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进出洞施工技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24
盾构进出洞安全技术规定一、前言为了确保盾构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二、盾构进出洞的安全2.1 盾构进洞安全2.1.1 前置条件在盾构进入洞口前,必须安装并完好无损的洞口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要检查、测试,确保正常运行。
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特定的防坍严措施。
2.1.2 盾构进洞程序进入洞口前需要做如下准备,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1.确认需要进洞的位置和方向,做好标记;2.执行人员需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和安全鞋,加装呼吸防毒面具;3.装备应符合规定,且经过严格检查和检验;4.确认盾构状态和轨枕质量,确保盾构能正常前进;5.配合控制室对进洞过程的密切监测和调度;6.盾构进入洞口后必须在吸尘罩的保护下进行挖掘。
2.2 盾构出洞安全2.2.1 前置条件盾构出洞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确保操作人员安全:1.确认盾构状态,做好盾构出洞的标记和测量记录工作;2.准备好出洞的用具和装备;3.确认出洞地段路面是否平整,是否满足盾构出口要求;4.安装洞口喷淋系统,确保正常运行状态;5.根据地质情况设置相应的防坍严措施;6.安装通风系统,并设置好出洞风向。
2.2.2 盾构出洞程序盾构出洞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1.操作人员应成功完成进洞时的准备工作,未发生任何漏洞;2.在通风正常前提下,吊放人自然下到坑底,乘车出洞;3.盾构盖板和预制构件等装备必须牢固,不得滑脱;4.出洞时必须接受控制室的监测和调度。
三、安全注意事项1.盾构挖掘过程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和安全鞋,同时加装呼吸防毒面具,确保操作人员安全;2.对于出洞过程中所需要装备或施工所需的工具,应严格检查分装后,在出口附近准备完成后再送至出口口,不得直接送到出洞位置,以免破坏安全防护措施;3.进洞时,现场人员应分别分工负责进洞前的通风防护、坍塌防护及挖掘等一系列细节工作;4.在进洞或出洞后,应严格组织台账记录,及时报告控制室及相关部门,以便随时掌握进度和工作情况,并妥善处理其中遇到的问题。
第 6 章盾构施工技术第一节概述一、基本原理盾构法是暗挖隧道的专用机械在地面以下建造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先在隧道的一端建造竖井或基坑,以供盾构安装就位。
盾构从竖井或基坑的墙壁预留孔处出发,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向另一竖井或基坑的设计预留孔洞推进。
盾构推进中所受到的地层阻力,通过盾构千斤顶传至盾构尾部已拼装的预制衬砌、再传到竖井或基坑的后靠壁上。
●盾构是进行土方开挖、正面支护和隧道衬砌结构安装的施工机具●盾构是一个既能支承地层压力,又能在地层中推进的钢筒结构●钢筒的前面设置各种支撑和挖土装置钢筒的中段周圈内安装顶进千斤顶钢筒的尾部可安置数环隧道衬砌●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就在盾尾支护下拼装一环衬砌,并及时向盾尾后面的衬砌环外周的空隙中压注浆体,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不断从开挖面排出适量的土方。
二、国外盾构施工技术发展概述1. 人工开挖盾构的发明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挖盾构隧道是由Mare Brunel和他的儿子—起在伦敦泰晤士河下建成的。
该盾构呈矩形(11.6m宽,7m高),总共只有366m长的隧道耗时20年左右,曾经历很大困难,出现过五次以上涌水。
1869年,James Henry Greathhead采用圆形敞开式盾构在泰晤士河下再建了一条外径为2.18m的行人隧道,该隧道衬砌是铸铁管片,隧道在不透水的粘土层中掘进,无地下水威胁,因此进展相当顺利。
1886年,Greathead在建造伦敦地铁时首次使用了压缩空气盾构,解决了在含水地层中修建隧道的问题。
2.机械化盾构的问世1876年:第一台机械化盾构的专利出现。
第一台机械化盾构的设想是用由几块板构成的半球状刀盘旋转切削土体,然后靠径向转动的土斗将切削下来的土体运到皮带输送机上。
1896年,J.Price的专利比第一台盾构有较大改进,刀盘由若干轮辐构成,电动驱动由长轴传递,其外形也与现代盾构较为接近。
早期的盾构技术在英国发明并得到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事件,由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英国是全球最强盛的工业化国家,而对隧道掘进来讲,伦敦的粘土可说是地球上较理想的土层,因此,由当时最发达的国家率先在较理想的土层中发展盾构技术是合乎技术发展的逻辑的。
联西区间盾构出洞段掘进施工技术交底2012.06.20一、施工内容1、盾构姿态的调整盾构出洞前最后一次换站,由张松总负责,须加强测量精度,并与盾构操作人员充分交流,确保盾构操作手能按设计线路操控盾构出洞。
在盾构出洞前50m,由工程测量人员对出洞洞门进行复测。
破洞门前盾构允许偏差为±10mm,仰角允许差范围控制在2mm/m以内,避免出现俯角姿态。
VMT导向系统所显示的盾构位置偏差控制在±20mm,倾向偏差控制在3~4mm/m以内。
同时要求做好铰接千斤顶行程的控制,避免千斤顶出现最大或最小行程的极限状态。
对于S-368土压平衡盾构来说,铰接千斤顶的最大行程为150mm,上下部位铰接千斤顶的行程控制在40~60mm,左右部位铰接千斤顶的行程控制在40~80mm。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控制盾尾间隙,尽可能保证盾尾间隙均等,对本台盾构来说就是四边尽量控制在90mm。
根据测量洞门中心的三维坐标,检查洞门的变形情况,确定出洞姿态。
2、到达前盾构掘进1)土压、出土量盾构进入到达段后,首先减小推力、降低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控制出土量并时刻监视土仓压力值。
贯通前5~6环,进一步降低盾构掘进推力,掘进推力维持在800-900t左右。
在掘进的同时,以实际地层情况判断,如果是全断面硬岩,则土仓压力保持为0bar,如果为上软下硬地层,土仓压力维持在0.3~0.5bar。
出土量控制在45方左右。
无论何种情况下,推进油缸压力均不能大于60bar(特别是在管片安装时)。
在贯通前的最后3环,掘进速度控制在5~10mm/min。
2)同步注浆在贯通前10环,加强同步注浆以及双液补浆量,安质部勤检查注浆效果,对于不饱满地方立即进行补浆施工,避免因管片壁后注浆不饱满造成水路造成出洞后管片最后一环封堵困难。
施工班组应加强浆管清洗、检查工作,单班掘进停机时间派专人清洗注浆管路预防堵管。
3)最后几环管片的安装当隧道贯通后,还需要安装5-6环管片才能够完成区间隧道的管片安装。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洞室施工技术地下洞室在岩土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矿山等工程中。
地下洞室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下洞室施工技术,包括盾构法、钻孔爆破法以及地下洞室加固技术。
一、盾构法盾构法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洞室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
盾构机通过旋转切削工具和推进装置,能够在地下挖掘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洞室。
盾构法的优点是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干扰小,并且可以在多种地质条件下使用。
盾构机的结构复杂,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
盾构法的施工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洞室掘进和洞室衬砌。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址和探测,确定洞室的形状和尺寸。
洞室掘进过程中,盾构机通过旋转切削工具掘进岩石和土层。
掘进完成后,需要进行洞室衬砌,以提高洞室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钻孔爆破法钻孔爆破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洞室施工技术,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洞室施工。
钻孔爆破法通过在地下钻孔,然后充填火药或其他爆炸物,利用爆炸的能量将岩石或土层破碎。
钻孔爆破法的优点是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洞室形状。
然而,钻孔爆破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严格的操作控制和安全监测。
利用钻孔爆破法进行地下洞室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钻孔的位置和间距,控制爆炸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监测爆破效果和安全状况。
三、地下洞室加固技术地下洞室加固技术是保证地下洞室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地下洞室施工中,为了保证洞室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常需要采取一系列加固措施。
常见的地下洞室加固技术包括注浆加固、锚杆支护和喷射混凝土衬砌等。
注浆加固是通过在地下岩土层中注入水泥浆或其他固化材料,形成固体结构,提高地下洞室的强度和稳定性。
锚杆支护是通过在地下洞室周围的岩土层中设置锚杆,利用锚杆对洞室进行支撑和加固,防止洞室坍塌和变形。
喷射混凝土衬砌是将混凝土喷射到地下洞室的表面,形成坚固的衬砌,提高洞室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盾构进出洞覆土过浅施工方案盾构法是在地面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当代城市建筑、公用设施和各种交通日益繁杂,市区明挖隧道施工,对城市生活的干扰问题日趋严重,特别在市区中心遇到隧道埋深较大,地质复杂的情况,若用明挖法建造隧道则很难实现。
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盾构法对城市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电力通讯、市政公用设施等各种隧道建设具有明显优点。
此外,在建造穿越水域、沼泽地和山地的公路和铁路隧道或水工隧道中,盾构法也往往因它在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合理性及技术方面的优势而得到采用。
盾构法施工的概貌如图1所示。
构成盾构法施工的主要内容是:先在隧道某段的一端建造竖井或基坑,以供盾构安装就位。
盾构从竖井或基坑的墙壁开孔处出发,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向另一竖井或基坑的设计孔洞推进。
盾构推进中所受到的地层阻力,通过盾构千斤顶传至盾构尾部已拼装的预制隧道衬砌结构,再传到竖井或基坑的后靠壁上,盾构是这种施工方法中最主要的独特的施工机具。
它是一个能支承地层压力而又能在地层中推进的圆形或矩形或马蹄形等特殊形状的钢筒结构,在钢筒的前面设置各种类型的支撑和开挖土体的装置,在钢筒中段周圈内面安装顶进所需的千斤顶,钢筒尾部是具有一定空间的壳体,在盾尾内可以拼装一至二环预制的隧道衬砌环。
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就在盾尾支护下拼装一环衬砌,并及时向紧靠盾尾后面的开挖坑道周边与衬砌环外周之间的空隙中压注足够的浆体,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
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不断从开挖面排出适量的土方。
使用盾构法,往往需要根据穿越土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点辅以其他施工技术措施。
主要有:疏干掘进土层中地下水的措施;稳定地层、防止隧道及地面沉陷的土壤加固措施;隧道衬砌的防水堵漏技术;配合施工的监测技术;气压施工中的劳动防护措施;开挖土方的运输及处理方法等。
图1 盾构施工概貌1-盾构;2-盾构千斤顶;3-盾构正面网格;4-出土转盘;5-出土皮带运输机;6-管片拼装机;7-管片;8-压浆泵;9-压浆孔;10-出土机;11-由管片组成的隧道衬砌结构;12-在盾尾空隙的压浆;13-后盾管片;14-竖井。
盾构进洞施工方案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盾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的建设。
盾构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挖法具有施工安全性高、对地表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因此备受青睐。
本文将就盾构进洞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盾构进洞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洞口位置、设计洞径和施工路线等重要参数。
其次,需要了解地质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
2. 盾构进洞施工流程2.1 洞口准备首先,需要在洞口处挖掘出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坑道,用于安置盾构机并进行开挖作业。
同时,需要进行支护工程,确保洞口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2 盾构机进洞盾构机通过洞口逐步推进,同时进行土方开挖和洞壁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稳定顺利。
盾构机的操作人员需密切关注机器运行情况,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控。
2.3 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风险控制盾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存在各种风险。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需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主要包括对地质情况的充分了解、盾构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等方面。
4. 施工结束及验收当盾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洞壁平整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结语盾构进洞施工方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