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册五单元17.爬天都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19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勇于攀登、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理解与表达。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爬天都峰》的PPT或图片。
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角色扮演所需的简单道具,如登山杖、帽子等。
学生用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配以激昂的音乐,营造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有什么感受?”2. 新课呈现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陡峭”、“蜿蜒”等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爬山的艰辛与壮丽。
3. 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选择几名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模拟爬山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并提出建议。
4. 拓展延伸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天都峰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以“我登上了天都峰”为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
5. 课堂小结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强调爬山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有勇于攀登的勇气。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课文,加深记忆。
完成“我登上了天都峰”的短文,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17 爬天都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语言运用:分角色朗读、想象,并围绕“爬”字仔细品悟,体会一老一小彼此鼓励、共克难关的勇气,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妙。
思维能力:通过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了解文章是怎样把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的。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言行,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解析】关注内容:《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
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了“我”在山脚下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
课文第2-7自然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地写了出来。
关注对话:本文与一般记事类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写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叙述了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这样安排有助于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关注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课后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第一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让学生明白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必须注意叙述顺序。
第二题通过精读课文第2-7自然段,让学生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你有过爬山的经历吗?你在爬山时遇到过哪些好玩的事情呢?刚才有人说到过黄山,关于黄山有一句经典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天都峰,更是以险峻著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鱼+即口+可爪+巴尸+古大+田口+自3、猜一猜: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4、比较组词陡──徒莲──链峰──锋辫──瓣钓──钩耍──要装──妆冒──昌拢──扰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2、课文叙述顺序: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了解大意理清顺序四、理解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
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⑴假日游览黄山。
⑵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⑵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文字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陡”、“攀”等六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书写生字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金鸡叫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
2.板书课题,书写课题中的生字:爬、峰3.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板书:小朋友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爷爷?板书:老爷爷,课文是怎么写的?(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三、体会“险峻”,背诵积累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画: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2.谁来读你划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特别是哪些词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挂;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
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齐读词语。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地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宵啊!齐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誓言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爬天都峰》的主题、结构,初步体会蕴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文中难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
2.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学会珍惜友情,珍惜承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友情的尊重和珍惜。
2.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掌握文章中生词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借用山峰等自然景物来表达友情之深厚的意义。
2.理解文章的蕴涵信息及寓意,展开讨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入课文,《爬天都峰》。
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 ** 分组讨论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生字,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探讨生词的含义。
2.** 课文分析 ** 分段分析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重点探讨作者的借景抒情手法。
3.** 朗读练习 **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表达情感,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涵。
四、巩固提高1.** 阅读理解**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写作练习 **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课堂反思这堂课教学设计合理,但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借景抒情手法,有些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羞涩,不愿意积极发言。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解决。
总的来说,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出了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理解,但在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希望通过后续的教学细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培养综合素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7 爬天都峰(教案)教学内容《爬天都峰》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课以记叙文的形式,讲述了作者与父亲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全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天都峰的险峻和美丽,同时表达了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峰”、“攀”等生字,理解“攀登”、“峰峦”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
2. 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
3. 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对天都峰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生词和长句。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生词和长句的意思,共同解决问题。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难问题。
5.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6. 情境体验:学生模拟攀登天都峰的过程,体验攀登的艰辛和喜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
8. 写作实践: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攀登经历的作文。
板书设计1. 《爬天都峰》2. 正文:课文内容摘要,包括生词、长句的解释和课文主旨。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生词和长句。
2. 复述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3. 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攀登经历的作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教案)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这块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名的高山河流数不胜数。
2002年,中国首次权威发布“中华十大名山。
”老师选了几幅图,出示图片,你知道这都是哪些名山吗?(有位于五岳之首的山东泰山,有峨眉天下秀之称的四川峨眉山,有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的庐山,有奇险天下美誉的陕西华山,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出示黄山,这座山一定认识。
谁能介绍一下?3.去过黄山的人都知道这里(天都峰图片)谁介绍一下。
师生互相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也是三大主峰中最险峻的,最险峻之处是鲫鱼背)板书:天都峰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爬这座天下第一奇山,看看我们又会有哪些收获?板书:爬二、检查预习1.昨天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下面看看课文中这些字词的掌握。
出示带拼音字和词语。
(小老师领读)老师提示:级和鲫的读音。
你还想给大家提示哪两个字?出示:白发苍苍笑呵呵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出示多音字,领读。
2.打开书,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爬天都峰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件事?交流。
板书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说说你最深的体会。
3.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出示第二自然段:从哪体会到高?(前两句)出示图片体会高耸入云,体会我对自己的怀疑。
从哪体会到陡?“笔陡”(直上直下)“挂”“发颤”体会到天都峰让“我”畏惧退缩。
板书:叫人发颤师:天都峰有这样一种说法,“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体会读出这种高、险,令人望而生畏的感受。
4.即使又高又险,最终还是爬上了顶峰,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读3-5段。
“我做出了什么决定?”板书:下定决心为什么改变了想法?体会两个“也”句,指名读,说体会,再读读再体会。
体会两人从怀疑到赞叹、佩服对方,并从对方身上得到鼓舞,爬山的勇气。
5.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要想爬上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请大家边读6、7段边圈画出动作的词语,说说体会。
(动作描写看出爬山艰难,奋力看出爬山不易,终于看出胜利的喜悦)板书: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文中没有写老爷爷是怎样爬山的,为什么?能想象一下怎么爬的?看录像,体会爬上天都峰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一家人攀登黄山天都峰的过程为线索,展现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登山者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充满情趣,易于学生理解。
同时,本文还通过描绘人物形象,传递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价值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句子结构产生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攀登高峰的艰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中长句子、难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攀登高峰、团结互助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天都峰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述攀登高峰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攀登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攀登高峰的故事素材。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天都峰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讲述一些攀登高峰的故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在假日里爬天都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围绕单元学习要素,教学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引领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同时,通过揣摩语言文字,品析写作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设计中,注重朗读,注重读写结合,即时提供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天都峰风景,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搜集战胜困难的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天都峰的,教师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千米长。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请学生说一说,欣赏了天都峰的景色,了解了天都峰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质疑。
预设:谁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级”在“石级”一词中读jí,不读jī;“辫”读biàn,不读bàn;多音字“相”在本课读xiànɡ,另一个读音是xiānɡ,扩词:相加、相互。
2.课件出示词语,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石级铁链攀登一张相辫子笑呵呵3.重点指导书写“链”“颤”“辫”。
(教师相机强调:“颤”在本课读chàn,“鲫”读jì。
部编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10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石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天都峰这件事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天都峰这件事写清楚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10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石级”等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天都峰这件事写清楚的。
(难点)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板书设计
17爬天都峰
高、陡爬天都峰
奋力(攀着……上手脚并用……爬)终于
不怕困难奋发向上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那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是学懂课文的关键,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课文中的许多语言描写挺有儿童味,内涵丰富,令人回味。
如文中“我”和老爷爷对话中的两个“也”字,细细揣摩,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言外之意:一老一少相互羡慕、敬佩,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丰满了。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通过读去感悟,去发现问题,同时更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我”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
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理解体会“我”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不够细致,重点地方还是要给课文朗读指导留些时间。
此外,老师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对学生的回答没有有效、巧妙地作出评价和引导,缺少激励性评价。