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安全行为科学》离线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9.02 KB
- 文档页数:2
地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离线作业一、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1、火灾是如何分类的?答: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2、燃烧的特性有哪些?答:气体的燃烧特点易燃烧,速度也快。
液体的燃烧是液体蒸发出蒸汽而进行燃烧,所以燃烧与否,燃烧速率与可燃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有关。
固体物质燃烧特点是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使固体上方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燃烧的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
3、安全保护装置有哪些?答:安全保护装置有:隔离防护装置、联锁控制防护装置、超限保险装置、紧急制动装置、报警装置、安全防护控制装置。
二、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述火灾隐患基本措施。
答:火灾隐患基本措施有:1.提高对整改火灾隐患重要性认识;2.实行重大火灾隐患和整改工作由专人负责的责任制度;3.严格建筑防火审核程序,消灭“先天性隐患”。
2、论述危险物品的防保措施。
答:危险物品的防保措施有:1.危险品库房、实验室、锅炉房、配电房、配气房、车库、食堂等要害部位,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2.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报警装置等设备要定期检查,不得随意拆除和非法占用。
3.易燃易爆、剧毒、放射、腐蚀和性质相抵触的各类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严格管理,保持通风良好,并设置明显标志。
仓库及易燃易爆粉尘和气体场所使用防爆灯具。
4.木刨花、实验剩余物应及时清出,放在指定地点。
地大《安全行为科学》在线作业一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安全需要是第()层次的需要.A:一B:二C:三D:四参考选项:B在事故四要素中,()是排在首位的.A:人的因素B:物的因素C:环境因素D:管理因素参考选项:A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我们在事故心理结构设计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故心理因素列出,为便于研究,可以归纳为()大心理要素.A:十B:九C:八D:七参考选项:A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根据安全行为科学的人的行为模式,人行为的来源是什么?( )A:人的需要B:金钱C:外部刺激参考选项:A()技术是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A:行为激励B:整体观测C:行为抽样D:随机抽样参考选项:C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参考选项:C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与人的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些因素,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A:工作成就B:劳动保护C:绩效的认可或奖励D:工作职责的加强参考选项:B思维的种类,按照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可以把思维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属于是根据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情况分类的是().A:集中型思维B:动作思维C:发散型思维D:习惯性思维参考选项:B宏观而言,安全与效益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下列能够体现安全生产的效益观的是().A:安全第一B:善待生命,珍惜健康C:三角形理论D:安全无事故参考选项:C与人的安全行为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什么? ( )A:气质、性格、情绪、能力、兴趣等B:社会知觉、角色、价值观等C:风俗、时尚等D:光亮、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空气含氧量等参考选项:B安全行为的激励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可把激励的方法分为以下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种.下列属于()内部激励? A:培训安全技能B:改善劳动卫生条件C:强化安全观念和情感D:建立安全远大目标E:安全与职务晋升或奖金挂钩参考选项:A,C,D。
地大《安全系统工程》在线作业一下列常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哪个是属于下到上的分析方法()A:事故树分析B:事件树分析C: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D:预先危险性分析参考选项:C在危险度分析中,通常采用()来评价故障类型的危险度.A:风险率B:可靠性C:综合危险性指数D:概率-严重度参考选项:B故障树是一种描述因故关系有向树,寻找发生事故的基本事件或基本事件集合(即割集),才能辨识有关危险,有害因素,因而().A: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起码基本事件B:顶上时间发生需要所有的基本事件都发生而后发生C:故障树分析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if”提出问题D:故障树分析要求评价人员对基本事件给出“0或1”参考选项:A火灾爆炸指数法是用火灾爆炸指数(F&EI)作为评价化工工艺过程、生产装置及储罐等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对工艺设备中潜在的火灾、爆炸和活化反应的危险性进行有步骤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将工艺过程划分为合适的()。
A:组件B:区域C:单元D:子过程参考选项:C在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时,要将待分析的事故对象作为()事件A:基本B:顶C:中间D:特殊参考选项:B()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A:安全是绝对的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要考虑的工作C:在系统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D: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参考选项:C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有关的物质种类不包括().A:爆炸性物质B:易燃物质C:腐蚀性物质D:有毒物质参考选项:C预先危害分析中的第3级危险源划为:()A:安全的B:临界的C:危险的D:灾害的参考选项:B在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的是().A:结构重要度B:临界重要度C:概率重要度D:最小割集参考选项:A在应用道化学公司(DOW)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数据的基本数值。
A:工艺B:设备C:物质D:单元参考选项:C下列符号中,可以表示事故树基本事件的符号有()。
地大《安全信息管理》离线作业共5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100分一、信息安全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对用户信息进行保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答:信息安全保障措施:1、禁用不必要的服务;2、按照补丁程序;3、安装安全防护产品;4、提高安全意识;5、养成良好的习惯;6、及时备份数据。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是什么?答: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1.风险评估准备过程2.资产识别过程3.威胁识别过程4.脆弱性识别过程5.风险分析过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和风险4个主要因素。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管理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存在的脆弱性。
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地抵御安全威胁的防护措施,为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三、三种基本的火灾检测系统是什么?并写出这三种检测系统的具体内容。
1.区域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山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器、区域报警控制器或通用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等构成这种系统形式主要用于完成火灾探测和报警任务,适用小型建筑对象和防火对象单独使用。
一般,使用这类系统的火灾探测和报警区域内最多不得超过 3 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用作区域报警的小型通用火灾报警控制若多于3 台。
应考虑使用集中报警系统形式。
2.集中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用作民域报警的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这类系统适用于高层宾馆、写字楼等系统。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由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或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联动控制装置、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各种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环状布置的多台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各种火灾探测器及功能模块等组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安全行为学》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安全行为科学的目的是要达到控制人的(失误),同时要激励人的(安全行为)。
2. 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
3.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情感)、动机所支配的,是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4. 人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5. (危机)是隐患存在的前提条件,而隐患又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6. 造成行为个体差异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7. 每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
8. “态度”一词原指身体的姿势或身体的位置,后来演变为专指心理状态的术语,指个体对于某一对象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评价)和由此而产生的(自我实现)。
9.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0. 能力测量包括: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了测验)。
11. 群体动力学所研究的群体指(非正式组织)。
12. 群体的定义可描述为:由两个人以上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实体。
13. 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
14. 角色期望的(正效果)被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15. (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主观努力才能保持,依赖于员工的自身的意志和安全态度。
16. 首先提出注意资源分配理论的是(卡纳曼)。
17.事前管理的核心是(预防)。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把“正确”或“错误”的结果标在题后)1. 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的,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
?2. 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3. 危机是隐患存在的前提条件,而隐患又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4. 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行为没有什影响。
?5. 对待劳动和安全的态度,不同的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地大《安全行为科学》离线作业简答题:1.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是什么?答: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1)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2)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3)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4)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5)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6)挫折、态度、群体与安全行为;(7)注意在安全中的作用;(8)安全行为的激励。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目的:(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2)激励人的安全行为。
2.社会学意义上的行为模式分为哪几类及其需要层次。
答:行为模式分为需要和动机,需要是推动人们进行安全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因此人、有安全需要就有安全的动机。
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人的行为遵循如下行为模式规律:3.事故心理因素分析中,人因分那几个层次及其每个层次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事故心理因素分析中,人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的人为事故原因;心理上的主要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1)有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2)无意违反操作规程;(3)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4)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5)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6)与人争吵,心境下降;(7)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迟缓;(8)无人道感,不顾他人;(9)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原因:(1)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2)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3)各器官缺乏协调;(4)疲惫,身体不适;(5)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6)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7)职业、工种选择不当;(8)夸耀心,贪大求全。
心理上的主要原因:(1)激情、冲动、喜欢冒险;(2)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行;(3)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4)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5)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6)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7)轻率,嫉妒;(8)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9)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10)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安全行为学》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安全行为科学的目的是要达到控制人的(失误),同时要激励人的(安全行为)。
2. 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
3.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情感)、动机所支配的,是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4. 人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5. (危机)是隐患存在的前提条件,而隐患又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6. 造成行为个体差异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7. 每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
8. “态度”一词原指身体的姿势或身体的位置,后来演变为专指心理状态的术语,指个体对于某一对象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评价)和由此而产生的(自我实现)。
9.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0. 能力测量包括: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了测验)。
11. 群体动力学所研究的群体指(非正式组织)。
12. 群体的定义可描述为:由两个人以上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实体。
13. 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
14. 角色期望的(正效果)被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15. (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主观努力才能保持,依赖于员工的自身的意志和安全态度。
16. 首先提出注意资源分配理论的是(卡纳曼)。
17.事前管理的核心是(预防)。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把“正确”或“错误”的结果标在题后)1. 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的,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
✔2. 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3. 危机是隐患存在的前提条件,而隐患又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4. 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行为没有什影响。
✘5. 对待劳动和安全的态度,不同的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地大《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离线作业共五道大题,每题20分,合计100分题目一:某机械加工厂旳一名职工,家庭经济尤其困难,父亲去世,母亲又病重,刚刚料理完家事后,便立即赶回单位上班。
上班第一天,就因操作车床不慎致右手拇指伤残。
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述问题:你认为本次事件与心理原因有关么?导致本次事件旳重要原因有哪些?答:一,认为本次事件与心理原因有关系。
根据GB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原因分类与代码》,事故发生旳原因可以分为:人旳原因、物旳原因、环境原因和管理原因,而人旳原因中又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原因、行为危险有害原因和其他原因,而这名职工由于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就增长了事故发生旳也许性。
二,本次事件旳重要原因有:1、心理方面,由于家庭状况导致心理异常-情绪异常,2、刚在家里处理事情,便立即赶回上班,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感知迟疑,3、因中断了之前熟悉旳岗位操作,回到岗位后没有很好适应,对操作有陌生感,4、管理上,上司领导没有对员工做安抚工作,或者安排危险性小旳工作加以过渡和适应,5、个人操作方面,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违章作业旳也许性,题目二:某经营危险化学品旳企业,制定了如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领用制度、事故汇报制度、劳动保健制度、岗位安全操作制度、防暑降温制度。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问题:分析该企业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否齐全?假如不全,请补充。
答:一,不齐全二,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旳基本而重要旳举措。
本案例中某经营危险品旳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都明确了是高危行业,因此,在安全生产制度方面有严格旳规定。
应企业已经有了某些基本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作为高危行业还应当具有专门性旳管理制度。
2.根据既有制度旳分析,该企业还缺乏如下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动火制度、防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品旳保留、搬运、领用安全制度等。
地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在线作业二下列不属于锅炉满水原因的是( )。
A:司炉人员对水位监视不严,当锅炉负荷降低时没有减小给水量B:水位表由于旋塞不严密或汽水连管堵塞等造成假水位,而司炉人员未及时发现C: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未及时改为手动操作D:锅炉长期未维修,水垢造成满水参考选项:D在锅炉房中长时间工作时要重点预防()。
A:高噪声的危害B:高温中暑C:食物中毒D:其它参考选项:B锅炉是一种密闭的压力容器.在高温高压下工作,可能引发锅炉爆炸的原因包括水循环遭破坏,水质不良,长时间低水位运行,超温运行和( )。
A:随时运行B:超压运行C:减压运行D:排气管自动排放参考选项:B压力管道的末期检查及寿命评估主要是针对()。
A:管道的严密性B:管道的振动情况C:管道材料的老化情况D:道的磨损情况参考选项:C在锅炉运行中,要定期冲洗水位表,每班应至少冲洗()次A:1B:2C:3D:4参考选项:A()是特种设备最基本的检验方法,通常在采用其它检验方法之前进行,是进一步检验的依据。
A:宏观检查B:直观检查C:量具检查D:无损检测参考选项:B下列现象中()个不是满水事故的现象?A:水位表内看不到水位,但表内发暗B:水位报警器发出高水位警报C: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D:过热蒸汽温度升高参考选项:A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 )充装。
A:满瓶B:按70%容积C:按充装系数D:按80%容积参考选项:C严重缺水时,如果()就可能导致锅炉爆炸。
A:立即叫水B:立即上水C:立即停炉D:立即排污参考选项:B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耐压试验主要用于检验设备承受的能力。
( ) A:液压强度B:气压强度C:静压强度D:动压强度参考选项:C锅炉遇到以下()情况时,必须紧急停炉。
A: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B:水位表超过最高可见水位,经放水仍见不到水位C:压力表指针出现跳动D:设置在气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E:送风不足,燃烧不正常参考选项:A,B,D锅炉中沉结的水垢不包括的物质是()。
奥鹏15春中国石油大学《安全行为学》第三阶段在线作业答案单选题(共11道题)收起1.(2.5分)安全教育的基础是a.安全态度教育B.安全思想教育C.安全技术知识教育D.安全管理知识教育E.安全应急教育2.(2.5分)下列()不属于有意识安全教育方式a、讲课的方式b、会议的方式c、新闻报道d、演练的方式e、参观展览的方式3.(2.5分)以下()不属于疲劳的客观测量方法A.观察产品的质量和数量B.肌电图C.脑电图信号分析D.9级量表方法E.心率值测量方法4.(2.5分)下列不属于生理性疲劳的是a、肌肉疲劳b、中枢神经系统疲劳c、对机器噪声的厌倦d、感官疲劳5.(2.5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每月最大夜班次数不应超过()a、14天B、15天C、16天D和10天6.(2.5分)下列不属于操作中的自保行为的是a、捷径反应b、躲避行为c、从众行为d、语言交流7.(2.5点)从安全管理活动的产生和作用机制来看,它不具有()特征a、人为B、不变性C、效益D、强制性E和秩序8.(2.5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a、避免受伤B.确保安全C.消除事故d、使生产活动平稳顺利开展下去9.(2.5分)以下()不属于安全管理中的激励形式:A.经济和物质激励B.精神和心理激励C.秘密监督D.环境激励E.自我激励10.(2.5分)下列()不属于集权管理的优点a、根据法律规定,基本不受人员影响,运行相对稳定,连续性好。
B.意志集中,决策统一,不会因多扇门和相互干扰而造成混乱。
C.管理程序简单,决策效率较高,不会发生争吵。
D.工作灵活,一般不受他人限制。
11(2.5分)事前管理的核心是a、惩罚B、细致C、科学D和预防多选题(共10道题)收起12.(2.5分)安全态度教育方法包括a、解释B、安慰C、说服D、感染e、奖惩13.(2.5分)心理负荷的测量方式有a、主作业测量b、辅助作业测量c、生理效应测量d、主观效应测量14.(2.5分)“连接主义”的代表理论包括a、桑德代克的学习定律B、斯金纳的学习强化理论C、加斯利的方法论D和科勒的理解理论15.(2.5分)安全管理行为的性质包括a、社会性或群体性b、组织性c、任务性d、科学技术性e、普遍性和特异性16.(2.5分)强制管理的形式包括a、奴役B、监禁C和军事控制d、秘密监管17.(2.5分)安全管理方法包括a、集中管理B、分散管理C、岗位管理D和前期管理18.(2.5分)事后管理的特点包括a、滞后性b、针对性c、补偿性d、惩罚性e、粗线条化19.(2.5分)事前管理的特点包括a、科技B、预防C、有针对性D、非惩罚性E、工作细致20.(2.5分)安全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原则包括a、与主体工作协调b、加强人-机-环境系统C的适应性,进行广泛的协调D,维护和改进自我完善的功能e,权责必须明确21(2.5分)。
地大《安全行为科学》离线作业
简答题:
1.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
(1)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
(2)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
(3)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规律;
(4)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
(5)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6)挫折、态度、群体与安全行为;
(7)注意在安全中的作用;
(8)安全行为的激励。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目的: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激励人的安全行为。
2.社会学意义上的行为模式分为哪几类及其需要层次。
答:行为模式分为需要和动机,需要是推动人们进行安全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因此人、有安全需要就有安全的动机。
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人的行为遵循如下行为模式规律:
3.事故心理因素分析中,人因分那几个层次及其每个层次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事故心理因素分析中,人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的人为事故原因;心理上的主要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1)有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2)无意违反操作规程;(3)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4)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5)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6)与人争吵,心境下降;(7)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迟
缓;(8)无人道感,不顾他人;(9)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原因:(1)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2)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3)各器官缺乏协调;(4)疲惫,身体不适;(5)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6)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7)职业、工种选择不当;(8)夸耀心,贪大求全。
心理上的主要原因:(1)激情、冲动、喜欢冒险;(2)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行;(3)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4)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5)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6)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7)轻率,嫉妒;(8)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9)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10)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4.人的安全素质分为哪几类及每类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
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
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5.现实企业员工不良的安全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企业的安全文化,从不良到良,应该有不同的层级,
1.根本没有安全意识,骨子里不在意;
2.知道应该保持安全,但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而影响不大;
3.有安全的意愿,但没有落实到行动;
4.有安全的行为,但没有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5.有一种氛围让大家都形成安全习惯,才成为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