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在 空 中 飞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我在空中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在空中飞》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剪贴、绘画等手法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的情景。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飞翔的自由与快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充满想象力,他们对飞翔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和剪贴技巧,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在画纸上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的感觉有一定的难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飞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绘画等手法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的情景。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和剪刀表现出自己在空中飞的感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飞翔的概念。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飞翔的相关图片、视频、范画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如画纸、彩笔、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飞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飞翔的现象,激发学生对飞翔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飞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空中飞的感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在画纸上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的情景,引导学生动手尝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在空中飞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创作,用剪贴、绘画等手法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的情景。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在空中飞》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在空中飞翔的感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帮助幼儿了解飞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航空事业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飞机的基本知识2. 空中飞翔的感受3. 团队合作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体验在空中飞翔的感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帮助幼儿了解飞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航空事业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飞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
3. 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 导入(5分钟):展示飞机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飞机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对飞机的兴趣。
3. 基本知识学习(10分钟):通过视频或讲解,让幼儿了解飞机的基本知识,如飞机的构造、飞行原理等。
4.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幼儿分组制作飞机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飞翔体验(5分钟):带领幼儿模拟飞行,让幼儿体验在空中飞翔的感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引导幼儿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更多关于飞机的知识,下周分享给同学。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机场或航空博物馆,深入了解航空事业的发展。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幼儿对飞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幼儿在制作飞机模型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评价方法: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对飞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幼儿的作业和分享,评估幼儿对飞机知识的了解程度。
3.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反思内容:1. 教学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
我在空中飞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飞行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航空事业的兴趣。
2. 通过学习飞行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飞行原理:介绍飞机的起飞、飞行和降落过程,让学生了解飞行原理。
2. 飞行器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飞行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飞行体验:组织学生进行飞行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飞行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飞行原理和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制作飞行器并进行飞行体验。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飞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飞行原理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准备制作飞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准备飞行体验的场地和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飞行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飞行主题。
2. 讲解:讲解飞行原理和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飞行的基本原理。
3. 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飞行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飞行体验:组织学生进行飞行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飞行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飞行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评估学生在飞行体验中的表现,包括飞行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对飞行体验的感受和反馈,以改进后续教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博物馆或航空企业,加深他们对航空事业的了解。
2. 邀请航空专家进行讲座,分享飞行经验和航空科技的发展。
3. 开展航空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航空知识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有趣的飞行主题和活动,丰富学生的飞行体验。
九、教学资源:1. 飞行原理和相关知识的资料。
2. 制作飞行的材料和工具。
3. 飞行体验的场地和设备。
4. 航空专家讲座的视频和图片。
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天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的基本概念,知道天空的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观察天空的习惯,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天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天空是由大气层和太空组成的。
2. 讲解天空中的主要景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的美丽和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天空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天空的观察和认识。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空的美丽。
第二章:认识飞行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行器的基本概念,知道飞行器的作用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飞行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飞行器是通过人工控制飞行的。
2. 讲解飞行器的主要类型,如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3. 引导学生了解飞行器的作用和发展历程。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飞行器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飞行器的了解和兴趣。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活动,让学生亲眼见识飞行器的实物。
第三章:我在空中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行的基本原理,知道如何实现飞行。
2. 培养学生对飞行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飞行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飞行是通过翼面产生升力实现的。
2. 讲解飞行器的主要部件,如机翼、发动机、螺旋桨等。
3. 引导学生了解飞行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飞行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飞行的理解和想象。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飞行的感觉。
第四章:飞行器的发明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行器的发明与发展过程,知道重要飞行器的发明者。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在空中飞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完成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飞行物体,如飞机、鸟、气球等。
2. 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在空中飞行的场景。
3.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学生创作出自己在空中飞行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空中飞行的感觉转化为艺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天空中的飞行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在空中飞行的场景。
3. 示范:教师展示自己在空中飞行的作品,讲解创作过程和技巧。
4. 创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创作自己在空中飞行的作品。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7. 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创作一幅关于空中飞行的家庭作品。
8.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天空中的飞行物体,观察和记录它们的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中飞行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extensions1.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品展示,增进家校互动。
2. 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空中飞行的了解。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美术比赛或展览,提升学生的艺术自信。
八、安全及注意事项1. 在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时,教师应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安全。
2. 提醒学生小心使用绘画材料,避免污染衣物和教室。
3.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靠近危险区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在空中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不同材料,如纸张、彩色笔、颜料等,制作具有动感和立体感的空中飞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空中飞行的原理,如空气动力学、重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空中飞作品。
教授学生使用不同材料和技巧,以制作出立体感和动感的空中飞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创作出独特的空中飞形象。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空气动力学、重力等原理,使作品更真实。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材料,如纸张、彩色笔、颜料、胶水、剪刀等,以便学生使用。
2. 准备一些空中飞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学生参考。
3. 制作一些空中飞的教学示范图,以便学生参考制作。
4. 提前规划好课堂氛围,保持积极、轻松、有趣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美术用具,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梦中或想象中飞行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3. 课堂示范:教师演示空中飞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空中飞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创作过程,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欣赏和学习。
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中飞的重要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绘画安全和卫生习惯。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等途径搜集更多有关空中飞行的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自己的想象力世界,大胆创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空中飞场景;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展现个性;3. 引导学生欣赏空中飞的美感,提高审美意识。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9课我在空中飞》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9课我在空中飞》是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想象中的空中飞行的场景。
教材以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飞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但他们画画技巧还不够成熟,对于如何表现飞行的动态和空间感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飞行物体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表现飞行的基本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表现飞行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飞行的基本技巧,如动态的描绘、空间感的表现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飞行物体的特点,帮助他们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个性化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飞行物体的表现技巧。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飞行物体的特点,帮助他们发现表现飞行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共同提高绘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Flyer.ppt, 范作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飞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飞行物体的特点,如动态、空间感等。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表现飞行物体,讲解绘画技巧,如动态的描绘、空间感的表现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尝试自己绘画飞行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表现飞行的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欣赏、交流作品,教师选取部分作品进行点评,巩固学生所学的表现飞行的方法。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飞行场景。
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6.小结(2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表现飞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