数字越小越模糊。
感光度,用ISO表示,后面跟的数字越小,感光度越低,反之越高(正比)。
一般情况,如果像上图的曝光指示刻度表在0的位置曝光正常。
负值就是曝光不足,正值就是曝光过度,反映在照片上就是照片的亮度正常,亮度较亮或者较暗。
ISO一般设置为100-200的低ISO(可以不作考虑),那光圈和快门之前怎样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呢?可以打一个比喻,光圈是水龙头的大小,快门是水流的时间,拍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在水龙头下接满一桶水。
下图,假如水龙头的出水口开小,接满一桶水所需的时间较长,水龙头开大,时间缩短,他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假设ISO是100水龙头开大(假设光圈为F4)+2s的流水时间(快门)=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水龙头开小(假设光圈为F5.6)+4s的流水时间(快门)=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光圈快门 ISOF4 2S ISO 100F5.6 4S ISO 100同样是曝光正常,可以得到不同的参数组合,不同的参数组合拍摄出来的效果有差异。
需要用快门记录运动轨迹,就用长快门的组合,需要发挥大光圈虚化效果,就选择大光圈组合★ 总结★1. 光圈、快门、感光度共同配合,完成一张曝光正常的作品。
2. 假设ISO不变,光圈越大,快门越快,光圈约小,快门越慢。
3. 根据拍摄所需要的效果,合理选择曝光正常的组合。
摄影入门: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关系关于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内容之前讲过很多次,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问,希望我能简洁明了的阐述清楚这三者的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光圈、快门、感光度作为曝光三要素,是摄影中最基础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弄懂才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光圈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一个装置,由镜头内部的光圈叶片组成。
一般用“f+数字”的形式来表示,比如:f/1.2、f/4、f/10....。
字母“f”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字母“f”后面的数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
光圈有两个作用:①控制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随着光圈越来越小,画面变得越来越暗②影响画面景深:光圈越大,画面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画面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
随着光圈越来越大,背景变得越来越模糊二、快门快门是相机用来控制光线照射感光元件时间的装置,快门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曝光时间不同,拍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一般用这种形式表示:1s、1/2s、1/4s、1/8s.....。
分母越小,快门越慢,分母越大,快门越快。
快门两个作用:①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长短: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面越暗;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面越亮。
随着快门速度越来越快,画面变得越来越暗②影响画面效果:不同的快门速度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高速快门能定格快速运动的物体,也就是把运动的物体拍清晰;而慢速快门能把运动物体拍出轨迹,也就是光轨、丝状瀑布等效果。
随着快门越来越慢,画面开始出现轨迹三、感光度感光度就是大家经常说的“ISO”值,指相机处理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越高,对光线的敏感度越强,感光度越低,对光线的敏感度越低。
感光度是直接用数字表示的,比如:100、200、400、800......。
数字越小表示感光度越低,数字越大表示感光度越高。
曝光三要素曝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照片中亮度的表现,直接影响照片的明暗和细节。
曝光的三要素包括光圈、快门和感光度。
下面我会逐一详细介绍每一个要素。
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一个由多个叶片组成的可调节孔径。
光圈的大小与进入相机的光线的量直接相关。
光圈大小的单位通常用F数表示,如f/2.8、f/4、f/5.6等。
F数越小,光圈越大,相机镜头接收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大小不仅仅影响曝光的亮度,还会影响照片的景深。
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焦点范围,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照片的背景模糊效果,较大的光圈能够产生更显著的背景虚化效果。
二、快门快门是相机的机械部件,控制相机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
快门速度用来表示相机的暴光时间,单位通常为秒,例如1/1000秒、1/250秒等。
快门速度越快,相机感光元件暴露在外界光线下的时间越短,照片表现出的运动物体会更加锐利、冻结;快门速度越慢,相机感光元件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越长,照片表现出的运动物体会模糊。
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除了影响运动物体的清晰度,还可以用来控制照片的亮度,特别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
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让更多的光进入相机,从而增加照片的亮度。
三、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敏感的程度,通常用ISO数字来表示,例如ISO100、ISO200、ISO400等。
感光度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照片的亮度越大;感光度值越低,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低,照片的亮度越小。
感光度的选择是根据光照条件来确定的。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低的感光度,以获得更少的噪点和更好的图像质量;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高的感光度,从而增加相机的光线敏感度,增加照片的亮度。
综合考虑三要素在实际拍摄中,为了获得合适的曝光,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这三个要素。
当我们确定了所需的曝光亮度时,可以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
如果我们想要虚化背景,可以选择较大光圈;如果我们希望整个景深清晰,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
几句话理解摄影:光圈、快门、感光度1.光圈快门按下时,控制进入镜头中光的多少。
用F值表达大小,数值越大,光圈越小。
F值 = 焦距 / 当前光圈开口直径。
光圈的档位: 1 1.4 2.0 2.8 4 5.6 8 11 16 22。
光圈档位之间也有半档可以设定。
而且进光量是由倍数递减,例如,光圈是1,那么把光圈收缩成1.4的时候,进入镜头的光的数量,就是光圈为1的时候的一半,以此类推。
最大光圈越大,一般成本会更高,所以优质的大光圈镜头价格更高。
大光圈有什么用处和好处,下面会提到。
2.快门快门就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胶片或者cmos,ccd)的装置。
打开光线进入,关闭光线遮挡到外面。
快门值,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进入的光线越少,快门速度越慢,进光越多。
快门慢,曝光时间就长,成像容易受到相机震动或被摄物体移动影响,导致成像糊掉。
但也可以拍摄长曝光的特殊效果。
反之,快门越快,图像就不容易糊掉,但为了正确曝光,需要更大的光圈值。
快门的单位一般是秒,例如:1/100秒。
总结一:知道了这光圈和快门两个概念,我们就知道了成像是在一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下的,这个就是曝光组合,正确的曝光,才能获得正确的影像,否则,会出现欠暴和过暴,也就是照片看起来,过暗和过亮,一般这个曝光正确是指主体的曝光效果。
由相机自己根据现场测光,进行程序曝光,叫做P档,自动进行快门光圈组合。
再有就是光圈优先AV档,就是你自己设定光圈值,程序给你设定正确的快门速度。
还有快门优先TV档,就是你自己设定快门速度,程序给你设定光圈值。
最后还有手动挡M档,你自己控制光圈和快门组合。
3.感光度通俗讲就是底片或者感光元件的对光敏感程度,用ISO值表示,一般是100,200,400,800,1600,3200……ISO值越高,感光元件越敏感,也就是很少的光线,就能成像,随之而来的噪点,也就是画面粗糙程度会升高。
反之,画面就越细腻。
所以,高感光度的成效效果,也是相机成像能力的一个具体表现。
这三个值都是调整曝光的。
所以这三样要搭配。
光圈的大小,决定进入光线的多少,光圈越大(F越小),进入的光越多,也就表现为越明亮。
快门的速度(时间长短),也决定进入小孔内光线的多少,时间越长,光线越多,也就表现为越明亮。
ISO值(感光度),是底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越强(数值越大),也就在照片上表现为越明亮。
当光线在相机里形成18%的灰色度时,这时人的视觉效果最好。
三样有什么作用?光圈决定景深的大小,快门决定定格速度的快慢,底片感光度决定相片的质量的高低。
专业摄像就是对这三项有创意的运用。
1.使用短时间快门在没有带三角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比“镜头焦距倒数”短两级以上的快门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多数初学摄影者,手持相机拍摄的极限快门时间是焦距的倒数。
例如使用28mm焦距的镜头,“极限时间”是1/30秒,使用105或135mm焦距的镜头,“极限时间”是1/125秒;使用500mm焦距的镜头,“极限时间”是1/500秒等等。
2.使用最佳光圈任何一只镜头都有它的最佳光圈,所谓最佳光圈,就是成像质量最好的那一挡或若干挡光圈。
在这里,镜头的分辨率可以发挥到极至。
使用最大光圈拍摄,是因为有各种像差的存在而影响了分辨率。
所以每一只镜头都有它自己的最佳光圈,此时镜头可以达到最高分辨率。
对于最佳光圈,基本规律是:专业镜头的最佳光圈比最大光圈小2、3级;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比最大光圈小4、5级;小孔径镜头的最佳光圈比最大光圈小3、4级;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比最大光圈小4、5级。
这样说读者似乎仍然难以找到规律,我们举几个例子。
F1.2、F1.4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基本在F4左右;F1.8—F2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基本在F5.6左右;F2、F2.8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基本在F4或F5.6左右;F2.8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基本在F5.6左右;F3.5、F5.6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基本在F8左右;F4.5、F5.6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基本在F8或F11左右。
零基础学摄影|感光度=光圈×快门,你用这个公式还怕学不会曝光前言: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
但对于初学摄影摄影的人来讲,大家都有急切的心理那就是先去学习构图,这点也很容易理解,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摄影小白可以直接使用的构图技巧的视频,大家看了心血澎湃,心想自己根据网上的教程在现实中就可以拍出那种美丽的照片,但事实不尽人意,拍不出想要的效果,于是就有了部分人不善的纷纷言论,就说教程没有用,构图没有用等等。
我想说,那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构图技巧并不是不可以效仿,大家多多少少对构图技巧了解在先是好的,对摄影有所帮助,但这不能拿来作为自己学习摄影的一种习惯或途径,想这种小白技巧应该对于父母、业余者、行外人可以说一种拍照的技巧,但对于真正学习摄影的人说,还是要从基础学起,打好扎实的基础。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系列将分三次来大家交流探讨,前两期我们已经分享了关于光圈:摄影基础|曝光三要素之一:光圈,这篇文章就够了快门:摄影基础|曝光三要素之二:快门,这篇文章就够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要素”系列之三:感光度。
本次分享将综合前面两期一起对曝光综合讲解,相信通过这三篇文章你能对曝光通透理解,完全掌握并在日后的拍摄中灵活运用。
什么是感光度?前面我们把光圈比作水龙头,把快门比作闸门,在相机曝光中,光圈控制着外界光线进入相机的流量(大小),快门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快慢(时间),而感光度是相机对外界光线的感受能力。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字面理解,同我们人眼对外界光线的感受能力,日照光照下我们能感受到强烈的光线,而且刺眼,同样,相机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光线,而在阴天、夜晚相机同样能感受到昏暗的光线。
但是与人眼不同的是,我们肉眼只是感受到,而相机除了感受到,还能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调节,强烈的光线下,我们希望光线弱一点,不那么刺眼,在昏暗的光线下,我们肉眼看着都模糊,而我们就可以调节感光度让光线看起来明亮一点。
感光度的表示方法:我们能在相机上,或是一些照片中看到ISO+数字这样的一串字样,这个就是感光度的标识,后面的数字是多少,就表示多少的感光度,那有人就看到有的数字很大很大,可能几百,可能几千,可能上万的也有,我们先来看看几组国际常见的感光度指: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ISO6400、ISO12800感光度的记忆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ISO6400、ISO12800感光度的记忆就简单的多,并不像光圈、快门还有一些特殊值,取舍保留,我们的感光度就是×2或是÷2的推算。
相机快门、光圈、感光度ISO与成像质量的关系影响照片的质量的因素与是否正确曝光直接相关,其涉及到3个因素为: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的感光速度。
如果进光量不够,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照片的质量也会下降。
因此,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光圈的大小关系:光圈从大到小顺序: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每1级的通光量是上1级的1倍;快门速度每家每档次的机子不一样的ISO是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一、ISO定义及范围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通常,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转别人总结的,我觉得写的挺好:
光圈、快门、ISO三者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组合出一个最合适的曝光量。
曝光量是摄影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说摄影师需要感光部分得到多少曝光,在没有测光表的情况下,有一个通用法则叫做“阳光十六”法则。
它的意思是:在晴天中午拍摄,当使用的胶片或感光设定为ISO100时、快门速度为1/100秒(即1/ISO数值)时,光圈设置为f16可获得比较准确的曝光量。
接着就要理解这三者的增减程度,快门和ISO是2倍数
如1/100快门增加一档是1/200,增加两档是1/400,三档是1/800类推,ISO一样,100、200、400、800……
而光圈的档是1.414倍,1.4光圈收小一档是2,收小两档是2.8、三档是4,也以此类推。
根据阳光16法则,我们就可以这样计算了:
1、假如在一个晴天中午拍摄,我们知道了ISO100、快门1/100、f/16是比较准确的曝光量,但是我们需要一个背景虚化的人像效果,16
的小光圈肯定不行了,我们打算把它设置为 2.8,那么结果肯定是非常的过曝(曝光量太大)
而ISO感光度也已经是最低的100了,怎么办呢,方法是提高快门速度(降低曝光量),根据上面说的公式,我们知道16到2.8的光圈是开大了5档(16-11-8-5.6-4-2.8),那么快门同样要加快5档即1/3200秒(100-200-400-800-1600-3200)
2、假如在一个阴天傍晚拍摄海景,我们依然知道ISO100、快门1/100、f/16是比较准确的曝光量,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有层次有明暗度的照片,16的小光圈拍摄景深大的景色是不错,但是结果又会欠曝
收缩光圈的话达不到我们需要的景深,又怎么办呢?先说降低快门速度(获得更多曝光量),我们可以上架子,根据当时的光线对比晴天中午的光线来降低快门速度,可能是1/100-1/50-1/25-1/13-1/6-1/3-1/1.5秒,以此类推。
3、假如在一个体育官拍摄篮球赛,我们还是知道ISO100、快门1/100、f/16是比较准确的曝光量,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明亮的,有动感的体育运动场景,上面说的慢速快门小光圈的组合不仅是欠曝。
而且片子中的运动员会模糊掉。
办法是收缩一定的光圈、提高快门速度和ISO值,比如ISO400、快门1/800,光圈4,我们可以算出来这个组合比晴天16增加了多少曝光量吗?感光提高两档、快门减少三档、光圈则开大四档,等于一共增加了三档曝光量。
我们也知道光圈除了通光量外,还有控制景深的作用;快门有凝固高速物体和模糊慢速物体的作用;ISO有难以再调整光圈快门的情况下增加曝光量的作用,但过高的ISO会带来画面的噪点,降低画质。
总结来说,这三者就曝光量而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三者对于出片的效果则各不相同,一张街头突发打架事件的照片和一张湖水如云雾般涌动的照片,它们的曝光量是有可能相同的,但两张照片必定是使用了不同的光圈、快门、ISO组合。
1,不一定,f值是可以大(光圈变小),是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降低曝光量的方法还可以增大快门速度,降低iso。
2,在不追求景深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你使用镜头的最佳成像光圈,这个不尽相同,大部分是在f8,一些大光圈定焦在f4或者f5.6。
然后其他情况,就是为了诸如提高快门速度,降低快门速度,降低感光
度,减小景深,加大景深来进行不同的设置。
3,三者控制共同着曝光量,一会祥说。
4,测光是让相机自己对被摄画面的光的多少,需要多少的曝光量的一个测定。
间接影响曝光量,测光只是做一个测定,如果相机是全自动挡的,那么它会自动设置曝光的多少,其他三个“自动”,P AV TV 也会响应的自动设置出光圈快门,快门,光圈,如果是M档,只会在标尺上有所显示,你自己再进行调节。
重要,但又不重要。
且需要对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的调整,这个自己翻说明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