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给力资源:【中考试题研究】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第11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13.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满分中考帮——第十一单元教材重要考点精讲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者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如NaCl 、NH 4NO 3、KMnO 4等。
有些盐是有毒的,如工业用盐中含有亚硝酸钠,不能食用。
一、常见的盐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玻璃棒的作用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①与酸的反应:2HCl+CaCO 3==CO 2↑+CaCl 2+H 2O ②高温分解:CaCO 3CaO+CO 2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1)与酸的反应:2HCl+Na 2CO 3==2NaCl+ CO 2↑+H 2O (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Na 2CO 3==CaCO 3↓+2NaOH高温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HCl+NaHCO3==H2O+NaCl+CO2↑检验溶液中存在CO32-的方法:⑴加入稀HCl,若有无色气泡产生,则有存在CO32-⑵加入石灰水或Ba(OH)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有存在CO32-⑶加入CaCl2或C a(N O3)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有存在CO32-四、盐的性质(一)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二)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置换反应,K、Ca、Na除外)Fe+CuSO4==Cu+FeSO4 (“湿法冶铜”原理)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反应发生的条件:①金属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其后面金属的盐溶液;②盐要溶于水2、盐 + 酸→新盐 + 新酸(复分解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2HCl+Na2CO3==2NaCl+CO2↑+H2O2HCl+CaCO3==CO2↑+CaCl2+H2OHCl+NaHCO3==H2O+NaCl+CO2↑HCl+AgNO3==HNO3+AgCl↓现象:出现白色沉淀反应发生的条件:①酸必须是可溶的;②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盐 + 碱→新盐 + 新碱(复分解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沉淀(CuSO4溶液:蓝色 Cu(OH)2沉淀:蓝色)3NaOH+FeCl3==Fe(OH)3↓+3NaCl 现象:出现红褐色沉淀(FeCl3溶液:黄色 Fe(OH)3沉淀:红褐色)Ca(OH)2+Na2CO3==CaCO3↓+2NaOH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都溶于水;②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4、盐 + 盐→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NaCl+AgNO3==AgCl↓+ NaNO3现象:出现白色沉淀Na2SO4+BaCl2==BaSO4↓+2NaCl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都溶于水;②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五、复分解反应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特点:首尾交换,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3、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万唯中考广东试题研究2024化学,考点速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万唯中考2024年化学试题的考点速记一、有机化学1. 烷烃:认识烷烃的名称、结构式和物理性质,了解烷烃的燃烧反应和与卤素的反应等。
2. 烯烃:掌握烯烃的名称、结构式和物理性质,熟悉烯烃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3. 炔烃:了解炔烃的名称、结构式和物理性质,熟悉炔烃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4. 醇、醛、酮:认识醇、醛、酮的结构式、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酯和脂肪酸:熟悉酯和脂肪酸的结构式、性质和合成方法,了解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的性质。
2. 金属和非金属: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反应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离子与电解质:熟悉离子的概念、离子在水中的溶解以及电解质的性质。
4. 化学键: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性质和特点。
5.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等。
三、物理化学1. 物质的量:掌握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与原子量之间的关系。
2. 气体状态方程:了解气体状态方程的三种形式、气体的状态变化以及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3. 化学平衡:熟悉化学平衡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4. 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速率方程的推导和计算方法。
5.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了解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四、化学实验1. 实验室安全: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紧急处理突发情况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技巧:熟悉实验操作的基本操作步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技术的要求。
3. 实验数据分析: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4. 实验报告:了解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格式,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果的描述方法。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三、置换反应:(一)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19、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20、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21、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22、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23、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24、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19-24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25、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26、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25-26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二)金属单质+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27、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28、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9、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三)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30、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31、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四、复分解反应:(一)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3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 FeCl 3+ 3H2O (盐酸除铁锈)34.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 (SO4) 3+ 3H2O(硫酸除铁锈)(33-34现象: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中考总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及实践【考纲要求】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步骤和操作方法;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以及选取药品的原则。
2.了解依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实验装置,了解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气体的方法。
3.能正确分析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验的需要改进实验装置。
【知识网络】2KMnO4△K2MnO4+MnO2+O2↑氧气2KClO3MnO2△2KCl+3O2↑反应原理2H2O2MnO22H2O+O2↑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氢气:Zn+H2SO4==ZnSO4+H2↑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排水法: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考点梳理】考点一、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化学原理:(1)氧气(专题课堂《气体的制备》二、1)2KMnO4△K2MnO4+MnO2+O2↑2KClO3MnO2△2KCl+3O2↑2H 2O 2 MnO 22H 2O+O 2↑(2)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3)氢气Zn+H 2SO 4==ZnSO 4+H 2↑ 2.实验设计的依据:3.“多功能瓶”收集气体的方法:任何一种气体,都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收集。
(专题课堂《与压强原理有关的化学实验题》多功能瓶)(1)若待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由a 管通入,将空气由b 管排出; (2)若待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由b 管通入,将空气由a 管排出;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由b 管通入。
【要点诠释】1.制取气体选择药品的原则:速率适中,操作方便,节能环保,气体纯净,杂质易除。
2.实验室几种常见气体制取方法比较: 气体 药品状态装置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 O 2 KMnO 4、KClO 3和MnO 2混合物(固+固)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O 2 H 2O 2和MnO 2混合物(固+液)竖直试管或锥形瓶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CO 2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和稀盐酸(固+液) 竖直试管或锥形瓶 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H 2 锌粒和盐酸(固+液) 竖直试管或锥形瓶 不加热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NH 3铵盐和碱石灰混合物(固+固) 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加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如下表):(专题课堂《气体的制备》二)收集方法 气体性质 优缺点A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干燥、纯度不高B .排水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纯度高、不干燥固体和固体反应(如制O 2) 固体和液体反应(如制H 2、CO 2) 液体和液体反应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气体发生装置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CO 2、O 2)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H 2、CH 4、NH 3) 排空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如O 2、H 2)气体收集装置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干燥、纯度不高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满分中考帮——第十一单元
重点知识清单(空白)
第十一单元盐
一、常见的盐
1、盐:金属离子(或NH4+)+ 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精盐提纯
各步骤玻璃棒的作用
三、盐的通性
1、盐溶液和活泼金属反应。
例如铁与硫酸铜:;
2、盐和酸的反应。
例如碳酸钠与盐酸:;
3、盐溶液和碱溶液的反应。
例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4、盐溶液和盐溶液的反应。
例如硫酸钠与氯化钡:。
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五、复分解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或有或有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常见沉淀:
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③反应实质: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或。
六、特殊离子鉴别:
(1)Cl-用溶液和稀硝酸,生成既不溶于硝酸也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2)SO42-用溶液和稀硝酸,生成既不溶于硝酸也不溶于水白色沉淀。
(3)CO32、HCO3用和试剂检验,即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
(4)NH4+ 用等检验,NH4+与OH能生成 (其有气味)。
因为铵态氮肥(含NH4+)能与碱作用生成氨气,所以使用时不能与物质混合使用。
七、化学肥料
1、化学肥料肥、肥、肥和肥。
2、复合肥:含、、中的两种或三种。
3、化肥的简易鉴别:
(1)看颜色,不溶于水的是肥;(2)加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
第11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选择题
1.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C)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发生的条件
2.(2014,益阳)下面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D)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小块石灰石;⑤收集气体。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
4.小亮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合理的是(D)
A.用KMnO4粉末制取O2
B.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
C.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5.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6.(2013,南通)利用下列仪器制取相关气体,不能实现的是(C)
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7.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NaOH混合物的
方法制得:CH 3COONa +NaOH=====△
Na 2CO 3+CH 4↑,该实验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B)
A .与制O 2的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与制O 2的装置相同,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 .与制H 2的装置相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与制CO 2的装置相同,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8.用下列四套实验装置制取CO 2气体,由于装置错误导致可能收集不到CO 2的是(C)
9.(2012,抚顺)下列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C)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C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0.(2013,黄冈)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 2时,气体应从A 端通入
B .若要除去H 2中CO 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 溶液,气体从B 端通入
C .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 2时,气体应从A 端通入
D .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 2排出,水应从B 端进入
二、实验探究题
11.(2011,抚顺)结合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酒精灯__;②__锥形瓶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C__(填“C ”或“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
(3)连接图中的B 、E 、F 装置可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填“b ”或“c ”)a →__b__→__c__→d 。
E 装置中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测量结果__没有__(填“有”或“没有”)影响。
12.(2013,大连)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选择装置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ClO 3=====MnO 2
△2KCl +3O 2
↑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氧气不易溶于水__。
(2)用装置B 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证明已满__,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__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__。
(3)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 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CO 2+H 2O===H 2CO 3__。
13.(2014,白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 ,b 的名称:a__锥形瓶__,b__水槽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
K 2MnO 4+MnO 2+O 2↑__,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A__(填字母)。
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__过滤__、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
(3)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要的药品是__稀盐酸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B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C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收集已满__。
(4)实验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__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__。
1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 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酒精灯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
K 2MnO 4+MnO 2+O 2↑__。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 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__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或集气瓶口向上)__,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CaCO 3+2HCl===CaCl 2+CO 2↑+H 2O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实验:
①实验(Ⅱ)中溶液变__红__色;
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__紫__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__碳酸受热分解(或碳酸不稳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