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三坑地热田地质特征及勘查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811.22 KB
- 文档页数:4
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研究与展望发布时间:2022-08-03T06:17:29.1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3月6期作者:郭祥震[导读] 目前世界资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郭祥震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前言:目前世界资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探索使得世界的视角转向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地热资源对于现在的世界来说是一种有着无限发展潜力和开发运用作用的新能源。
它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如用于发电、采暖、医疗洗浴、疗养、农业种养殖等领域。
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人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现阶段,地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采暖、空调、农业和水产养殖、发电等生活生产中。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对沧州市献县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与展望,以期能为今后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利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探;前景摘要:地热资源是一种正在被世界很多国家广泛应用的新资源,它开发出来以后价格比石油更便宜更经济更实惠。
地热资源最大的优点是无污染,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地热在我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比如燃烧转化成热能为人们提供暖气,为人们在洗浴、游泳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热水中往往含有一些特殊的气体、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可大规模地用于洗浴、饮用、医疗、地热旅游等。
因此,地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1.1我国地热资源现状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探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多次大型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实现了大面积航空测量同地面地质、遥感地质等勘查,检测到面积极大得到金属矿产,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金属矿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广东省地热(温泉)分布规律1、广东省地形地貌特征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广东省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海岸线长而曲折,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该省地形分为4个区:1)粤北山地,主要包括大庾岭及骑田岭的支脉,属南岭的一个组成部分,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有密切关系,呈弧形向南凸出,一般海拔1000-1500m,其中乳源西北与湖南接壤的石坑崆,高达1902m,为全省之冠。
2)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及雷州半岛一带,主要有云开大山、大云雾山等,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一般海拔1000m,东北方向狭长的河谷盆地穿插其间。
当河流横穿山脉时则形成峡谷。
西南部雷州半岛是一近代熔岩,经过浅海沉积、剥蚀而成的低平台地,海拔在100m以下。
3)粤东北山地和粤东南丘陵,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主要由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和海岸山。
多为东北-西南方向平行排列的中低山,海拔1000m左右。
山间广泛分布红色盆地,沿海为低矮丘陵和狭窄平原,较大者有韩江下游的潮汕平原。
4)珠江三角洲,它是西、北、东江汇集于下游后形成的三角洲的总称,平原上河网纵横,岗丘错落,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广东省区域构造概况广东省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其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及相应的构造旋回和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形成紧密线型褶皱,主要呈NEE方向,成为广东省构造骨架的基础;印支运动形成多方向的过渡型盖层褶皱;燕山运动以断块造山、NE向和EW向深大断裂控制的火山喷发、岩浆侵入为主。
深大断裂对广东省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有较明显的控制。
主要的深断裂有吴川-四会、恩平-新丰、河源、莲花山、潮安-普宁、汕头-惠来、南澳、佛冈-丰良、高要-惠来、琼州海峡等,主要的大断裂有郴县-怀集、罗定-悦城、贵子、信宜-廉江、紫金-博罗、九峰山、贵东、遂溪、饶平-大埔、河婆-惠来、三洲-西樵山等。
广东省清远市银盏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9T07:17:01.8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4期第7月作者:孙莫平方晓骐[导读] 本文利用广东省清远市银盏地区ZK01号钻孔获得的相关数据,孙莫平,方晓骐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韶关,512026 摘要:本文利用广东省清远市银盏地区ZK01号钻孔获得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工作区的地温场、井底温度、热水成因等地热、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该地区地热资源成因的初步探索。
结果表明银盏地热田热储层岩性属碎裂花岗岩和硅化构造角砾岩,其中热盖层地热增温率为2.1~2.4℃/100m,热储层地热增温率达到3.0~4.7℃/100m。
K-Mg温标估算热储温度为81.82℃,属中低温热储范畴,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广东清远银盏地区周边区域范围内佛冈岩体的大地热流值约为61.5-93.8mW/m2,在广东省其属于典型的大地热流高值区,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天然条件。
进一步的,广东清远银盏地热田从地热性质方面而言,是典型的对流型地热系统,主要地质特点产生的原因为持续性大气降水与地表积聚的冷水在地面处沿断裂层进行垂直下渗,进而实现深层循环,热源沿地热田内沟通深部热源断裂上涌,持续向上层进行供热,在此情境下,同时混合下渗冷水,形成热水。
关键词:银盏温泉;地热;热储特征 Geotherm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Analysis of Yinzhan Area,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bstact: This paper uses the relevant data obtained from the ZK01 borehole in the Yinzhan area of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geotherm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ing area, such as the geothermal field, the bottom hole temperature, and the origin of the hot water, to mak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is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thology of thermal reservoir in Yinzhan geothermal field belongs to cataclysm granite and silicified structural breccia, in which the geothermal warming rate of thermal reservoir caprock is 2.1~2.4℃/100m, and the geothermal warming rate of thermal reservoir is 3.0~4.7 °C/100m. The K-Mg temperature scale estimates the heat storage temperature to be 81.82℃, which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heat storage. The main source of hot water supply is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The geothermal heat flow value of the Fogang pluton around the Yinzhan area in Qingyuan, Guangdong is 61.5-93.8 mW/m2, which is a high-value area of geothermal heat flow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belongs to a relatively favorable area for the form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Yinzhan geothermal field in Qingyuan, Guangdong belongs to a convective geothermal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ep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shallow cold water infiltration along the fault, and the heat source upwelling along the deep heat source fault in the geothermal field, which continuously heats and mixes the infiltrating cold water to form heat. water. Key words: geotherm; yinzhan hot spring ;geotherm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范围已延伸至发电、医疗、供暖等多个方面(Rybach et al.,2003;Lund et at.,2008)。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班级14土木6班姓名梁军杰学号511423050032指导教师欧静日期2016.6.24目录1 实习概要 (1)1.1 实习时间与地点 (1)1.2 实习目的 (1)1.3 实习安排 (1)2 实习内容 (2)2.1 校内实习部分 (2)2.2 校外实习部分 (3)3 实习总结与感想 (6)1 实习概要1.1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第16周实习地点:番禺莲花山、省博物馆、华立校园内1.2 实习目的及任务通过广东省博物馆的实习,了解大自然的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参观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通过莲花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的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野外地质现象,,加深对工程地质学中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的认识,了解有关地质的一些常见问题,达到具备分析一般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地质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原因等,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1.3 实习安排1、常见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2学时,实验室)2、地形图、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4学时,校园内)3、地质地貌构造认识(4学时,省博物馆地质地貌馆)4、野外地质考察(8学时,番禺莲花山)5、工程地质勘察(6学时,教室、宿舍)(1)工程地质勘察理论;(2)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岩溶与工程、同的关系;(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应用2 实习内容2.1校内实习部分懵懵懂懂的纸上谈兵的书本教学模式结束,终于迎来了地质的实习。
通过结合书本校内观察学院岩石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
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东省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几点认识[摘要]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为中低温类型。
天然温泉点,主要分布在北东向深大断裂与次一级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的侵入岩与火山岩分布区内。
近年来在隐伏地热勘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主要开采具有地热资源天然露头的地热水为主。
地热开发利用除了发电外,还被利用于康复医疗、旅游休闲度假、养殖,花卉种殖,温室等方面。
同时浅层地温能、中低温地热发电及干热岩地热方面的开发利用技术在不断成熟。
在地热勘查中应注重提高勘查效率,提升勘查效果。
开发利用中,要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重视环境问题。
开发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合理化,综合化势必成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推动广东经济朝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关键字]地热资源地下热水开发与利用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的可采地下热水64.2万m3/d,其中天然温泉为23.8万m3/d,约占全国总数的10%,仅次于西藏,云南,居全国第三,隐伏地下热水40.4万m3/d。
对广东省地热资源认识作如下探讨。
1广东省地热资源类型及分布广东省地热资源为中低温类型,出露313处天然温泉点,水温在30~90℃,分布广泛,遍布全省各地级市,5处隐伏地下热水温度大于90℃,最高水温为103.5℃,为潮安东山湖钻孔揭露。
目前未发现高温地热资源。
单一天然温泉流量一般小于500m3/d,为小型,极个别达到中型(500~1500m3/d)以上,如丰顺汤坑温泉,潮州东山湖,电白观珠温泉。
其水化学类型主要表现为HCO3-Cl、HCO3、HCO3-Cl-SO4型,矿化度一般较低,为弱碱性或碱性,偏硅酸含量80~220mg/L,达到医疗矿水偏硅酸含量标准,氟含量一般为3~11mg/L,达到医疗矿水氟含量标准,氡含量20~180Bq/L,部份达到医疗矿水氡含量标准。
广东地热资源分布在我国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中的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区内深大断裂分布带,特别是侵入岩与火山内的断裂分布带,是明显的地热异常区。
XXXXXXXXX镇XX金矿详查报告2014年9月XXXXXXX金矿详查报告编写单位:XXX项目负责:XXX编写人:XXX报告审核:XXX总工程师:XXX院长:XXX提交报告单位:XXX提交报告时间:2014年9月正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详查目的任务 (1)1.2矿区位置、交通 (1)1.3矿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1.4矿权登记情况 (2)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3)1.6本次工作情况 (3)第2章区域地质 (5)2.1地层 (6)2.2岩浆岩 (7)2.3构造 (7)2.4矿产 (8)第3章矿区地质 (8)3.1地层 (8)3.2岩浆岩 (8)3.3构造 (9)第4章矿床地质 (10)4.1矿床特征 (10)4.2矿石质量特征 (11)4.3 矿石类型 (14)4.4 矿体围岩和夹石 (16)4.5矿床共(生)矿产综合评价 (16)4.6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16)第5章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18)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18)5.2 选矿试验方法、结果及初步评价 (18)5.3 结论 (22)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3)6.1工作概况 (23)6.2水文地质 (23)6.3矿区工程地质 (25)6.4矿区环境地质 (26)6.5结论 (27)第7章勘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7)7.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27)7.2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29)7.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30)7.4样品的采集、测试质量评述 (31)第8章资源量估算 (34)8.1资源量估算范围 (34)8.2工业指标的确定 (35)8.3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36)8.4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36)8.5 矿体圈定原则 (39)8.6矿体块段划分 (40)8.8资源量估算结果 (41)8.8储量变化情况说明 (41)第9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研究 (42)9.1市场形势分析 (42)9.2水电交通条件 (42)9.3采选条件分析 (42)9.4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 (42)9.5矿床开发经济效益分析 (43)第10章结论 (43)10.1 矿床的控制研究程度 (43)10.2 矿床远景评价 (44)10.3工作中主要优点及存在问题 (44)10.4今后工作方案及建议 (45)附图目录附表目录序号附表名称1 附表1、1号矿体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TC)2 附表2、1号矿体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ZK)3 附表3、2号矿体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TC)4 附表4、2号矿体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ZK)5 附表5、内检样品合格率统计表6 附表6、外检样品合格率统计表7 附表7、小体重测量结果表8 附表8、1、2号矿体块段面积表9 附表9、矿体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10 附表10、矿体资源量估算表11 附表11、资源量总表12 附表12、资源量估算范围表附件目录1、槽探样基本分析检测报告2、钻探样基本分析检测报告3、内检分析报告4、外检分析报告5、小体重测量报告6、清原南口前镇宏达金矿选矿试验报告7、工业指标论证报告8、地质勘查单位资质证复印件9、勘查许可证10、勘查单位承诺书11、矿权人承诺书第1章绪论1.1详查目的任务受清原XX矿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X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对XXX金矿开展详查工作,具体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槽探、钻探工程和较系统的取样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地质、构造概况,基本查明金矿体规模、赋存部位、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及加工利用性能,了解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总体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并于2014年9月提交详查报告。
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5)
附表、附图
广东省清远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附表:
(一)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现状表
(二)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三)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表(四)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主要工程一览表
(五)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图:
(一)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分布图
(二)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勘查现状图
(三)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开发现状图
(四)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总体规划图
(五)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温泉发展体系分析图
(六)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温泉产业总体布局图
(七)专题旅游线路
附表1: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地热(温泉)资源现状表
附表4: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主要工程一览表
附表5:清远市“中国温泉之城”发展建设投资估算表。
三坑水库污染负荷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对三坑水库小流域范围内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流域内污染情况,并结合水环境容量原理,分析计算了三坑水库污染物负荷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当地政府和水库管理单位提供借鉴。
标签:三坑水库;污染源调查;污染负荷;防治对策三坑水库位于花都区西北部的赤坭镇内与清远相邻,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水土保持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库区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库区内主要为林地、果园、水库水面等,水库集雨面积19.68km2,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
三坑水库二级功能区划为饮用农业用水区,功能为饮用、农业,三坑水库整体水质较差,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本文通过对水库污染源进行全面了调查,并对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地方相关部门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入库污染源调查分析为明确三坑水库污染物的来源,笔者对三坑水库控制流域范围内所存在的重大污染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三坑水库主要污染源包括:(1)三坑水库流域内碧桂园别墅区以及散居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以及居民区硬化地面地表径流污染;(2)库区内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花都鸡场和广州市汇安丰畜牧有限公司两个规模以上养殖场排放污水;(3)流域内果园、水田、林地等农业活动产生的面源污染;(4)水库库内蓝藻、水浮莲以及打捞船形成的内源污染;(5)流域内污水厂污泥堆放点以及水库上游边界区域内的狮岭镇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高危污染物污染;(6)由林地复耕和鱼塘开挖产生的水土流失污染;(7)临库公路由于雨水冲刷所携带的营养物质、道路上车辆所产生的石油类污染以及沿途水土流失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8)个别农家乐及自驾游对水库的污染。
污染负荷排放量和入库量估算结果见表1。
从入库污染负荷的分析成果来看,CODcr主要来自于垃圾填埋场及禽畜养殖,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氨氮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场及禽畜养殖;总氮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场、果园等农业面源污染及禽畜养殖;总磷主要来源于禽畜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
清城区政府门户网站--清城区地质环境清城区地质环境发布时间:2010-07-20 来源:平台管理文号:清城区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2°50′~113°22′,北纬23°27′~23°42′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属平原与低山丘陵。
北部山岭海拔高度从700余米至数十米不等,其间有少部分高山,山地地形割切明显,地貌景致秀丽。
东南部地区为砂板岩、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壳普遍发育,一般高程在海拔数十米至500米之间。
中部、西南部为红层及第四系分布,地势平缓,海拔高度在数十米之内。
区境处东桂湘赣褶皱带的粤中拗褶束与湘粤拗褶束交接部位、粤桂隆起边缘,为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
同时,亦是佛冈—丰良纬向构造带与吴川—四会新华夏断裂带的交汇复合部位,由于不同构造体系的发育、迭加,加上海西—印支以及燕山早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区境内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一、地层区境内所出露的地层(按年代由近至远)计有:(一)第四系(距今1万年以前)第四纪冲积物大片发育于清城东南,洲心、石角等处北江畔。
在清城小市一带,本层基本可分为:二级地砾石、泥质砂层及砂质粘土,二元结构完整,厚度大于6米。
一级阶地卵砾石、砂、砂质粘土及粘土,总厚度20~40米不等。
(二)下第三系丹霞群(距今250万年以前)在石角镇东北及东南两处小面积出现,岩性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砂岩及砂砾岩。
(三)白垩系上统(距今0•8亿年以前)在清城之南,以及石角一带零星分布,总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内,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厚度在数十米—200米之间。
(四)下侏罗统金鸡组(距今1•3亿年以前)见于源潭西南至龙塘新村一带,沿岩体边缘小面积出露,岩性为灰—浅灰色细—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黑色炭质泥岩、炭质绢云母页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厚度300米左右。
(五)下石炭统(距今2•7亿年以前)分布于百嘉圩—横荷街及小市东面的新城区,区境最南端亦小面积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